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宗族与国家礼制

出版时间:2008-06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作者:[日]井上徹  页数:361  字数:280000  译者:钱杭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日本明清史学界自1980年以降在问题意识和治学方法上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新一代的学者中,井上?博士专攻宗族研究,此书凝聚了他十余年的心血,正是他1986年以来所发表的13篇系列论文的结集。该书体系完整,贯穿着作者对中国宗族的整体看法,成为一部学术专著,是宗族研究的力作。

作者简介

井上徹,男,1954年出生,1990年获名古屋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曾任弘前大学人文学部教授,现任大阪市立大学文学部大学院文学研究科教授,兼任国立东京外国语大学亚洲非洲语言文化研究所共同研究员。主要著(编)作有《中国的近代谱》(2002年)、《魏校的淫祠破坏令》(200

书籍目录

中文版序绪言序章 第一部 第一章 重新审视宗族的历史性特质    前言    第一节  关于对下层农民再生产的保障问题    第二节  同时代人的宗族论    第三节 宗族集团的构造    结语 第二章 宗法继承    前言    第一节 名门家系    第二节  “家”的流动性    第三节 宗族形成的各种类型  第四节 大家族  结语第二部 第三章  明代的祖先祭祀与家庙    前—言    第一节  《家礼》与宗法原理    第二节 朝廷的观点    结语 第四章 夏言提案——明朝嘉靖年间的家庙    制度改革    前言    第一节 始祖·先祖祭祀    第二节 家庙    第三节 改革方案何去何从    结语 第五章 宗族形成的重新启动——以明代中期以后的苏州地区为对象    前言    第一节 宗法观念    第二节 府城    第三节 与乡村地区的关系    结语第三部 第六章  清朝与宗法主义 第七章  清代的苏州社会与宗族 第八章  宗族普及的一个实例——以江苏洞庭东山为对象 第九章  珠江三角洲宗族的普及终章[附篇]明朝对服制的改定——《孝慈录》的编纂后记译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重新审视宗族的历史性特质  前言  如序章所述,明治维新以后,日本以西欧先进社会为典范,实现了国家的近代化,日本的宗族研究就开始于这个时期。当时,对于中国宗族流行着一种观点,认为它足以证明中国社会的停滞;然而与此相反,如以历史资料为依据,则可以清楚地说明,我们在近代所看到的那种受宗法原理支配,拥有祠堂、族谱、共有地等设施的宗族形态,其实是从宋代才开始出现的。这样一来,就极大地改变了一个认识——正是由于被这类宗族规定了氏族制时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固有结构,因而才导致近代化无法实现。战后,日本史学界意识到应该改变在近代化进程中出现的将中国社会与停滞划等号的陈见,根据氏族制—奴隶制—农奴制一资本主义这个世界史发展通则同样也适用于中国社会的构想,对中国史进行重新评价。在这一学术潮流中,也要求对宗族的研究,应与中国社会总体性发展的构图相适应。专门从事相关课题研究的,是仁井田陞创立的同族“共同体”理论。若归纳该理论的重点,可以表述为:在唐末变革期中,势力增大的地主瑁僚阶层,以缓和同族(宗族)内部发生的地主与佃户雇农等下层农民之间的阶级矛盾为目的,为了保障他们的再生产,设置了共有地(义田等族田),最终谋求维持和稳定“新兴的大地主体制”。从将唐宋变革期看成农奴制=封建制开始时代这一立场出发,希望把宗族定性为支持封建制的一种组织形式。但是在那之后,随着被仁井田陞视为依据的所谓世界史基本法则本身的后退,对同族“共同体”理论也不得不重加思考。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的宗族与国家礼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有学术价值,值得一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