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世恒言

出版时间:2003-7  出版社:岳麓书社  作者:冯梦龙(明)  页数:699  字数:568000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国古典文学发展到明代,市俗文学兴起,在白话小说的基础上,明人又搜集整理和拟作了不少的“话本”。所谓“话本”,即说书艺人使用的一种底本,是以俚语记述市民生活的一种文学形式,不少人称之为俗文学。在这些话本中,以冯梦龙所编选的“三言”为最。冯梦龙(1574—1646年),字犹龙,号墨憨斋主人,长洲(苏州)人。冯梦龙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儒学熏陶,并深受袁宏道推崇民间文学的影响,逐渐成为晚明主情、尚真、适俗文学思潮的代表人物和通俗文学的一代大家。天启年间,冯梦龙先后编选“三言”,为话本小说提供了一个集大成的选本。“三言”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小说集的总称,每集40篇,共120篇,包容了汇辑的旧本和创作的新著,标志着我国白话短篇小说在说唱艺术的基础上,从文人的整理加工到文人独立创作的开始。它“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是数百年小说创作的一个结晶,也是旧时市民文化心理的积淀,由北宋到明万历朝,时间绵延约700年。这120篇短篇以短小精悍、通俗幽默的底色历述了世俗的人情百态,再现了旧社会的种种生活场景,勾勒出了一幅幅精彩真实的市民社会风情画。“三言”中所体现的思想是平民化、市民化的,其中商人成为了时代的宠儿,它打破了传统观念歧视商业的思想,而把商人作为正面主人公频频亮相,如《徐老仆义愤成家》、《卖油郎独占花魁》,都是将小商小贩作为主角来加以塑造、歌颂。明中后期,商贾在百姓心目中地位的提高,在“三言”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另外,歌颂婚恋自主、宣扬男女平等的作品仍在“三言”中占最大比重,如《崔待诏生死冤家》、《闹樊楼多情周胜仙》、《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玉堂春落难逢夫》,诸如此类的爱情婚姻故事,或哀艳动人,或曲折入胜,在人类的自然需求欲望上,作品反映出平民的健全理智和常人之情,尊重女性的意识得到提升。除此之外,其中的一些篇章抨击了贪官酷吏的凶残暴虐,赞扬了清官的廉政爱民,如《张廷秀逃生救父》、《乔太守乱点鸳鸯谱》等。当然“三言”中也有糟粕的东西,比如过多的封建道德说教,宣扬因果报应等。虽然如此,作为市民文学代表作的“三言”,仍不失为一组优秀的白话小说集,广大读者开读“三言”尽可从中汲取有益的营养。《醒世恒言》是“三言”中的第三本,刊刻于天启七年(1627年),有人认为此部是冯梦龙模仿说书人口气,自己创作的,内中多为明朝故事,从中可看到明代社会百态,是考察明时社会的一个重要参考资料。所谓恒言,即是习之不厌,流传可恒久者。我们在校刊时,尽量遵循原著,只对其中明显的讹误慎加改正,以便广大读者更好地欣赏这一古典名著。《醒世恒言》取材广泛,内容丰富,考虑到普及的需要,我们选取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篇章,以供读者阅读,希望本书能对您的学习和生活有所裨益。编者2008年8月

内容概要

《醒世恒言》所收录的多是成熟的话本小说,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准,和先前同类作品相比,在写作技巧方面有显著的提高。话本小说原是说书的底本,故事性强,以情节取胜。《醒世恒言》继承话本小说的这种传统,并且又有新的发展。作品的多数故事不是直线展开,而是跌宕起伏,一波三折,以其曲折多变而引人入胜。     《醒世恒言》出版于天启丁卯年(1627),大多数为明人作品,其中应有一些是冯梦龙自己编写的。明代后期,中国封建社会内部的商品经济大量发展,资本主义开始萌芽,话本文学主要反映市民阶层的经济生活和思想意识。《施润泽滩阙遇友》叙述了施复发家致富的过程,一个从事手工纺织的家庭,不到十年,就由一张机织的小户扩展到拥有三四十张织机的大户,尽管小说宣传为善得报的思想,不难看出,当时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开始动摇。同样情况还可以在《徐老仆义愤成家》中看到。     《醒世恒言》中较多的作品谈的仍是婚姻恋爱这个主题。编著者冯梦龙进步的思想观点在这些作品中表现得较为突出。《卖油郎独占花魁》说明以男女双方互相尊重爱慕为基础的自由婚姻终于战胜只论金钱地位的买卖婚姻,这篇小说几百年来也就流传不衰。此外,如乔太守面对既成事实,把三家纠缠得不可开交的官司,实事求是地判下;吴江县令从男女双方意愿出发,特别是女方一家意愿,判钱青与秋芳为夫妇,打了肇事煽诱的尤辰三十板,训斥了借人骗婚的颜俊,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确实是大快人心的事。     当然在《醒世恒言》的几十篇作品中,不可避免地流露出各种封建意识,如传宗接代、宿命论、阴骘报应等,个别作品还夹杂着性行为的描写,这些都应批判地对待。但整个《三言》扬善惩恶的主流思想是好的,《三言》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的方方面面,是一部反映宋明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艺术价值。

作者简介

冯梦龙(1574-1646年),字犹龙,一字耳犹,号姑苏民奴、顾曲散人、墨憨斋主人、墨憨子、茂苑野史民、龙子犹等。明代著名文学家、戏曲家。与兄冯梦桂、弟冯梦熊、并称"吴下三冯",他的代表作,除"三言"外,还编有时调集《挂枝儿》、《山歌》,散曲集《太霞新奏》,改写小说《平妖传》、《新列国志》,传奇剧本《双雄记》等。

书籍目录

第一卷 两县令竞义婚孤女 第二卷 三孝廉让产立高名 第三卷 卖油郎独占花魁 第四卷 灌园叟晚逢仙女 第五卷 大树坡义虎送亲 第六卷 小水湾天狐诒书 第七卷 钱秀才错占凤凰俦 第八卷 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第九卷 陈多寿生死夫妻 第十卷 刘小官雌雄兄弟 第十一卷 苏小妹三难新郎 第十二卷 佛印师四调琴娘 第十三卷 勘皮靴单证二郎神 第十四卷 闹樊楼多情周胜仙 第十五卷 赫大卿遗恨鸳鸯绦 第十六卷 陆五汉硬留合色鞋 第十七卷 张孝基陈留认舅 第十八卷 施润泽滩阙遇友 第十九卷 白玉娘忍苦成夫 第二十卷 张廷秀逃生救父 第二十一卷 张淑儿巧智脱杨生 第二十二卷 吕洞宾飞剑斩黄龙 第二十三卷 金海陵纵欲亡身 第二十四卷 隋炀帝逸游召谴 第二十五卷 独孤生归途闹梦 第二十六卷 薛录事鱼服证仙 第二十七卷 李玉英狱中讼冤 第二十八卷 吴衙内邻舟赴约 第二十九卷 卢太学诗酒傲公侯 第三十卷 李汧公穷邸遇侠客 第三十一卷 郑节使立功神臂弓 第三十二卷 黄秀才徼灵玉马坠 第三十三卷 十五贯戏言成巧祸 第三十四卷 一文钱小隙造奇冤 第三十五卷 徐老仆义愤成家 第三十六卷 蔡瑞虹忍辱报仇 第三十七卷 杜子春三入长安 第三十八卷 李道人独步云门 第三十九卷 汪大尹火焚宝莲寺 第四十卷 马当神风送滕王阁

章节摘录

书摘    年少争夸风月,场中波浪偏多。有钱无貌意难和,有貌无钱不可。就是有钱有貌,还须着意揣摩。知情识趣俏哥哥,此道谁人赛我。    这首词名为《西江月》,是风月机关中撮要之论。常言道:“妓爱俏,妈爱钞。”所以子弟行中,有了潘安般貌,邓通般钱,自然上和下睦,做得烟花寨内的大王,鸳鸯会上的主盟。然虽如此,还有个两字经儿,叫做“帮衬”。帮者,如鞋之有帮;衬者,如衣之有衬。但凡做小娘的,有一分所长,得人衬贴,就当十分。若有短处,曲意替他遮护,更兼低声下气,送暖偷寒,逢其所喜,避其所讳,以情度情,岂有不爱之理。这叫做帮衬。风月场中,只有会帮衬的最讨便宜,无貌而有貌,无钱而有钱。假如郑元和在卑田院做了乞儿,此时囊箧俱空,容颜非旧,李亚仙于雪天遇之,便动了一个恻隐之心,将绣襦包裹,美食供养,与他做了夫妻,这岂是爱他之钱,恋他之貌?只为郑元和识趣知情,善于帮衬,所以亚仙心中舍他不得。你只看亚仙病中想马板肠汤吃,郑元和就把个五花马杀了,取肠煮汤奉之。只这一节上,亚仙如何不念其情!后来郑元和中了状元,李亚仙封做沂国夫人。莲花落打出万年策,卑田院变做了白玉楼。一床锦被遮盖,风月场中反为美谈。这是:运退黄金失色,时来铁也生光。    话说大宋自太祖开基,太宗嗣位,历传真、仁、英、神、哲,共是七代帝王,都则偃武修文,民安国泰。到了徽宗道君皇帝,信任蔡京、高俅、杨戬、朱劭之徒,大兴苑囿,专务游乐,不以朝政为事。以致万民嗟怨,金虏乘之而起,把花锦般一个世界,弄得七零八落。直至二帝蒙尘,高宗泥马渡江,偏安一隅,天下分为南北,方得休息。其中数十年,百姓受了多少苦楚。正是:甲马丛中立命,刀枪队里为家。杀戮如同戏耍,抢夺便是生涯。    内中单表一人,乃汴梁城外安乐村居住,姓莘名善,浑家阮氏。夫妻两口,开个六陈铺儿。虽则粜米为生,一应麦、豆、茶、酒、油、盐、杂货,无所不备,家道颇颇得过。年过四旬,止生一女,小名叫做瑶琴。自小生得清秀,更且资性聪明。七岁上,举在村学中读书,日诵千言。十岁时,便能吟诗作赋。曾有《闺情》一绝为人传诵。诗云:“朱帘寂寂下金钩,香鸭沉沉冷画楼。移枕怕惊鸳并宿,挑灯偏惜蕊双头。”到十二岁,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若题起女工一事,飞针走线,出入意表。此乃天生伶俐,非教习之所能也。莘善因为自家无子,要寻个养女婿,来家靠老。只因女儿灵巧多能,难乎其配,所以求亲者颇多,都不曾许。不幸遇了金虏猖獗,把汴梁城围困,四方勤王之师虽多,宰相主了和议,不许厮杀。以致虏势愈甚,打破了京城,劫迁了二帝。那时城外百姓,一个个亡魂丧胆,携老扶幼,弃家逃命。    却说莘善领着浑家阮氏和十二岁的女儿,同一般逃难的,背着包裹,结队而走。忙忙如丧家之犬,急急如漏网之鱼。担渴担饥担劳苦,此行谁是家乡;叫天叫地叫祖宗,惟愿不逢鞑虏。正是:宁为太平犬,莫作乱离人!正行之间,谁想鞑子到不曾遇见,却逢着一阵败残的官兵。他看见许多逃难的百姓,多背得有包裹,假意呐喊道:“鞑子来了!”沿路放起一把火来。此时天色将晚,吓得百姓落荒乱窜,你我不相顾。他就乘机抢掠,若不肯与他,就杀害了。这是乱中生乱,苦上加苦。    却说莘氏瑶琴被乱军冲突,跌了一交,爬起来,不见了爹娘,不敢叫唤,躲在道傍古墓之中,过了一夜。到天明,出外看时,但见满目风沙,死尸横路。昨日同时避难之人,都不知所住。瑶琴思念父母,痛哭不已。欲待寻访,又不认得路径。只得望南而行,哭一步,捱一步。约莫走了二里之程,心上又苫,腹中又饥。望见土房一所,想必其中有人,欲待求乞些汤饮。及至向前,却是破败的空屋,人口俱逃难去了。瑶琴坐于土墙之下,哀哀而哭。自古道:无巧不成话。恰好有一人从墙下而过,那人姓卜,名乔,正是莘善的近邻。平昔是个游手游食,不守本分,惯吃白食,用白钱的主儿,人都称他是卜大郎。也是被官军冲散了同伙,今日独自而行。听得啼哭之声,慌忙来看。瑶琴自小相认,今日患难之际,举目无亲,见了近邻,分明见了亲人一般,即忙收泪,起身相见,问道:“卜大似,可曾见我爹妈么?”卜乔心中暗想:“昨日被官军抢去包裹,正没盘缠。天生这碗衣饭送来与我,正是奇货可居。”便扯个谎道:“你爹和妈寻你不见,好生痛苦,如今前面去了。分付我道:‘倘或见我女儿,千万带了他来,送还了我。’许我厚谢。”瑶琴虽是聪明,正当无可奈何之际,君子可欺以其方,遂全然不疑,随着卜乔便走。正是:情知不是伴,事急且相随。    卜乔将随身带的干粮,把些与他吃了,分付道:“你爹妈连夜走的,若路上不能相遇,直要过江到建康府,方可相会,一路上同行,我权把你当女儿,你权叫我做爹。不然,只道我收留迷失子女,不当稳便。”瑶琴依允。从此陆路同步,水路同舟,爹女相称。到了建康府,路上又闻得金兀术四太子,引兵渡江,眼见得建康不得宁息。又闻得康王即位,已在杭州驻跸,改名临安。遂趁船到润州。过了苏、常、嘉、湖,直到临安地面,暂且饭店中居住。也亏卜乔,自汴京至临安,三千馀里,带那莘瑶琴下来,身边藏下些散碎银两,都用尽了,连身上外盖衣服,脱下准了店钱,止剩得莘瑶琴一件活货,欲行出脱。访得西湖上烟花王九妈家要讨养女,遂引九妈到店中,看货还钱。九妈见瑶琴生得标致,讲了财补五十两。卜乔兑足了银子,将瑶琴送到王家。原来卜乔有智,在王九妈前只说:“瑶琴是我亲生之女,不幸到你门户人家,须是款款的教训,他自然从愿,不要性急。”在瑶琴面前又只说:“九妈是我至亲,权时把你寄顿他家。待我从容访知你爹妈下落,再来领你。”以此,瑶琴欣然而去。可怜绝世聪明女,堕落烟花罗网中。    王九妈新讨了瑶琴,将他浑身衣服,换个新鲜,藏于曲楼深处。终日好茶好饭去将息他,好言好语去温暖他。瑶琴既来之,则安之。住了几日,不见卜乔回信。思量爹妈,噙着两行珠泪,问九妈道:“卜大叔怎不来看我?”九妈道:“那个卜大叔?”瑶琴道:“便是引我到你家的那个卜大郎。”九妈道:“他说是你的亲爹。”瑶琴道:“他姓卜,我姓莘。”遂把汴梁逃难,失散了爹妈,中途遇见了卜乔,引到临安,并卜乔哄他的说话,细述一遍。九妈道:“原来恁地,你是个孤身女儿无脚蟹。我索性与你说明罢!那姓卜的把你卖在我家,得银五十两去了。我们是门户人家,靠着粉头过活。家中虽有三四个养女,并没个出色的”爱你生得齐整,把做个亲女儿相待。待你长成之时,包你穿好吃好,一生受用。”瑶琴听说,方知被卜乔所骗,放声大哭,九妈劝解,良久方止。自此九妈将瑶琴改做王美,一家都称为美娘,教他吹弹歌舞,无不尽善。长成一十四岁,娇艳非常。临安城中这些富豪公子,慕其容貌,都备着厚礼求见。也有爱清标的,闻得他写作俱高,求诗求字的,日不离门。弄出天大的名声出来,不叫他美娘,叫他做花魁娘子。西湖上子弟编出一只《挂枝儿》,单道那花魁娘子的好处:“小娘中,谁似得王美儿的标致,又会写,又会回,又会做诗,吹弹歌舞都馀事。常把西湖比西子,就是西子比他也还不如。那个有福的汤着他身儿,也情愿一个死!”    禅师道罢,众人皆散。和尚下座入方丈,集众道:“老僧今日对你们说,夜至三更,先生飞剑来斩老僧。老僧有神通,躲得过;神通小些,没了头。你众僧各自小心!”众僧合掌下跪:“长老慈悲,救度则个!”黄龙长老点头,伸两个指头,言不数句,话不一席,救了一寺僧众。正是:劝君莫结冤,冤深难解结。一日结成冤,千日解不彻。若将恩报冤,如汤去泼雪。若将冤报冤,如狼重见蝎。我见结冤人,尽被冤磨折。黄龙长老道:“众僧,牢关门户,休点灯烛。各人裹顶头巾,戴个帽儿,躲此一难,来日早见。”众僧出方丈,自言自语:“今日也说法,明日也说法,说出这个祸来!一寺三百馀僧,有分切西瓜一般,都被切了头去!”胆大的在寺里,胆小的连夜走了。且说长老唤门公来。门公到面前,唱个喏。长老道:“近前来。”耳边低低道了言语,门公领了法旨自去。天色已晚,闹了黄龙寺中,半夜不安迹。    话中却说吕先生坐在山岩里,自思:“限期已近,不曾度得一人。师父说道:休寻和尚闹!被他打了一界尺,就这般干罢?和尚,不是你便是我!飞将剑去斩了黄龙,教人说俺有气度。若不斩他,回去见师父如何答应?”抬头观看,星移斗转,正是三更时分。取出剑来,分付道:“吾奉本师法旨,带将你做护身之宝,休误了我。你去黄龙山黄龙寺,见长老慧南禅师,不问他行住坐卧间,速取将头来。”念念有词,喝声道:“疾!”豁刺刺一声响亮,化作一条青龙,径奔黄龙寺去,吕先生喝声采。去了多时,约莫四更天气,却似石沉沧海,线断风筝,不见回来。急念收咒语,念到有三千馀遍,不见些儿消息。吕先生慌了手脚。“倘或失了宝剑,斩首灭形!”连忙起身,驾起云头,直到黄龙寺前,坠下云头。见山门佛殿大门一齐开着,却是长老分付门公,教他都不要关闭。吕先生见了道:“可惜早知这和尚不准备,直人到方丈,一剑挥为两段。”径到方丈里面,两枝大红烛点得明晃晃地,焚着一炉好香,香烟缭绕,禅床上坐着黄龙长老。长老高声大叫:“多口子!你要剑,在这里!进来取去。”吕先生揭起帘子,走将人方丈去,道:“和尚,还我剑来。”长老用手一指,那口剑一半插在泥里。吕先生肚里思量:“我去拔剑,被他暗算,如之奈何?”道:“和尚,罢,罢,罢!你还了我剑,两解手。”长老道:“多口子,老僧不与你一般见识。本欲斩了你,看你师父面。”洞宾听得:“直恁利害!就拔剑在手,斩这厮!”大踏步向前,双手去拔剑,却便似万万斤生铁铸牢在地上,尽平生气力来拔,不动分毫。黄龙大笑:“多口子,自古道:人无害虎心,虎无伤人意。我要还了你剑,教你回去见师父去,你心中却要拔剑斩吾!吾不还你剑,有气力拔了去。”吕先生道:“他禁法禁住了,如何拔得去]”便念解法,越念越牢,永拔不起。吕先生道:“和尚,还了我剑罢休。”长老道:“我有四句颂,你若参得透,还了你剑。”先生道:“你道来。”和尚怀中取出一幅纸来,纸上画着一个圈,当中间有一点,下面有一首颂曰:“丹在剑尖头,剑在丹心里。若人晓此因,必脱轮回死。”    吕先生见了,不解其意。黄龙曰:“多口子,省得么?”洞宾顿口无言。黄龙禅师道声:“俺护法神安在?”风过处,护法神现形。怎生打扮?头顶金盔,绀红撒发朱缨,浑身金甲,妆成惯带,手中拿着降魔宝杵,貌若颜童。护法神向前问讯:“不知我师呼召,有何法旨?”黄龙曰:“护法神,与我将这多口子押人困魔岩,待他参透禅机,引来见吾。每日天厨与他一个馒头。”护法神曰:“领我师法旨。”护法神道:“先生快请行!”吕先生道:“那里去?”护法神曰:“走,走!如不走,交你认得三洲感应护法韦驮尊天手中宝杵,只重得八万四千斤!你若不走,直压你入泥里去!”吕先生自思量:“师父教我不要惹和尚!”只得跟着护法神入困魔岩参禅。不在话下。    却说黄龙寺僧众,五更都到方丈参见长老。长老道:“夜来惊恐你们。”众僧曰:“得蒙长老佛法浩大,无些动静。”长老道:“你们自好睡,却好闹了一夜。”众僧道:“没有甚执照?”长老用手一指,众人见了这口宝剑,却似:分开八片顶阳骨,倾下半桶冰雪水。众僧一齐礼拜,方见长老神通广大,法力高强。山前山后,城里城外,男子女人,僧尼道俗,都来方丈,看剑的人,不知其数。闹了黄龙山,鼎沸了黄州府。    却说吕先生坐在困魔岩,耳畔听得闹嚷嚷地,便召山神,山神现形唱喏。问:“寺中为甚热闹?”山神曰:“告上仙,城里城外人都来看这口宝剑,人人拔不起,因此热闹。”洞宾道:“速退!”山神去了。先生自思:“闹了黄州,师父知道,怎地分说?自首免罪。”韦天不在,走出洞门,驾云而起。且说韦天到困魔岩,不见了吕先生,径来方丈报与黄龙禅师:“走了吕先生,不知吾师要赶他也不赶?”禅师道:“护法神,免劳生受,且回天宫。”化阵清风而去。    却说吕先生一道云头,直到终南山洞门口立着。见道童向前稽首,道童施礼。吕先生道:“道童,师父在么?”道童言:“老师父山中采药,不在洞中。”吕先生径上终南山,寻见师父,双膝跪下,俯伏在地。钟离师父呵呵大笑,自己知道了,道:“弟子引将徒弟来了?不知度得几人?先将剑来还我。”吕先生告罪,说:“不是处,望乞老师父将就,解救弟子!”师父曰:“吾再三分付,休惹和尚们,你头上的疙瘩,尚且未消,有何面目见吾?你神通短浅,法力未精,如何与人斗胜?徒弟不曾度得一个,妆这辱门败户的事!俺且饶你初犯一次,速去取剑来!”吕先生拜告:“吾师,免弟子之罪。此剑被他禁·住了,不能得回。”师父言:“吾修书一封,将去与吾师兄辟支佛看,自然还你。不可轻易,休损坏了封皮。”去荆筐篮里,取出这封书来。吕先生见了,纳头便拜:“吾师过去未来,俱已知道。”得了书,直到黄龙寺坠下云来。伽蓝通报长老:“吕先生在方丈外听法旨。”黄龙道:“唤他进来。”伽蓝曰:“吾师有请。”洞宾直到方丈里,合掌顶礼:“来时奉本师法旨,有封书在此。”长老已知道,教取书来。吕先生双手献上。长老拆开,上面一个圆圈,圈外有一点在上,下有四句偈曰:“丹只是剑,剑只是丹。得剑知丹,得丹知剑。”    黄龙曰:“觑汝师父面皮,取了剑去。”洞宾向前将剑轻轻拔起。“拜谢吾师!吕岩请问:吾师法语,‘圈子里一点’;本师法语,‘圈子上一点’,不知是何意故?”黄龙曰:“你肯拜我为师,传道与你。”吕先生言:“情愿皈依我佛。”前三拜,后三拜,礼佛三拜,三三九拜,合掌跪膝谛听。黄龙曰:“汝在座前言,一粒粟中藏世界,小合大圈子上一点。吾答一粒能化三千界,大合小圈子内一点。这是道,吾传与你!”吕先生听罢,大彻大悟,如漆桶底脱。“拜谢吾师,弟子回终南山去拜谢师父。”黄龙曰:“吾传道与汝。久后休言自会,或诗、或词留为表记。就取文房四宝将来。”吕先生磨墨蘸笔,作诗一首。诗曰:“摔碎葫芦踏折琴,生来只念道门深。今朝得悟黄龙术,方信从前枉用心。”作诗已毕,拜辞了黄龙禅师,径回终南山,见了本师,纳还了宝剑。从此定性,修真养道,数百年不下山。功成行满,成陆地神仙。正是:朝骑白鹿升三岛,暮跨青鸾上九霄。    后府人于凤翔府天庆观壁上,见诗一首,字如龙蛇之形,诗后大书“回道人”三字。详之,知为纯阳祖师也。诗曰:“得道年来八百秋,不曾飞剑取人头。玉皇未有天符至,且货乌金混世流”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叙六经国史而外,凡著述皆小说也。而尚理或病于艰深,修词或伤于藻绘,则不足以触里耳而振恒心。此《醒世恒言》四十种,所以继《明言》、《通言》而刻也。明者,取其可以导愚也;通者,取其可以适俗也;恒则习之而不厌,传之而可久。三刻殊名,其义一耳。夫人居恒动作言语不甚相悬,一旦弄酒,则叫号踯躅,视堑如沟,度城如槛。何则?酒浊其神也。然而斟酌有时,虽毕吏部、刘太常未有时时如滥泥者。岂非醒者恒而醉者暂乎!繇此推之,惕孺为醒,下石为醉;却畴为醒,食嗟为醉;剖玉为醒,题石为醉。又推之,忠孝为醒,而悖逆为醉;节俭为醒,而淫荡为醉。耳和目章、口顺心贞为醒;而即聋从昧、与顽用嚣为醉。人之恒心,亦可思已。从恒者吉,背恒者凶。心恒心,言恒言,行恒行。入夫妇而不惊,质天地而无怍。下之巫医可作,而上之善人、君子、圣人亦可见。恒之时义大矣哉!  自昔浊乱之世,谓之天醉。天不自醉人醉之,则天不自醒人醒之。以醒天之权与人,而以醒人之权与言。言恒而人恒,人恒而天亦得其恒,万世太平之福,其可量乎!则兹刻者,虽与《康衢》、《击壤》之歌并传不朽可矣。崇儒之代,不废二教,亦谓导愚适俗,或有藉焉。以二教为儒之辅于也,以《明言》、《通言》、《恒言》为六经国史之辅,不亦可手?若夫淫谈亵语,取快一时,贻秽百世,夫先自醉也,而又以狂药饮人,吾不知视此“三言”者得失何如也?    天启丁卯中秋陇西可一居士题于白下之栖霞山房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醒世恒言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这个版本好,装帧精美,字大小合适,纸质厚实。内容大家都知道,喜欢明清小说的人必读之书。
  •   读了5篇了,很好。
  •   封面好脏啊,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