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世界名著解读

出版时间:2003-7  出版社:广东经济出版社  作者:郭克莎  页数:340  

内容概要

  精读是对原著主体内容的整合与精缩,完成了名著提要或经典选读类书籍的基本功能。解读着重介绍作者的主要学术主张、对管理理论的贡献、特定的研究背景和方法,以利于读者更客观和准确地理解作者对企业管理问题的研究立场。评析则侧重于联系我国目前或今后企业发展趋势加以评述。结合作者本人和原著特点不同,每一章的解读和评析各有侧重。  本书定位于企业管理名著,旨在将那些将管理学理论与企业管理实践融会贯通的名著筛选出来,推介给期望学以致用、以理论指导实践需要的读者。为此,本书所纳入的名著确保了足够的影响力,但绝不是因为它们是学院派的“象牙塔尖的巅峰之作”,或是因为它们是带着浓郁商业气息的畅销书——这些著作都是在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的基础上形成的管理睿智。

作者简介

  余菁,女,管理学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企业制度室助理研究员。主要著作《IT企业发展战略》(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国外著名企业管理案例评析》(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企业再造:重组企业的业务流程》(广东经济出版社,2000)。

书籍目录

古典·真知科学管理原理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实践·经理人管理实践伟大的组织者经理工作的性质权力与影响追求卓越创新·方法竞争战略第五项修炼

章节摘录

  亨利·法约尔是20世纪早期最富有影响力的管理思想家之一。他在进行一般管理理论分析时对管理职能的界定,是古典组织管理理论的奠基石。  个人背景:  1841年,法约尔出生于法国一个小资产者家庭。  1856年,法约尔就读于里昂一所公立中等学校。  1858年,17岁的法约尔考人圣艾蒂恩国立矿业学院(St-Etienn)。  1860年毕业时,法约尔被康芒奇—福尔尚布德公司(Com-mentry Fourchamboult Decazeville)聘任为矿业工程师。  1888年,法约尔成为公司的总经理。当时,公司正处于经营困境中。  1918年,法约尔退休时,公司财务状况极佳。  至1925年12月去世,法约尔一直担任该公司董事。  主要著作:  除《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1916)之外,法约尔在管理领域的著作还包括:《国家在管理上的无能——邮政和电讯》、《公共精神的觉醒》等。    彼得·德鲁克是当代国际上最著名的管理学家,被誉为“大师中的大师”。他在世界管理学界有很高的地位,对我国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界也有较大的影响。在管理学研究方面,德鲁克成绩卓著,其著述已经超出了普通管理学理论专著的范畴——这些被译成多国文字,畅销不衰的书籍,指导和影响着世界各地企业家和企业的高层决策人员、政府部门的官员,或者是那些想成为企业家或政治家的人们的行为。  个人背景:  1909年,德鲁克出生于奥匈帝国(现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一个贵族家庭。  1929年,成为英国伦敦一家国际性银行的报纸通讯员和经济学家。  1937年起,为了躲避纳粹德国的迫害,德鲁克移居美国并成为美国公民。随后的几年里在一个由若干家美国银行和保险公司组成的财团从事经济学研究,并担任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国际商用机器等大企业及一些外国公司的顾问。  1942—1949年,任美国佛蒙特州的本宁顿学院政治和哲学教授。  1945年,创办了德鲁克管理咨询公司,自任董事长。  1950年,任纽约大学工商研究院的管理学教授、高级教授;1963年,获克拉克国际管理奖;1967年,获管理促进会泰罗金钥匙奖;1971年起,任加利福尼亚州克拉蒙研究院的社会科学  克拉克讲座教授;1972年以后,成为纽约大学的高级教授。他撰写了大量的著作,广泛地论述了工业社会的本质、企业管理的一般概念和基础知识以及管理方法、预测技术变革对未来社会的冲击等。  主要著作:  《经济人的终结》,1936  《工业人的未来》,1942  《管理实践》,1954  《公司的概念》,1946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1967  《为明日培养企业领导》,1969  《人与业绩》,1973  《管理:任务、责任、实践》,1974  《管理学的前沿》,1987  《非营利机构的管理》,1990  《后资本主义社会》,1993  《剧变时代的管理》,1995  《21世纪的管理挑战》,1999  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 (1954)  《管理实践》是德鲁克在20世纪50年代出版的具有经典意义的管理学著作。如作者本人所言,这是“第一本把管理看作一个整体的书”。该书系统地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企业在履行管理  职责时所遇到的种种富有争议性的实践问题。行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并融人了大量的知名企业的生动案例、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一位全球最大银行董事长对他的经理人员建议,“如果你只想读一本关于管理学的书,那就请读《管理实践》吧!”②  全书共分序言和五个论述部分。  在序言中,作者从管理的性质出发,阐述了管理的作用、管理工作的职责和管理面临的挑战。根据作者在序言中开章明义对管理职责的界定,《管理实践》分别在第一至第四部分中,讨论厂“对企业的管理”、“对经理人员的管理”和“对工人和工作的管理”这三个方面的问题。  书中第一部分以西尔斯的案例为引子,回答了“企业是什么”、“我们的业务是什么——它应当怎样”的问题,导人了企业的目标管理,强调了管理面向未来的属性,并提出企业应当针对不同的生产体系采用不同的管理原则。在“对经理人员的管理”这一问题上,作者通过引人福特经营失败的例子,说明了经理人员队伍在企业经营中的不可或缺性,进而提出了管理经理人员的六个要因:使经理人员通过目标和自我控制来进行管理;经理人员的职责设置;建立正确的公司精神;总经理和董事会;培养经理人员;确立组织的管理结构。书中第三部分深人地探讨了如何确定和建立合理的“管理结构”的问题。第四部分从IBM公司的案例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有启发意义的对一般员工的管理原则。在题为“做一个管理者意味着什么”的第五部分,作者进一步给出了自己对管理者工作性质的理解及对面向未来的管理者的期望。  精读  一、管理的性质  1.管理的作用  经理在每一个企业中都是一个生气蓬勃的赋予企业以生命力的因素。如果没有经理的领导, “生产性资源”就只会是资源,决不会变成产品。这种专门赋予资源以生产力的社会机制,就是管理。在竞争性的经济活动中,经理人员的素质和他的管理能力是决定企业经营成败和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在今后几十年里,社会对管理的需求仍会急剧且不断地增加。它的职能、它的整体性和它的绩效,将是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起决定性意义的因素。  2.管理工作的职责  虽然今天管理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具有显赫的地位,但是它也是人类社会体制中人们知之甚少和最不为人所理解的一个领域。甚至企业中的人们也往往不知道他们的管理部门在做些什  么,干些什么;他们在怎样工作,又为什么要这样活动;他们干得好还是不好。通常,对“管理是什么”、“经理干些什么”这类问题有两种流行的答案:一是管理是指上层的人物,此时,管理几乎就是“老板”、“上司”之类的代名词;一是经典教科书给出的定义说“经理就是使别人为其工作的人”,或者说“使其他人做他们的工作,这就是管理者的工作”。但是,除了告诉我们谁是属于管理层的之外,这些答案并没有真正回答“什么是管理”,“管理者的工作是什么”。  其实,任何一个企业,无论它的法律结构如何,只要它进行经营管理活动,要发挥其企业经营职能,都必须有一个管理体系,必须由经理人员来作出管理决定,采取管理行动,否则,企业本身是无所作为的。所谓的管理,正是指工商企业中的这种具体的运作机制。  管理的第一个职能是作为一种工业社会所特有的经济机制而存在的,是为工商企业服务的。由于工商企业必须履行它的经济责任,为此,工商企业的经济绩效这一根本原理决定了,经理人员在作出每一个决定,在采取每一个行动时,都必须永远把经济绩效摆在第一位。只有通过管理行为所产生的经济效果,管理(者)才有存在的价值,才有权威。如果一种管理体系不能生产出经济效果,不能以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供应他们想要的产品和服务,不能改善或维持那些交付于企业的经济资源创造财富的能力,那么,它就是失败的。通常,管理机制又包括了对一个企业的管理,对企业经理人员的管理,对企业员工及各项工作的管理,以及对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的有效管理。  管理的第二个职能是,它必须有能力生产出比构成企业的全部资源更多或者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这意味着,企业不是资源的简单聚集,它的整体产出必须大于所有的投入。在这个机制中,人,是所有可以得到的资源中,惟一能够实现增长和发展资源。而行使管理职责的经理人员又是这类资源中最昂贵的一种。只有在经理人员的努力下,所有自由人(员工)做出有目标的、集中的和联合的努力,才能产生出真正完整的、大于它的各个部分加总在一起的产品与服务。因此,管理的第二个职能的中心任务就是要形成一批好的从事管理工作的经理人员。

媒体关注与评论

  导读  仅仅从数量上看,目前推介世界管理名著的书已经非常多了。国外较畅销的有斯图尔特·克雷纳(s.Crainer)的《管理必读50种》、罗恩·吉布森的《现代管理大师思想精粹》、皮尔斯(Jon L .Pierce)和纽斯特朗(John W .Newstrom)的《管理宝典:开创管理新纪元的36部经典著作集粹》等;国内学者撰写的名著提要、经典选读类的书籍,也不胜枚举。与已有的同类书籍相比,本书的特点表现在定位、结构和内容设置三个方面:  首先,本书定位于企业管理名著,旨在将那些将管理学理论与企业管理实践融会贯通的名著筛选出来,推介给期望学以致用、以理论指导实践需要的读者。为此,本书所纳人的名著确保了足够的影响力,但绝不是因为它们是学院派的“象牙塔尖的巅峰之作”,或是因为它们是带着浓郁商业气息的畅销书—这些著作都是在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的基础上形成的管理睿智。  在结构上,本书奉行“结构为思想服务”的原则。全书分为“真知·古典”、“实践·经理人”和“创新·方法”三篇,收纳了十本世界企业管理名著。每一章推介一本管理名著,各章都由本章要点、作者简介、原著简介、精读、解读和评析共六个部分组成。  精读是对原著主体内容的整合与精缩,完成了名著提要或经典选读类书籍的基本功能。解读着重介绍作者的主要学术主张、对管理理论的贡献、特定的研究背景和方法,以利于读者更客观和准确地理解作者对企业管理问题的研究立场。评析则侧重于联系我国目前或今后企业发展趋势加以评述。结合作者本人和原著特点不同,每一章的解读和评析各有侧重。例如,为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泰罗在“科学管理原理”和梅奥在“行为科学学说”之外的思想精华,第一章和第三章的解读都强调了其研究对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积极意义。为使读者更好地了解“系统思考”的真谛,第十章的解读作了同样的尝试。而在第二章中,由于法约尔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原著结构明了,我国企业界对其理论主张及实践的争议也较少,故解读和评析就合而为之。再如,20世纪上半叶的研究者往往在开创管理理论分支与学派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而20世纪下半叶的研究者的成就与贡献更多地体现为他们在著作、撰稿方面及在传播其管理主张和提供管理咨询服务方面的活跃度与影响力。这些特点在各章的解读和评析中也有所体现。  最后,从内容上看,本书既不贪多求全,不同于绝大多数令读者浅尝辄止的“名著”手册书,也不以生搬硬套和“纲要化”原著为荣,而是以“原汁原味”和现代社会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最新进展有机结合为原则,有选择性地保留了原著中对今日企业管理实践仍有指导意义的部分。同时,也仅在必要的情况下,对原书结构和内容略作剪裁与修饰,以使其能更贴近于今天的“需求”。  上篇“真知’古典”收纳了三位古典管理理论大师的作品:费雷德里克·泰罗的(Frederick W. Taylor)的《科学管理原理》,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和埃尔顿·梅奥(Elton Mayo)的《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  这三位作者同时也是无可争议的企业管理大师,这是因为,除了对管理理论的贡献之外,他们都有对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企业组织实践的深刻体验。泰罗和法约尔两人恰巧分别代表着企业组织中的人们的两种不同职业生涯—泰罗用了十二年时间从一家钢铁企业的基层普通技工逐步晋升为中、高层管理者;而法约尔本人一生都奉献给一家企业,他一直担任高层管理者并将这家企业从亏损引领向成功经营。作为典型的学院派研究者,梅奥是最早、也是最坚定的企业现场调查研究方法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之一。通过长期领导和参与历时二十年的霍桑工厂试验,梅奥卓有成效地将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运用到了对企业管理实践的研究之中,进而为企业管理开创了一条以“人”为中心的全新研究路线。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企业管理世界名著解读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