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堂春秋

出版时间:2005-11  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作者:庄志龄  页数:12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学堂春秋》为上海档案馆“城市记忆”丛书中的一种。  唯有档案——文献、照片、声像材料等,才能留下上海人走过的足迹,才能留下这座城市的记忆,化作我们回味过去、认知现在、憧憬将来的财富和动力。  档案,城市的记忆,上海的见证。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  20世纪30年代的海派文化已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深深浸润着上海城市的精神风貌。《学堂春秋》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打开了近代上海学校教育的风雨历程,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没有发达、完善的学校教育系统,就没有上海城市的近代辉煌。《学堂春秋》文字生动耐读,老照片与漫画的穿插,极富趣味,另外在空白处加上小贴士、表格等,这样富有新意、雅俗共赏的设计,是否能获得您的青睐呢?相信会的!   《学堂春秋》借助大量珍贵的历史档案资料和历史图片,对上世纪初现代教育在上海发端的状况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分析利描述。从复旦、交大、市三女中等上海的名牌学校,到学校课程、教师群体、文体活动、学生的衣食住行等都逐一进行了专题性的深入描述。全书选配了270余幅历史照片,为读者打开了一幅鲜活生动的中国早期现代教育的图景,雅俗共赏、具有一定的文化品味利学术参研价值。

书籍目录

前言一、走进新学堂二、老学究和新先生三、教室内外四、操场上的风景五、校园竞技场六、乐音悠扬七、粉墨登场八、漫画园地九、衣食住行十、童子军进行曲十一、英文学习热十二、做一回“小先生”十三、女子贵族学校十四、“金牌子”校徽十五、丽娃河畔后记

章节摘录

  l904年清政府的《奏定学堂章程》正式确立了师范教育系统,章程规定各州县必须设立一所师范学校。同年,龙门书院改成龙门师范学校,上海县城内也先后设立了六所师范传习所,对现有的教师进行新式教育的速成培训,这些传习所的开办,大大缓解了“师荒”。辛亥革命前后,随着大批留洋学生的陆续归来,上海新学堂中的教师数量基本可以满足教育的发展需要。  早期的上海教会学校,实行的是“中学中法、西学西法”的教学模式,除国文一课由中国教师担任外,“西学”课程即新式科学文化课都由外籍教师担任,所以最初教会学校里是外籍教师多于华籍教师。随着人们对新式教育的认可度不断提高,进入教会学校读书的学生与日俱增,教会学校也发生了师资危机,学校不得不大量聘用华籍教师,除英语或音乐课程由外籍教师担任外,般的数理化课程也逐渐由华籍教师担任了。   20世纪20年代以后,上海教师队伍水平日益提高,并逐渐步入了“学历 ”时代。一批批大学毕业的年青人陆续走进中小学课堂,为新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如邹韬奋在圣约翰大学读书时,就已经开始了他的教学生涯,他先是做了一段时间的家教,所教的三个小孩都才十一二岁,既要讲解国文,又要教英文、数学和书法。在讲解时他循循善诱,教法新颖,半年之后,他的学生,都考进了上海几所著名中学。毕业后,邹韬奋到上海青年会中学担任英文教员,邹韬奋没有选用-般高中通用的教材,而是用英文版的《民主在中国》作教材,并随时选读《密勒氏评论报》、《星期六晚邮报》等国内外英文报纸杂志上的精彩片断,帮助学生了解最新的国际国内新闻,又可以读到不少当时的英文新字,深受学生的欢迎,而他自己也从中感受到做教师的无限乐趣。

编辑推荐

  近代上海学校教育的发展与上海城市的现代化同步进行,新式学校是新知识、新技术传人、吸收、应用的中转站,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没有发达、完善的学校教育系统,就没有上海城市近代辉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学堂春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