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库门前

出版时间:2005-11  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作者:冯绍霆  页数:12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上海的石库门永远是精打细算的,永远是喧闹的。正像北京人喜爱四合院一样,上海人的石库门情结也挥之不去。    文化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20世纪30年代的海派文化已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深深浸润着上海城市的精神风貌。本书用生动的文字、旧照片和漫画这样富有新意、雅俗共赏的形式,为您打开了上海石库门的风雨历史。上海的石库门永远是精打细算的,永远是喧闹的。正像北京人喜爱四合院一样,上海人的石库门情结也挥之不去。    唯有档案——文献、照片、声像材料等,才能留下上海人走过的足迹,才能留下这座城市的记忆,化作我们回味过去、认知现在、憧憬将来的财富和动力。

书籍目录

序吴辰一、熟悉而陌生的天地二、应运而生三、房东们四、营造商五、寻常人家六、红旗升起七、革命家的足迹八、“亭子间作家”九、生意场十、从老虎灶说起十一、摊贩的舞台十二、男女老少十三、灶间交响乐十四、螺丝壳里做道场十五、逝去的石库门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石库门前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3条)

 
 

  •   让你回忆过去,了解历史的一本好书
  •     一:
      
      与闺密Jun同游泰康路上的石库门。Jun说她小时候就住在这儿,门口的杂货店开了20多年,看店的老板也从中年妇女变成老太太了,过道上公用厕所的那股味儿依然未改,有孩子和狗在参差不齐的晾衣竹竿下奔跑,穿堂风还是那么凉。我父亲、奶奶、奶奶的母亲也是住在石库门里的,日日耗在狭小的过道上,青石板铺成的弄堂里,在邻居间尖利的吵架声中睡着……
      
      原本的石库门,其实就是中式改良型的洋房,独门独户,建筑结构科学而严谨,亦有观赏价值。只是战争爆发后,大量难民涌入租界,石库门房子的主人为了大发战争财而把房子隔成一间一间不足10平米的斗室,连灶披间(厨房)也不放过。上海有句俗语,叫“螺丝壳里做道场”,说的就是石库门里一间间拥挤狭窄、光线晦暗的小屋子。那些精明持家的上海女人,把房间安排得天衣无分,吃饭睡觉带孩子,外带养鸡养鸭养鸽子,一应俱全,“道场”就这么做起来了。
      
      石库门里还有一间特别的屋子,叫“亭子间”,很多作家、艺术家都是从这里面出来的,比如鲁迅、巴金、还有江青。亭子间相当于现在的后客房,因为有独立的阶梯可以上下出入,用不着惊扰主人和其他房客,环境也相对安静,所以颇得文人们的欢喜。但是亭子间一般都是朝北的,终年见不到阳光,地面墙壁阴湿,冬天尤其难熬。于是,从亭子间里出来的人多半瘦弱不堪,脸色苍白,神情忧郁。
      
      现在的人看上海,一爱看租界里的西式洋楼和娱乐场所,如上海有名的绿房子,大世界,百乐门,满载着昔日奢华堕落,金碧辉煌的生活;接着便是往石库门里钻,靠着那点苍白的想象力对着老式的弄堂生活捕风捉影。确实,思南路上的别墅很漂亮,欧式风情,巴洛克风格,即使是大半个世纪过去了,仍然不减高贵富丽的韵味。可是普通的上海人是根本住不起这种别墅的,所以石库门才是真正的上海,七十二家房客才是真正的市井生活。可惜,如今的石库门拆的拆,改造的改造,父辈祖辈的房子,早就遭了推土机的蹂躏,连同旧日的时光,一同被扔进了建筑垃圾场……
      
      二:
      
      我见过太奶奶年轻时的照片,穿旗袍提小手袋,神情严肃。我父亲说,即使年纪很大了,她仍然坚持画口红,照镜子。她挽着年幼的奶奶的小手,有着所有母亲的强悍与慈祥。只是,她没有想到数年后,奶奶就这样义无反顾地跟着一个莆田男人跑了,没有丝毫地留恋,不论是对老房子里阴暗的过道,煤气灶上终年不散的淡淡煤气味,还是母亲。爷爷年轻时很英俊,即使矮小黝黑、大男子主义,也依然没能阻挡他的魅力直射入我奶奶的心坎。她随着他与部队一起驻扎在南京,一直住到死。奶奶过世时36岁,是肺结核,肺结核在那时是没救的,是绝症。我看过她所有的老照片,从儿童时期到去世时设的灵堂,即使是她躺在病床上的照片,也依然美丽、自信,有隐约的冷傲。爷爷说,奶奶虽然离开了上海,但很多习惯被保存下来了,比如烫头发、洒香水、穿着里外两层的透视装走在夫子庙的大街上,在邻居们惊艳的眼神中我行我素。
      
      奶奶的后半辈子没再回到上海,回到石库门,但她把我的父亲送了回来。太奶奶成了“上海外婆”。“上海外婆”是个专有名词,指的就是上海的老太太,那些生了女儿又帮着带外孙外孙女的老女人,她们温柔慈祥,洗尽铅华,浸透了岁月斑驳痕迹的脸仍然刻着坚毅和精明,她们就用这些往事的沧桑来热爱生活和他们的下一代,比如我的外婆。可是奶奶的早逝却沉重地打击了她的母亲,太奶奶60岁以后一直隐伏着某种精神疾病,常常会神经质起来,疑神疑鬼。但她依然如所有的上海外婆一样疼爱我的父亲,给他洗衣服、做饭,给他零花钱让他买球鞋。父亲从小在石库门里长大,在各家各户的门子里窜来窜去,打弹子,翻纸牌,捏泥人,欺负女生。后来,他常戏谑地对我说,小时候他什么坏事儿都干过,石库门是个很适合干坏事儿的地方,石库门纵容着他。昔年的公用厨房里高高低低的七八个水龙头,过道里停靠着的凤凰牌自行车,斑驳墙面上悬挂的水表电表,还有那街头的女子用清亮的嗓音喊着:栀子花——茉莉花——
      
      三:
      
      父亲长大了,有了我,太奶奶以89岁的高龄去世了,我们搬出了石库门,住进公房。那天,我在电视台实习编节目,编到其中一节的内容是专门介绍石库门的。我回去问父亲:你知道灶披间、亭子间、三层阁、老虎天窗、老虎灶吗?你知道丰盛里、兴盛里、步高里吗?我发现父亲的嘴角一直在颤动,他对石库门的感情,包括与石库门有关的一切人和事的感情,难以描述。只是,日子久了,我们只能通过不断地掩埋往事来珍藏一些东西,记住该记住的,忘却该忘却的。
      
      还记得,4年前在我去外面上学前,父亲曾郑重地对我说:不要走你奶奶的老路,知道吗?我点点头,知道了。我没有走奶奶的老路,我回来了……
      
  •   很有张爱玲的气息~~
  •   节奏缓慢的日子可以浸润更深的亲情
  •   南京的老街也在岁月的侵蚀中逝去,
    只留下令人遐想的老地名,
    我只能无力,惋惜,痛心,
    经过一堆堆残骸身旁,
    任凭其消失。
  •   走老路,也是要走的,只是没有年轻是的愤怒了,遇到不好看的景色也会平静地看着,或者转过身去。
  •   Bigfat说的有道理。上海式絮叨。嘿嘿
  •   文字很美,让人爱怜,张爱玲的再现
  •   不经一番寒彻骨
  •   打动心灵...
  •   南京的文化气和灵韵胜过上海多矣,上海人的自恋和自以为是也象后来的石库门房子一样逼窄琐碎和破旧
  •   2008-07-24 16:13:03 captain  南京的文化气和灵韵胜过上海多矣,上海人的自恋和自以为是也象后来的石库门房子一样逼窄琐碎和破旧
    我的文章不牵涉到城市之争的问题,请注意了!
  •   上海是个精致细腻的地方。
    我想全世界再也找不到一个可以有这么多人穿旗袍的城市了。
    初来之时,看到很有些满头白发的女性,从容安然的穿着旗袍,有些惊奇。之后便是一种敬意。
    岁月可以剥夺我的青春年少,但是无可更改我的爱美之心。这是一种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我一直都坚持一点,一个女人,到她很老的时候,仍然保持美丽,是一件极其可敬的事。尊敬之后我们才可以言及欣赏。
    上海因此而可爱,至少对我而言是这样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