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金岳霖

出版时间:2007-8  出版社:鹭江出版社  作者:刘琅  页数:37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金岳霖先生长期从事哲学和逻辑学的教学、研究和组织领导工作,是最早把现代逻辑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来的逻辑学家之一。本书收录了金岳霖先生的代表作《论道》和其多篇文论,包括《自由意志与因果关系的关系》、《中国哲学》、《哲学与生活》、《自由人的使命》、《论政治思想》等。书末还附有作者的学术年表。

作者简介

金岳霖(1895—1984),字龙荪。湖南长沙人。著名的哲学家、逻辑学家。1911年入北京清华学堂,1914年毕业,官费留学美国,先后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政治学,获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后在英、德、法等国留学和从事研究工作,1925年回国。1926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后创办哲学系,任哲学系教授、系主任。抗战时期,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系主任、文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系主任。1956年起,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员、副所长,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中国逻辑学会会长等职。 
金岳霖教授长期从事哲学、逻辑学教学和研究,学术造诣很深,是最早把西方现代逻辑系统介绍到中国来的逻辑学家之一。他把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相结合,建立了自己独特的哲学体系,培养了许多逻辑学者。著有《逻辑》、《论道》、《知识论》等。

书籍目录

金岳霖先生学行小传一、专著·论道  绪论  第一章 道,式-能  第二章 可能底现实  第三章 现实底个性化  第四章 共相底关联  第五章 时-空与特殊  第六章 个体底变动  第七章 几与数  第八章 无极而太极二、文论  自由意志与因果关系的关系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审查报告  中国哲学  真小说中的真概念  哲学与生活  批判实用主义者杜威的世界观  自由人的使命  逻辑的作用  论真实性与正确性的统一  论政治思想  T.H.格林的政治学说    前言    序论    结论附录 金岳霖先生学术年表

章节摘录

  当意志被宣布为国家的真正基础时,这很容易导致我们相信,国家是由我们的自由意志有意识地建立的,因为“意志”一词通常意味着积极的努力。实际上,心理学家的论点是不容反驳的,他们认为下意识的心理现象与意识的意志一样对维护国家起到帮助。意识的意志不是国家的惟一基础,恐怕这就是为什么在若干地方格林提到赞同,而不是同意。但是,如果他对同意和赞同加以区别,他也应该对积极的或者肯定的意识的意志,和被动的或者否定的或者习惯性的默认加以区别。当他说到罗马帝国基于意志时,我们可以假定,意志的确是指被动的默认。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想象,假使允许人民自由选择的话,他们恐怕便不会选择对罗马帝国效忠。如果对意志和默认加以了区分,并且把两者都作为国家的基础,格林反对暴力的论证恐怕可以更好地被人认识和更深地被人理解。  对为数众多的人来说,反对格林的主要理由在于他在经济问题上的观点。他是坚持土地改革的,但是他反对单一税制度,而这正是可以治愈邪恶制度的惟一补救方法,尽管他对这些邪恶制度如此雄辩地加以控诉。他对资本的看法是不入时的。他对资本的弊端很敏感,但同时他没有看到资本控制的集中存在着固有的危险。首先,他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方法是与现代自由主义者不同的。现代自由主义者会探究财富分配的正义性,而格林却满足于对逐渐改善工人物质条件表示慈父般的兴趣。例如,现代社会主义者的基本问题是:允许一些人在现今情况下积累尽可能多的财富,而使大多数人,用格林的话说,没有实现他们道德理想的足够手段,是不是公正的。与19世纪初叶工人的状况相比,今天的激进分子并不为工人今天的相对状况而烦扰。格林的立法和契约自由的思想可能遭到个人主义者的反对,认为这是国家方面的不必要的干预;也可能遭到新型社会主义者的反对,认为是国家对专断权力的篡夺。他的经济学当然有更多的不足之处。他与任何一派都不相吻合。如果我们称他为基督教社会主义者,我们就会遭到这样的反对,说他是个基督徒,但不是社会主义者。如果我们把他归入罗斯彻(Roscher)、瓦格纳(Wagner)和施墨勒(Schmoller)之列,称他为历史的民族经济学家,我们又太清楚地知道,不管他是否有足够的民族味,他的历史味却决不够浓。他对无产阶级历史起源的解释,足见他是受了自己对土地恶感的影响。比较保险的结论是,他根本不是一位经济学家。他并没有很好地把握经济事实。如果我们批评他的政治学说中的经济部分,我们应当更谨慎地考虑到他缺少足够的信息,而不是归咎于他的动机。  格林的政治学说最突出的缺点,是它没有对政府的组织加以任何讨论。  国家的基本问题固然重要,但在充分地讨论了这些问题之后,接下来的问题便是提出一个政治组织的纲领,用以使政府思想付诸实践。如果政治学说不仅研究原则,而且探讨这些原则的实际作用,那么它也应当指出可能有助于实现那些政治原则的政治组织形式。如果政府应当基于被统治者的同意,那么使人民能够表达在某些问题上的赞同或不赞同,当然是值得注意的。如果全体人民的政府由全体人民来治理是不可行的,那么代议制的问题便应加以考虑,以便找出最为可能的解决办法。如果政府不是基于数鼻子,那么用什么来代替?一些权宜之计将必须被采用,因为在实际事务中,对一些决定性的策略必须取得一致意见才能成事。如果不是多数票制,那么就必须是别的什么。就这个问题而言,格林没有给我们提供任何启发。在其他地方我曾说过,格林的自然权利学说减少了论证多数人对少数人统治的迫切性,但它丝毫不能消除这个问题。在没有提出任何建议性的代替物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假定,格林承认多数人统治原则不可避免是权宜之计。如果是这样,证明少数人服从的合理性仍然是一个问题。在没有提出政府组织的纲领的情况下,我们可以下结论说,在格林那里,这个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当然,在一些地方格林提到了政府,但是必须承认,它的含义是很模糊的。国家和政府的区分并不像我们期望的那样清楚。这种含混不清,大概是由于英国的状况造成的。议会中的国王经常被形容为大不列颠的法律主权者。不管它做什么,它都不受法律的限制。如果没有混淆政府与国家的倾向的话,至少没有特别的必要对两者作严格的区分。但是,例如在像美国这样的国家中,成文宪法在某些明确定义的范围内限制政府的地方,在经过适当程序通过的法律可以被宣布违宪的地方,在宪法只能通过特定的严格程序加以修正的地方,一个人多少可以了解到国家与政府之间的不同。当一个人观察一些州内动议权和公民投票的采用,他会惊叹政府权力的萎缩和国家权力的扩张。在这种情况中,国家一般地被称为“人民”。人们可以提出疑问:这种区分对格林来说是否必要?就我个人而言,我想是必要的。例如,在政治义务原则方面,我觉得如果在头脑中想到我们的义务是由于国家而不是由于任何特定政府的缘故,我们的情况会更好。进一步讲,区分政府和国家是非常民主的,而不是反动的学说。因为这个理论在很多情况下提供了必要时用国家的名义反抗政府的机会和证明这种反抗的合理性。  最后我们可以问,归根结底,是否格林自己也重蹈了那些被他攻击为片面性的人的复辙呢?经济学家们创造出了经济人;我们同意格林的说法,并不存在这种经济人。功利主义者把人形容为快乐的追逐者:我们知道,在太多的情况下,我们并不符合这种描述。感觉论者把我们降低为柯达胶片;但是反映在我们眼睛视网膜上的物像并不必然能印成相片。自然主义者认为我们首先是动物有机体;但是我们绝不仅仅是动物有机体。格林知道这一点,并且他努力使我们从仅仅是经济的、排他的功利主义、机械的感觉论和简单的动物性中解脱出来,他几乎使我们成为单纯的意识。难道我们不能问:这样一个意识人是否存在呢?难道这个意识人不和经济人、快乐的追逐者、仅仅是动物的有机体共命运吗?  逻辑有时使人疯狂,但是逻辑中存在美。唯心论以及唯物论哲学有其智性的魅力。人们这样谈论马克思,说马克思体系是人类天才的产物;因此,与其把它蚕食掉,不如让它获得崇高与辉煌。对格林也是如此。研究他不仅可以享受到思想上的魅力,还可分享受他的社会理想主义。他实际上承认他  “期望着一个时代的到来,到那时,那句话(一个绅士的教育)将失去它的意义,因为所有人都将可以受到惟一造就在任何意义上都可称为绅士的那种教育。因为摩西的期望是上帝的所有人民都应该成为先知,因此,带着全部的严肃和崇敬,我们可以为了英国社会的那样一个状况而希冀和祈祷。在那个状况中,所有的诚实公民都将确认他们自己,并且被相互确认为绅士。”哒样的理想在今天是太经常地被置于脑后了。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精读金岳霖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向金岳霖先生致敬~书当时只是粗粗的翻了一遍,感觉不错
  •   有些许深奥 大师的思想 高啊
  •   就本人有限视野,“精读金岳霖”涉及的“论道”体系宏大,融贯中西,收获良多,尚待细细品味及理解。其它文章也极为精辟,似乎仅解放后写作的“批判实用主义者杜威的世界观”有点命题作文的味道,稍显不足,其它均令人满意,且惊叹其严密、真知和预见性。
  •   金岳霖是一个永远也不落伍的趣人。
  •   送人了,不知道还喜欢不,不过金老我特别崇拜,希望大家多支持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