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真相调查

出版时间:2008-5  出版社:鹭江出版社  作者:南方都市报 编  
Tag标签:无  

前言

我总以为,不是长城离我们越来越远,而是我们,处在历史拐点、最需要精神驱动力的我们,正在与长城渐行渐远。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中国的象征符号。黄河母亲的乳汁哺育了中华文明,而长城则像一个永不言退的老兵,一位沧桑的父亲,决定了中国人内敛自固和顽强不屈的气质个性。然而,作为横亘在地球纬线上的现实存在,它,似乎又是那么的孤独。与雍容华贵的故宫不同,它只是裸露在日益式微冷落的农耕与游牧文明视线之中的边塞残垣;与深藏宝匣、世代诵传的经史子集不同,它只是饱经雨雪霏霏、永失杨柳依依的无字悲歌。它一直承受和见证着这片大地的命运颠簸,遍体鳞伤地呵护着炊烟、窑洞、羊圈以及尘世的悲欢离合。这伟大的世界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巨大风险是不言而喻的:一是大段的秦砖汉瓦在自然的风化、水蚀、地震甚至人为破坏之下,逐步濒临消逝,最终可能成为地图上的一段虚拟标识符号;二是那些积淀千年,在岁月河床之上绵延不绝,作为长城真正风骨的精神和文化的存在,却也要在浮躁的欲望冲刷下,在麻木不仁、熟视无睹的眼影里,风化斑驳成灰,飘散在沉寂的一隅。在作为古代建筑的长城日渐离我们远去的表象下面,是更为可怕的真相——我们正与长城的风骨精神渐行渐远,快要成为数典忘祖的陌路断肠人了。今天,如果从实业角度来观察,长城两端的嘉峪关和山海关,恰好代表了当代中国经济的两大属性,一者是物质资源,在现代科技“点金术”掌握下的物质资源——“因关得名,因企立市”,河西走廊地下埋藏的富铁矿成就了嘉峪关和酒泉两座现代化工业城市;一者是文化资源,是钟灵毓秀的自然与人文共同氤氲出的文化旅游资源——山海关、北戴河与山川海天、古迹传说,共同成就了秦皇岛这座中国唯一一个困皇帝帝号而得名的城市。就西部开发而言,长城中段,陕晋蒙一线,富产煤、气、油、盐,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当下,这些宝藏成为人们热切关注的目标,或许是很自然的事情;而长城,仅仅被当作长城脚下这一切日新月异变化的背景和见证,或许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我总以为,在民族精神层面,我们正在与长城渐行渐远,而且我的这份担心也日渐增长。万里长城确实需要切实的保护和一些“修旧如旧”的维修,而长城精神和长城文化更如博大精深的宝藏一般,需要我们去发掘传承,不断注入新的血气。所以,当《南方都市报》邀请我们共同来走这段“盛世长城路”,在崇山峻岭与大漠古堡之间,在历史与现代之间,在文明与焦虑之间,会同一群来自深圳和香港两个特区的市民,一起寻访本民族的精神之根时,我以为这是弥足珍贵的公益之举,所以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我们也没指望这一两百人四五十天的舟车与徒步,会对当下社会的集体浮躁和“无根”错觉有多大的纠正和反拨。即便通过媒体的传播放大,我们也仅仅希望能唤起和引发更多的人动一动“寻访”的心思——你了解真正的长城吗?你不想找到自己的精神根脉与民族认同吗?可以想见这群从南方海边都市中“逃离”而来的青年真切面对长城时的情景:最初,每个人都是努力要让自己占满镜头,一边尽情释放着压力和郁闷,一边尽情挥洒着膨胀自失而又难免有些浅薄的“好汉”情怀。但,渐渐地,总有那么一些人,在那么一刻,次第沉静下来——面对长城,缓缓地深呼吸,细细品味那历史烽烟的雄浑与醇厚,仿佛在接受顿悟的洗礼。

内容概要

都说“万里长城永不倒”,然而你有没有关心过,这句话还能说多久?    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我们内心深处的“精神长城”正在走过怎样的岁月变迁?    历经千百年风雨而保存下来的古长城,会不会在现代文明中与我们渐行渐远直至消逝?    长达数万里的古长城有没有必要全线保护?  ……    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带着这些问题和思考,本书作者对长城沿线进行了全程深入的采访调查,带你一起探寻长城鲜为人知的另一面,直面长城的世纪危机……

书籍目录

引子 绵延的忧思——长城专家谈长城保护 专访一 董耀会:90%的长城正在自生自灭  专访二 威廉·林赛:世界最大的露天博物馆却没有馆长  专访三  成大林:长城保护需让百姓获利第一章 备受冷落——嘉峪关周边长城  保存最好的城墙被打入冷宫  受冷遇的长城更需要关注  现场探访酒泉长城  长城两边已严格划定保护范围  资料:嘉峪关长城第二章 遗址的悲哀——山丹汉明长城  20年消失1/3  意识的淡漠  发展的瓶颈  现场探访山丹长城  资料:山丹长城第三章 现成的屋墙——永昌长城  从田间民房中抢救长城  信手拈来的屋墙  那场火热的运动  不算太迟的保护  资料:永昌长城第四章 荒漠残垣——民勤长城 多少长城消失在沙尘中 这里只有沙漠 看遗址要开车,走进去是做梦 人都待不下去,怎么保护长城 已被风沙掩埋 风干土丘以蚁穴面目展现 资料:民勤长城第五章 成了药材和石料——三关口明长城 医生挖长城石灰制药 “这不是长城,是瓮城” “他们很怕记者拍照” “设保护日还不算重视?” 资料:三关口明长城第六章 60年的窑洞——盐池长城 唯一被围栏圈养的长城 挖满洞的土墙 围起来的国宝 盐池长城仅余百年命? 资料:盐池长城第七章 好用的青砖——榆林长城 企业家捐40万修复长城 城墙被“卸磨杀驴” 企业家成了保护者 以开发为名破坏长城 黄土坡窑洞里,长城下的蛋 恢复原貌有挖掘计划 资料:榆林长城第八章 被煤拯救了——神木长城  被煤拯救的长城 “30年前要这样就好了” “不用城墙砖是傻子” “这点儿砖谁还看得上”  从全民挖长城到挖煤  资料:神木长城第九章 开发与破坏——老牛湾长城 长城脚下将来可泡吧 军用VS民用 长城VS宾馆 开发VS保护 利益VS合法 资料:老牛湾长城第十章 是翻新还是造假——杀虎口长城  推倒重来的长城开发之路  历史还是那段历史  长城已不是那段长城  长城开发,文物部门靠边  行政主导忽略法律程序  资料:杀虎口长城第十一章 保护靠大家——大同长城  村民群起自救长城  村民护城九昼夜  自然和人为的双重破坏  保护意识被唤醒  希望能吃上“皇粮”  资料:大同长城第十二章 淹没在民居中——大境门长城  从贫民窟里抢救长城  长城淹没在民居中  拆迁出奇地顺利  长城就是张名片  资料:大境门长城第十三章 贫穷中的困守——赤城长城  让这段长城自生自灭也好  守着长城“啃’’长城  保护不成谈何开发 责任重担制约发展 资料:赤城长城第十四章 开发与保护良性循环——金山岭长城 长城脚下村民大发“老外财” 农民改行当上导游 全村流行“追”老外 驴友的至爱 二道梁发展模式 资料:金山岭长城第十五章 不堪重负——八达岭长城 中国最有名长城盼减负 八达岭长城不堪重负 其他长城景点 早期分流计划未起作用 四大长城争“好汉” 资料:北京四大长城 资料:八达岭长城 资料:黄崖关长城 资料:箭扣长城 资料:慕田峪长城 资料:司马台长城第十六章  限制性开发——喜峰口长城  大部分被水淹没  《鬼子来了》在此取景 《大刀进行曲》诞生于斯 限制性地开发、利用长城 开发有形长城,传承无形文化 青山关城堡 资料:喜峰口长城第十七章 他们立起了“知耻碑"——桃林口长城  昔日“长城村”,今竖“知耻碑”  摆船工与护城员  “长城村”与“知耻碑”  古城与水泥路  发展与保护  资料:桃林口长城第十八章 保护的难题——山海关长城 古城重建,将与丽江齐名 古城换新颜 百姓的支持 拆得太多了 两难的拆迁 资料:山海关古城代后记 社会责任感召下的寻访

章节摘录

插图:第一章 备受冷落——嘉峪关周边长城保存最好的城墙被打入冷宫资金不足造成保护捉襟见肘,目前已申请国际贷款。2007年7月13日早8时,在云彩低得似乎触手可及的嘉峪关城楼外,在灼人的西北阳光下,第一批游客已经开始等待着零距离接触这座已在戈壁滩上矗立了700年的军事要塞。当地一位导游颇为骄傲地表示,那些经常出现在世界各地长城宣传画册上的嘉峪关,就是眼前的这座城楼——嘉峪关关城。已经70岁的郭积宝老人,从小在嘉峪关脚下长大。1987年,老人作为最早一批在关城内靠养骆驼供游客拍照挣钱的当地人。见证了关城由破旧到修葺一新的变迁。如今,关城里骑骆驼照相的价格从20年前的5角变成了现在的15元。可那些关城以外的长城,却始终孤独地在旷野里经受风吹日晒,无人问津。郭积宝说:“戈壁滩上有很多长城,周围没有人居住,来这里旅游的人也很少去看,和我小时候比,除了不让人攀爬,倒是没见怎么保护。”“从保护状况来说,嘉峪关关城可以说是现存长城关隘中保存最好的。”嘉峪关长城保护研究所所长俞春荣说。20世纪80年代,嘉峪美关城曾经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整修和维护,早已没有了此前的残旧破烂。21世纪初,为了保护关城生态,还将诸如养骆驼和养马这样的旅游产业“迁出”了关城。2006年又特别在关城入口前修建起了九泉湖公园,作为城楼的隔离带,避免其在旅游开发中遭到人为的破坏。嘉峪关城楼旁,附近的村民牵着骆驼接待游客,他们每天很早就到这里做生意。周围很多居民靠这里的旅游业为生。祁连山与嘉峪关长城的景点每年吸引着大批的游客,游客每骑一次骆驼照相由最初的5角钱变成了现在的15元钱。东长城只剩下几处土丘从关城东闸门进入,一路向西,穿过最西面一扇高大狭窄的厚重关门,茫茫戈壁和远处的祁连雪山便突然“绽放”在眼前,视野所到之处由黄土色砖墙砌成的雄伟庄严的军事要塞,刹那间转换为苍茫壮阔的广袤自由空间。一扇门,隔开了关内和关外,走过去,便完成了古人的“出关”。而长城的命运,从这里开始,也变得迥然不同。按照郭积宝老人的指引,从关城北侧的公路向西拐进路边戈壁几十米后,一座形状保存完整的墩台连着百余米城墙出现在眼前。沿着城墙一路走过去,墙壁上不时可见由上而下的裂痕,靠近城墙中央,更是被水流冲出一个直径两米左右的大洞。根据嘉峪关长城博物馆保存的长城地图,眼前这段沧桑感十足的长城,属于嘉峪关北长城遗迹。多年来,关城名扬四海,游客不息,这些戈壁中的城墙却在风雨中承受着孤独和冷落。和北长城相比,东长城的现状更加不乐观。根据当地20世纪80年代的一次考察结果,嘉峪关东段长城因为当时生产大队中的农田、道路、水渠、居民点的修建和整地挖沟,长城遗迹在当时就多已不清楚,仅能凭着当地人的描述还原出大概走向。而游客在现场可以发现。只有从草滩上仅存的几处突出地面的线状土丘依稀可以看到长城曾经的身影。沿关城西侧向南绕回甘新公路,远远便可以看到被甘新公路和一旁并行的兰新铁路拦腰截成三段的长城城墙,大半个城墙已倒塌。郭积宝介绍,这条城墙从关城向南延伸至戈壁滩上,原属嘉峪关西长城中的一段,也是这些年来被人为破坏最严重的长城。俞春荣指出,对于这三段长城的现况,目前还没有最新的数据,而由国家文物局牵头的全国长城资源调查也已在甘肃全面展开。受冷遇的长城更需要关注目前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选择重点进行保护。根据嘉峪关长城保护研究所的一份调查,自从20世纪40年代以来,关城周边的这些长城就一直遭到自然和人为的破坏,几乎每年都会有城墙、墩台在雨水和泥沙的冲击下塌陷。嘉峪关长城文化景区管理委员会在2006年曾经粗略估算,对嘉峪关长城遗址周边环境整治、对长城进行真实性和完整性的保护加上现有关城内部分木结构建筑的维修,整个嘉峪关长城系统的“大维修”费用需要资金高达2000万元,而这样一笔庞大的文物保护资金,目前国家、省、市财政基本上都不可能承担。不过,虽然数额不小,但。和长城其他段相比,嘉峪关长城的保护目前在经费上是比较充足的”。俞春荣介绍说,2008年3月,嘉峪关长城文化旅游景区将有望得到来自世界银行的313万美元贷款,再加上部分国内的配套资金,从2008到2011的4年间,嘉峪关长城将得到超过4000万元的保护和开发资金。此外,嘉峪关长城保护也已经开始采取科技手段,避免一些重大建设可能对长城造成的损害。不久前国家重点工程——西气东输、西油东输、连霍国道主干线清嘉高速公路,一律采用从明长城下穿越的施工方案。此前类似的工程必然要打穿长城的墙体,对长城造成致命伤害。“长城沿线的保护整体上都存在着贫富不均的问题。国家财政拨款也是保证重点,不会满把撒盐。这和嘉峪关长城的现状一样,都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选择重点进行保护。”对于嘉峪关关城与城墙的“差别待遇”,俞春荣给出了这样的解释。有资料显示,万里长城遗址在今天可以分为景区和非景区两类,人们所熟知的八达岭、山海关、嘉峪关等已经开放的景区长城加起来也不过1000公里,而古长城真正的主体恰恰是那些盘桓在高山峻岭、戈壁荒滩之间无人管理的残垣断壁。“长城保护的贫富不均随着对长城保护的重视,确实已经是整个长城保护中凸显的问题,我们的调查也发现,很多暴露在旷野的长城,因为没有任何保护措施,开始在各种自然和人为的损害中逐渐消失。这些受冷遇的长城可能更迫切地需要保护。但现实是,仅仅嘉峪关长城的一次维护整修,就需要2000万元的投入,如果真要平等对待,要多少钱才够?以我们目前长城保护的条件,只能说是选择重点进行。”对于尴尬的现状,俞春荣的话中透出了这样的无奈。

后记

社会责任感召下的寻访深港两地,长城两端,这些看似互不搭界的地域概念,凭借长城人选“世界新七大奇迹”的难得契机,依靠媒体和企业的牵线搭桥,获得了一次时间和空间的无缝对接,获得了一次人脉和地脉的自然交融。于是,这就有了深圳、香港两地市民踊跃参与、穿越11个省市区、历时一个半月的“五叶神长城寻访路”大型公益活动。而伴随此次大型寻访活动,千百年来湮没在漫漫黄沙、萋萋荒草中的长城遗址,得以渐次显露出被世人遗忘的真实面容;至于那些世世代代生活在长城内外的人们,他们今天的生存状态,也得到了一次更真实的呈现。“五叶神长城寻访路”大型公益活动并不是《南方都市报》和五叶神实业发展公司的第一次携手寻访之旅。2005年,正当举国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由这家以“办中国最好的报纸”为理想追求的报社和这家致力于推动“文化薪火工程”为己任的企业,曾联袂推出了影响深远的“寻访抗战老兵”大型特别报道,并以罕见的勇气和强烈的力量震撼了国人,震动了海外。《南方都市报》为这组报道开篇而首发的社论至今让我印象深刻:“以一个民族整体的感恩情怀对纾难救国者行一次注目礼,无论他们曾是怎样的番号,曾归何人统率……他们是当时全民族同命运的共同体,他们是中国抗战军队中的中国士兵。”可以说,选择不为人知的普通战士作为报道的主角,力图通过老兵们的小人物命运,全方位呈现出抗日战争的壮阔与艰苦,再现战争中的丰满细节和真实人性,是当年“寻访抗战老兵”之旅的特别之处,也是成功之处。有了“寻访抗战老兵”的默契,《南方都市报》和五叶神实业发展公司毫不犹豫地在2007年再度合作,发起了主题更加宏大的长城寻访之旅,以公众行走参与的方式,把长城的遗迹保护、文化传播和民间的慈善拥军、支教助学融为一体,不但创新了社会公益活动的方式,更体现了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公民的人文情怀和责任担当。长城,作为民族脊梁的象征,其实早已风烛残年不堪重负。国人为之自豪的万里长城,千百年来饱受着各种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中国除了少数经过旅游开发的长城段外,绝大多数长城段都处于自生自灭状态”(新华社报道)。而这次大型实地调查报道所披露的汉明长城遭受破坏的严重状况,更让眼见者忧心如焚。因此,在2007年7月中国长城人选“世界新七大奇迹”的时候,我们的当务之急,不是举杯庆贺,而是振臂呼吁:全球行动起来,抢救人类共同的长城!抢救长城,绝不仅仅是在抢救我们的过去,同时也是在抢救我们的未来——我们的祖先留下的有形与无形的文物生态,不但支撑着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同时也在启迪着中国的未来。既然是国脉所系,除了政府的投入和介入,民间的力量亦不容小视。就此意义而言,“长城寻访路”何尝不是一次动员民间力量的有益尝试。寻访长城路,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巍巍万里长城,寻访者足迹所至,无疑只及其中一小部分、一小段落。但对于参加寻访团的香港同胞和深圳市民而言,我相信,这样的片断已具有足够的分量,从而让他们长久铭记。而对于身处深港大都会的媒体与企业,《南方都市报》和五叶神实业发展公司共同发起的这一次寻访,又何尝不是因应着深港一体化的大趋势、对深港两地同宗同祖血脉相通的精神的一次寻访呢?长城两千年悲壮的歌哭,这次十万里艰辛的跋涉寻访,都在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

媒体关注与评论

在八达岭等个别景点令人目眩的明星光环下,是万里长城一段段消亡的真相;在“万里长城永不倒”的民族气概背后,是“长城精神”一天天淡漠的危机……  “除了少数经过旅游开发的长城段外,绝大多数长城段都处于自生自灭状态。”         ——新华社报道长城,作为民族脊梁的象征,其实早已风烛残年不堪重负。国人为之自豪的万里长城,千百年来饱受着各种自然和人为的破坏……长城两千年悲壮的歌哭,这次十万里艰辛的跋涉寻访,都在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         ——著名报人、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 江艺平长城肯定会越来越老,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延缓它的衰老,不要毁在我们的手中。        ——中国长城学会常务副会长、著名长城专家 董耀会长城的问题是,这是一个世界最大的露天博物馆,但没有馆长……20世纪60年代,北京失去了城墙,到了90年代,北京的胡同几乎绝迹,如果不对长城现有的破坏进行限制,长城将会消失,这将成为中国历史爱好者的第三大悲剧。         ——国际长城之友协会会长威廉·林赛长期以来我们对长城并不重视,很多破坏甚至是政府行为,报道引不起重视……而现在媒体讲破坏的现实较多,但深入分析不够,批评的多,提建设性意见的少。           ——中国文物学会常务理事、长城研究委员会会长成大林

编辑推荐

《长城真相调查》由鹭江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长城真相调查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没内容,写的不好,难怪没人买
  •   说实话一般,随便看看也许能对长城发一丝悠古之情吧。
  •   记者也是沿长城走马观花了一趟,说出了一些现状,但是没有深度,不是真正的“调查”。记者的文字功底不行,照片在书中也是忽大忽小,编排混乱,所以只好让人随便翻翻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