清中叶戏曲家散论

出版时间:2002-10  出版社:江苏古籍出版社  作者:林叶青  页数:218  字数:152000  

内容概要

林叶青博士是专门研究中国戏曲史的青年学者,这本专著便是她十年耕耘所得的丰硕成果。她在南京大学中文系攻读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期间,我曾担任她的导师,深知她志向远大,学风踏实。她订立了一个十年规划,选定清代中叶的戏曲家群体作为她长期研究的专题。早在1992年步入硕士生阶段,她就开始研究唐英的《古柏堂传奇》;博士生阶段,她以蒋士铨的《藏园九种曲》和《红雪楼十二种填词》的研习作为主攻目标;1998年取得博士学位以后,她到清华大学工作,在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之余,又花四年时间继续研究夏纶的《惺斋新曲六种》、张坚的《玉燕堂四种曲》、杨潮观的《吟风阁杂剧》和沈起凤的《红心词客四种》。如今论著全体写成,终于能付印出版,我看了十分高兴。对于她这种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努力用功,勤奋严谨的治学精神,我极为感佩,赞叹不已。算起来,她这个专题研究一以贯之的成就,前后经历了十个寒暑,真是“十年辛苦不寻常”呵!  我们知道,清代中叶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这时候,正如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所说的那样:“外面的架子虽没很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与其称乾隆盛世,不如说它是封建社会行将走到尽头的回光返照。当时的戏曲作家,除了唐英之外,多为身世坎坷、落魄不得志的文人。他们身负正统的人生观和传统的价值观,但作为漂泊潦倒的一个曲家群体,又都有着悲凉的身世和感世伤时的深沉忧思。研究他们的人生阅历、身世际遇、文化心态和戏曲作品,可以透视出封建末世的衰变对当时文坛、剧坛意识形态及思想脉络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历史认识价值。再就中国戏曲发展史的角度来看,清代中叶正碰上花雅争胜的转型期。昆曲创作自从康熙年间出现“南洪北孔”的《长生殿》和《桃花扇》两座丰碑以后,乾、嘉时期的花部地方戏勃兴起来,雅部昆曲的作家后继有人吗?剧本的后续情况怎么样?是否能和花部乱弹相抗衡?这些问题在过去的戏曲史研究中一直是个薄弱环节,学界的认识比较模糊。林叶青博士通过对这一时期戏曲家全面的考察,正好明晰无误地解答了这些问题,使清代中叶昆曲发展史的研究充实丰满了起来。  我觉得,这部专书的创造性成就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作者简介

林叶青,女,福建仙游人,1970年生。1992年入南京大学中文系,师从吴新雷、俞为民教授主攻中国古典戏曲方向研究,并从卞孝萱先生修习中国古代文化史,1998年博士后入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任教。

书籍目录

序引言第一章 唐英及其戏曲创作 第一节 陶榷名衔放诞人——唐英生平述略 第二节 陶人心语,灯月闲情——唐英剧作的思想内容 第三节 填词之设,专为登场——唐英剧作的艺术成就 第四节 花雅合流,卓然一家——唐英在戏曲史上的地位和贡献第二章 蒋士铨及其戏曲创作 第一节 儒学康济志,文苑任侠风——蒋士铨行事述略 第二节 承应戏中的白眉——论《西江祝嘏》 第三节 一代才人的情志“沦落”史——论《四弦秋》、《临川梦》和《采石矶》 第四节 节烈贞女和妻妾“情痴”——从《空谷香》到《香祖楼》 第五节 “循吏”理想的错位追求——论《冬青树》、《桂林霜》等伦理教化剧第三章 清中叶其他重要戏曲家及其戏曲创作 第一节 高台教化欲补天——论夏纶的《惺斋新曲六种》 第二节 似这名教风流堪喝采——论张坚的《玉燕堂四种曲》 第三节 纳千里于尺幅——论杨潮观的短剧创作 第四节 也只愿天下才人多将福份拥——论沈起凤的《红心词客四种》余论附录 清中叶剧坛的“花雅争胜”参考文献后记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清中叶戏曲家散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她用心的研究成果……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