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争与相融:中国学术思潮史的主动脉

出版时间:2003-8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作者:尹继佐等编  页数:427  字数:358000  

内容概要

学术思潮是学术史的主流、思想史的灵魂、时代的旗帜。自公元前五世纪至今的二千五百年间,子学思潮、经学思潮、玄学思潮、佛学思潮、理学思潮、心学思潮、朴学思潮、现代多元学术思潮等八大主流学术思潮跌宕起伏、川流不息;在各个学术思潮中,学派之间、学派内部的不同观点之间所展开的激烈论争,以及由学术论争而导致相互间的思潮交流与融合,便是这些学术思潮的灵性之所在。相争与相融,构成了中国学术思潮史的主动脉。

书籍目录

序言关于中国学术流变的断想孔子对“道”的认知与实践  ——子学思潮中老子与孔子思想关系的文本考察  一、孔子“志于道”   二、孔子“学以致道”   三、道与仁:孔子思想体系的结构和层次从“同异”、“坚白”之争看先秦诸子的相争与相融  一、“合同异”与“别同异”的相争与相融  二、“盈坚白”与“离坚白”的最后一场讨论  三、公孙龙从不同学派中汲取了什么  四、结语:名家内部不存在“合”、“离”两派从《指物论》看名家对老庄思想的吸收  一、近现代学者对《指物论》首句的解读  二、解读新径:以非指喻指之非指  三、源头活水:名可名,非常名  四、解读《指物论》  五、结语:重新评估老、庄在先秦逻辑史上的地位先秦黄老,思潮源流述要相争与相融——中国学术思潮史的主动脉  一、黄老学起于先秦  二、黄老之称谓   三、黄老学的兴起  四、黄老学溯源  五、黄老学的学术特征  六、黄老学的代表人物和著作  七、黄老学的主要思想内容  八、先秦黄老学的历史地位马王堆四篇古佚书与黄老思潮  一、四篇古佚书的历史背景与学术前提  二、四篇古佚书的宇宙论  三、撮名法之要,论道、法与刑名  四、因阴阳之大顺,先德而后刑  五、结语《公羊春秋》对独尊儒术的独特影响  一、《公羊传》的由来  二、《公羊传》的主要特点  三、《公羊传》标举的《春秋》之“义”   四、董仲舒对《春秋》的独创解说  五、《公羊传》对汉代经学的主要影响汉武帝是否独尊儒术?   一、具体分析不同时期的情况  二、具体分析不同人物的思想融合儒道,走出经学——王弼玄学《易》源流分析  一、两汉经学《易》与今文《易》大义  二、王弼玄学《易》的渊源及其学术背景  三、王弼玄学《易》的中心观念论名教与自然之辩论名教与自然之辨  一、名教本于自然  ……贵无与崇有——王弼与裴頠玄学思想之比较究竟谁真正拥有成佛的权利?儒、佛相融——中国学术内涵深入与充实的一个范例明代心学和理学互争的主因、特点与走向评析罗整庵对弗禅心性说的排辟清初朴学思潮形成过程中的学术纷争与融合清初的《书》、《易》辨伪及其对朴学思潮的影响儒学在独尊和争鸣的互动中演进世纪论战:百年中西哲学经较研究反思现代多元学术思潮的冲突融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相争与相融:中国学术思潮史的主动脉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