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想史论集

出版时间:2004-06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作者:徐复观  页数:34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在新儒家当中,甚至在整个20世纪的中国人文学术史上,徐复观都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曾为蒋介石的高级幕僚,转向学术界以后,不同于思辨型、书斋型的学者,徐复观以思想史论、时政杂文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学术与政治之间思考和探索,力图把儒家政治理想与民主政治追求结合起来。在书中,徐复观对中国传统思想史上的若干问题进行考证的同时,致力于儒家传统和现代民主理念的嫁接问题。思想深邃,立意卓特,文风雄健,并且涵盖中国经学、史学、哲学诸领域。期间一以贯之的主线,即通过对中国文化作“现代的阐释”,阐扬蕴涵其中的中国人文精神。最近几年,徐复观的名字越来越为文化学术界所关注,上海、天津、湖北等地先后出版了他的著作,讨论他思想的研讨会由海峡两岸大学联合举办。本书的出版将对深入了解徐复观思想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简介

  徐复观(1903—1982) 原名秉常,字佛观,后由熊十力更名为复观。湖北浠水人(与闻一多是同乡)。徐复观在抗战时期始从政,与毛泽东、蒋介石均有交往,曾任蒋随从秘书,后厌倦政治,于知命之年专心问学。

书籍目录

象山学述一 小传二 象山学术思想的时代课题三 象山思想的结构四 象山对书与事的态度五 朱陆异同-朱子自身的矛盾六 朱陆异同-知识与道德界域的混淆与厘清七 朱陆异同-由对心性认识的不同而来的修养功夫之各异八 陆王异同九 象山与佛老十 象山的政治思想《中庸》的地位问题有关思想史的若干问题一个历史故事的形成及其演进孟子政治思想的基本结构及人治与法治问题……

章节摘录

  象山学术思想的时代课题  象山的学术渊源,在《宋元学案》的《象山学案》中,全祖望谓“程门自谢上蔡以后,王信伯、林竹轩、张无垢至于林艾轩皆其前茅,及象山而大成”,而在《横浦学案》(张无垢)中,特注明“陆学之先”。是在全谢山心目中,以象山与横浦的关连最为密切。但象山集中绝未提及横浦,横浦思想之中核,为承上蔡之后,以觉为仁,余率多泛语,除重视心一点而外,与象山之精神面貌并不相似,此读两家学案时所最易辨认者,象山虽不喜程伊川,但他承认“伊洛渚公得干载不传之学,但草创未为光明”(《语录》)。并且他对程明道则略无间然。明道渭学者当先识仁,不须防检,不须穷索,其与象山思想之相贴切,更远在横浦之上。然全谢山不谓其渊源于明道者,盖上蔡以下之信伯诸人,世多指其人禅,尤以横浦为甚。洪适刊横浦之《传心录》,朱元晦谓其患烈于洪水、夷狄、猛兽,此与元晦的学生陈北溪之攻击象山,口吻正复相似。在《宋元学案》中,黄宗羲之态度近于陆,全谢山受黄东发的影响最大,其态度偏于朱,他对陆学的考语为“自成其是”(《困学纪闻》卷十五“东莱象山学术条”全注)。所以他所加上的“皆其前茅”及”陆学之先”等说法,无疑是受厂朱,陆异同的影响,不特对象山学术的渊源无所说明,且徒增加后人误解。象山的学术,若就广义的思  想渊源说,则亦可渭与朱元晦同出于伊洛;若就狭义的师传说,则陆氏兄弟“自为师友”,可谓孤军特起,不必另有所附丽:若就各人治学之所由启发,亦即其所最得力处说,则他自己分明说是“因读《孟子》而自得之,,(《语录》).此语与其全部学术之精神,最吻合无间。  其实,与其从学术渊源上去了解象山的思想,毋宁是从时代课题上去了解他的思想,更为适当。当时知识分子自身,摆在象山面前的有两大课题,不能不引起象山的反省、第一是科举制度,不仅破坏了士大夫的人格,并且破坏了文化精神,破坏了冶国平天下的事业。一切学问及朝廷的爵位,在此一制度下,都化成了个人追求利欲的工具。读圣贤书是为作时文,作时文是为考科举,考科举是为了做官,做官是为了一人一家的享受。在这种情形下,士人口里说东说西,都是虚语、废话,谎言,说的内容与说的人的自身毫无关涉,真正相干的只是利欲。所以在科举下的知识分子,照朱元晦的说法,简直是一个盗贼集团,最低限度也是一个谎言集团(参阅拙著《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性格及其历史命运》一文,见《学术与政治之间》甲集)。象山对此更感到非常迫切。例如他最得意的学生傅子渊说:“梦泉(子渊字)向来只知有举业,观书不过资意见耳。”象山说:“今时士人读书,其志在于学场屋之文,以取科第”,(《象山全集》卷十五《与傅克明书》)又说:“取士之科,久逾古制,驯至其弊,于今已剧。”(同上卷十九《贵溪重修县学汜》)“后世弊于科举,所向日陋,疾其驱于利  欲之途,吾身吾心之事漫不复讲。”(同上卷二十《送毛文善序》)“今天下士皆溺干科举之习。观其言,往往称道《诗》、《书》、《论》、《孟》;综其实,特借以为枓举之文耳。”(同上卷十一《与李宰》)“科举取士人久矣,名儒巨公皆由此出,今为士者固不能免。然场屋之得失.顾其技与有司好恶如何耳,非所以为君子、小人之辨也。

编辑推荐

  本书以“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作为解释中国近现代史思想史上许多错综复杂现象的基本线索,在学术思想界引起巨大反响,毁誉参半。许多青年入学赞之为提供了崭新的范式变革。紧接此文,本书以数十年的新文学历程和哲学上“现代新儒家”等论题,简明而深入地展示了现代中国思想的诸多重要方面和问题,或明或暗地显现了上世纪中国六代知识分子的身影、悲欢和坎坷命运。书中论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长文则结合对毛泽东青年时代的思想分析,说明由民粹主义、道德主义的入侵马克思主义,迷信战争经验等等,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思想史论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