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之诱惑

出版时间:2002-6-1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索伦·克尔凯戈尔  页数:290  译者:王才勇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这里所译介的两篇短文均出自克氏的名著《或此或彼》,是他谈论性爱,尤其是性爱作为一种必然力量对人之诱惑的名篇。在克氏心目中,性爱作为人处于本真状态的一种必然力量对人具有着无法抗拒的诱惑力,性爱的意义因此也就在于这种本真力量的展开或被诱发。《直接性爱诸阶段或音乐性爱》论述了这种本真力量是如何以直接显现方式喷涌出而来的;《引诱者日记》则通过对一段恋爱故事的记述,显示了性爱这种本真力量如何在有意识的诱导下得到展开的。在前者那里,性爱这种本真力量以一种不以任何东西为中介的直接方式得到展现,所以,它与音乐具有了共通性,即便语言也无法介于中间;在后者那里,性爱力量的被诱发是经过考虑和反思的,而且被用语言记录了下来,所以是非直接的,经过中介的。前者是论述的是性爱的直接显现,后者则描述了在意识层面的性爱历程。

书籍目录

译言前言一、 直接性爱诸阶段或者音乐性爱无关宏旨的引言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可有可无的尾声二、引诱者日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爱之诱惑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此书含克氏的两部著作: 《直接性爱诸阶段或音乐性爱》《引诱者手记》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2)
      克尔凯戈尔的名字一度是热点,也有译为“基尔克郭、基尔克果、齐克果”的。因为他是存在主义的老祖宗,八十年代萨特热的时候,连带他也一起请进来。记得那时的读书界,每两三个月就“发现”一位“了不得”的大师级冷门人物,克尔凯戈尔也是其中之一。后来读过他的传记,“名人口袋书传记”中的一种。
      如果说艺术家往往用不着问其生平(其作品就是最好的生平写照),那么思想家则相反,探究了历史上下文才能理解他。读他的传记,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位十九世纪下半叶的丹麦人曾痛骂过安徒生;他曾追求一少女,雷吉娜,迷得雷吉娜退了早先的婚约,反过来追求他时,克尔凯戈尔却与之断绝往来,扬长而去。后来所撰的《引诱者手记》用化名,以日记和书信的方式纪录下整个“引诱”过程。从表面上来看,其道德败坏,简直令人作呕,十九世纪的家长们即做如是观,但当时年轻人却私下将此书奉为青春入门读物。
      所以,克尔凯戈尔的为人为文最易遭人误解,但他绝非登徒子,而是一个思维力过分发达,以至狂迷的人:退婚不是出于三心二意,宣扬性爱不是沉溺感官。这些都是他苦思冥想后,根据意念推导出的原则,真诚地依此行事而已。
  •   如果不参照克氏的个人行为,很难相信真的有人可以真的完全照理性认识来处理爱情。爱一个人就是要远离她,为了提升她的精神境界。道理似乎有可成立的点,而如此行事却一定遭人非议。然而这就是哲学家的不同。如尼采。一本必须看的书。一本要慢慢参详的书。翻译不错。
  •   我找了好久的不过看了之后真的觉的就是着样之前还蛮好奇的
  •   不知道怎么晕晕的在买《非此即彼》时把《爱之诱惑》捎上了;看了才知道前者包括后者,只是翻译版本不一样。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