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研究

出版时间:2005-11  出版社:上海书店  作者:王毅  页数:415  
Tag标签:无  

前言

  历史编纂学与历史哲学有点不同,简而言之,前者主要以复原历史面貌为己任,后者则要研究历史发展的规律。当然两者有时不那么能截然分开,但各司其职的情况是很明显的。或许有人认为建立框架、提出理论、总结规律的工作较为上乘,而整理文献、排比资料、考镜源流的工作略嫌平凡。其实两者之间并无高下之分,只是各凭研究者的学术兴趣罢了。虽然历史编纂学是基础性的工作,但须知如果没有坚实的基础,忽略了历史的真面目,则历史哲学只能是一座空中楼阁而已。过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正是以历史编纂学为自己的工作任务,所以所长傅斯年才有“动手动脚找东西”、“一分材料出一分货”的主张。  其实有时在将历史面貌弄清楚以后,历史发展的规律也就展现在其中了。因而“述而不作”也是历史研究的不二法宝,或者我们竟可以大胆地说,在历史编纂学里,“述”字当头,“作”也就在其中了。这也就是为什么明清之际的大思想家顾炎武竟然主张著书不如抄书的道理。因为胡乱著书可能误人,但把不同来源的书分类抄撮在一起,让人看出这些材料其中的内在关系,却是启发思维的一种好方法。顾氏的三大著作《肇域志》、《天下郡国利病书》与《日知录》,前两部规模宏大,就都是抄撮众书而成的,但读者却能从中看出历史发展的脉络来,就是这个道理。当然所谓著书不如抄书只是一个极端的说法,目的是纠正明末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的空疏学风,并非反对有真知灼见的著书。但由这个说法倒可以申明历史编纂学的重要性,只要我们将历史原貌复原出来,许多不言自明的道理也就显现出来了。

内容概要

  皇家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是近代一个重要的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也是远东地区最早的汉学机构,在中国历时近百年。在此期间,它不仅从事中西文化交流活动,而且也为近代国际汉学的发展起到过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对于这个位居东方的汉学重镇至今未有研究性的论述,它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更是无人论及。因此,对该机构的研究不仅可以填补一项汉学研究的空白,而且也有望开拓汉学研究的新领域。  作者在导师周振鹤的指导下,查阅并搜集了大量的中外文资料、档案和相关的汉学期刊,通过对资料的缕析与梳理,系统地介绍了该机构的来龙去脉,论述了其组织机构的沿革、作用及其日常活动,分析了文会会员在中国进行的调查活动及其在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该书并附有大量的文献整理资料,涉及该机构学术活动和会员资讯等方方面面,具有极重要的史料价值。

作者简介

  王毅,1974年生于河南义马。1995年毕业于洛阳师专历史系。2001年毕业于河北大学历史系,获得历史学硕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原工学院政法系讲师。发表论文数篇。

书籍目录

序绪论第一章 创建与发展第一节 创建背景第二节 发展历程一 初创时期(1857-1861)二 重建与发展时期(1864-1910)三 兴盛时期(1911-1941)四 结束时期(1946-1951)第二章 组织机构(一)第一节 理事会第二节 会员一 国籍与身份二 会员级别三 会员与文会四 会员的分布第三章 组织机构(二)第一节 图书馆一 馆藏书籍二 图书馆之利用及评价第二节 博物院一 发展历程二 藏品与陈列三 活动第四章 日常活动第一节 例会和年会第二节 演讲第三节 《会报》一 发行二 《会报》内容三 《会报》影响第四节 其他活动一 国际交流活动二 国内活动第五章 对华调查研究之动态分析第一节 时间变化一 在关注点上,对中国内政从有所关注发展到不再关注二 由调查走向研究第二节 空间差异一 不同国家会员对华之调查研究二 时空差异分析第六章 亚洲文会与中西文化交流第一节 亚洲文会与近代国际汉学一 研究领域二 研究机构三 汉学研究工具书及相关资料的编纂四 人才培养五 研究方法第二节 亚洲文会与西学东渐一 学术研究方面二 社会方面结语附表亚洲文会历次演讲目录皇家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会员表参考文献后记表目表1-1 19世纪50年代五口与香港外侨人数统计表表1-2 大不列颠及爱尔兰皇家亚细亚学会支会表表1-3 文会英文名不同之中文译称表2-1 文会历任会长表2-2 文会可考会员之综合信息表表2-3 文会名誉会员表表2-4 各类会员的历年年度构成统计表表2-5 文会各类会员投稿信息统计表表2-6 文会会员所及世界各地的时间表表3-1 文会图书馆各类图书历年馆藏量表3-2 博物院历任院长表3-3 博物院展柜所展之标本表3-4 博物院历年举办的艺术品展览表3-5 博物院举办的博物学讲座表4-1 《会报》文章来源统计表表4-2 《会报》内容分类统计表表4-3 20世纪中外期刊转载、引用《会报》情况表表4-4 20世纪世界各地曾经收藏《会报》的图书馆表4-5 文会交换机构国籍分布统计表表4-6 文会交流机构类别统计表表4-7 文会出版之书籍(一)表4-8 文会出版之书籍(二)表5-1 文会演讲、发表文章分类统计表表5-2 文会对中国的货币研究文章表5-3 英国籍会员文章类别及篇数表表5-4 英国籍会员语言研究篇目表表5-5 美国籍会员文章类别及篇数表表5-6 文会会员在华游历观察内容之时空表表5-7 文会会员在各省最早居住地点时间表表6-1 文会帮助或参与创建的汉学机构表6-2 会员翻译的文章篇目表6-3 20世纪各国发行的汉学期刊

章节摘录

  探索异质文化是人类的本能。自古以来,中国在努力认识域外的同时,其他民族也在关注着中国,由此衍生出了绵延不绝、蔚为壮观的中外文化交流。以西方对中国的认识而言,古希腊、罗马时期西方的著作中已经有了相关的记载。真正来到中国,并对中国有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的是13世纪的马可波罗,但“汉族两千多年的传统教化,他是知道得不多的”,后来出版的《马可波罗游记》也只能算是沿途的见闻,还谈不上研究。  15世纪新航路开辟后,东西方之间的交通已不像以前那样困难,伴随着殖民者东进的步伐,西方开始了对中国更为直接的探索与考察。首先东来的是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的传教土,由于明初的海禁政策,他们一直未能踏上中国土地,因此,整个15世纪“欧人关于中国之所认,非旅行之见闻,即事业之报告,距研究之域尚远”。  16世纪西方开始其全球的扩张运动,基督教参与了这场运动。在中国,传教士们先于殖民者叩开了中华帝国的大门。1540年罗耀拉(Ignatius de loyola)创建耶稣会(Jesu Societas),1549年即派沙勿略(Francis Xavier)东来传教。然而沙勿略“壮志”未酬身先死,1552年病逝于中国南部沿海的上川岛。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皇家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