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兵帅克

出版时间:2006-6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作者:雅罗斯拉夫·哈谢克  页数:699  字数:516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这部世界讽刺文学名著,这部奇书是捷克有史以来的杰作之一,作品按照第一次世界大战编年的顺序从内部描写了欧洲近代史上一个最古老的王朝 ——奥匈帝国崩溃的过程。《好兵帅克》这部小说的力量就在于:它以生动有力、令人笑破肚皮的情节,富于说服力地告诉我们:一个不义的军队,无论它在数量上如何庞大,到头来只能失败,灭亡。   这部杰出的政治讽刺小说,以一个普通的捷克士兵帅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经历为情节线索,深刻揭露了奥匈帝国统治者的凶恶专横及其军队的腐败堕落。对于帝国主义军队对人民的奸淫抢劫,官兵之间欺上压下的荒唐关系,他们对俘虏的禽兽般的凶残,以及各级军官的愚蠢、贪婪,小说都作了淋漓尽致的描写。书中主人翁帅克是个绝妙的讽刺典型,作家通过这个引人发笑的人物的“笑”,表示出自己对敌人的恨和对人民的爱。很多进步评论家都把帅克比作塞万提斯笔下的唐吉诃德。  哈谢克的《好兵帅克》被译成包括中文在内的近30种文字,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书籍目录

第一部 上火线以前序言 1 好兵帅克干预世界大战 2 好兵帅克在警察总局 3 好兵帅克在医疗专家面前 4 好兵帅克给扔出了疯人院 5 好兵帅克在撤莫瓦街警察局 6 打破恶性循环的帅克回到家里 7 好兵帅克去打仗 8 逃避兵役者帅克 9 卫戍部队监狱里的帅克 10 帅克做了神父的勤务兵 1l 帅克配合神父做擂鼓弥撒 12 一场宗教辩论 13 帅克参加临终涂油礼 14 帅克做路卡什中尉的勤务兵 15 灾难第一部《上火线以前》尾声第二部 在前线 1 在火车里闯祸的帅克 2 远征布杰约维策的帅克 3 帅克季拉丽西达冒险记 4 新的折磨 5 从莱妲河上的布鲁克到索克尔第三部 光辉的败绩 1 横越匈牙利 2 在布达佩斯 3 从哈特万到加里西亚边界 4 前进!第四部 光辉的败绩(续) 1 俄国俘虏群里的帅克 2 精神安慰 3 回到步兵连的帅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好兵帅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6条)

 
 

  •   《好兵帅克》,一个戛然而止的未完成。然而仔细想想,似乎并不太遗憾--这个荒谬的世界一直在无尽地荒谬着,只不过布景换了一个又一个而已。难道让哈谢克做一个不死的“营史官”吗?
    帅克,这个月亮脸蛋蓝眼睛的天使已经教会了我们如何面对荒谬的人生,那就是充满了热情和认真地去拥抱它!呵呵,非如此才能不辜负上帝精心设计的如戏人生吧。
  •   首先质量很好,很顺眼!作者用一个白痴为主人公进行叙述,这种极端将社会的黑暗面暴露无遗,反映了官僚,军队的阴暗。捧腹大笑的同时有所感悟。满纸荒唐言,一把幸酸泪!
  •   这是一亦庄亦谐,似真似幻的小说,看后让你捧腹大笑,也让我们了解了一点捷克的历史。
  •   多年以前草草读过捷克语言的全译本,印象很深。现在想再读一遍已是很难了----这是根据英语译本的转译本,语言特色和以前读过的译本差别太大了。再者,这个版本有不少字面错误,好像也有部分章节脱落。
  •   从英文的全译本翻译成中文的。

    所以文章注释里边会有很搞笑的部分,编者也很纠结的原语言与英文中文的表达区别。

    经典读本。

    很好。

    只是可惜作者没有完成就离世了。
  •   以前看过缩写本的.过了这么久重读还能让我感觉到文字的幽默.不得不说最后作者病逝没写完是件可惜的事.这系列的书还买过别的.页张很好.而且是精装.不用担心运时弄坏封面.唯一缺点就是此系列书字体忽大忽小(非因为内容需要).
  •   有的哭 有的笑
  •   孩子喜欢,书的质量挺好
  •   书质量好,很喜欢
  •   东欧人的绝妙幽默和对生活的恰当描述。
  •   学校推荐的书,孩子不怎么喜欢看。
  •   书不错,儿子说好看!
  •   字有点小,本来是给上二年级的儿子买的,结果更适合家长,不过书不错。
  •   应该不错的。。。。。。。。
  •   精致,划算,很不错的
  •   书本完整
  •   很厚, 正版, 不知道孩子是否喜欢
  •   这本书质量不错,字体印刷也很清晰,同时也是一本练习口才的好书,要是每天能坚持大声朗读一小部分,等你读完这本书后,会发现自己的口才能力大大的提高了。
  •   帅克无疑是个极具乐天思想和冷幽默色彩的捷克人,他的离奇荒诞的从军经历令人捧腹大笑。书中刻画的诸多人物也令人忍俊不止,被狗吃掉的密探白瑞特施奈德、酗酒放纵的卡茨神父、守旧而又风流的路卡什中尉、贪吃的勤务兵巴龙、视察厕所的将军、愚蠢而又官味十足的杜布中尉等都令人印象深刻。与其说帅克是个显著型白痴,倒不如说帅克周围的人都充满了愚蠢、贪婪、无知,而这又恰恰映射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奥匈帝国即将分崩离析的现状和混乱、充满阶级剥削和压迫、人人自危的黑暗社会现实。
    遗憾的是,这位孤独流浪的作者未能最终完成这部伟大的作品,帅克的结局成了一个永远未知的迷。
  •   雅洛斯拉夫·哈谢克是个讲故事的好手,通过帅克一个个荒唐好笑的故事为我们展现了但是奥匈帝国的风土人情。借着普通士兵之口表达了自己对战争的厌恶。
  •   《好兵帅克》语言诙谐,情节荒诞,读起来令人忍俊不禁。但是,在印刷方面存在一点瑕疵,比如:有些不需要区别开来的字词,其字体却跟前后文的不同;目录上的页码也存在一处错误。虽有吹毛求疵的嫌疑,但由于此书是正版精装本,理应在印刷方面杜绝错误。
  •   这本书的创作地点特别有趣,热闹的咖啡厅,帅克是我见过最可爱的胖士兵,以前对胖胖的男生没有好感,读完后觉得他憨憨的外表下跳跃着一颗纯真的心
  •   译者的注释太少了,不够专业。小时候在书店看到过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全译本,可惜现在买不到了,注释好多好全,对作者字里行间包含的幽默、讽刺和深层含义都有较详细的说明——要是现在有买就好了!
  •   全译本,很好,儿子很喜欢。
  •   还不错,译本较好,纸质一般,总的还行,字体偏小
  •   以前看过部分翻译版本的,感觉其中的插图也十分精彩,与文字内容相得益彰,可这个全译本的没有图,实在可惜!
  •   好厚的一本书啊,看样子够呛能够看完,因为自己都懒得看了,不过很精装。喜欢
  •   就是翻译有点老
  •   精装的,字的大小合适,印刷不错。
  •   个人不喜欢,感觉里面乱七八糟,荒唐透顶,很压抑。
  •   硬面书,老师推荐的,还没看,相信不错。
  •   还没看,内容肯定没什么问题,但书价贵了
  •     小学接触了这本书
      【感谢“认清西方资本主义本质”为目的的教育方式下,每次假期逼我们读世界名著的学校.
      
      对卢卡什的描述是这样的:
      
      “他像一条变色龙一样,自己明明是捷克人,为了符合统治阶级的要求,把自己变成一个说德语,写德文,读德文书的军官;但是一遇到捷克学生,他总喜欢悄悄透露自己的捷克人身份”
      
      稍作修改
      
      “自己明明是中国人,为了符合统治阶级的要求,把自己变成一个说英文,写英文,读英文的教师;但是一遇到中国学生,他总喜欢悄悄透露自己的中国人身份”
      
      当然这是来到坡县以后才发现的.
      
      变色龙的内心是脆弱的,面对帅克犯下的种种蠢事,傻事,奇事,卢卡什能做的只是抱头,发火,盯着帅克孩童般天真的眼睛,泻火。
      
      这个没事喜欢调调情,有着文艺情节的奥匈帝国中层军官,在帅克的憨傻下,被扒得精光。
      
      所以当时何必为了一只便宜的狗找到帅克呢~
      
      
      
      
      
  •     这本书我是很早就知道,至于为什么知道,我也说不上来。满以为很好看,但是硬着头皮只读了一半就读不下去了。笔调是够辛辣、讽刺,但是读它又有什么意义呢?主人公是个白痴,说出的话、做的事根本就不是正常人。这本书即给我带不来读书的快乐,也给我带不来有益的启迪。简而言之,此书我不喜欢。
  •     我十几岁的时候就在书店看见过这本书,当时我的阅读范围只限定于武侠小说。于是那个老版本的好兵帅克就没有买。
      转眼十年过去了,当我重新在书店翻开这本书,只一个开头就将我牢牢地吸引。鲜少看书的我当即将书买回,两个日夜将之看完。
      作者以寥寥数笔漫画性的勾勒出一个荒唐的国家必然在一战的战争车轮下覆灭,并塑造出帅克这样一个大智若愚却又喜欢惹是生非的经典文学形象。他平实又真实,饶舌得妙语连珠,让身边那些自矜正人君子者、自视甚高者火冒三丈,却又无可奈何。帅克随遇而安,却又总是出奇制胜,将一个个排山倒海而来的天大难题迎刃化解。可惜作者哈谢克的早逝,让帅克最终的结局引人遐想,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与帅克相近的,我联想到金庸的《鹿鼎记》,随着年龄的渐渐增长,我对这本书的评价越来越低。但行文风格来看,鹿鼎记与好兵帅克却有着惊人的相似,这使得我不得不联想到风格借鉴的问题。
  •     为什么看见帅克 我一点都笑不出来(我评论太短了!发不出来)为什么看见帅克 我一点都笑不出来为什么看见帅克 我一点都笑不出来为什么看见帅克 我一点都笑不出来为什么看见帅克 我一点都笑不出来为什么看见帅克 我一点都笑不出来为什么看见帅克 我一点都笑不出来为什么看见帅克 我一点都笑不出来为什么看见帅克 我一点都笑不出来为什么看见帅克 我一点都笑不出来为什么看见帅克 我一点都笑不出来为什么看见帅克 我一点都笑不出来为什么看见帅克 我一点都笑不出来为什么看见帅克 我一点都笑不出来为什么看见帅克 我一点都笑不出来为什么看见帅克 我一点都笑不出来为什么看见帅克 我一点都笑不出来为什么看见帅克 我一点都笑不出来为什么看见帅克 我一点都笑不出来为什么看见帅克 我一点都笑不出来为什么看见帅克 我一点都笑不出来为什么看见帅克 我一点都笑不出来为什么看见帅克 我一点都笑不出来为什么看见帅克 我一点都笑不出来为什么看见帅克 我一点都笑不出来为什么看见帅克 我一点都笑不出来为什么看见帅克 我一点都笑不出来为什么看见帅克 我一点都笑不出来为什么看见帅克 我一点都笑不出来为什么看见帅克 我一点都笑不出来为什么看见帅克 我一点都笑不出来为什么看见帅克 我一点都笑不出来为什么看见帅克 我一点都笑不出来为什么看见帅克 我一点都笑不出来为什么看见帅克 我一点都笑不出来为什么看见帅克 我一点都笑不出来为什么看见帅克 我一点都笑不出来为什么看见帅克 我一点都笑不出来为什么看见帅克 我一点都笑不出来为什么看见帅克 我一点都笑不出来为什么看见帅克 我一点都笑不出来为什么看见帅克 我一点都笑不出来为什么看见帅克 我一点都笑不出来为什么看见帅克 我一点都笑不出来为什么看见帅克 我一点都笑不出来为什么看见帅克 我一点都笑不出来为什么看见帅克 我一点都笑不出来为什么看见帅克 我一点都笑不出来为什么看见帅克 我一点都笑不出来为什么看见帅克 我一点都笑不出来为什么看见帅克 我一点都笑不出来为什么看见帅克 我一点都笑不出来为什么看见帅克 我一点都笑不出来为什么看见帅克 我一点都笑不出来为什么看见帅克 我一点都笑不出来为什么看见帅克 我一点都笑不出来为什么看见帅克 我一点都笑不出来为什么看见帅克 我一点都笑不出来为什么看见帅克 我一点都笑不出来为什么看见帅克 我一点都笑不出来
  •     小学时看的.那时完全当作个搞笑的故事来看,就是跟猫和老鼠差不多的感觉.后来年纪稍长,也只记得杂乱好玩,并没有颠覆的感觉.可能是口味的问题,也可能是行文对当时的我来讲有些混乱的缘故,相比其他在幼年/少年阶段能给我带来冲击的作品(我一直是比较喜欢黑色幽默风格的书,安徒生的也很喜欢- -),所以很奇怪自己没有重读它.但我记得,看这本书我经常笑.
  •      读完《帅克》,又浏览了一些相关的正式或非正式的评论,发现大家的注意力主要集中于升斗小民对王权、教权、官僚甚至世界大战的辛辣嘲讽,这一点当然是真实的,但是我个人还有另外一个更加深刻的感受:无论谈论的主题是什么,帅克几乎每一次都会将对话转移到一些他经历过的或者听别人谈论过的现实经验的例子上,这些实例与谈话的或者相关或者不相关,或者佐证或者讽刺。这些生活的直接经验确实直接打破了许多意识形态式的幻想,让我们觉得,那些在历史中被大大书写的事件其实似乎也不是那么地不苟言笑,在所有的宏大历史过程中,每个人都在过着他具体的生活,并将这生活揉入宏大的历史,一如斯科特在弱者的反抗中细致勾画的那样。但是,这些直接经验究竟在历史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帅克的嘲讽甚至放抗可以逼疯一个大尉,他可以改变一个民族的历史吗?除了具体的直接的经验,我们或许也需要某种关于这个社会这个民族甚至整个人类历史的想象力。哈谢克在这个问题上并未提供答案甚至是尝试问答这个问题,根据他的个人生命历程,我们或许可以猜想,如果他没有在写作好兵帅克的中途撒手人寰,那么他有可能会做出某一类型的尝试。
  •     讽刺小说中的王冠之作,哈谢克的笔下帅克的形象跃然纸上,仿佛综合了郭靖和阿甘的全部。
      
      大段大段的冷幽默和辛辣嘲讽。萧乾本取之精华,是众多中译本中最经典的,基本上是《帅克》的精华所在,翻译绝妙。要是读了两遍不过瘾,可以读最早的刘星灿的版本,那个本最全。
  •     书没翻译完。
      讽刺小说,有点意思。
      一开头不太好玩,
      后来抓住作者的调调,
      就有点儿意思了,
      不过比较散,
      就是段子,
      一个接一个,
      恩,就这样。
      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
  •     摘自香港《开卷》 作者:玛 瑙
      
       雅罗斯拉夫•哈谢克是捷克近代著名作家,有“捷克散文之父”之称,他最著名的著作就是长篇小说《好兵帅克》,这本小说已有近三十种文字的译本。
        哈谢克自己也是个传奇性的人物。他1883年4月30日出生于布拉格。当时捷克这国家只是奥匈帝国的一个省份波希米亚,布拉格是这省的省会。为什么哈谢克称为“顽劣的波希米亚人”呢?从民族上他的确是波希米亚民族的,同时也就带有这种浪漫不羁的民族特性,他既是一个“浪人”,一个唐吉诃德式的人物,也是一个酒鬼。他单枪匹马向资产阶级社会挑战,同时又酗酒几至不能自拔。
        哈谢克四岁的时候,就十分大胆俏皮,有一天,他的祖父带他去散步,结果失散掉,找了一整天,好不容易才找到他,原来他站在陆军医院的门外,在跟士兵聊天,士兵们把烟斗插在他嘴里,跟他开玩笑,他也装成是个军官似地跟士兵玩闹。
        1891年哈谢克八岁,家里把他送进学校去念书,他是个又懒又爱捣蛋,但却聪明透顶的学生,经常被罚站。开学第一天,他就把课本扔到了教师头上。
        哈谢克十三岁丧父,经母亲介绍进一家“三金球”药房当学徒,他同情罢工游行的工人,竟然把店里女佣的红色底裤挂在屋顶,引得工人欢呼喝采,大唱《红旗颂》,警察跑来干涉,结果老板炒了他鱿鱼。
        十六岁那年他进了捷克斯洛伐克商科学校读书,以五个A毕业,毕业后在斯拉夫保险银行当小职员,但这不合他的口味,同上司不和,不久就自动退职不干了。早在1901年他还在商科学校读书时,就开始写作,他第一篇小说《吉普赛人宴会》是在布拉格资格最老的大报《国家新闻》上发表的。根据统计,1901年,他发表了五篇短篇小说,1902年二十篇,1903年十二篇,1904年十三篇,四年之间发表了五十篇小说,对于一个刚开始写作的青年,是相当可观的成就,不过写作并没有带来多少收入,帮补不了家用。他一生写了上千篇短篇小说和小品,还写过剧本,作品十分多,大多是讽刺小说。
        这时期,他曾一度参加了无政府主义的政治派别,甚至在家里自制炸弹。他的阁楼里摆满了很多瓶瓶罐罐,要知道他的化学是得过A的。有一天,他的朋友哈捷克来找他,发现他在混合着某种药品,就问他:“你在搞什么?”他说:“制造炸弹!”过了不久,一声巨响,家里的玻璃全被震碎了,他母亲吓得目瞪口呆,从厨房冲出来,但哈谢克跑来吻吻她,请她息怒,答应用稿费修理玻璃窗,同时得意洋洋地说:“我把炸药混合得很好呢!”这时期他自认为革命家,拼命读俄国文学,对高尔基佩服得五体投地,连服装也学高尔基的样子。
        由于他参与无政府主义活动,受警方通缉,曾一度离开布拉格,1905年尾回到布拉格,结识了一个善良的少女贾美娜。贾美娜劝他不要再摘无政府主义的活动,专心找一份编辑工作干,经过一番热恋,他们结了婚。
        但是,哈谢克是个缺乏责任感的人,他照样喝酒,过着浪人式的生活。他们是在1910年5月23日结婚的,结婚后曾一度安定下来做编辑工作,但是不久就同老板闹翻了。他对家庭缺乏责任感,没有一件工作是干得很长的,而且经常带文人朋友回家闹酒,结果把家庭弄得一贫如洗。他曾一度被送进精神病院,家庭生活搞得一塌糊涂。在从精神病院出来后,1911年5月他开始构思《好兵帅克》。据贾美娜回忆,有一晚他回家时十分疲倦,到第二天醒来,就到处找昨晚留下的一张纸片,贾美娜是很爱整洁的,这破纸她已扔进垃圾堆里,哈谢克找到了那张纸,看了一遍,然后揉成一团扔掉,说:“我已回忆起昨晚想到的小说内容啦!我要写一个士兵!”于是他动手写《好兵帅克》。1911年5月22日,他发表了《好兵帅克》的第一篇短篇《帅克站起来反抗意大利》,跟着写了一系列有关这个小人物帅克的小说,1911年尾,以《好兵帅克和别的奇怪故事》为书名出了一本书。哈谢克所以要写《好兵帅克》的短篇小说,是因为他看到德国军官把捷克人当做狗一样呼来喝去,于是创造出这么一个可笑而又可爱的小兵形象,嘻笑怒骂皆文章,向奥匈帝国的军事机器进行讽刺。
        立即,警方来搜查他的家,但搜不出什么证据,就把他同贾美娜相恋时的情信全部抄走,还逐封译成德文送到维也纳。他们忙了一番,当然结果毫无收获。当贾美娜生下儿子后对他实在忍无可忍,结果婚姻触礁,两人分居。
        1915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哈谢克应征入伍,被编入第九十一兵团,当年9月就被俄军俘虏,关进了俘虏营。俄军将捷克俘虏组织了一支捷克兵团,哈谢克也参加了,不久发现这兵团不是向奥匈帝国作战,而是攻打布尔什维克,哈谢克逃了出来,加入红军,1918年还加入布尔什维克党。捷克兵团宣布他是“卖国贼”,下令通缉他。
        哈谢克加入红军后,完全改变了过去的生活习惯,一滴酒也不喝,生活也正常了。他曾担任过布尔马市部队副司令,1919年任乌发市外国共h产j党委员会书记,同时任红箭印刷厂的书记,1920年又担任红军第五军政治部国际组组长,编过德文杂志《狂飙》、匈牙利文杂志《进攻》,还同一个苏联女工舒拉结了婚,他结婚时声称未曾结过婚,准备同舒拉在乌拉尔定居下来。
        可是,好景不常,一个捷克社会民主党派的代表团到十月革命后的苏联,提出要哈谢克回捷克协助建党,这使哈谢克内心十分矛盾,他不想回捷克去,但几经犹疑,最后决定带了舒拉一起回布拉格。
        当他们回到布拉格后,发觉捷克的形势已经起了变化,资产阶级对曾经参加过红军的哈谢克大肆攻击,说他是“叛徒”、“间谍”。
        哈谢克心灰意冷,又开始喝酒消愁,这时他的肝脏已经有病,无法搞社会工作,于是在朋友的支持下,让他到摩洛维亚高原尼普利斯的一间别墅去写作,在他笔下,好兵帅克又活过来了。当第一卷《好兵帅克》写好后,竟没有出版社肯出版,他在朋友支助下,自费印了第一卷,并同朋友上街叫卖,1921年,这本书大获成功,但所得的钱,大多买了酒喝。
        他原来计划《好兵帅克》共写四卷的,可惜1923年1月3日,他只写到第四卷第三章,就因心脏麻痹和肝病溘然与世长辞。但是,哈谢克所塑造的“好兵帅克”,至今仍活在人们的心中,永远为读者喜爱。
      
      
      
  •      雅罗斯拉夫-哈谢克 《好兵帅克历险记》第一部之跋:
        
         星灿译
      
       屠杀人类的准备工作,总是假借上帝或者人类幻想所创造的神灵的名义来进行的。
        
         古代腓尼基人将俘虏的头砍下之前,总要举行隆重的祈祷仪式,这就跟几千年来一代一代人在发动战争,以火与剑去灭绝敌人时的所作所为如出一辙。
        
         几内亚和波利尼西亚岛屿上的野人在将他们的俘虏和不需要的人,如传教士、旅行者、各种贸易公司的经纪人或者普通猎奇者开宴吃掉之前,首先要祭祀诸神,举行各种宗教仪式。因为那时还没有僧袍祭服这一套文明玩意儿,就用一些鲜艳的鸟兽羽毛在臀部围成一圈,作为装饰。
        
         在宗教裁判所将他们的牺牲品烧死之前,总要举行最隆重的祈祷仪式,唱圣歌的弥撒大典。
        
         处死犯人时也总有神父登场表演,折腾犯人。
        
         在普鲁土,由牧师把可怜的犯人领到刀斧之下;在奥地利,由天主教神父带到绞刑架前;在法国,带到断头台下;在美国,由神父带到电椅上;在西班牙,是带到一把安着小巧精致的窒杀器的电椅上;在俄国,是由一个大胡子神甫来给革命者举行仪式,五花八门,不一而足。
        
         到处在处死犯人时都要起用耶稣受难的十字架,好像在说:“只不过是把你的头砍了,把你绞死、勒死,往你身上通五千伏特的电而已,可是这点苦头是务必要尝一尝的。”
        
         世界大战这场大屠宰无疑也少不了神父的祝福。所有军队的随军神父都要祈祷,举行弥撒,为豢养他们的一方祈求胜利。
        
         参加兵变的叛乱者被处死时,有神父在场。处死捷克兵团的成员时也有神父参加。
        
         被尊为“圣徒”的海盗沃依捷赫曾经一手拿剑,一手拿十字架,屠杀波罗的海沿岸的斯拉夫人。这种情况至今毫无变化。
        
         整个欧洲,人们像牲口一样地被赶进屠场,驱赶他们的除了一帮屠夫——皇帝、国王、总统和权势显赫的将领之外,还有各种信仰的传教士,为他们祝福,发出虚伪的信誓,什么“在地上、在天上、在海上”等等。
        
         战地弥撒要做两次:一次是军队开往前线的时候,另一次是上了前线,在血腥屠杀之前。我记得有一回正在举行这种战地弥撒时,一架敌机正好将一颗炸弹扔在读经台上。正在举行弥撒的神父被炸得粉身碎骨,只剩下几片染着血迹的破布。
        
         报纸把他当成殉道者来宣传报道,与此同时,我们的飞机也为对方的神父准备着同样的光荣下场。
        
         我们将这视为荒诞无稽的笑料。一夜之间,临时插在神父坟上的十字架上,出现了如下一段墓志铭:
         我们所遭遇的,呜呼,你也终于碰上。
         兄弟啊,你曾许诺我们,准能升入天堂。
         欣逢弥撒盛典,岂料祸从天降,
         如今你的残骸,永远留在沙场。
        
         生活绝不是培养上流社会风度的学校。每个人都按照他的才能说话。礼宾专家古特博士和“杯杯满”酒家老板巴里维茨的谈吐截然不同。这本小说并非为沙龙中虚有其表之辈提供的参考书,也不是为高贵社交界编写的社交指南。本书是一幅描绘一定时代的历史画卷。
        
         只要必须使用“很有分量的词句”,才能真正做到确实恰如其分时,我就毫不犹豫地如实加以运用。我认为,抄袭温文尔雅的词句和使用省略号的方式是最愚蠢的矫饰。君不见这些词句连在议会中也常为人们使用吗?
        
         常言说得好: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就能开卷有益;只有那些精神堕落的、愚不可及的猪猡和猥亵的下流胚才会对这种自然的现象评头品足。他们抱着腐朽的假道德不放,不管内容怎样,就气急败坏非难某些个别词句。
        
         几年前,我读到一篇有关一部中篇小说的评论。批评家为作者—句“他擤了一下鼻涕又擦了一下鼻子”怒不可遏。说是这种描写同文学应当给予人民合乎美学要求的、崇高的感受的宗旨是背道而驰的云云。
        
         这仅仅是一个小小的例子,说明阳光下会产生怎样的畜生。
        
         凡是对“很有分量的词句”感到大惊小怪的人都是怯懦者,因为他们对真实的生活感到惊讶。这种软弱的人正是文化和道德的最大的危害者。他们巴不得把民族培养成多愁善感的庸人团体、圣徒阿罗依斯型的虚伪文化的手淫者。修士奥伊斯塔赫在他的书中说,阿罗依斯听到一个男人在嘈杂的喧哗声中放了一个屁时,竟然大哭起来,惟有祷告才使他平静下来。
        
         这种人在大庭广众之中表现得义愤填膺,却怀着无比的乐趣到各公共厕所去欣赏涂写在墙上的淫词秽语。
        
         在拙作中我使用若干“很有分量的词句”,只不过顺便证实了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所说的话罢了。
        
         我们不能要求酒店老板巴里维茨像劳多娃太太、古特博士、奥尔卡·法斯特罗娃太太以及所有其他许多乐于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变成一座装有嵌木地板的大沙龙的人一样,说话那么温文尔雅。那些呆在沙龙里的人们穿着燕尾服、戴着白手套,说起话来咬文嚼字,文质彬彬,一派沙龙式的典雅道德,而在这道德的面纱下面却掩盖着一些沉湎于最卑鄙最违反自然的淫欲生活中的沙龙猛兽。
      
  •     感谢雅 哈谢克和萧乾的异地合作,让我在大学期间好多遍的看了这本书。当然,这也说明我大学期间可以看的手边的书不多。
      帅克的经历非常无厘头;一个貌似白痴的底层人物在险恶人世的历险记;社会不断地和帅克开着玩笑,而帅克也玩笑着这个社会。故事结尾时,帅克拿木炭在墙上写道:“第九十一连队第十一先遣队传令兵约塞夫帅克在此睡觉。他出来是替连队找宿营的地方,却在费勒斯丁附近被奥地利人俘虏”。每个人都一样。出来本意是干这个的,而最后往往被生活以其他形式俘虏。
  •     是帅克伴随我读过了人生中最灰暗的几年。
      
      有一段时间每晚睡不着,都会读上半小时,每每被帅克抚平灰暗的心绪,带着一丝微笑入睡。
      十几年过去了,我已经走出了人生最阴暗的时刻,但是帅克已经改变了当年那个阴郁、固执、狭隘的我;帅克已经融入了我的生活,我也学会用帅克的方式看待周围的一切。
      
      帅克生活在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想想我们中国那个时候在做什么。由此想到欧洲的民主反战思想在普通民众中是有着很深的根基的。相形之下我们这个民族缺乏全民的民主思想启蒙;民粹主义的东西也有很强的蛊惑力。
      
      看看帅克是如何解读那个时代爱国忠君和狂热的民族主义;看看帅克是怎样消遣那些欺世盗名的各路伪君子----这部小说现在读来都有非常强烈的现实感。
      
      最后要感谢译者,文笔流畅幽默,把可爱的帅克带到中国,抚慰了千千万万不快乐的、没有幽默感的中国人。
      
      
  •     当时先买的译林版,一口气读完,笑得不行,可惜不是全译,于是又买了人文版的。翻译上肯定是这本更忠实,如果我记得不错的话,萧乾不是从捷克文翻译的。但文字的活泼程度来说,肯定是萧乾的更有趣味。这大概又涉及翻译上的信达雅的讨论了。
  •     2003年的最后一个夜晚,我看好兵帅克直到2004年。这是我第一次看书通宵。结果,结果这本书居然给我烂尾了。。。。6年后我得出结论,夜晚是用来睡觉的,尤其是看书到深夜,是很混账的行为。
  •     我看过的94这版,萧乾先生译的。当年觉得译的土气十足,今年在书店看到外文版的,翻了几页感觉萧乾翻译的还4很到位的。
      
      Sjvek坐着轮椅去征兵站1路高喊着“弗朗茨皇帝万岁!”的形象深入人心阿。
      
  •     第一次遇见好兵帅克是在捷克的温泉小城卡洛维法利的街角,不是好友拽住我向我热情地介绍他,我几乎要和他擦肩而过了。他腆着大肚腩坐在街边的石凳上,脸颊上一对高原红,对所有的人都乐呵呵的。很多人争先恐后地和他一起照相,即使他们使劲儿地勒着他的脖子,他也照样笑着,一点也不生气。
      
      当然,他只是一尊雕像。不过即使是活的帅克,他准会说:“这没什么。要是你碰上屠夫霍夫,你就没这么走运。有一次,杰克斯从杯杯满酒馆出来在查理广场闲逛,虽然摔了好几跤,但头脑还算清醒,毕竟他可没有打算站在广场中央小便。他在广场钟楼下的拐角处找到了二尊雕像,把尿撒在了雕像的脚上。当然最后他还是莫名其妙挨了一顿揍。因为实际上他是尿在了躲在钟楼下偷情的屠夫霍夫的新鞋子上。”
      
      这就是帅克。他说话就是这个样子,没完没了地举例证明,罗嗦的程度绝对不亚于大话西游中的唐僧。这是我刚了解到的。当时我对帅克还一点不了解。好友说,“好兵帅克”在捷克是家喻户晓的,是知名作家哈谢克《好兵帅克历险记》中的主人翁,如果有时间我们还可以拜访下哈谢克的故居。最终还是没有去成,但已经下决心回国好好认识认识这个好兵帅克。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头一下蒙住了。很久没读过如此厚重的书了,就像习惯了汉堡包的胃突然面对法国大餐,开心是开心,只是还没开始吃,就已经感到精疲力尽了。715页,排版还那么紧凑,简直是我读书史上的另一次长征。即使是哈谢克妙笔生花,帅克可爱幽默,我还是无法一气呵成。这本书断断续续地读了近三个月,读到三分之一的时候,像书中卢卡什上尉一样实在是忍受不了帅克愚蠢的长篇大论,把书扔在了一边。
      
      偶遇旧书摊,买了一本湖北美术出版社《好兵帅克》青少版插图本,一天就把它看完了。湖北美术出版社的版本也非常不错,因为是针对青少年的,所以经过了删节改编,故事紧凑,行文流畅。尤其是看完这个原著版本后,很是佩服湖北美术出版社这个版本的改编者,哈谢克的一切元素都保留了。这很不简单。
      
      哈哈,好兵帅克我已经认识了,准备把这版大部头原著《好兵帅克历险记》束之高阁了。但他显然很委屈,每次经过书架,这本书侧面紫色背景白色的粗黑体字“好兵帅克历险记”肥头大耳的总是显得特别扎眼,好像是帅克天真地眨着眼说,“其实,你对我还不真正了解呢。巴巴拉神父从来不喜欢读《圣经》,嫌它太厚,读不了几页就想打瞌睡。于是他找来很多的减缩版,有的版本里还有妓院的插图广告......”天啊!饶了我吧,我读,一定把它读完。
      
      把其他的书放在一边,开始专心地读这本书,花了一周的时间读完。原著毕竟是原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饱满,情节更加生动有趣,不仅是帅克,贪杯嗜赌的卡茨神父、寂寞无聊的卢卡什上尉、到处找碴的杜布中尉、饿死鬼再世的勤务兵巴伦等等人物形象鲜明而富有特色,各个让人忍俊不已。渐渐喜欢起帅克那些“愚蠢”的长篇大论来,这和卢卡什上尉的感觉一样,虽然经常面对帅克牛头不对马嘴的胡扯大声喊“滚”,但有时也会忍不住跑到帅克面前说,“帅克,和我聊聊”。
      
      这无疑是本好书。哈谢克借着帅克的嘴和帅克的故事在嬉笑怒骂之中讽刺了很多的人,这和约瑟夫海勒的《第22条军规》无论是故事构成和行文风格实在是有太多的异曲同工之妙,只是两本书的背景不同,一个是以一战为背景,而另一个是二战。这两本书很像是兄弟篇。哈谢克死于1923年1月3日,而同年5月1日海勒出生,冥冥之中好像两者之间有着神秘的联系,似乎是哈谢克不甘心好兵帅克在前线辗转反侧却一枪都没打响就这么嘎然而止,只好委托海勒让帅克以航空兵的身份参加了二战,只是帅克改了名,叫约塞连。
      
      认识你很高兴,帅克。
      
      
  •     如果出门旅行,带着所有美好的希望,却,没有一张美丽的脸、没有一片怡人的风景,你是否会继续这旅行?
      可惜,不到双眼漆黑的时刻,就无法中止这行走,没有回程的旅行,这处于荒谬时代的生活之路。《好兵帅克》是捷克作家哈谢克写被视为白痴的捷克帅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参军及行军中的遭遇。这是不得不走的路途,唯一可以选择的,是以怎样的态度应对这时代的困境。
      我们的帅克是以观察、嘲讽、尽力,当然是帮倒忙的态度在国家机器中旅行:耍弄为虎作伥的密探,卖给他各类假纯种狗,密探最终被狗咬死;有风湿症的他收到征兵书后,他坐在轮椅上去参军,自夸是“一把完全健康的炮灰”;以一本正经投其所好的方式来趋奉军官,让他们自现其丑,在被集体大便时看到长官来了一手抓着裤子敬礼;表扬嫖妓的军官是为了士兵的安全而身先士卒去检查;对意外摔死在车站的士兵,他说“至少大伙儿知道他埋哪,不必到处去战场上找他的坟墓了。”在他眼中,斐迪南大公与捡狗屎的人儿没有区别,只是死亡方式不同。长官提出的任何神圣的理念,他都可以顺口讲出一个天马行空的例子,“想当初”“几年前”让长官的脸色变成酱紫又抓不到话柄。
      志愿兵马列克是营史记录员,不知为何,这本成于1923年前的书,却偷了我军指战员的光辉事迹:士兵象超人一样中多枪后仍能继续战斗,喊着祖国而亡;军队的败北是光荣的战略转移。这版权官司,非打不可。
      军官们从来不关心战果,得过且过混过每一天。导致军队永远不能到目的地,因为命令前后不一致,他们也从不查。都是去送死啊,何必认真,先找个妞陪酒喝。
      您还会在书里见到士官生比勒,一个爱思考到愚蠢且一心想往上爬年轻人,他为了表现自己的聪明而拆穿扎德勒大尉的无知,逼得大尉绝望之余开始假装读小说,听不见他说话。
      当然还会看到普通人及士兵们是如何用敷衍的方式来面对帝国那神圣的命令:士兵们在战斗一开始时首先做的是用枪打死平时欺负他们的连队大尉。帅克与部队走散欲归队问路时碰到的每一个老百姓都迫不及待教他如何躲起来或在战场如何保命。
      哈谢克在迹近乞讨的徒步生活中接触到与观察到的事物,提供他丰富的语言与对人性的观察,比如,士兵们被集体大便时蹲着“象燕子成排停在电线杆上”;在书中教授如何偷到名狗的技巧;猫在军用地图上拉满了猫屎,使作战地图立体化了,所有的军官都兴趣十足满足期待地看着近视的施耐德上校慢慢将手移近并插进猫屎里,以此取乐,绝无对上下级关系的美化,没有我军“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高尚情怀,谁更人性?
      而“人性”或是哈谢克在书中欲体现的,本书没有一个所谓正面人物,没有人真正相信“爱国主义”“上帝”,大家都在这时代的列车上无奈的呆着,神圣归于老朽的皇帝,各色人等只能顺天承命,演好自己那一PART,而帅克,是我们对荒谬时代之人生苦恼的笑。
      一九二三年一月三日,他去世前口授的最后一句是借一个欺下媚上的自大之徒杜布中尉说“爱国主义、忠于职守,这就是战争中的真正武器。”这讨人厌的家伙无意中说出一个最高机密:伟大神圣的理念是无情的利器,将普通人当牲口一样来屠杀!
      作者偶尔跳进作品中感慨战争对民众的屠杀。或许,他写这样一部作品是出于对普通人的悲悯之心,著作未竟他即去世,他对普通人的命运的关爱也永不止息。
      
  •     伟大的时代就得有伟—大的人物出现。有一种谦卑的,默默无闻的英雄,他们既没有拿破仑的英名,也没有他那些丰功伟业。可是把这种人的品德分析一下,连亚历山大大帝⑴也将显得黯然无色。今天走在布拉格的街上,你就会遇到一个人,他一点也不觉得自己在这伟大新时代的历史上有什么重要性。他很谦卑地走着自己的路,谁也不去惊动,同时也没有新闻记者来惊动他,请求会见。如果你请问一下他贵姓大名,他会用朴素而谦卑的声调说:“我是帅克。”
        而这一声不吭、毫无架子、穿得很寒伧的人,正是我们所熟知的好兵帅克。当波希米亚王国⑵的公民们还在奥地利统治之下的时候,他们就交口称赞这个骁勇、刚直的人了。今天,虽然我们成立了共和国⑶,他的光辉也不会因而消逝的。
        我很喜欢好兵帅克。在叙述他在大战⑷中的奇遇时,我相信读者对这个谦卑的、默默无闻的英雄,一定也会引起共鸣的。他并没像希罗斯特拉特⑸那个傻瓜那样,仅仅为了自己的事迹可以登报或编入教科书,就纵火焚烧依斐苏斯⑹的女神庙。
        仅仅这一点,就够了。
      
  •     也许已经不需要在评价这本书的好坏了,虽然这本书没有完成,但已经可谓极品了。我更想说的是译者,能把这本书译得如此传神,简直让人觉得是在读原文一般,可见译者的功力之深。每每感叹当今的好译者、好译文寥若晨星,几乎到了祥林嫂的境界,但无奈只好再次感叹一番。如当今已无大学问家一样,或者如同上影的精品译制片已经成为过去了一样,这些文学功底深厚的译者,默默的幕后英雄似也不再会有了,哀哉。
      
      又及,还记得某次在书店看了肖乾的译文,遗憾的是还是和星灿有差距的。
  •      有这个书也有这个电影。是本好书,大家都那么说。讽刺文学,意味深刻,大家都那么说。这本书讲什么,扉页上写得一清二楚。
      
       我没觉得好看可能是因为我没静下心来看。刚好是早上跟牢同学去当志愿者,我草草翻阅了一下。
      
       这书很冷。捷克式幽默果然让我也很冷。
      
       看到帅克我就想到阿甘,何其相似。两个幸福的大傻冒却让人怀疑他们比谁都聪明让人妒忌让人妒忌不起来。
      
       作为文学,描述自然是夸张的。就像《士兵突击》里得许三多。这样的人能在部队混成那样不是上头有人就是发生在电视剧了,不然有这种奇迹的话那就可能是天下真有菩萨了。
      
       所以看这书不能往我以上的方向想,那样想这书肯定不好看。你要想这是名著,重点是讽刺不是小说其本身的文学剧情。我草草看完。对,我草草看完,我觉得今天我这评论写得非常马虎。
      
       哈谢克的幽默黑讽刺揭露了什么,扉页上也说得很清楚。
      
       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里面的对话。草草看完后再翻回来来看看还是很有意思的。
      
       战争对帅克而言什么也不是。
       电影对白:
      “你觉得我们的战争怎么样?”
      “仗打得很笨......我们的皇帝脑子里都是狗屎......”
      坦白说话的人可能蠢,也可能令人羡慕。
      
      
  •     想象一下你身边有这样的一个团队,这个团队里的每个人相互间都谎话连篇,而他们默契到似乎还打算装作相信彼此的谎言。这时候来了一个人,他也想融入这个团队,但是他不会撒谎,或者说他的谎言不够精致,但恰恰是这种不够到位的谎言,让他在这个团队里成为最聪明的最有适应能力的人。这是不是说聪明人装作很笨那就会真笨,因此在一个虚伪的环境下,一个笨人往往最快乐最有利。
  •     好的小说,是可以让人拿起来就放不下的,是可以让人读不完就没法子干其他事情的,《好兵帅克》无疑就是这样的一本书。
      小说本身无可指摘,而翻译方面也实在棒极了,萧乾的翻译很地道,很够味,很带劲。众多口语化的翻译算是一大亮点,真让人说不出的喜欢。
      王小波说,“手里有好书在读的日子就像是节日一样”,在09年的春节里无聊透顶的时候,有幸读到这么一本好书,真个春节总算没白过。
  •      这是一部成年人的书。至少我自己这样认为,因为小时候,是理解不了一个胖子如此头脑简单的傻笑的。
      
       乍一看去,“帅克式”的幽默并不像好些中国喜剧人物那样让你不禁捧腹,你会觉得这本书没有评论中写的那样简单易读,它并不能让你的阅读从头到尾都充满大笑。捷克民族的幽默方式就像他们整个民族所表现出来的特质那样,低调。
       但当你读完了整本书,看到了帅克曲折坎坷的生活,了解了他充满辛酸的甚至有点悲剧化的环境之后,他的每一次傻笑都会变得很动人。帅克是个很有民族代表性的胖子,他有捷克人传统的一点小机智,穷困生活中练就的一点小狡猾,更有在战火和被压迫当中形成的隐忍和自我解嘲。被一大堆强国包围在中间,被欺负来欺负去,再刚烈的民族也会像帅克一样,变成一颗橡皮糖。难怪他会在捷克产生那么大的影响,至今,在布拉格街头还是时常能看到他的踪迹^_^
      
       嗯,所以,如果你只是想茶余饭后轻松一刻,建议你去读武侠小说。而如果你想了解捷克和捷克人,这本书力荐。
      
  •     有的人说世界是平凡的
      有的人说世界很神奇
      究竟是平凡还是神奇
      关键在于
      有没有一颗孩子的心
      不信吗? 那么请允许我
      向你们介绍
      大名鼎鼎的
      好兵帅克
      
      帅克,一个机智过人的捷克士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从应征入伍到开发前线,有种种令人捧腹的表现。帅克看上去有点滑稽可笑,却非常善于运用民间谚语、笑话,接过上司的口号,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伺机巧妙地同奥匈帝国统治者作斗争。他走到哪里,那里的正常秩序就会被搅得鸡飞狗跳、天翻地覆。《好兵帅克》也可以说是一部历史小说,因为它从内部描写了欧洲近代史上一个最古老的王朝——奥匈帝国崩溃的过程。作品几乎是严格按照第一次世界大战编年顺序写的,从第二卷(帅克入伍后由布拉格开拔前方)起,战局、事件、路线,都与当年的奥匈军队作战史基本吻合,甚至帅克所在的联队番号以及作品中有些人物(卢卡施、万尼克、杜布等)也不是虚构的。我喜欢这本书不主要是因为这本书忠于现实,而是因为作者哈谢克用他卓绝的漫画式手法,令人笑破肚皮的情节,富于说服力地告诉我们:一个不义的军队,无论它在数量上如何庞大,到头来只能失败,灭亡。
         本书是一部杰出的政治讽刺作品,寓庄于谐,含怒骂于嬉笑之中。以帅克为代表的捷克民族表面上对奥匈帝国统治者唯唯诺诺,口呼“万岁”,内心却充满了鄙夷和憎恨,从而采取种种使统治者笑不得的方式进行消极的抵抗。本书已被译成50多种文字,在近百个国家广为流传,幽默的故事情节和趣味令人喷饭。
      
  •     被米兰.昆德拉称为这个时代唯一一部伟大的喜剧小说,《好兵帅克》的喜剧感和可读性并不那么强,也没有很好的逻辑性,据说这本书很多部分是哈谢克大醉时写下的,作为一部喜剧讽刺小说是合格的,成功揭露了奥匈帝国军队机器的丑恶和不堪。但是帅克的形象在我看来不是那样机智和令人信服,和韦小宝比起来帅克仅仅是屁话多一些和运气好点罢了。
      
      捷克作家的精神血脉来自两个人,一个是用德语写作的卡夫卡,一个是站在啤酒馆里写出《好兵帅克》的哈谢克,小说的导读上说一位捷克作家曾说:每个捷克作家表面上都像卡夫卡,严禁的近乎孤僻,深刻的仿佛难以接近,但骨子里都受哈谢克影响,总想那么帅克一下。可能捷克人的幽默方式就是帅克式的吧
      
      
  •   为什么要笑。。
  •   不是没翻译完,是没写完。
  •   完了 我很混账!!我最近天天混账!!!
  •   我也开始看了!挺有趣 的。
  •   写得非常幽默,我有空也去看看这本书。
  •   认识你很高兴,帅克。
  •   自我评价是,想说太多的话,有太少的才智
  •   你的写作已经超过你的能力了。
    你得继续培养啊。
  •   嚯~立刻就开始写书评了嗦
  •   。。。这个是这本书的序言…………我写不到这么好&……
  •   。。。。。。= =
  •   补记:偶然翻看此版本的若干评论,惊讶的发现似乎对译者很多人有些茫茫然,而且经常同萧乾版混在一起,不知道是看得不是这个版本,还是看了却忘了译者是谁。不要搞错哦,各位,如果想评论,最好几个版本都看看,高下立见。
  •   我觉得外国文学作品的前言里好多讽刺了这个揭露了那个的都是瞎掰,完全说不到点上,具体写了什么还得看读完后自己的感受
  •   严肃的主题可以用漫画式表达,这需要作者有更高超的技艺。既不流于庸俗低级,又能传递自己的态度,所以更难。你喜欢这样的风格,可以自己试着写些东西。
  •   可以看《动物庄园》,漫画式表达了极权主义,影射了STARLIN同志统治下的USSR.
  •   这个是节译本(三分之一),觉得萧乾翻译的很一般。不能反映原著的光彩。可能是一些双关语、语气等原文特色翻译不过来吧
  •   我到觉得萧乾翻译的很好
  •   在高中数学课上看的笑翻了..囧
  •   楼上太过份了,数学老师会给你发白痴证明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