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调上的莫扎特

出版时间:2003-8  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  作者:莫扎特  页数:63  译者:王毓麟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奥地利作曲家。    1756年1月27日生于奥地利的萨尔茨堡,1791年12月5日在奥地利的维也纳逝世,享年35岁。     莫扎特的父亲来自一个从事建筑、雕刻、装订等手艺的家族,是个艺术世家。莫扎特的父亲也是个音乐家,他发现莫扎特具有音乐天赋,因此从莫扎特 4岁开始,就使用自己为莫扎特姐姐学习而编撰的练习曲集(冠以莫扎特姐姐爱称的《为娜内尔而作的笔记本》)都莫所特学习音乐。     莫扎特5岁开始作曲,6岁时在宫廷演出,因演出极其出色而受到众人的赞誉。之后,莫扎特在父亲的带领下,赴欧洲各地旅行演出,成为极受欢迎的人,被誉为神童。受到激励的莫扎特,8岁起创作交响曲,并开始正规学习音乐。莫扎特13岁时成为宫廷乐师周游于欧洲各地,过关幸福的生活。     莫扎特蔑视供人差遣的工作,因为被贵族、主教容纳而离开了宫廷乐师之职, 25岁起作为音乐家开始活动。26岁与康斯坦查·韦伯结婚,作为作曲家、演奏家、教师而开始其繁忙的生活。     莫扎特熟悉巴赫和亨德尔的音乐。     莫扎特 35岁时创作了歌剧《魔笛》,之后,在创作《安魂曲》时遽然去世,留下一个颇费猜测的謎。     莫扎特未完成《安魂曲》,后来由其学生续完。     代表作品:    闪烁的星星变奏曲 (1778年)     第十一号钢琴奏鸣曲 土耳其进行曲 (1781-1783年)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 (1785年-1786年)     弦乐小夜曲 (1787年)

作者简介

  沃尔夫冈·阿玛迪乌斯·莫扎特,W. A.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  1756年1月27日生于奥地利萨尔茨堡粮食街9号,1791年12月5日卒于维也纳,终年35岁。  奥地利作曲家,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作为古典主义音乐的典范,他对欧洲音乐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莫扎特一共创作了22部歌剧、41 部交响乐、42部协奏曲、一部安魂曲以及奏鸣曲、室内乐、宗教音乐和歌曲等作品。  莫扎特是钢琴协奏曲的奠基人,作有29部加K.107三首钢琴协奏曲,他对于欧洲器乐协奏曲的发展同样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歌剧是莫扎特创作的主流,他与格鲁克(Gluck)、瓦格纳(Wagner)和威尔第(Verdi)一样,是欧洲歌剧史上四大巨子之一。他又与海顿、贝多芬一起为欧洲交响乐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另外,他的《安魂曲》也成为宗教音乐中难能可贵的一部杰作。作为18世纪末时的欧洲作曲家,莫扎特的音乐深刻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精神,尤其是体现在歌剧作品中的市民阶层的思想,无疑在当时具有进步的意义。莫扎特赋予音乐以歌唱优美欢乐性,然而,其中又深合着悲伤,这正反映了莫扎特时代知识分子的命运。 并且,莫扎特是欧洲当时唯一一个不接受贵族供养的音乐家。  [编辑本段]艺术生涯简介  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1月27日诞生在奥地利萨尔斯堡, 出生时风雪交加,3岁起显露极高的音乐天赋,4岁跟父亲学习钢琴,5岁开始作曲。据说在他还不会写字的时候便已会作曲了,由其父亲记录他所谱的短小乐曲。莫扎特的父亲宫廷乐师Leopold Mozart莱奥波尔德?莫扎特是一个小提琴家、管风琴家、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他所著的小提琴演奏教程,不仅在奥地利和德国,而且在欧洲其他国家都享有盛名。  莫扎特从三岁时就显出了非凡的音乐天才,他时常走到钢琴前面,按着琴键细听,并努力弹出他曾经听到过的音乐。有一次,莫扎特的父亲和朋友一起回家,年方四岁的莫扎特正坐在桌旁,父亲问他在做什么,他说他正改在写钢琴协奏曲,当他父亲把五线谱纸拿过来看时,激动得流出了眼泪,他对朋友说:“你看,这里写的一切是多么正确而且是有含义的啊!”  Mozart1762年  最像莫扎特的画像by Joseph Lange(1762~1773)1762年,6岁的莫扎特在父亲的带领下到慕尼黑、维也纳、普雷斯堡作了一次试验性的巡回演出,获得成功。  1763年6月~1773年3月,他们先后到德国、比利时、法国、英国、荷兰、意大利等国作为期10年的旅行演出均获成功。这些旅行演出对莫扎特的艺术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他有机会接触到欧洲当代最先进的音乐艺术──意大利歌剧、法国歌剧、德国的器乐,又结识了作曲家J.C.巴赫G.B.马蒂尼、G.B.萨马蒂尼等,跟他们学习作曲技术,这使他以后能够成为他那个时代在创作上风格最为广泛的一位作曲家。  Mozart & 姐姐Nannerl在家中四手联弹这一时期,莫扎特在伦敦出版了6首哈普西科德和小提琴(或长笛)的奏鸣曲,写作了3首交响曲和歌剧《虚伪的善意》(1768)、《巴斯蒂安与巴斯蒂娜》(1768)、《本都国王米特里达特》(1770)、《卢齐奥·西拉》(1772)等作品。有些作品反映了他受J.C.巴赫的影响。这一时期的作品已经显示莫扎特创作体裁的广泛性和他对歌剧创作的兴趣。  成熟时期(1774~1781)1773年底,莫扎特返回萨尔茨堡,在父亲的辅导下,弥补被中断了的音乐与文化的学习,同时利用旅行中获得的知识与素材,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包括歌剧《假园丁》(1775)和《牧人王》(1775)。维也纳的音乐家“星光大道”上Mozart的签名  这时已经成人的莫扎特,对自己卑微的奴仆地位感到不满。为了争取人身与创作的自由,他经过激烈的斗争,终于在1777年9月获得大主教的同意,又跟母亲进行了两年的旅行演出。为了另谋职位,以便永远离开萨尔茨堡,他先后在慕尼黑和曼海姆教学、演出,进一步加深了对不平等制度的认识和体会。在曼海姆时,他得到一些市民音乐家的帮助与同情,并接触到当时欧洲重要的曼海姆乐派,听到第一流管弦乐队的演奏。1778年5月,他回到巴黎,由于母亲病逝,加上未能谋到职位,不得不在1779年1月返回萨尔茨堡。  这一时期,莫扎特在曼海姆创作了2首长笛协奏曲1首双簧管协奏曲、7首钢琴小提琴奏鸣曲、3首钢琴奏鸣曲,这些作品反映了曼海姆乐派的影响。在巴黎,他还写了《巴黎》交响曲、交响协奏曲、管弦乐序曲、长笛和竖琴协奏曲、长笛弦乐四重奏、4首钢琴变奏曲、4首钢琴奏鸣曲等。第2次途经曼海姆时,写了一些宗教音乐3部交响曲、小提琴中提琴的交响协奏曲、小夜曲、嬉游曲、两架钢琴的协奏曲、3首风琴协奏曲等。1780年完成了歌剧《伊多梅纽》的创作。  这一时期莫扎特的作品,在内容上反映了当时狂飙运动思潮的影响,在形式上出现了新的要素,如奏鸣曲式第1乐章的呈示部,出现了与第1主题相对比的第2(或更多的)主题在再现部中,常常改换主题出现的次序,有时对主题材料也进行了不同于呈示部的处理,在第1、2乐章间,有了强烈的力度对比等等。这些手法,增强了他的音乐作品的戏剧性,使古典奏鸣曲式进一步形成。  莫扎特之妻ConstanzeMozart1840最左边那位维也纳时期(1781~1791)莫扎特再也无法忍受大主教的凌辱,毅然向大主教提出了辞职,到维也纳谋生。他是奥地利历史上第一个有勇气和决心摆脱宫廷和教会,维护个人尊严的作曲家。但是以后他虽然名义上是一位自由作曲家,实际上仍然无力抗争封建社会对他的压迫。生活的磨难对他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维也纳的10年,成为他创作中最重要的10年。1781年,他和大主教决裂后,写出了著名的歌剧《后宫诱逃》。该剧于1782年7月首演,获得很大成功。1782年,他在没有征得父亲的同意的情况下,同一位Wife Constanze Mozart_by_Hanson_1802曼海姆音乐家的女儿康施坦丝·韦伯结了婚。莫扎特和当时正在维也纳的J海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向海顿学习了四重奏和交响曲创作的经验,并写了6首弦乐四重奏赠送给海顿。1784年,他参加了“共济会”(也叫兄弟会,是拿破伦在埃及创建的,宣言自由平等,兄弟之爱),是维也纳第八支部的成员。他热心地参加了这个带有资产阶级启蒙思想色彩的秘密宗教团体的活动,对它所宣扬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有强烈共鸣,并在这种思想的启示下写出了许多作品。Mozart两个活下来的男孩,两人终身未娶  1785年,一度倒闭了的维也纳民族剧院恢复,莫扎特有了从事歌剧创作的机会。他写了一部滑稽戏《剧院经理》(1786年演出)。1786年完成并上演了《费加罗的婚礼》,该剧的影响很大,甚至在布拉格也家喻户晓。1787年《唐璜》完成并得到演出。 在维也纳,莫扎特发现了J.S.巴赫的作品。他对巴赫的复调技法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研究。这对他后期的创作起了重要影响。  1789年4月,贫困中的莫扎特,由他的学生卡尔·利希诺夫斯基公爵带领,到柏林,德累斯顿,莱比锡等地演出。虽然轰动一时,却未能解脱他的经济困境。1790年1月,他的歌剧《女人心》上演。2月,皇帝去世,莫扎特向继任皇帝利奥波德二世请求接任宫廷乐长L.霍夫曼的职位,得到同意,但未实现。1791年,他写了歌剧《蒂托的仁慈》,未获成功。同年9月写了最后一部歌剧《魔笛》,并在重病中写作大型宗教音乐作品《安魂曲》,未能全部完成,便与世长辞了。年仅35岁,死后被葬在维也纳贫民公墓的一个不知名的地方。真是‘风雪中来,风雪中去。’  [编辑本段]生平简介  1765年7月,英国伦敦一家报纸刊登了这样一条音乐会预告: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是能使全欧乃至全人类感到自豪的神童。8岁的少年使音乐家和有识之士惊叹不已。他的羽管键琴演奏、视奏能力及运用各种乐器的即兴表演和作曲,都使人叹为观止。这位天才儿童的父亲,根据绅士淑女恳切的要求,决定延长滞留时间。为此,各位有了欣赏这位小作曲家和他姐姐演奏的机会……Mozart & 姐姐Nannerl1764年,Paris  1756年1月27日,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出生于奥地利的萨尔斯堡一个宫廷乐师之家。他的父亲列奥波尔德.莫扎特( Leopold Mozart )原籍德国,曾先后生有7个孩子,不过,其中5个都过早地夭折,顽强地活下来并长大成人的只有最小的儿子沃尔夫冈和他的姐姐安娜。  列奥波尔德是一位颇受人们尊敬的小提琴家、作曲家,小莫扎特非凡的音乐天赋很早就已引起他的欣喜与关注。有一次,他与一位朋友一起回到自己家中,看到4岁的儿子正聚精会神地趴在五线谱纸上写东西。父亲问他在干什么?儿子一本正经地回答:“我在作曲。”孩子的举止使两位大人相觑见笑,面对着纸上歪七扭八的音符,他们以为这不过是小孩的胡闹。然而,当细心的父亲将儿子的作品认真地看了几眼之后,忽然兴奋地眼噙泪花对客人喊道:“亲爱的,你快来看!这上面写的是多么正确而有意义啊!”天才已经开始了他的创造生涯!  为使小莫扎特能迅速成长,列奥波尔德竭尽心血,精心栽培。对儿子的学习与训练是极为严格的,除了复杂的音乐理论与演奏技能外,还有拉丁文、法文、意大利文、英文以及文学和历史等等。  莫扎特有着惊人的听觉和音乐记忆力。七岁的时候,有一次他用父亲的朋友沙赫特涅尔的小提琴演奏,两天后莫扎特又在自己的提琴上练习。当沙赫特涅尔再次上门时,莫扎特对他说,我现在用的小提琴比前两天奏的那把小提琴低八分之一个音。沙赫特涅尔以为他在开玩笑,但莫扎特的父亲完全了解自己儿子,他请朋友把小提琴从家里取来,经校对后,发现莫扎特的判断完全正确。  1762年,将近六岁的莫扎特就掌握了古钢琴的弹奏技术,与此同时,他又开始学习拉小提琴。在父亲的带领下,6岁的莫扎特和10岁的姐姐安娜开始了漫游整个欧洲大陆的旅行演出。他们到过慕尼黑、法兰克福、波恩、维也纳、巴黎、伦敦、米兰、波隆那、佛罗伦萨、那不勒斯、罗马、阿姆斯特丹等等许多地方,所到之处无不引起巨大的轰动!在奥地利国都维也纳,他们被皇帝请进王宫进行表演。  在鲜花、掌声和欢呼的背后,是艰苦的劳动、苛刻的条件和可怕的考验。为了金钱与荣誉,列奥波尔德要求小莫扎特无论旅途多么劳累,要随时都可以当众演。为了宣扬儿子的天才,他让孩子必须满足听从突如奇来、异想天开的种种刁难性提议。如:当场视奏从未接触过的技巧艰深的乐曲;按照听众临时设想的几个低音即兴作曲,并根据指定的调性当即演奏用多条手帕将键盘全部蒙住而不影响弹琴;在一场音乐会上从头至尾全部演奏自己的作品,等等。并且,这样的演出几乎每每长达四五个小时之久。  1772年,16岁的莫扎特终于结束了长达10年之久的漫游生活,回到自己的家乡萨尔斯堡,在大主教的宫廷乐队里担任首席乐师。  尽管莫扎特乃旷世奇才,尽管他享有极大的荣誉,可在大主教眼中,他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奴仆,并且是一个很糟糕的奴仆。因为他拥有荣誉。莫扎特不得不像他的前辈海顿那样,每天在前厅穿堂里,恭候主人的吩咐,随时都有可能遭到大主教的斥责辱骂,甚至严厉的惩罚。然而,莫扎特毕竟不是海顿,他具有更强的自尊心和独立不羁的果敢精神。为摆脱大主教的侮辱与控制,他于1777年再次外出旅行演出,期望能找到一个落脚之处,永远离开萨尔斯堡。  令人深感意外的是,这位曾轰动过整个欧洲的金光闪闪的宠儿此刻竟到处碰壁!神童已经长大,已不再是神童。昔日的神童消失了,尽管他的才华随年龄成正比地增长,可现实社会却无情地冷落了他。他不得不重新回到萨尔斯堡,而这样一来,大主教当然更加刻薄地对待他。莫扎特的辛酸与窘境是任何一个有生活常识的人都不难想象的。  1781年6月,莫扎特终于在忍无可忍当中与大主教公开决裂。他毅然辞职离去,成为欧洲历史上第一位公开摆脱宫廷束缚的音乐家。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这种举动无疑极其大胆而英勇。因为,这意味着艰辛、饥饿甚至死亡。  列奥波尔德力劝他的儿子向大主教赔礼道歉,重归于好,莫扎特坚决拒绝。他在给父亲的回信中写道:我不能再忍受这些了。心灵使人高尚起来。我不是公爵,但可能比很多继承来的公爵要正直得多。我准备牺牲我的幸福、我的健康以至我的生命。我的人格,对于我,对于你,都应该是最珍贵的!  冲出牢笼的莫扎特定居在“音乐之都”的维也纳,开始了一个自由艺术家的生涯。当时他年仅25岁,可离生命的终点却只有10年了。  莫扎特写作之轻松与神速使他的同时代人和后辈都把他看作是无师自通、不学而成的天才,纵观他的一生,除了孩提时期受到父亲的严格教诲外,的确从未得到过正式的教师指导。天才是不容否认的,但人们往往因此而忽略了天才也离不开刻苦与勤奋。1787年10月的一天,莫扎特与歌剧《唐璜》的乐队指挥库查尔兹一起散步时说:“以为我的艺术得来全不费功夫的人是错误的。我确切地告诉你,亲爱的朋友,没有人会像我一样花这么多时间和思考来从事作曲;没有一位名家的作品我不是辛勤地研究了许多次。”  在莫扎特身上,处处都体现出典型的艺术家天性。他是一个热爱生活、充满诗意、富于感情的人。他认为穷人最讲信义,“世界上只有穷人才是最好、最真实的朋友,有钱人完全不什么叫友谊”。他天真、单纯,总是兴高采烈。他易受感动,爱掉眼泪,具有女性般的柔情。他童心不泯,像孩子一样充满了好奇,似乎永远长不大。  莫扎特挚爱自己的亲人,每当他谈起父母、妻子时,脸上都不由闪现出幸福的光彩,语调也格外恬美。在神圣的婚礼仪式上,他和妻子双双落下激动的热泪。大家深受感染,都跟着一起哭了。由于他没有固定的收入,妻子康斯坦采又不善持家理财,因而婚后的生活非常穷困。为了维持日常的基本需要,莫扎特拼命工作——教课、演出、创作,应接不暇,永无休止。尽管如此,日子还是过得相当窘迫。有一年冬天的一人傍晚,朋友们到他家做客,从窗外看到夫妻俩在屋里愉快的地翩翩起舞,纷纷赞叹不已。待到进屋后才弄明白,他们因无钱买煤,不得不利用跳舞来取暖,以此熬过寒冷的冬季。  莫扎特晚年的生活每况愈下,身体也越来越糟,他不得不经常向朋友们求援。当他最后一部杰出的歌剧《魔笛》(The Magic Flute)首场公演时(1791年9月30日),他已痼疾缠身。  有一天,一位神情冰冷、身着黑衣的陌生人前来拜,他请大师为他写一首《安魂曲》。陌生人走后,身心交瘁的莫扎特含着眼泪对妻子说,这部作将为他自己而写。“他带着一种狂热的拼死劲儿开始写最后一部作品——《安魂曲》,……莫扎特处于过度劳累的状态中,他摆脱不了这部‘为死亡而作的弥撒曲’是为他自己而作的这样一种念头,他认为自己不能活着完成它了,他鞭策自己来写这部充满死亡景象的杰作,开始了与时间进行的悲剧性竞赛。”一个永远的愦憾是,这场竞赛的胜利者是死神,《安魂曲》写到一半时,莫扎特再也握不住手中的笔……,这部传世之作的最终完成者,是他的得意门生修斯梅尔。  《魔笛》上演后所获得的巨大成功为濒临崩溃的莫扎特带来难以形容的最后的欣慰。1791年12月4日深夜,他躺在冷冷清清的病榻上,喃喃自语地想象着《魔笛》的演邮:第I幕现在结束了……现在开始夜后的咏叹调……凌晨1点,他悄悄地闭上了双目。此时,豪华的威登歌剧院灯火辉煌,舒适的包厢座无虚席,维也纳各界人士济济一堂,正在津津有味地欣赏着大师的新作《魔笛》。  出殡那天,狂风呼啸,大雪纷飞。恶劣的气候迫使几位送葬的亲友都中途返回,只剩下一个掘墓老人赶着灵车踽踽独行……。这是一个埋葬罪犯、流浪汉与贫民的坟场,下葬的墓穴里已有两口他人的棺材。康斯坦采当时重病卧床,没能到场。当她数日后前往坟地时,已无法找到准确的墓址。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代奇才就这样无影无踪地消失了,身后留下尚未还清的1682弗罗林的债务。  比起长寿而在晚成的海顿来,莫扎特刚好相反——短命而早熟。然而就在他不足36岁的一生里,却为人们创造出数量惊人的音乐瑰宝。其中包括:歌剧22部;以《费加罗的婚礼》(The Marriage of Figaro)、《唐璜》、《魔笛》最为著名;交响曲41部,以第三十九、四十、四十一交响曲最为著名;钢琴协奏曲27部,以第二十、二十一、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六、二十七钢琴协奏曲最为著名;小提琴协奏曲6部,以第四、第五小提琴协奏曲最为著名;此外,他还写了大量各种体裁的器乐与声乐作品。  莫扎特的音乐典雅秀丽,如同珍珠一样玲珑剔透,又似阳光一般热情温暖,洋溢着青春的生命力。由于他的音乐语言平易近人,作品结构清晰严谨,“因而使乐思的最复杂的创作也看不出斧凿的痕迹。这种容易使人误解的简朴是真正隐藏了艺术的艺术”。  美国音乐学者约瑟夫.马克利斯说得好:“在音乐历史中有这样一个时刻:各个对立面都一致了,所有的紧张关系都消除了。莫扎特就是那个灿烂的时刻。”  去世  莫扎特迁居维也纳之后,也曾多次更换过住址。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费加罗楼房。在这座典型的维也纳老式  楼房里,莫扎特和他的妻儿渡过了一生中最愉快的时光(一七八四年至一七八七年)。在这里,他创作了《费加罗的婚礼》,在这里他曾教授过年轻的贝多芬,在这里他被授予皇家室内乐作曲家的称号。  地址:Mozart-Gedenkst te, Figaro-Haus, Domgasse 5, 1010 Wien  莫扎特去世后,尸骨安葬在圣马克斯墓地。 地址:St. Marx Friedhof, Leberstrasse 6-8, 1110 Wien。  他的墓碑于一八九一年从圣马克思墓地移到了中央陵园名人墓地32A的第55号墓穴,莫扎特的一座大理石纪念像创作于一八九六年,如今这座塑像坐落在城堡花园,是游客们乐于观光的地方。

书籍目录

小步舞曲闪烁的星星变奏曲第十一号钢琴奏鸣曲 第一乐章第十一号钢琴奏鸣曲 第三乐章“土耳其进行曲”第十三号不夜曲“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第十三号小夜曲“弦乐小夜曲”第二乐章第六钢琴协奏曲 第二乐章第二十一钢琴协奏曲 第二乐章第二十三钢琴协奏曲 第二乐章第十七号钢琴奏鸣曲 第二乐章双钢琴奏鸣曲 第一乐章单簧管五重奏“施塔德勒”第二乐章第五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第十号小夜曲“大组曲”第三乐章第十一号小夜曲 第三乐章 回旋曲安魂曲“哀悼”快板经文歌“圣体颂”柔板柔板和赋格 柔板钢琴和管乐五重奏 第二乐章第三号弦乐四重奏 第二乐章单簧管协奏曲 第二乐章长笛和竖琴协奏曲第二十九交响曲 第二乐章第三十六交响曲“林茨”第二乐章第四十交响曲 第一乐章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序曲歌剧《魔笛》序曲歌剧《魔笛》如果有个爱人或妻子该多好

媒体关注与评论

  古典名曲入门,“快乐的钢琴家”系列丛书出版!  历史上伟大的作曲家以可爱的姿态跃然而出!名曲众多、旋律优美;因为都经过有趣的编配,上课后就能轻轻松松地弹下来。老师是可爱的作曲家!您是快乐的钢琴家!  用上音符制谱,视谱方便,保护眼睛。  《拜厄钢琴初级教程》的练习曲编号成为每首作品深浅程度的标记,因此,初学者也能够据此掌握好经过改编的每一首名曲的演奏难度。  所有作品都编配了指法,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进度快乐地选择,上好每一课。

编辑推荐

  古典名曲入门,“快乐的钢琴家”系列丛书出版,《C调上的莫扎特》是其中一本!  历史上伟大的作曲家以可爱的姿态跃然而出!名曲众多、旋律优美;因为都经过有趣的编配,上课后就能轻轻松松地弹下来。老师是可爱的作曲家!您是快乐的钢琴家!  用上音符制谱,视谱方便,保护眼睛。  《拜厄钢琴初级教程》的练习曲编号成为每首作品深浅程度的标记,因此,初学者也能够据此掌握好经过改编的每一首名曲的演奏难度。  所有作品都编配了指法,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进度快乐地选择,上好每一课。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C调上的莫扎特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3条)

 
 

  •   这套书真的不错,只不过当当上只有莫扎特、柴可夫斯基和舒伯特,其他两本贝多芬和肖邦到**买的。
    适合我儿子这个阶段的琴童,钢琴老师说让孩子在弹奏拜厄的阶段适当接触名曲对于孩子有好处,能够提升孩子对音乐的感觉,提高学琴兴趣。而且这套书音符大,每条曲子上面都标注相应的拜厄难度,还有指法,真的不错,推荐!
  •   原先家里有C大调上的莫扎特、肖邦、贝多芬,儿子最爱的是莫扎特,可能平时家里放的音乐是莫扎特的多吧。暑假3岁的小表妹回来,看见哥哥老拿莫扎特弹琴,她也爱不释手.....最后书被她摸得惨不忍睹。儿子咆哮、抱怨,现在莫扎特回来了,和原来的一模一样,儿子爱不释手,在里面写上了大名,每天练完琴都把书放好。而原来的那本还是舍不得给妹妹。
  •   我在当当网买了三本书,C调上的莫扎特、柴科夫斯基、舒伯特,同一系列的,但打折程度不同,有点奇怪是怎么会事,今天收到书一看,原来是书的新旧程度不同。看来,当当网一般不会欺骗消费者,一分价钱一分货。另外,这三本书确实是我喜欢的。
  •   都是名曲,但是简化改编成C调了,适合小朋友,还有相对应的难度提示(参照拜厄),不错!
  •   书的质量非常好,内容很丰富,适合初学的学生学习各个不同作曲家的作品。很值得学习的教材
  •   全都改成C调的乐曲,很适合小孩练习。而且都是些名曲
  •   很清晰的印刷,字体较大,适合初学者和成人的提高,明显标注相当于拜厄的什么程度,所以很好!
  •   很不错的一个系列教材,让小朋友在最短的时间内接触到大师的作品,虽然是主旋律,但却是精华。更为重要的是,音符超大,编排清晰,对4-10的小朋友来说,真是太棒的教材!
  •   女儿钢琴老师要求购买的,质量不错,价格便宜。
  •   音符很大,对孩子眼睛很好.
  •   我们钢琴培训部的指定教材,很适合!
  •   我这是钢琴培训部代购的材料,家长一致好评!
  •   儿子学钢琴用的,实惠
  •   音符很大,保护视力,而且印刷质量也好,非常适合小孩子。
  •   孩子在学拜厄,自己选了这套书,很喜欢
  •   音符很大,曲谱简单,适合宝宝
  •   好听又简短的曲子,适合小朋友弹!
  •   很好,期待当当把该系列出全。
  •   曲子优美,孩子愿意练
  •   是老师推荐的,还不错
  •   还没有开始弹奏,是老师推荐的,估计不错
  •   很好,很喜欢,应该是正版的,希望能学到东西 的
  •   材质很好。
  •   好,送货很快啊
  •   正版,很喜欢看
  •   小朵朵、小豆豆这些书都是女儿爱看的
  •   看封面就很可爱,孩子喜欢的。
  •   孩子很开心哦
  •   我自己很喜欢 教小朋友好听的自己也开心些。。。。
  •   乐谱简易,适合孩子弹奏
  •   这些曲子都是很简短的小曲,学了不久的琴童们初接触名钢琴家的一本不错的书..
  •   还行,书本面积比较大,乐谱符号相对也就比较大,让孩子们的时候可以一目了然,清晰可见,而且,很有心思的编谱,让儿童初次接触并弹奏改编之后的简易版名家乐曲,起到一个启蒙、培养兴趣的作用。
  •   适合小汤三四的水平。音符很大,大部分曲子是好听的旋律,个别曲子孩子们觉得不好听,没有共鸣。曲子很短
  •   容易上手,初学钢琴者的挚爱。
  •   很简单实用的一本教材,适合初级入门
  •   很好,便宜,老师让买,送货挺快的。
  •   适合初级水平的孩子
  •   小妞很喜欢,改编后也简单,空余时间会自己拿出来弹弹。
  •   比较适合初学的孩子,早些接触名家。不错。
  •   喜欢,最好有cd
  •   适合孩子用,不错
  •   书的质量还可以,但是儿子老师说不适合初学琴童,绕手!!我家儿子学琴一年半了!老师只让弹了一首曲子,就个之不用了!事后,老师让我每买乐谱先给她打电话咨询后再买!!可能,大点的孩子还可以用!
  •   原来以为是所有本来就是C调的曲子。其实是把原来的各种不同的调改成C调的。这样弹得话也不知道是不是不太好。
  •   买错了,呵呵,懒得退了。
  •   儿子挺满意
  •   很喜欢!很满意!下次再来买!
  •   很便宜啊。太好了。超喜欢。
  •   C调上的莫扎特
  •   快乐的钢琴家
  •   很喜欢,内容非常丰富
  •   .以前买过,很适合初学者
  •   品质很好,发货速度也很快!
  •   不错,字大,易看,易练习。初学者适合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