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女人转变风格的人

出版时间:2005-01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作者:朱伯雄  页数:9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因女人转变风格的人》以“最富争议的艺术巨匠”、“战后的毕加索与美丽的吉洛”、“毕加索的遗产和他的情妇们”等方面介绍了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生平和艺术生涯。

作者简介

朱伯雄,美术史论家,教育家,翻译家。1951年考入东北鲁迅文艺学院(即鲁迅美术学院前身),后入中央美术学院深造,成为中国第一个美术史论硕士研究生。他还筹建了中国美术学院史论系,并担任了第一任系主任,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生。朱先生精通英,法,俄等多种语言。多年来,他频繁的来往于欧洲,东南亚,美国,苏联。至今还担任着美国哈佛大学文理学院美术史论系客座教授,马来西亚艺术学院客座教授。通过讲学方式,不仅向外宣传了我们国家的美术理论研究成果,而且带回来大量西方现代艺术的信息和资料,为我们史论专业的教学和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书籍目录

最富争议的艺术巨匠一个“当兵能成为将军,当修士能成为教皇的人”蓝色时期(1901—1904)的女人玫瑰色时期(1904一1906)的女人《亚威农少女》与青楼女子分析性与综合性立体主义时期所热恋的伊娃新古典主义时期的婚姻变形主义(Metamorplaoses)时期爱上17岁的玛丽《格尔尼卡》与聪明伶俐的朵拉·玛尔战后的毕加索与美丽的吉洛变体临摹、陶艺、版画时期与雅克琳结婚毕加索的遗产和他的情妇们

章节摘录

插图:蓝色时期从1901年5月开始。毕加索第二次来到巴黎,最初他住在巴黎市克里西大道(Boulevard de Clichy)130号,只是一间小房间,那时他常常在光线暗淡的画室或夜间工作,食不果腹,过着“仅比挨饿略好一点的生活”。那幅题为《蓝色》的画,就作于这间屋内。可是到了冬天,这间小屋的寒冷却难以抵御,甚至不得不烧画取暖。这段时期他较易接触巴黎的下层社会,所画的人物形象多半显得愁容满面,画面洋溢着阴冷的蓝调子。蓝色不-仅是他当时的最爱,连穿着、思考事物与观察外界都是蓝色的,毕:加索把蓝色视为“颜色中的颜色”。由于生活所迫,他曾两度返回巴塞罗那。两地创作的画上人物几乎全部取自社会底层:流浪者、江湖杂耍者、妓女、乞丐、盲人、疯子等。好像毕加索把这些形象画出来,就是在画自己。大约在同一时期,他在西班牙时早就酝酿心头的一幅题为《招魂》的油画诞生了。这幅画很大,住在巴黎时被当作屏风置于他的顶层画室里,以挡住一堆散乱的杂物。这幅画的主题是一群送殡者,低着头站在盖上寿衣的一个男尸周围。显然,毕加索受到西班牙画家埃尔·格列柯的画风影响,充满神秘主义色彩。人物众多而且不占显著地位,周围还有一群女人:母亲与子女,紧紧拥抱的女人以及坐在云雾中的裸体女孩。这幅画与他充满蓝色情调的油画并无一致的格调,、说明他在这段时期在艺术倾向上的二重性。《招魂》一画后改题为《卡萨热马斯的葬礼》,是因为卡萨热马斯于1901年无法承受失恋的折磨而绝望地举枪自杀身亡,毕加索的这位好友之死使画家痛感社会的险恶与人生的坎坷。同样是蓝色调子,这幅画却更充满着作者的悲愤之情,但在无法宣泄这种严酷的现实时,毕加索便运用本族画家那种神秘色彩构思,队有助于表达他内心的郁闷。仅仅几个月,毕加索笔下的鲜艳色彩消失殆尽,不仅色调变了,内容也变了。可是若把这些作品视作毕加索的主调,那也会失之偏颇。与此同时,毕加索在巴黎期间还画了许多充满温馨情调的作品。如《母与子》、《一手托住面颊的小丑》、《假发女人》以及《抱鸽子的儿童》等画,还留下了一幅颇具代表性的《自画像》。当时毕加索仅20岁,画上的他脸色憔悴,显然处在饥饿状态,大衣盖住了下巴,眼神凝注,充满忧郁与失望,显然把自已画老了。

编辑推荐

《因女人转变风格的人》:艺术之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因女人转变风格的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