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碑帖入门辅导丛书孙过庭书谱

出版时间:2011-3  出版社:中国书店  作者:李静月  页数:7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学习书法艺术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它主要通过临摹古代名家碑帖,不断提高对毛笔的控制能力、结构体势的理解能力和通篇章法的处理能力这一途径来实现。这与学习绘画艺术要到大自然中去写生,通过师法造化涵养艺术的生命力颇有不同。临摹不仅是锤炼书法基本功的不二法门,也是不断提高书法水平的必由之路,终其一生都不应间断,这已为历代的成功书家所证明。  说到临摹,“摹”有描红、双钩、单钩、仿影,“临”包括对临、背临、意临,不管是“临”是“摹”,归根到底有一个“像”与“不像”的问题。从某个单独笔画而言,你有什么样的用笔动作,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笔画形态,二者应该是一一对应的,如果你写的笔画形态能与原帖契合,就证明你的用笔动作是正确的,当然,这个笔画不是修描出来的。如果笔画形态能够写好,字形结构也能够做到准确,再注意到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就是章法的构成,那么,这种临摹就算达到学习的目的了。这种临摹的过程,不仅是习书者手、眼(也即对毛笔的控制能力、字形体势的观察能力)基本功的训练过程,也是对所习字帖的理解过程。历史上的名家碑帖都有着自己鲜明的书法风格,他们都是经过历史大浪淘沙后人们公认的精品,代表着书法的高峰。我们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笔法、结字体势的习惯,但既然是我们学习古人,就要在学习中敢于或勇于舍弃自己不好的书写习惯,将碑帖上的优秀书写习惯学到手。在临摹过程中能仔细体会范本用笔的起始转承之理,以及字形结构的参差、险峻、欹侧、平正。能用笔模仿得像,就证明你所理解的用笔动作符合原作的精神,反之就与原作有差距。

作者简介

  李静月,1977年出生于北京平谷。2000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  2005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书法文化研究所,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供职于中国美术馆。  书法作品在中国美术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等单位举办的多个展览。论文发表多篇,获得第八届全国书学讨论会三等奖。

书籍目录

一、概述二、笔法解析与点画示例(一)笔法特点(二)具体笔画形态分析三、常见偏旁部首写法四、结构解析(一)总体结构特征(二)具体的结构分析六、章法解析(一)集字成行(二)集行成篇六、《书谱》释文七、《书谱》(部分原帖)

章节摘录

  然今之所陈,务稗学者。但右军之书,代多称习,良可据为宗匠,取立指归。岂惟会古通今,亦乃情深调合。致使摹拓日广,研习岁滋,先后著名,多从散落;历代孤绍,非其(或)效与。试言其由,略陈数意。止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太史箴》、《兰亭集序》、《告誓文》,斯并代俗所传,真行绝致者也。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史箴》又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岂惟驻想流波,将贻咩暖之奏;驰神睢涣,方思藻绘之文。虽其目击道存,尚或心迷义舛。莫不强名为体,共习分区。岂知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既失其情,理乖其实,原夫所致,安有体哉?夫运用之方,虽由己出,规模所设,信属目前,差之一毫,失之千里。苟知其术,适可兼通。心不厌精,(脱三十余字:手不忘熟。若运用尽于精熟,规矩谙于胸襟,自然容与徘徊,意先笔后,潇洒流)落,翰逸神飞,亦犹弘羊之心,预乎无际;庖丁之目,不见全牛。  尝有好事,就吾求习。吾乃粗举纲要,随而授之,无不心悟手从,言忘意得,纵未穷于众术,断可极于所诣矣。若思通楷则,少不如老;(学不如老)学成规矩,老不如少。思则老而逾妙,学乃少而可勉。勉之不已,抑有三时。时然一变,极其分矣。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仲尼云:“五十知命”,“七十从心”,故以达夷险之情,体权变之道,亦犹谋而后动,动不失宜。时然后言,言必中理矣。是以右军之书,末年多妙,当缘思虑通审,志气和平,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子敬已下,莫不鼓努为力,标置成体,岂独工用不侔,亦乃神情悬隔者也。或有鄙其所作,或乃矜其所运。自矜者将穷性域,绝于诱进之途;自鄙者尚屈情涯,必有可通之理。嗟乎!盖有学而不能,未有不学而能者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经典碑帖入门辅导丛书孙过庭书谱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