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郁达夫经典

出版时间:2004-1  出版社:花山文艺出版社  作者:郁达夫  页数:26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解读郁达夫经典》是一套名家视角丛书。由21世纪中国著名学府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解读20世纪中国文学经典名著。丛书以教育部最新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将经常人选中学课本,又能代表中国现代文学成就的10位大师级作家作为介绍对象,其作品篇目的选择、书前导言及篇末的解读文章,反映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学术界最新研究水平,并且贴近青少年读者的欣赏口味,好读、耐看、有吸引力,充分体现了权威性、当代性、青年性、知识性和新鲜活泼的编选风格。丛书既是广大文学爱好者的良师益友,也是青少年学生课外阅读的最佳选择。

书籍目录

现代“自叙传”小说的开山者 第一辑 个人的抒情 沉沦 银灰色的死 南迁 采石机 第二辑 忏悔之作 迷羊 春风沉醉的晚上 迟桂花 过去

章节摘录

书摘    静儿回来了之后,她的母亲就到厨下去做菜去,菜还没有好,酒已经热了。静儿就照常的坐在他面前,替他斟酒,然而他总不敢抬起头来再看她一眼,静儿也不敢仰起头来看他。静儿也不言语,他也只默默的在那里喝酒。两人呆呆的坐了一会,静儿的母亲从厨下叫静儿说:    “菜做好了,你拿了去吧!”    静儿听了这话,却兀的不动身体,老是坐在那里。他不知不觉的偷看了一下,静儿是在落眼泪了。        他胡乱的喝了几杯酒,吃了几盘菜,就歪歪斜斜的走了出来。外边街上,人声嘈杂得很。穿过了一条街,他就走到了一条清净的路上。走了几步,走上一处朝西的长坡的时候,看看太阳已经打斜了。远远的回转头来一看,植物园内的树林的梢头,都染了一片绛黄的颜色。他也不知是什么缘故,对了西边地平线上溶在太阳光里的远山,和远近的人家的屋瓦上的残阳,都起了一种惜别的心情。呆呆的看了一会,他就回转了身,背负了夕阳的残照,向东的走上了长坡。    同在梦里一样,昏昏的走进了大学的正门之后,他忽而听见有人在叫他说:    “Y君,你上哪里去!年底你住在东京么?”    他仰起头来一看,原来是他的一个同学。新剪的头发,穿了一套新做的洋服,手里拿了一只旅行的藤箧,他大约是预备回家去过年去的。他对他同学一看,就作了笑容,慌慌忙忙的回答说:    “是的,我什么地方都不去,你预备回家去过年去么?”    “对了,我是预备回家去的。”    “你见你情人的时候,请你替我问问安吧。”    “可以的,她恐怕也在那里想你咧。”    “别取笑了,愿你平安回去,再会再会。”    “再会再会,哈……”    他的同学走开了之后,他一个人冷冷清清的在薄暮的大学园中,呆呆的立了许多时候,好象疯了似的。呆了一会,他又慢慢的向前走去,一边却自言自语的说:    “他们都回家去了,他们都是有家庭的人。Oh,home!sweethome!”    他无头无脑的走到,了家里,上了楼,在电灯底下坐了一会,他那昏乱的脑髓,也把刚才在静儿家里听见过的话想了出来:    “不错不错,静儿的婚期,就在新年的正月里了。”    他想了一会,就站了起来,把几本旧书,捆作了一包,不慌不忙的将那包旧书拿到了学校前边的一家旧书铺里。办了一个天大的交涉,把几个大天才的思想,仅仅换了九元余钱;有一本英文的诗文集。因为旧书铺的主人,还价还得太贱了,所以他仍旧不卖。    得了九元余钱,他心里虽然在那里替那些著书的天才抱不平,然而一边却满足得很。因为有了这九元余钱,他就可以谋一晚的醉饱,并且他的最大的目的,也能达得到了。——就是用几元钱去买些礼物送给静儿的这一个宏愿——    从旧书铺走出来的时候,街上已经是黄昏的世界了,在一家卖给女子用的装饰品的店里,买了些丽绷(ribbon)犀簪同两瓶紫罗兰的香水,他就一直的跑上了静儿的家里。      自小就神经过敏的黄仲则,到了二十三岁的现在,也改不过他的,孤傲多疑的性质来。他本来是一个负气殉情的人,每逢兴致激发的时候,不论讲得讲不得的话,都涨红了脸,放大了喉咙,抑留不住时直讲出来听话的人,若对他的话有些反抗,或是在笑容上,或是在眼光上,表示一些不赞成他的意思的时候,他便要拚命的辩驳;讲到后来他那双黑晶晶的眼睛老会张得很大,好象会有火星飞出来的样子。这时候若有人出来说几句迎合他的话,那他必喜欢得要奋身高跳,他那双黑而且大的眼睛里也必有两泓清水涌漾出来,再进一步,他的清瘦的颊上就会有感激的眼泪流下来了。    象这样的发泄一回之后,他总有三四天守着沉默,无论何人对他说话,他总是噤口不作回答的。在这沉默期间内,他也有一个人关上了房门,在那学使衙门东北的寿春园西室里兀坐的时候;也有青了脸,一个人上清源门外的深云馆怀古台去独步的时候;也有跑到南门外姑熟溪边上的一家小酒馆去痛饮的时候。不过在这期间内他对人虽不说话,对自家却总一个人老在幽幽的好象讲论什么似的。他一个人,在这中间,无论上什么地方去,有时或轻轻的吟诵着诗或文句,有时或对自家嘻笑嘻笑,有时或望着了天空而作叹惜,竟似忙得不得开交的样子。但是一见着人,他那双呆呆的大眼,举起来看你一眼,他脸上的表情就会变得同毫无感觉的木偶一样,人在这时候遇着他,总没有一个不被他骇退的。    学使朱笥河,虽则非常爱惜他,但因为事务烦忙的缘故,所以当他沉默幽郁的时候,也不能来为他解闷。当这时候,学使左右上下四五十人中间,敢接近他,进到他房里去与他谈几句话的,只有一个他的同乡洪稚存。与他自小同学,又是同乡的洪稚存,很了解他的性格。见他与人论辩,愤激得不堪的时候,每肯出来为他说这句话,所以他对稚存比自家的弟兄还要敬爱。稚存知道他的脾气,当他沉默起头的一两天,故意的不去近他的身。有时偶然同他在出入的要路上遇着的时候,稚存也只装成一副幽郁的样子,不过默默的对他点一点头就过去了。待他沉默过了一两天,暗地里看他好象有几首诗做好,或者看他好象已经在市上酒肆里醉过了一次,或在城外孤冷的山林间痛哭了一场之后,稚存或在半夜或在清晨,方敢慢慢的走到他的房里去,与他争诵些《离骚》或批评些韩昌黎李太白的杂诗,他的沉默之戒也就能因此而破了。    我挤进了庙门,在人丛中争取了一席地,也跪下去向上面佛帐里的一个有胡须的菩萨拜了几拜,又立起来向佛柜上的签筒里抽卜支签出来。    香前烟和灯的焰,熏得我眼泪流个不住,勉强立起,拿了一支签,摸向东廊下柜上去对签文的时候,我心里忽而起了一种不吉的预感,因为被人一推,那支签竟从我的手里掉落了。拾起签来,到柜上去付了几枚铜货,把那签文拿来一读,果然是一张不大使人满意的下下签:    宋勒李使君灵签第八十四千    下下        银烛一曲太妖娇    肠断人间紫玉箫    漫向金陵寻故事    啼鸦衰柳自无聊    我虽解不通这签诗的辞句,但看了末结一句“啼鸦衰柳自无聊”,总觉得心里不大舒服。虽然是神鬼之事,大都含糊两可,但是既然去求问了它,总未免有一点前因后果。况且我这一回去的求签,系出乎一番至诚之心,因为今天的那一场奇遇,太使我满意了,所以我只希望得一张上上大吉的签,在我的兴致上再加一点锦上之花,到此刻我才觉得自寻没趣了。    怀了一个不满的心,慢慢的从人丛中穿过了那池塘:,走到戏园子去的路上,我疑神疑鬼的又追想了许多次在塔上的她的举动。——她对我虽然没有什么肯定的表示,但是对我并没有恶意,却是的的确确的。我对她的爱,她是可以承受的一点,也是很明显的事实。但是到家之后,她并不对我打一个招呼,就跑了进去,这又是什么意思呢?——想来想去想了半天,结果我还是断定这是她的好意,因为在午后出来的时候,她曾经看见了我的狼狈的态度的缘故。    想到了这里,我的心里就又喜欢起来了,签诗之类,只付之一笑,已经不在我的意中。放开了脚步,我便很急速地走到戏园子里去。      我见了月英的面,一种说不出来的喜欢和一种马上变不过来的激情,只冲出了这一句问话来,一边也在急喘着气。    她看了我这感情激发的表情,止不住的笑着问我说:    “你怎么着?为什么要跑了那么快?”    我喘了半天的气,拿出手帕来向头上脸上的汗擦了一擦,停了好一会,才回复了平时的态度,慢慢的问她说:    “你上什么地方去了?我怕你走失了路,出去找你来着。月英啊月英,这一回我可真上了你的当了。”    “又不是小孩子,会走错路走不回来的。你老爱干那些无聊的事情。”    说着她就斜嗔了我一眼,这分明是卖弄她的媚情的表示,到此我们三人才合笑起来了。    月英叫的菜是三块钱的和菜,也有一斤黄酒叫在那里,三个人倒喝了一个醉饱。夏月仙因为午后还要去上台,所以吃完饭后,就匆匆的走了。我们告诉她搭明天的早车回南京去,她临走就说明儿一早就上北站来送我们。    下午上街去买了些香粉雪花膏之类的杂用品后,因为时间还早,又和月英上半淞园去了一趟。    半淞园的树木,都已凋落了,游人也绝了迹。我们进门去后,只看见了些坍败的茶棚桥梁,和无人住的空屋之类。在水亭里走了一圈,爬上最高的假山亭去的中间,月英因为着的是高底鞋的原因,在半路上绊跌了一次,结果要我背了似的扶她上去。    毕竟是高一点儿的地方多风,在这样阳和的日光晒着的午后,高亭上也觉得有点冷气逼人。黄浦江的水色,金黄映着太阳,四边的芦草滩弯曲的地方,只有静寂的空气,浮在那里促人的午睡。西北面老远的空地里,也看得见一两个人影,可是地广人稀,仍复是一点儿影响也没有。黄浦江里,远远的更有几只大轮船停着,但这些似乎是在修理中的破船,烟囱里既没有烟,船身上也没有人在来往,仿佛是这无生的大物,也在寒冬的太阳光里躺着,在那里假寐的样子。    月英向周围看了一圈,听枯树林里的小鸟宛转啼叫了两三声,面上表现着一种枯寂的形容,忽儿靠上了我的身子,似乎是情不自禁的对我说:    “介成!这地方不好,还没有X世界的屋顶上那么有趣。看了这里的景致,好象一个人就要死下去的样子,我们走吧。”    我仍复扶背了她,走下那小土堆来。更在半淞园的土山北面走了一圈,看了些枯涸了的同沟儿似的泥河和几处不大清洁的水渚,就和她走出园来,坐电车回到了旅馆。    若打算明天坐早车回南京,照理晚上是应该早睡的,可是她对上海的热闹中枢,似乎还没有生厌,吃了晚饭之后,仍复要我陪她去看月亮,上X世界去。    “扣多少钱?”    “每月九块钱,所以是三块钱十天,三分大洋一个钟头。”    “饭钱多少?”    “四块钱一月。”    “这样算起来,每月一个钟头也不休息,除了饭钱,可省下五块钱来。够你付房钱买衣服的么?”    “哪里够呢!并且那管理人又……啊啊!……我……我所以非常恨工厂的。你吃烟的么?”    “吃的。”    “我劝你顶好还是不吃。就吃也不要去吃我们工厂的烟。我真恨死它在这里。”    我看看她那一种切齿怨恨的样子,就不愿意再说下去。把手里捏着的半个吃剩的香蕉咬了几口,向四边一看,觉得她的房里也有些灰黑了,我站起来道了谢,就走回到了我自己的房里。她大约作工倦了的缘故,每天回来大概是马上就入睡的,只有这一晚上,她在房里好象是直到半夜还没有就寝。从这一回之后,她每天回来,总和我说几句话。我从她自家的口里听得,知道她姓陈,名叫二妹,是苏州东乡人,从小系在上海乡下长大的。她父亲也是纸烟工厂的工人,但是去年秋天死了。她本来和她父亲同住在那间房里,每天同上工厂去的,现在却只剩了她一个人了。她父亲死后的一个多月,她早晨上工厂去也一路哭了去,晚上回来也一路哭了回来的。她今年十七岁,也无兄弟姊妹,也无近亲的亲戚。她父亲死后的葬殓等事,是他于未死之前把十五块钱交给楼下的老人,托这老人包办的。她说:    “楼下的老人倒是—个好人,对我从来没有起过坏心,所以我得同父亲在日一样的去作工,不过工厂的一个姓李的管理人却坏得很,知道我父亲死了,就天天的想戏弄我。”    她自家和她父亲的身世,我差不多全知道了,但她母亲是如何的一个人?死了呢还是活在那里广假使还活着,住在什么地方,等等,她却从来还没有说及过。    ……

媒体关注与评论

  现代“自叙传”小说的开山者  程光炜  郁达夫是以专情而放任的矛盾形象留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他个人的情感经历,充满传奇、怪诞和自我中心的色彩,带有五四那代人的心灵轨迹,曾是媒体的炒作热点,更是当时书商热烈追逐的对象。他客死南洋本身就是一个谜,但他个人生活所具有的神秘形态,也因为战争阻隔、音讯的断绝和个人文字的缺失而成为一个永远的悬案。当然,这或者可以说是郁达夫的个人魅力——一个崇尚个性的现代文人,社会的多余人。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他出生在一个衰落的世家,父亲早亡,身边只有母亲和一个丫环。破败的家世和体弱的身躯,养成了他内心忧郁与躁动不安相交杂的性格。他中学就读于著名的杭州府中学。1913年东渡日本,1922年毕业于东京大学经济学部。此间与郭沫若发起成立创造社,为该社的重要作家之一。1926年,因与创造社成员意见相左而宣布退出。两年后,与鲁迅合编《奔流》,并过从甚密。1930年加入左联,不久又退出。抗战爆发后,他辗转马来西亚、新加坡一带,做过报刊编辑和其他职业,1945年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郁达夫早年有过婚姻经历,与王映霞相遇后,离异后与王结合。为此,他记录这段“苦恋”的日记出版后,曾是沪上的一大新闻,被广为传布。他与王映霞因性格不合闹得沸沸扬扬,他之远赴南洋,与这一感情风波有直接的关系。两人分手后,据说郁达夫又与南洋一当地土著秘密结合,但时间不长。  在现代文坛,郁达夫是以惊世骇俗的“自我暴露”小说而闻名遐迩的。1921年,他的短篇小说集《沉沦》作为“创造社丛书”之一在上海出版。《沉沦》收《银灰色的死》、《沉沦》、《南迁》三篇,它们以大致相同的叙事视角展现了“零余者”的畸形心理和性压抑的心态。  这些小说对主人公性心理的大胆暴露,对传统道德构成了猛烈的攻击,出版后,在传统读者界和新文学所受到的截然不同的“待遇”是不出人们的意料的。《沉沦》是郁达夫的成名作,由此也形成了他小说创作的“言说方式”。这些小说的主人公都是留学日本、形单影只的男青年,他们神经过敏、脆弱多疑,饱受贫穷、孤单和性苦闷的折磨而不能自拔。他们期待得到女性的爱,但追求方式多以幻觉、梦想的怪异形态表现出来,这些感觉与自卑相混杂,又扭结为变态和出格的特点。同时,这种极具个人性的心理挫败又与爱国、民族自尊等宏大叙事结合了起来,从而形成既与留学生文学潮流合流,又带有作家“自叙传”的鲜明色彩。  在现代文坛,以记录个人生活为背景的“自叙传”抒情小说是郁达夫开启先河的,在他之后,形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一个小小的“传统”。虽然这一传统在后来的发展中几遇曲折而发生多次变异,但其基本叙事框架和抒情方式,却都与郁达夫有这样那样的内在联系。这种“自叙传”小说较多地接受了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同时又吸收了20世纪初风行于日本的“私小说”的创作手法,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造,主要是呈现作家自己的身边生活,减少对外部社会的依赖,而偏重于作家个人私生活——尤其是灵与肉的冲突中的性变态等等。我们注意到,在郁达夫的创作中,他总是以第一人称写“我”,如《青烟》、《薄奠》、《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等,或者采用第三人称“他”,但实际是作者自己的影子,如《沉沦》、《银灰色的死》、《采石矶》、《南迁》、《茫茫夜》等。除了少量小说,其他大部分小说都直接取材于他自己的经历、遭遇和心情,与其生活道路和事件基本处在相互叠合的状态。但这种“自叙传”小说并不等于自传,正如郁达夫所公开表白的,而是想“赤裸裸把我的心境写出来”,以便社会读者“能够了解我内心的苦闷就对了”。因此,他的小说并不谋求曲折的情节、细致人微和周到的构思,注重表现个人情绪的起伏变化和心理的流动,依靠激情和才气一路写去。他只求情感的真切和坦率,于是,直抒胸臆是最常见的手法,在事件的叙述中做大胆的自我解剖,乃至用长篇独白去直接触动读者的心弦,即使结构松散、粗糙也在所不惜。如《沉沦》用激动的、跳跃性的语言,直接展现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作品的结构完全服从他的情绪的变动。《南迁》围绕两个女人的爱,以赤裸裸的笔法交代了主人公内心极端的苦闷、惆怅和行为上的怪诞。由于郁达夫的个人身世和情绪折射,与五四退潮后青年一代普遍存在的精神苦闷和婚恋问题紧密结合在一起,他大胆的自我暴露宣泄了后者压抑的情感,所以,造成了当时的“郁达夫热”。  ……

编辑推荐

《解读郁达夫经典》:虽然,在“文学”和“历史”的天平上,重量是倾斜于“历史”的,文学无可置疑只是历史的一部分。然而,文学却用自己的方式展现历史宏大的场景及其丰富和充满矛盾的内涵,暴露出被时间掩埋的某些不便言传的细节,从而把历史的声音、形象储藏在诗歌、小说、戏剧和散文之中,变成一种特殊的民族记忆。所以,当历史远走之后,留给“今天”的,往往是一些作家的名字。所以,当历史远走之后,留给“今天”的,往往是一些作家的名字,和他们的那些不会“远走”的作品。我想,这也许正是我们编选丛书的一个初衷。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解读郁达夫经典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