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实义与中国学统

出版时间:2005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作者:张晓林  页数:38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将利玛窦利用儒家解释天主教义的《天主实义》作为跨文化研究的范本,用伽达默解释学理论来处理文本的“前见”与“效果历史”,开创了一种新的解读文本的有效视角。试图在两个具有相关性的文本间建立一个对话的空间,使文本的阅读和诠释成为一个文本间的协商和交流过程。  明清之际天主教耶稣会士来华传教之历史,近几十年来已在中国近古史、基督教在华传教史,和中西文化交流史等学术领域引起相当的重视,有关的研究主题与成果颇为丰富。大致而言,这些研究都从宏观的历史视野入手,或者将重心放在天主教“神学”与中国“经学”遭遇的思想史领域,或者分析阐述耶稣会在华传教的成败得失,也有的从中西文化之相遇和碰撞的角度观察这段历史,认为两种文化问实有难以兼容的巨大差异。迄今为止,在华语学界,尚鲜有人对具代表性的传孝吐著述本身进行专门而又深入的解读,张晓林博士对于利玛窦《天主实义》的阐释与分析,可说是从经典文本出发进行思想史研究的可贵探索。  在基督宗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遇的过程中,利玛窦是一个绕不开的重要人物。尽管自他的时代以来,对于他的传教策略就有很大的争议,但不能否认的是,利玛窦颇为敏锐地认识到,儒家思想与价值观在那个时代的中国社会居难以取代的核心地位,因此,他才自觉地借助中国本土资源,以古代儒家经典中的“上帝”、“天”等概念来阐述天主教教义,试图说明“上帝”概念早就为中国人接受,而天主教信仰也并不与儒家传统相悖逆。《天主实义》正是利玛窦藉先儒经典及传统之助,以对话形式撰著的天主教“教义问答”。该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当它试图融合基督教和儒家两种传统时,也对两者同时进行了修正,以使基督教信仰能更好地被中国人所接受。正是在利玛窦对两种传统所作的融合与修正的基础上,后来的儒者基督徒杨廷筠等人发展出了荷兰汉学家许理和(Erik Zurcher)所谓的“儒家一神论”(ConfLician Monot‘heism)。“儒家一神论”对先秦儒家思想和被称为“新儒家”的宋明理学传统都有所继承与吸收,但它在选择性地接受基督教教义后构成了一种新型态的宗教。尽管这一思想趋势由于种种历史机缘没能成为主流,但它对其后儒学发展带来的影响可能需要重新给予定位与评价。  本书将利玛窦的《天主实义》作为跨文化研究的范本,用伽达默解释学理论来处理文本的“前见”与“效果历史”,不失为一种解读文本的有效视角。笔者研究希伯来圣经多年,深感在经典文本间进行跨越式阅读(CROSS~text。ual reading)的启发性。“跨文本阅读’’试图在两个具有相关性的文本间建立一个对话的空间,使文本的阅读和诠释成为一个文本间的协商和交流过程(a process of negotiation)。《天主实义》同样可以被置放在这样的诠释框架中进行另一角度的解读,例如,将其与杨廷筠的护教著作交互阅读,或能更好地观察“儒家一神论”的发展脉络。

作者简介

  张晓林,男,汉族,1956年生。20世纪70年代作为知青,插过队,当过工人。1982年本科生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政治系,获教育学学士学位。1990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获哲学硕士学位。2002年博士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和香港中文大学宗教系,获两校联合培养的哲学博士学位。
  曾任教于甘肃师范大学政治系、兰州大学哲学系;现执教于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书籍目录

序一 李炽昌序二 高瑞泉自序导言第一章 《天主实义》研究概况第二章 《天主实义》撰作的学术背景:晚明学术大势第三章 《天主实义》撰作的神学背景:16世纪的基督教神学第四章 《天主实义》——解释学范本第五章 容古儒第六章 斥新儒第七章 “易”佛道第八章 护教者如是说第九章 反教者如是说第十章 主流学者的反应第十一章 结论:杨廷筠与儒家道统参考文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天主实义与中国学统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天主信仰与中国道统的合一,是个难题,多祈祷,求天主赐智慧,一定要把中国的道统与信仰合一。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