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国之子”和他的世俗王朝

出版时间:2001-12  出版社:上海远东出版社  作者:[美] 史景迁  页数:561  字数:355000  译者:朱庆葆,计秋枫 等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并不想描绘一幅太平天国运动的全方位画面以揭示这场运动的形成、成熟、扩展、被镇压以及对整个中国的影响。许多优秀的学者已对这段历史的某些或所有方面作了阐述,我很高兴地在他们著述的基础上撰写本书而不是试图重复他们的成果。相反,我将集中探究洪秀全的内心世界,并尽我所能去努力理解这样一个人怎么能够在这么多年里对他的国家产生了如此惊人的作用。

作者简介

Jonathan D.Spence,汉名史景迁。1936年生于英国。曾受教于温彻斯特大学和剑桥大学。1965年获美国耶鲁大学博士学位。现为耶鲁大学教授。 
史氏以研究中国历史见长(从他取名蕴含景仰司马迁之意可见他对此专业的热爱)。他以独特的视角观察悠久的中国历史,并以不同

书籍目录

致谢前言第一章 城墙第二章 圣经第三章 家境第四章 天战第五章 秘诀第六章 游历第七章 根据地第八章 审判第九章 团营第十章 凡间之战第十一章 第一座城市第十二章 追猎第十三章 人间天堂第十四章 三艘船第十五章 裂痕第十六章 杀戮第十七章 家党第十八章 实非其人第十九章 新世界第二十章 祭司国王第二十一章 雪降第二十二章 生离死别参考文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天国之子”和他的世俗王朝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9条)

 
 

  •     原名:《太平天国》
      英文名称:God’s Chinese Son:The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of Hong Xiuquan
      作者:史景迁(Jonathan D. Spence) 朱庆葆等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
      书 摘
      7.本书的用意在于提供一个排比有序的脉络,来了解洪秀全的内心世界,并说明当他内省的想法和外在的脉络合拍的时候,吾人便能追索他行为的逻辑。
      8.那些从事这等使命的人极少计算后果,而这就是历史的一大苦痛。
      24.1835年6月的一个晚上,在通往广州城的一条小巷入口处,一具死婴躺在垃圾堆中的提篮里,身体弯曲,微微浮肿的头颅挂在篮筐边上。巷口很窄,一个从乡间散步回来的洋人路过时,不得不跨过提篮,他的腿还悬在半空的当儿,看到了篮子里的东西。他又是惊讶、又是迷惘地盯着婴儿的脸孔,而一群路过的中国人也以同样迷惘的眼神看着他。
      28.所谓“烧锅”的土酒,这是由酒精、烟汁、蔗糖和砒霜混合而成。
      28.各色诱惑不可胜数,那些想罗列这类事情的洋人认为在广州一带至少有八千名妓女。
      31.他(梁发)从新旧约《圣经》中引了许多段落,长短不一,并从音(而非从义)把《圣经》里头那些佶屈聱牙的名字转成汉字,一如教他的传教士所用的办法。
      49 .他觉得北方“多疑矜持”,相较之下,他所接触的南方人“易于结交”,还有点“痞”气。
      50.小册子里面有“洪水”,又有“火焰”。而“洪秀全”的名字居然这两种东西都有。
      51.既然耶稣是上帝之子,也是洪秀全的兄长,那么,洪秀全自然就是上帝在中国的儿子。
      96.人相信什么,就会变成什么。
      97.他们潜心研读梁发的书,探究微言大义,宣讲其中内容,并试着领会哪个代称适合哪个人或神。
      101.洪秀全知道,要能劝人皈依,加快宣教的速度,就需要形诸文字,描述这个独一真神之宗教——这是他从梁发身上学到的。
      105.洪秀全的布道强调反对偶像崇拜,并强调耶稣是救世主。
      203.人间天堂并无捷径可循,在不知这个人间天堂在何处的时候更是如此。
      229.太平军对男女分营虽有严格的禁欲命令,但太平军的妇女仍喜欢穿华美衣物,喜欢浓妆艳抹。
      254.有个英国富人好像当洪秀全已推翻清朝似的,把他的赛马重新命名为“匪首新皇帝”(Rebel Chief Emperor),此驹参加5月赛事还夺了冠军。
      353.“••••亦必不服,实因人类虽下,而志不愿下,即或愿下,亦势迫之耳,非忠诚献曝也。如必欲他归诚献曝,非权力所能致之,必内修国政,外示信义,斯为得尔。”(洪仁玕的奏折)
      354.李秀成为人直率大方,显然是唯一戴眼镜的太平军高级将领。
      389.在路上遇到的村民,脸上刺着“太平天国”四个字,表明他们是从战场逃出,又被太平军军官抓到,以此方式警告他们不要再开溜。有些人脸颊下陷,上有疤痕,是因想用刀挂掉脸上的字。
      389.一个小孩活活饿死,干尸撑坐在中国人给还不会走路的小孩用的那种似椅似床的东西上。
      390.人调整自己以适应周遭的现实,而日子也还在这么继续下去。
      421.洪秀全的天兄耶稣也是默不作声。甚至那位在生他时疼痛嚎叫并奋力保护婴儿不被九头龙吞食的天妈,此时也在天庭沉默不语。
      
      这段时间利用睡前、饭前和开会的时间,把这本有意思的书终于看完了。过年的时候在朋友家翻了一本《王氏之死》,小人物里看大历史,颇为有趣,随把作者的名字记了下来——史景迁。一个老美,却有一个优美的中国名字,而且这个名字的含义和司马辽太郎的名字的含义有异曲同工之妙。年后,玩博客看到他的一本书,关于太平天国的,我对长毛、李鸿章、曾国藩、胡林翼、常胜军、洋枪队、华尔和戈登很感兴趣,于是买回来看看。
      书一到,我浏览了一下,发现这本书与之前看过的历史书很不一样,如果以前的历史书是《宾虚》、《天国王朝》那样的大片的话,这本书则可看成是《独自等待》、《志明与春娇》这样的小清新。而且这似乎是史老爷子的看家文风,写小人物,见大历史。其实,中国历来不缺对历史上小人物和鸡毛蒜皮等事情的记载,但是正经的史书里面却很难看见。史老爷子这个老顽童在这方面还真是遥遥领先,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这本书的内容其实可以套用一个很俗的名字来概括:一本圣经引发的动乱。
      在一个传统与现代相互碰撞的年代里面,一个大龄考生偶尔看见一本翻译水平有限的圣经故事集,从此迷上了圣经,然后结合自己的想象,重新解释圣经,并创造出一套世界观,并运用这套世界观去影响他人,最终去改造世界。世界没有改造好,自己先走了。
      这本书所反映的内涵是我能想,却不能表达的。留下书摘以为提示。
      最后,看看开篇中一段话:“1835年6月的一个晚上,在通往广州城的一条小巷入口处,一具死婴躺在垃圾堆中的提篮里,身体弯曲,微微浮肿的头颅挂在篮筐边上。巷口很窄,一个从乡间散步回来的洋人路过时,不得不跨过提篮,他的腿还悬在半空的当儿,看到了篮子里的东西。他又是惊讶、又是迷惘地盯着婴儿的脸孔,而一群路过的中国人也以同样迷惘的眼神看着他。”
      将近200年过去了,好像洋人和国人还是在如此对视。
      
  •     我是在我同学的书桌上发现这本书的。当时为找工作学习压力比较大,很容易就感觉到累。有次无意中发现坐在我旁边的同学桌上有本《天平天国》,作者史景迁,随便翻开扉页,作者竟然是一个外国人!我随手翻到中间某一页,就是天国内讧那些章节,看完之后,我惊喜地发现这种文笔真的很独特。这跟我们中国人眼中的历史完全不一样。中国人的历史书大多数都是为了得出一个结论:资本主义不适合国情,农民阶级不适合领导,***不适合****,最后只有***才能救中国。都是陈词滥调,牵强附会之言。这本书完全不一样。他是以第三者的角度看待天国历史,拷问自己,调查事实。比如,他一开始就很不明白一件事情的原因,对于一个普普通通的乡村教师,一个屡屡遭遇挫折的人,他的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或者他到底看到了什么,到底听到了什么,到底经历了什么使得他脑子里突然就产生了一个念头:他就是天父之子!在这之后一百五十多年的中国农村,思想已经较之以前大大解放,尚且不敢如此“胡思乱想”。在此之前,一个非常传统,根本就没出国经历的农村人怎么就知道了基督教中的天父!是谁告诉他的?那么告诉他天父存在的这位朋友跟他是什么关系?是他老乡,还是在外地认识的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是传教士吗?洪听到的天父的故事的源头是谁?是哪位传教士?是广州十三行开放后来到中国传教的教士吗?这位传教士是怎么告诉大脑空白的中国人的?他只是待在广州传教吗,还是各地游历传教?他当时是怎么跟中国人交流的?翻译是谁?这位翻译跟洪秀全认识吗?还是间接认识的?洪秀全听到圣经上的故事后他的脑子里发生了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尤其是听到了“大洪水”的故事。当时广州盛行的“洪门”黑帮在当地特别有威望。其中也有一个“洪”字,而自己名字中也有“洪”字,他以为这是巧合,还是一种特别的有力的暗示?暗示什么?他当时有多大的自信领略到这种“暗示”?客家人的遭遇对于洪秀全领略这种暗示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当时客家人很优秀吗?洪门也是客家人的组织吗?孙中山也是客家人吗?为什么孙中山特别爱听洪秀全的故事?这个疑问深深地困惑着史景迁。天国起义之后,洪秀全认识很多人,他为什么偏偏选了那几位后来成为诸王的志同道合者?他们是怎么认识的?他们之间是怎样分工怎样配合的?在诸王眼里,洪秀全真的如他自己所言是天父的幼子吗?还是他们一起“编造”的“谎言”?起义之处,他们四面八方都有路,为什么选择了去南京的路?南京有什么在吸引着这位天王。后来,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使得城外的曾国藩非常惊异!因为他居然看到了几万颗留长发的头颅顺流而下!石达开为什么选择西征?而不留在天京?是谁逼迫他走的?南京保卫战失败以后,为什么洪秀全对将领说“你们不保我,自有人保我”?幼天王是怎样领导将士的?为什么有的天国将士不敢收留败逃的幼天王?李秀成是为了把自己的战马让给幼天王而被俘的吗?他真的写了万言书吗?他真的想投降吗?曾国藩为什么不纳降?这所有的疑惑一直困惑这史景迁,促使着史景迁去调查,去合理假设,仔细论证。与其说,这是一本历史书,还不如说是一部论证书,哲学书,很有趣味的哲学书。相信我,这本书一点也不枯燥。另外,我不是书商。嘿嘿。推荐!
  •     读完本书,我一直在想这本书究竟写的是什么,这个问题也许很简单、也很可笑,书的题目不是已经直截了当地给出了本书所写的内容嘛——太平天国。关于太平天国这段历史的书我也读过几本,而本书在其中也真的有些不一样,它以完全不同的切入点,带着旁观者特有的不温不火的情绪,将这段历史的另外一些方面向读者娓娓道来。
      本书的重点并不在那场席卷了半个中国的起义中的战斗历程,在别的历史书中被浓墨重彩地描述那一场场血流成河的攻守杀伐在本书中往往就是一带而过,几句话或者一小段便已交代完成,某些重要的战争人物和战役在书中都难觅其踪,甚至连石达开这样的重量级人物,其离开南京后的经历也只浓缩在了三、四句话中。而这样的简略对于交战双方——清军和太平军——是公平的,清军中的大佬们在书中出现的次数也是屈指可数,甚至即使出现也只是被提一下名字而已。在书中这些当年呼风唤雨,动辄就能改变无数人命运的人物在书中完全沦为配角,其所占的篇幅甚至不如一名外籍雇佣兵,也就更无法那些还算有点影响的传教士、各国公使和船长了。我想也许这就一个外国人写中国历史的特殊视点,必然是他最熟悉他所赋予的笔墨也就比较多了。
      当然,这样的省略也不是发生在每一个“中方人员”的身上的,洪秀全这个那段历史的核心人物作者就很是下了一番功夫。这位天王的一个梦境、一段呓语、一道旨意,都会被作者拿来详加考证与阐述,甚至作者还拿出了相当的篇幅来探寻这位自称上帝之子、耶稣之弟的起义首领对于圣经内容的各种篡改,而且作者对于杨秀清、萧朝贵这些太平天国将领们带有明显欺骗色彩的上帝附体、耶稣附体也同样怀有很大的好奇。某些附体的内容被仔细地加以解释,某些附体的时间也被认真地加以对比,用以印证太平天国运动中的重大事件和诸人的心路历程。
      而对这些光怪陆离部分的重视,是否是西方人的猎奇心在作祟呢?毕竟,西方人更熟悉被太平天国加以利用的宗教,而当他们看到自己所信仰、所熟知的宗教被一群东方的叛乱者怪异地加以改造、并以暴力传播和信奉时,一定会大为震惊,这场遥远的战乱也便和他们发生了联系,也便对他们产生的吸引力。而在这方面多下心思与笔墨,也便是他们看待这场起义的特殊视角吧?
      无论动机如何,明显的是作者很想在信仰的层面为这场战乱找到解释与依据,只是他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从某种角度来讲,信仰在两种文化中的期许是不一样的,在中国人的心中对于信仰是有更多的现实好处的期许的。所以,在这场席卷了大半个中国、波及了几千万人的社会战乱中,究竟有几人是真正相信太平天国这套宗教体系是值得怀疑的,那些太平天国的将领们也许只是因为相信就能给自己带来好处,才坚称自己的虔诚和强迫他人入教。而那成百上千万的普通群众对于相信这些信仰,恐怕更多的只是被迫与恐惧。甚至连洪秀全本人究竟对于自己的异想天开的想法有几分信心都是很难说的,否则那一场场血腥的内斗和昏聩的用人也就无从谈起了。
      而最后太平天国运动遭到清政府和外国军队的共同绞杀,也许部分原因就是,这场运动对于清政府来讲是现实层面叛乱,而对于西方各政府来讲,这也许是一场在信仰层面的叛乱。
      书中还有很多关于同一时期外国人在中国的活动情况、所见所闻与心理历程,其详细程度甚至超过的诸多太平天国的重要人物,也许这是因为一位外国人书写中国的历史更愿意从自己熟悉的人事入手的原因吧?不过这也为读者提供了关于那段历史的另一个角度视觉。再有,本书作者史景迁的文笔还是很不错,写历史如同散文一般。
      
  •     本书作者史景迁是海外中国史大家。原书是英文,译者是其中国博士研究生。翻译的相当不错,不说的话看不出来是翻译作品。
      
      全书基本是以学术的习惯来写,每一段历史都来自可信的史料。但是作者、译者文笔相当好,读起来还是很轻松。
      
      作者笔下的太平天国与常见的资料中的叙述有不少的冲突。有不少有趣的历史事实,比如洪秀全与西方基督教的冲突,定都南京拿到了《圣经》全本后试图对自己的理论与《圣经》的矛盾之处做修改,等等。
      
      另外值得一说的是这本书使用的纸比较来说非常轻。很厚一本书拿着读比较省力,在国内的图书中比较少见。
  •     史景迁是个外国人(废话),外国人写太平天国史本来是让我心情疑虑的,中国史,特别是近代史由一个完全不是本国人的人来研究,他的文献 还大多是外文文献,可能么?有基础么?
      但看完这本书,我觉得某种程度上这个视角是独特而有意义的:一来太平天国的立国宗旨其实是变形、异化,或者说被洪秀全洪化了的基督教义,二来太平天国发生在西方已经进入中国的时代,他们也和太平天国有着各种或亲密或敌对的关系,因此一手的史料也并不少
      更重要的是,西方学者提供了一种在我看来更客观的视角,至少没有上来就说太平天国是革命先驱
      
      在史的笔下,太平天国的源起类似于荒唐的巧合,而他的发展壮大有农民的狡黠,社会的断层等等原因,其落败也是蕴于出生,没有可以说服众人的真正理论,而类似于一种自我的圆满,无法得到西方的认同,又没有真正的自由和民主供参与者群策群力
      
      洪秀全并不完全精于权术,很多时候像一个希望在宗教中说明自己的正当性,又沉迷而不可自拨的老人。其他的王们或者热衷权力,或者无奈而去
      
      总之,史说他们,真正是局限性不可避免~~
      
  •      天王洪秀全最后把希望全都寄托在了天父身上。他有病不医,靠食“甘露”度日;置杨秀清的撤离意见不顾,一直待在南京。终于在五十岁这年“回归天国”,还不忘要到天国里请天父、天兄保佑以护天京。
      
       他死在了自己的谎言里,死在了那些无从辨别真伪的梦里。书翻到最后一个最大的问题是,洪本人到底有没有真正体验过真神降临。我想,最开始那个古怪离奇无法解释的斩蛇之梦或许是真实的,但天国中后期,这些越来越频繁的神谕,显然只是他用来操控政治的手段。可悲的是,他自己竟然陷在这个谎言里,无法自拔。欺骗别人的谎言最后连自己都相信了,最终把自己困死在这里,让人唏嘘。
      
       中国古代帝王为了证明自己执政的合法性必然要阐释自己执政符合天意。农民起义者们也毫无例外。如果说这场农民运动与之前的有何不同,大概是其与天主教的关系。西方宗教中的上帝成为了解释为王者合法性的来源。于是,太平天国里,不仅仅洪秀全是天王,连萧朝贵、杨秀清等人都争着把自己与上帝扯上关系。经常借自己的口,传达上帝的旨意。杨秀清更是因此遭来了杀身之祸。然而,无论如何,与神沾边儿,才能证明权力的施用正当。
      
       有意思的是,信仰上帝的西方人,却率先否定了国王的神性。现代西方政治里,人人都是上帝的子民,并无差异。因而人人生而平等。人需要按照上帝的旨意生活。那些勤奋、守法、充满正义的人最终能在审判日获得救赎。
      
       于是政权合法性的来源由神谕变成了契约,平等的自由人出于利益考虑而自愿出让权力成立政府。政府是否被人承认也不在因为它由上帝指定,而是因为它经合法程序选出。
      
       从这个角度来说,太平天国运动的真正失败是因为其只是利用了上帝,将上帝作为解释其政权兴起的神,而没能在制度上抛弃上帝,真正发挥人的建设性力量。
      
       当然,今日的中国已与太平天国大不相同。然而,如果我们依然沉浸在用某种信仰般的理论解释政权合法性,而置人不顾,置现代政治文明不顾时,中国真的已经走出如太平天国般昙花一现的历史循环了么?
      
      
  •      大凡外国学者写中国历史都不免有两个特点,一是行文啰嗦,二是视角独特。史景迁的大作《太平天国》亦不能免俗。
       先说啰嗦,外国学者写历史,就好比是中国学生考政治,概其都是外来的舶来品,都怕说不清,道不明,总总是长篇赘论。史景迁妄想把特定的历史,立体而又完整的构建在读者面前,因此在历史材料的取舍上就多多益善了。
       比如在第七章史景迁写到广西一带海盗猖狂点出一位名叫阿九的龙套时是这么描述的,
       “阿九能讲几句英语,她还有一具伦敦考克斯公司制的望远镜、一只吉瑙·布雷内制的银表、两架称钱的天平、一管英式单筒猎枪。”
       介绍如此详尽,可此后阿九就在本书中在未出场过了。
       同样的在二十一章中,描写李秀成攻打上海,上海时局多方博弈,造成上海民不聊生时,作者除了摘录多方见证者的言论外,还这么写道,
       ”1862年大雪之后,洋人的狗开始失踪。最早不见的是一条黑猎犬,在2月份被人从医院附近带走。第二条是‘梯撒’,一条浅棕色的长腿牛头獒,尾巴短而粗,鼻嘴色黑。接着一条名叫‘烟灰’的黑褐相间的牛头埂便从皇家海军战舰‘紧迫’号上失踪了,之后是两条在一起的母狗---一条是黑白色的小‘日本’,另一条是长着白色毛黑耳朵的‘北京’种狗,叫做青青,快要生小狗了。士迪佛立将军的狗在8月8日丢失,是一条棕白色短毛猎犬,挂在脖子的项圈刻有它的中文名。带着黄铜项圈的‘哥克’,一条白底黑点的大狗在8月15日杳无踪影,这天恰巧是哪位慈善家闯进死亡和垂死的难民中间的日子。此后不久,第一条刚剪过毛的名叫‘水手’的纽芬兰狗被人从伦敦传教会的野犬收容所带走。1862年岁末,丢失的狗已经不计其数了,其中有纽芬兰狗,长毛猎狗,牛头犬,短毛猎狗,獚,苏格兰埂:‘牛’‘骰子’‘弹簧’‘领带’‘木偶’‘漂泊者’‘毕奇’‘托比’‘穆斯’‘格林劳’‘桃热’‘那鲁’‘比尔’。。。。。。。”
       在读这段文章的时候,居然让我陷入了这货是不是在打着著书的名号,在写寻狗启事,好让大家帮他的寻找丢失的爱犬?
       其二是视角独特,可能因为是西方人的缘故,作者对太平天国宗教方面等着笔较多,用了大量的篇章描写洪秀全对《圣经》的诠释和修改,如第十七章家党和第二十章孝全几乎用全章的篇幅介绍了洪秀全如何使基督教本土化。而对于太平天国在制度上和经济方面的涉及则很少,我们在历史课上用来证明农民阶级先进性的著作《天朝田亩制》只字未提,而洪仁玕的《资政新篇》只在干王一篇中旁敲侧击过。
       在对待历史背景的描写上,作者更是寥寥数语,如描写三元里事件上,作者只在第五章启惑用三个自然段一笔带过,吝啬至极。而在太平天国最大对手曾国藩,在本书的待遇上则更加惨淡,每次仅作为战役对战双方,提及一下姓名罢了。
       事实上,仔细看这本书的脉络可以发现,作者其实就像是把一台摄像机架在太平天国内部,对于太平天国描写事无巨细,但在对待天国外的世界却好像患了近视眼一般,颇有股“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味道。
  •     确实是名家,确实视角不一样。
      
      首先是冲着前因后果去的,这么探究历史,质量差不多就有保障了。
      
      然后西方世界的人看这个特定历史事件,又确实能有独特视角:这是东方最大的一场基督教模仿秀。
      
      这书挺好看的!
  •     三本书我都看了,感觉写太平写的做好的是《太平杂说》
      很靠谱,细节上很考据,但是却没有注明资料出处
      
      《晚清七十年》五本说中的一本《太平天国》基本思想和《太平杂说》查不多,他们两个人看的都是差不多的历史资料,所以也很容易想到一处去,细节角度还是有点差别,两 本都值得看一看,总觉得看这两本书在帮我们拉回平凡的现实世界之感,让我们破除人的迷信
      
      史的这个书,感觉就像在讲故事,不重议论,不知道是不是删节的原因,所以就平淡了些,考据也没有《太平杂说》精致细微
      
      翻看的过程中发现些很有意思的东西,比如吧:天朝田亩制度 其实并没有执行,这些东西却在官方教化的历史书中给以肯定,总给人好像实现过一样,后来者也何尝不是,你懂的,所以看历史千万要留意这些官话针对所以人民幻想的,一定要考据,不能以为前朝发布了什么就好像真的做了似的,比如降房价,呵呵,你懂的
      
      
      
  •     我相信洪秀全起初确实笃信上帝,但随着拜上帝会声势渐起政教合一,他心中的信仰也逐渐动摇。洪秀全屡次篡改圣经教义,即为一证。定都天京之后,更是一副皇帝做派,不似宗教领袖。诸王以上帝为争权之工具,太平军为发展壮大也不以宗教信仰作为招募士兵之标准。宗教,逐渐沦为幌子,大家都口是心非,维系共同的谎言而已。所以,当天国走向衰败之时,阴谋,腐败,背叛,屠杀等恶行就如野火燎原,不可抵挡,圣经教义早被抛诸脑后。外国列强早就看出太平天国挂羊头卖狗肉,如一出荒诞剧,而剧中之人却是一本正经,在梦想的“小天堂”中走向灭亡。
  •       这是一部“奇特”的太平天国史。
        这本书有些演义的感觉。简短而全面的梳理了太平天国的历史。特别有特色的是关于洪秀全的发迹和关于太平天国对基督教义的理解和改编,可以说相当有意思。关于洪的发迹便具有相当的演义色彩。而对基督教义的改编则对于没读过《圣经》的人具有相当的难度。但后一点则变像的驳斥了洪秀全晚年“无所事事”的说法。要知道,对于一个宗教立国的政权来说,教义是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如果失去了正统性,那政权的灭亡也指日可待。想象一下伊斯兰教教义灭亡了,伊朗和中东政权会怎么样?
        此书具有相当的可读性,因为对于太平天国的评价定义,一直没有定论,大陆赞许,台湾批评。不管怎么样,研读一下外国人的观点是相当必要的。何况此书也拥有相当的文学可读性。
  •      史景迁是享誉海内外的汉学家,之所以称他为汉学家而不是史学家,盖因为他的史学作品的别具一格,很难归入正式的史学家一列,但我个人却认为他的作品也应该是史学应有的走向。
       《太平天国》是史景迁的代表作品,有着他一贯的娓娓道来的手笔,读来让人手不释卷。他对史料、文字的处理能力极强,对宏大叙事与细节之间的把握非常到位。读来有张有弛,让我不禁想到了军旅作家王树增的《朝鲜战争》。虽然我是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出身,但对天平天国的原始材料所看甚少,史氏的引证和分析,特别是关于洪秀全起义前梦见天帝的详细描写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是我在其他太平太平天国书中未见过的描述(大概他们认为这不重要),让我深陷其中,不由得跟着他的思路走,历史的细节往往最能打动人,大概如此。
       该书所有叙述均有原始史料的强力支撑,并且很多是国内鲜见的材料。但是史氏为人诟病的就是缺少对史料的甄别与评判,而是取自己所需,进行加工。行文也缺乏议论和分析,仅仅就事论事。
       本书基本上以宗教为线索,白描了太平天国的兴起与衰落,历史书中常见的《天朝田亩制度》则根本没有提及,政治制度和军事斗争也仅是简单描述,他的叙述角度是如此的与众不同。书中大量篇幅描写了当时中国的宗教信仰,仔细讲叙了洪秀全对《圣经》的歪曲性篡改。由于我对《圣经》不了解,看的有点摸不着头脑,但他的基本思路还是非常明白的:洪秀全以自己的需要篡改圣经,骗取民众附庸(史景迁自己何尝不是从众多史料中任取自己所需呢)。
       看到前面的评论说如此多的人相继相信如此荒谬的理论,说明当时就以信仰缺乏,我认为这只是一个侧面,更多的原因可能是生活所迫,试着去讨口饭吃而已。当然还夹杂着对社会分配机制的不满和对清政府的失望透顶。总至,原因很复杂,而史景迁很聪明的避开这些真实复杂但乏味的因素,从自己熟稔的宗教破题,实为高明之举。
  •     老外写中国史常常能让国人看到不一样的历史画面,本书自然也不例外。史景迁以其深厚的汉学功底及对史料文献的熟练来撰写太平天国这段似乎很近,却又神秘的历史。
      史景迁选择的切入点与国内大师切入点完全不同,国内大师习惯性从历史本身,从人物人生经历、事件发生来剖析整段历史,或从洪秀全、或从杨秀清、石达开,也有的通过《李秀成亲供笔迹》来探微。刚浏览前几页,发现并没有发现洪秀全,开篇作者不厌其烦的描绘清末广州等地,外商、传教士在中国的困境,作者有意无意的显示一种姿态:清政府极力避免百姓与外界接触,为了防止新思想的进入,甚至以苛刻条件压迫洋人。简而言之,即清政府以愚民政策来巩固其统治,从史景迁的描述来看,这点颇为让我耳目一新,不过并不能掩饰之后列强大量输入鸦片,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侵略行径。
      史景迁通过上述铺垫,成功将洋人刻画为受害者,暗地里则为之后侵略行径开脱,以形成一种“侵略中国是为使其与世界接轨”的类似二战日本“大东亚共荣”的观点。我相信有部分读者会因此改变看法,而对于老外们读到此书,这种观点就更加深入人心了。
      在开篇之后讲述某个传教士之后,洪秀全登场,他的第一次登场并不是他的出生之时,而是其游历广州获得了一本册子,即传教士所给的传教材料。之后洪秀全研读这些册子,茅塞顿开。进而通过自己传播给冯云山等人,自己深称为天父之子、耶稣之弟,随后开展的反抗清政府的运动,在作者处理下,给我造成如此印象:洪秀全致力于创造一个乌托邦式的天国。
      如此一来,“太平天国”这一名字显的不如“天国”更加直观,洪秀全的行径不像遇到基督或者耶稣,更像伊斯兰教穆罕默德附体,致力于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度。
      全书显示洪秀全都是一个狂热的信徒,他的死亡被称之为奔向天国,天国将士的阵亡则同样被理解为奔赴天国。这是种狂热宗教模式下反抗政府的行为,与伊斯兰教颇为相像,然而清政府的腐败及各种压迫,逼迫着洪秀全歪曲的理解了教义,去反抗这个风雨飘摇的政权。本书其实更像是天主教在中国的某次革命,最终以失败告终,因为本书更着重介绍教义的传播与传教士的活动,而对于重大的会战显得次要。天京变乱描绘的毫无血腥味,太平天国的覆亡也显得理所应当,即洪秀全已经完全沉溺在自己思维建立的世界中,其对死亡及天国覆亡并不感觉到恐怖。
      以上各点显示本书另辟蹊径的切入点,所要完整的了解太平天国历史,本书不作推荐。若要洞察洪秀全及太平天国将士内心思想活动,本书则是极好的材料。
  •     史景迁写的著作可以将历史还原到个体人的角度来理解,正是形形色色的个体凝聚成了历史。也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从这本书里看到了晚清社会结构的趋于凝固,各种矛盾久已经存在,鸦片战争对于社会生活影响由沿海近次波及内地,如作者描述的海盗沿江西进。包括新宗教传播的影响,对原有宗法系统、社会秩序的影响。太平军一路沿江直上,直到南京,也从侧面反映了清军的虚弱。
  •      读此书的过程总之十分无奈,这并不是因为书中不多的几段描写清末民间疾苦的文字让我有点不忍猝读,也并非源于我这样一个历史菜鸟丝毫未料到太平天国的政权建立竟然荒诞到如此令人发指的地步。我只是想起了记忆中一个清晰可见的画面,一幅红白相间的中学历史书插画,正是一个眉宇轩昂正气凛然的洪秀全的形象,而却从来没有一位老师站出来对我说,其实他是一个双手沾满鲜血的愚蠢暴徒。这让我想起最近常常听人说起的两句话,刘瑜老师说,并不是所有农民起义都是可歌可泣的;慕容雪村又说,我们的历史教材,三分之一是谎言,三分之一是广告,剩下的三分之一,才是经过审核的历史。
       虽然我之前可以想象那些太平天国的领袖们是何等严酷的独裁者,他们之间争权夺势所造成的杀戮又是何等的血腥,但是我万万没有想到所以这一切竟然建立在一个如此荒谬的谎言之上,上帝的小儿,耶稣的老弟,天兄的托梦,天父的降谕,这些现在看来近乎等同于“信春哥,原地满状态复活”的恶俗段子居然就那么演变成了极具号召力的造神运动。前些天在南方周末上读到一篇分析传销所扎根的社会文化基础的文章,同样作为一种准宗教运动,它们的基础几乎完全一致,无非是民间信仰与社会归属感的普遍缺失,巨大的贫富差距,社会底层人民的尊严屡遭践踏,公平与正义沦为奢侈品,当然,也少不了政权的极其不作为与腐败。而那些几乎所剩无几的人民所唯一能聊以苟活的,便是希望。于是希望便无可避免地在造神运动中被具体化为一条连接眼下现状与彼岸世界的绳索,一把用不切实际的承诺来蛊惑大众的高音喇叭。那些别无选择的人民被告知,天京不是一个地名,而是一个得民心,除妖魔,人人皆可和乐平安,死后还可升天见天夫的人间天堂。这让我忽然想到所谓的传销,不过也是编造出一个有待被人们去见证的“奇迹“而达到蛊惑人心的作用,用强行灌输意识形态的方式对他人进行洗脑,同样的步骤同样的伎俩,那些超级极权主义玩的发展下线的游戏,简直可以写一本流水线操作手册出来了。
       很难说这个曾经使全国人口锐减一亿的血腥政权能在历史上获得多少正面的评价,同样很难说的是这样的运动又能怎样推动历史的进步,正如历史学者张宏杰所言,那些农民用鲜血与生命换来的,不过是对专制制度的大修而使它更趋完善。如果我们的教科书还在用谎言为这些独裁者的暴行辩护,那么我们自己也无非是这一整个传销团体中默不作声的继承者之一。
  •     一直对太平天国的历史比较感兴趣,也对史景迁的作品抱有好奇,这本书恰好满足了两种需求。可是读过之后有点儿失望。
      
      可能因为是西方人的缘故,作者对太平天国的宗教方面着笔墨较多,用了大量的篇幅写洪秀全对《圣经》的诠释和修改,以及他与外国传教士之间的交流和分歧。作者着力展示洪秀全及其信徒对于宗教信仰的愚痴与偏激,而对于太平天国在制度和经济方面的作为则涉及很少。中学历史课本上用来证明太平天国先进性的著名的《天朝田亩制度》,书中只字未提。作者的笔法也过于拘谨,很少有对于人物的内心进行推测和探索的意图。这固然是出于作者严谨的态度——笔下的每个描述都是有来历的,每个数据都是有文献支持的,可是这样也使得文字显得干涩,可读性不强(当然,这里面也可能有部分翻译的原因)。
      
      太平天国的历史本身则让我唏嘘不已。当年,出于政治的需要,我们的历史学家肯定太平天国,将它打扮成可歌可泣的农民起义,并将这种观点写入中学历史课本。这误导了包括我在内的众多孩子,让我们以为太平天国真的代表了先进历史的发展方向。渐渐地才知道,这是一个政教合一的邪恶政权,大清国虽然腐朽不堪,可一旦被太平天国取而代之,那将是历史的大倒退。而十余年间的生灵涂炭、国力虚耗,更是将中国彻底拖入万劫不复的黑暗深渊。
      
      读《太平天国》,让我看到许多似曾相识的东西:将外国思想曲解并奉为圭臬,以领袖的言论作为最高准则,甫一获得政权便大搞清洗,并且毁佛灭道,禁锢思想,断绝人欲,实行军管。我们对太平天国的打扮,就好像进了城的农民修改宗谱,试图证明自己的穷亲戚其实都是有钱人。
  •     
      “太平天国”之起落,实则是十九世纪国人信仰危机的体现。其现实意义,至今仍不可忽视。——题记
      
      
      
      历史上的大事件,多已有定论。如“太平天国”便以“农民起义”之名,编入中学教材,为大众所普知。当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知道什么是“天朝田亩制度”,什么是“农民起义的局限性”。但,也仅仅是如此而已。对于十九世纪中国,这一影响深远的事件,我所知道的并不多。
      
      欧美史学家史景迁,是一位研究中国史的奇才。他的著作,原本是将中国的人物和史事,通过严谨的历史考证,再用优美的文笔,以说故事的形式写给西方读者看的,让西方对中国的历史有了“拨云见日见青天”的感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将之引进,实为一大幸事。这让我们有了一个穿越“定论”看历史的机会。史景迁文字虽然生动,却又不失于随想和臆造,对历史颇为考究。同时,他对史实材料的裁剪和处理,又颇为灵动。这使得这本《太平天国》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历史故事书”。
      
      史景迁的《太平天国》,说她是故事,是作者至始至终,都在平静地讲述着:洪火秀如何改名为洪秀全,考场失意后如何四处布道,如何认定自己是上帝之子,如何与他的天兄们创立天国,如何与众兄反目,又如何在饥饿困顿中死去……是的,自始至终,作者不曾有一句定论,甚至对故事中人物,也不曾有一句评说。而其故事的细节之细,细如发丝。如作者对“洪秀全责怪宫女”以及“洪秀全回复李秀成兵败后启奏”两处描写,令人钦佩。前一处是:“尔不顾朕,自有人顾。”;后一处是:“朕铁通江山,尔不扶,有人扶。”一个“自以为是”的“上帝之子”形象,跃然纸上。
      
      史景迁的《太平天国》,说她是历史,是作者考察史料之多,之广,之细密,让人钦佩。在故事每一章后附注的“参考文献”列表中,类似《太平天国革命运动》这样的专业书籍比比皆是,我们更能看到《花县志》、《广州纪录报(1835)》、《北华捷报(1853)》、《麦莲(1854)年6月14日信函》、《(艾约瑟)访问南京记事》等文献资料,加起来,不下百种。这些资料,大多深藏国外图书馆,国人自是不易看得见,因而故事中的史料细节,便显得犹为可贵,让国人在百年之后,尽可能客观而全面地了解这段历史。其中“《干王》洪仁轩”这一章中,作者引用了传教士理雅各《殖民地》中记录厄尔进勋爵进入香港时的情形:
      
      7月2日下午,我正与一个朋友(洪仁轩)在凯恩路上散步,看到一艘汽船正穿过撒弗海峡。起先我们以为是邮船,后来看清了是“香浓”号,厄尔金爵士就在船上。船进港时,“香浓”号与“海军上将”号相互致意,炮声如雷鸣,在山间回荡,四周景物尽陷雾中,我对朋友(洪仁轩)说:“这是清朝的丧钟,它对这些巨兽是莫之奈何的。”
      
      可怜可惜洪仁轩当时并没有听懂这一番话,以致他湖州兵败被俘后,接受清兵的审讯时,还一再强调“天国崛起,乃神迹所致”。他和当时的众多的国人同胞一样,都未能想明白:异邦英美相信上帝,是无形;相信船坚炮利,那才是真正有形的啊!近日在报纸上读到:美国最豪华航空母舰正逼近叙利亚。可不是,这一点,百年后未有改变。
      
      那么,在这样一本“史料翔实,文字生动”的“历史故事书”中,我们能看到些什么呢?是不是和西方读者一样,同样有着“拨云见日见青天”的感觉呢?就我而言,阅读所得,自是要比那“天朝田亩制度”和“农民起义的局限性”多出许多。对于十九世纪中国这一场死伤过亿的浩劫,我且有了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太平天国”的起落,实则是十九世纪国人信仰危机的体现。其现实意义,至今仍不可忽视。
      
      俗语“半部论语治天下”。几千来中国所信奉的,自是儒家学说。然史景迁的笔墨,却从一群传教士开始。第一章《城墙》里,史先生生动而客观地再现了广州城墙内外那些“手拿《圣经》小册,四处散发布道”的传教士形象,而散发之地,多是科场之外。这就有了“洪秀全落了第,却留下了那本书(圣经)”的“天国”之开局。如果说洪秀全排斥儒学,贬低孔子,宣称《圣经》为王,自己就是那上帝之子,这多少有些自己“科考不中”的“私怨”的话,那么成千上万随他而起的“拜上帝会”会众又该如何去理解呢?为何在一夕之间就信了这从未见着的“耶稣”和“他那凡间的儿子”?
      
      接下来的《天战》一章,史先生再现了当时流传在民间的《玉历至宝钞》。这是一本写给不识字的乡民看的图画书,所说得不外乎一些神神鬼鬼,用“因果轮回”用来恫吓民众“知节守法”。而现实又如何呢?民生凋敝,善恶无分,老百姓虽然蒙昧,却又怎么“吓”得住的?所以,“人相信什么,就会变成什么。”当洪秀全对乡民说,我就是那上帝之子,我们一起去建立一个“凡间的天国”,乡民也就跟着他去了。
      
      历史学家说,“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农民起义”。这话对,也不对。和陈胜吴广的起义不同,由《圣经》聚集而起的蒙昧乡民,对朝廷的这一场抗争,可以看作是“洪秀全版《圣经》对儒学的抗争”,同时也是一场信仰危机。朝廷既不能饱其腹,又不能安其魂,洪秀全便给了大家一个任由其涂抹过的“上帝”。这,看似可笑,却实在是可怕,又可悲。
      
      然,洪秀全儒学没学好,《圣经》也读得走火入魔,后来竟然发展到用儒家糟粕来任意涂改《圣经》的地步。“上海之围”以后,处于“中立”的英法美等外藩势力突然全倒向了清廷,一起向“天国”开火。同为“上帝子民”,太平军无法理解,为什么同样信奉“上帝”的外国人会朝着“天兄”开火,以致中弹了还不知还击。他们当然不能明白,洪秀全给他们描绘的上帝自然不是外国人信奉的那个上帝,他们也自是不能明白,在外国人眼里,洪秀全就是一个“疯子”,一个“不可理喻”的家伙。上帝之无形,天国之无形,洪秀全却当了真,还要建立一个人间的天国,而外国人却不认同他的“天子天兄”和“圣库”之说,为着自己在上海的房产和财富而战。这的确够疯狂的。当李秀成在南京城外浴血奋战的时候,洪秀全还在绞尽脑汁修改着《圣经》,以保全他这位“天子”的合法性;当李秀成报告粮草短缺时,洪秀全竟然引用“上帝降甘露”之说来回复,命其将“草团”送到又累又饿的前线军士手中……
      
      我们无从知道,洪秀全是真疯了还是装疯卖傻。但追随他的天国而来的子民却遭了秧。有历史学家说,太平天国十余年,国民锐减四分之一。还有比这更疯狂的吗?但我们却无法回避这“疯狂”的背后,有着怎样的“信仰苍白”!甚至是“信仰空白”!清廷以《玉历至宝钞》等愚民,吓民;传教士以《圣经》“启”民;洪秀全以“天国”诱民。生活在穷苦和信仰夹缝中的乡民便只有铤而走险,视死如归。而回顾鸦片战争以来,殖民势力在神州大地横冲直撞,无不是一手“传教”,一手“鸦片”,身后跟着坚船利炮。内外“信仰”之差别,的确值得国人思量!有人说,太平天国运动引发了后来的辛亥思潮,国人开始寻求自救以及救国之道,似乎也不无道理。
      
      百年过来,这个世界上硝烟并未散尽。而今,我们在信仰什么?又在做些什么?读读史先生这本《太平天国》,我们或许会想到,这何尝又不是一个“历史的大哉问”呢?
      
      
  •     首先感觉翻译的非常好,同时史景迁的角度比较客观,从语言中更多的感觉到是描述一个真实的客观的历史。其次语言读起来很顺,书的封面设计和装订都很好,很舒服的感觉。我刚收到书,一看就有些放不下手了,还在看!喜欢历史的朋友推荐!
  •      洪秀全的事迹不用多说了,这里想称赞作者的笔法,虽然赶不上孔子著春秋,但是也很难得了。虽然不知道作者是否是基督徒,但是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却没有对洪秀全的伪学做强烈的批判,反而很好的理解了他在那个西方文化极具冲击性的时代,作为一个传统儒生,内心世界的演变。对于许多其他人物,譬如洪仁玕,洪天贵福,李秀成等,也是同情有之,肯定有之,贬损有之,读来五味杂陈。
  •     好的地方不说了,看评分基本八九不离十。
      
      很警醒地保留了作者一句:共产党当局要研究太平天国运动。
      
      1.人名不对应,不同时期用不同的名字,在这里却穿插起来。
      
      2.湘军、淮军的作用写的不够,可能作者手里的资料有限吧。
      
      3.好不好不用精装啊,在车上看,就好像举着一个木板。
  •     屡试不中的乡土秀才洪仁坤自认身负使命,率信众热情追寻奇美新造,不计后果,这便是历史的苦痛。《诗》曰:“鸿雁于飞,哀鸣嗷嗷”,不太平的天国为祸二十余载,两千万饿殍遍南国,数百位时代名流陷其中,国库公帑难堪重负,地方督抚渐成国中之国。史景迁版《太平天国》,带我追索洪氏行为逻辑。
  •     高级评论员:无脸狗2011-11-09 03:15:04
      心情指数:伤感阅读场所:书桌旁
      一个名字很中国的老外,用一点一点的史料,完整的拼出了整个太平天国的大致图样。去掉了阶级定性的所谓农民革命的光环,剩下的只是一个略显荒诞,新瓶装旧酒的故事。这段离我们不算太远的历史,越看越觉得有些眼熟,忍不住的想比较一下。
      
      1、天国与新中国的一把手,都是二流书生;发达前不被主流文化界接纳,虽然百般努力,终告失败,退而干起革命行当。
      2、天国与新中国的二把手,都非死于战火,而?于权利斗争;
      3、天国与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们,大多死于内耗;内耗又都有扩大化的趋势,且都有近乎失控的嫌疑;
      4、天国与新中国的理论基础,都来自西方,又无一例外的在曲解的过程中中国化了;一个是用中国传统的泛神论来诠释基督教,一个用产生于工业社会的经济学去迁就农业化的经济现状。最后,都认为自己是正统。
      5、天国与新中国的治国基础,对下层均为绝对的平均主义思想,而对上层的权利不做限制;让民众对一把手产生极端的个人崇拜思想,相信到迷信的地步。
      6、外交上,均采用封闭的方式;特别在对待西方各国,僚本没有像样的对话。
      7、起始阶段所需要的启动资金,大多来自于农村富户;
      8、对中国传统文化,破坏严重;妄图在抛开传统文化的情况下,重新诠释世界,破后难立。特别有意思的是,都修改过汉字,也都把自己的意识形态加入到孩子的启蒙教育中。
      9、军事远强于政治、经济、文化;对纪律的看重、思想的统一,大大的提高了战争中部队的效率。
      .......
      
      历史很大程度上拉大了人生的维度,让人们知道了我们从哪里来。我想质疑的是,我们是否真的在这条历史长路上走了足够远?像我们以为的那样。
      
      很期待有?样比对阅读的专著。
  •     《“天國之子”與他的世俗王朝---洪秀全與太平天國》上海遠東出版社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94161/
      
      頁數:561頁
      
      這本《太平天國》只有460頁,難道這本書的字碼很小?還是有刪節?
      
      請各位看過的告知。謝謝!
  •   我对那个叫阿九的也很感兴趣,但是,只找到一个叫梁阿九的男人%>_<%
  •   唐浩明的《曾國藩》,朋友推荐我看这个外国人写的太平天国。看了评论,读这个书的一点兴趣都木有。
    之前好像也看过这个外国人写的一个我国的儒,感觉写的不是很好,大胡子吃饱了来研究我国的历史,能研究的明白么?
  •   说的是一回事,实行起来又是一回事,
  •   可能他当初确实也是想建立一个平等的社会 但是他还是没摆脱封建分贵贱 尊卑的等级观念 个人私欲膨胀 渐渐向封建帝王蜕变 天国也由此变为另一个封建王朝 由此内部争斗愈演愈烈 最终走向分裂
    受罪的还是百姓 受清朝压迫之久 以为与洪秀全为伍就能过上太平日子 结果希望还是幻灭了
  •   是很邪恶,可是当下呢?
  •   我朝有邓矮虎,太平天国没有
  •   《天朝田亩制度》其实是写了的,不过只有一段,也只是稍微提了一下其中的内容。
  •   信仰啊,生存啊
  •   太平天国失败根本在于没有国外势力在资金,武器,组织,思想各方面的资助!所以太平军失败,中共成功!
  •   同意楼上的观点。
  •   说的真对啊
  •   还真是有这样的道理!!
  •   我写的东西,居然在这里看到。
  •   没什么不好!呵呵! 我在当当上买书,看完觉得不错的话,会随手写两句。给没看过这书的朋友一个参考,算推荐吧!
    能有人认同我的观点,很开心。哈哈!
    PS:世界确实不大哦!
  •   邪教的教义都是相似的
  •   用一句“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来概括行不。要是时间再往前推个几百年,估计还能找出和中共相同的对比来着。所以说,历史不像是河流,更像是车轮,无情的碾压每一个人和时代。
    倒是下面关于世界大小的注释很有意思。
  •   8、对中国传统文化,破坏严重;妄图在抛开传统文化的情况下,重新诠释世界,破后难立。特别有意思的是,都修改过汉字,也都把自己的意识形态加入到孩子的启蒙教育中。
    将来会不会有类似文艺复兴的时期到来
  •   且不说楼主这样的比较是否妥当。鄙人首先指出楼主的一个主观错误,即:这个比较的立论基础过于偏颇。更进一步说,楼主必须是在对中共历史真相了如指掌的基础上,才能作此比较。但是纵观世界的史学界,即使像杨奎松、高华、沈志华、麦克法夸尔这样的党史学家也不敢说自己对中共历史知根知底。
  •   最重要的一点没像,就是短命,太可惜。。
  •   这一版的字号确实比远东版小一些。
    远东版由朱庆葆教授等人翻译,台湾时报版采用远东版译文,全书经温洽溢先生润色(并补足漏译的两千多字),广西师大版便是在时报版的基础上编辑而成的,主要是对译文和史料重新核对一次,修改了一些不太准确或回译有误的地方,但绝无删节。
    史景迁原书有一幅彩色插图,远东版和时报版均未收入,这次出新版,也加了进去。
    可以说,这一版是和史景迁原文最接近的。
  •   太好了!感謝“南山”網友的回复!!!
  •   我读过远东版,请问漏译的两千多字在什么地方啊?
  •   远东版81页到82页:“五月间,有关广州城命运的谈判还在闷热的天气中进行。”“随着秘密会社成员也聚集到英国人控制的区域……”,这两句话中间是关于“三元里抗英”的文字,远东版给弄丢了。见新版77-79页。
  •   那就是说买时报版的就没啥意义了对不?唉...
  •   上海遠東的那個版本沒看完。
    這個版本的買了,正在看,感覺史景遷在有些地方寫得比較羅嗦。
  •   谢谢 我就看这本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