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7-1 出版社:云南美术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刘一平 页数:157 字数:8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在这样一个波澜壮阔、变化万千的时代,人们的智慧、能量得到了充分释放,创造了无数奇迹。人们凿开生命天窗,尽情享受阳光、雨露、和煦的风,然而涌入窗内的远远不止这些。我们在努力品尝生活甘美的同时,也不得不承受无意中开启的“潘多拉盒子”带来的苦涩和灾难。于是,反省——对我们来说就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 无论何时,无论是谁,只要置身于只有速度、没有停顿,只讲效率、不顾及质量的环境里,充其量只是“活着”,无法坦然地称之为“生活”。 虽然说生活的希冀永远居于前方,没有回顾却是走不远的。我想,如果在“活着”的间歇处,能够让自己的思维慢下来,不时回过身来审视身后留下的影子,用第三只眼打量自我和它身处的世界,我们便是与生活交融了。换句话说,我以为经过反省的生活才值得一过。 我们这个时代,拥有历史昌盛的同时,也拥有一份历史的尴尬。我们在修补前一个时代的创伤时,又面临自身新的问题。我们怀着历史压抑的饥渴,赤身裸体投入物质主义的海洋,我们卸掉了精神的重负,却捡拾起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轻”。功利取向、实用主义加投机心理使我们懒于思想,疏于反省,一切都看得开,什么都放得下,习惯以一种亵玩的态度对待庄重,以解构的方式颠覆神圣。 假如我们总是那么不在意,那么漫不经心,正义、悲悯、同情心——这些人类昔日的情操,在我们的精神世界将渐行渐远,直至迷失。 回首人类充满自信而理性的童年,为什么数千年前,东方和西方会同时出现大师云集、星河璀璨的光景?苏格拉底、柏拉图、孔子、庄子、孟子,这些巨人处在同一片天空下,仅仅是一种偶然?一个时代形成一个时代的思维方式,以及由此构成的时代特质。古希腊时期,人们张扬个性,追求自由,崇尚真理;春秋战国时代,人们执着于仁义礼信,视忠诚为高贵……那一个个鲜活的时代和那个时代的人们所持有的那份舍生取义的从容、坦荡,那份临深渊而不惧、遇烈火而敢赴的骄傲、执著,那份九死不悔的果敢,自有一派身居高端、荡气回肠的凛然英雄气。或许这样的社会、这样的人们在现代人看来不过是多了一些稚气,少了一些成熟。而我以为,一个太成熟的社会、一个太成熟的人,就如过于成熟的果子,是存放不住的。 无庸讳言,在这弥漫着物欲的世界里,一种值得永远称道的强劲精神逐渐变得衰微而矫情、庸常而势利。比如,同样是生命的灾难,同样是环境遭到破坏,有的仅仅因为它是发生在某些人的身上或某些地域,就备受关注,视其重如泰山,而发生在另外一些人身上、另外的地域则视其轻如鸿毛。我们在匆匆前行之时,往往忘记一个简约的道理:人与人的生命出自同一个根系,欧洲少了一角,整个大陆就少了一块,所有人的生命都囊括其中,你的死亡也是我的丧失,所以,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为你也为我敲响——约翰·堂恩的这番话包含了所有人本主义者的深深的悲悯。 而人与人之间的有机关系也使他们共同分享快乐和拯救。 反省生活是因为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有一个高出生活面之上的目标,使我们不能俯就生活,一味地低下去,变得灵魂轻贱。 徜徉在闪烁着灿烂光辉的历史人物的丛林里,感受先哲的伟岸和无私,以及壮阔。我们看见华盛顿解甲归田时的大气,我们感叹邓小平扭转乾坤百折不挠的精神和巨力,我们领略曼德拉坚忍不拔的斗争精神和宽容并蓄的品格,我们钦佩普京让一个民族有尊严地立于世界的血性,我们尊崇不为己利,负重带领人们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英杰…… 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芦苇,但是它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我认为,是芦苇的思想性,使它摆脱生理意义的脆弱,具有了和天地一样的高大和尊严。 思想需要通过反省历练,历练过的思想才成其为思想,否则只是“想法”而已。所以,是生命本身的高贵与庄重要求我们,在生命的进程中,不能放弃反省,并且要把反省进行到底。 2007年2月7日于芒市
内容概要
在这样一个波澜壮阔、变化万千的时代,人们的智慧、能量得到了充分释放,创造了无数奇迹。人们凿开生命天窗,心情享受阳光、雨和煦的风,然而涌入窗内的远远不止这些。我们在努力品尝生活甘美的同时,也不得不随无意中开启的“潘多拉盒子”带来的苦涩和灾难。于是,反省——对我们来说就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 无论何时,无论是谁,只要置身于只有速度、没有停顿,只讲效率、不顾及质量的环境里,充其量只是“活着”,无法坦然地称之为“生活”。 虽然生活的希冀永远居于前方,没有回顾却是走不远的。作者想,如果在“活着”的间歇处,能够让自己的思维慢下来,不时回过身来审视身后留下的影子,用第三只眼打量自我和它身处的世界,我们便是与生活交融了。换句话说,作者以为经过反省的生活才值得一过。
作者简介
刘一平,曾出版著作《精神的崇高和生存的卑微》、《心灵的台阶》等。现供职于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委。
书籍目录
1、远行的思想2、选择的自由3、精神的崇高和生存的卑微4、精神生活5、对自己的俯瞰6、男女事宜7、官员道路8、时间的目光9、阅读领袖后记
章节摘录
完美是最后的诱惑。 追求完美者是填海的精卫。其壮烈与壮丽从来都是对人类精神的提携。 没有完美。一旦完美,美也就完了。完美是一种终结。 再富的人也有给不出去的时候,再穷的人也不会没有东西可给。 我始终认为人最重要、最可贵的品质是善良和正义。善良既是人特有的品质,也是人所有良好品质的基础或源头。所以,我们要大力培育并努力呵护善良这一可贵同时也是十分脆弱的树木。 从某种意义上说,吸毒者失去了与我们的精神联系。他们生活在一个岛屿,执拗地仰望自己的天空,忘记了远处的帆影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吸毒,是人类现象中的一种无序和动荡,和战争一样残忍,它损伤人类的精神。 吸毒是肉体与灵魂的全然遗弃现象。 那些身陷苦难的人,是我们身心的一部分,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时,对他们的援助就成了对我们自己的救赎。 有很多压力是自己制造的,那些压力是自身的垃圾。当你对自己说我必须爱这件事,这件事便成了压力。而当你用发自体验的需要和兴奋去面对这件事,这件事将变成你的活力的一部分。 对物质的追求近乎于终极目标,一定是严重精神缺失的表现。物质可以一定程度地给精神提供便利条件,却永远无法真正地填补那份缺失。 把握好过程,全力创建属于自己的那片天地,挖掘出可以滋润自己的那一掬泉水。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擦肩而过是随时可以发生的,我们知道我们要表达的意思,但那意思一旦形成了语言,就一定程度地独立于我们,被别人接受后,就不一定再是原来的那个意思。因而,交流需要各种方式,诸如肢体语言、神情语言、人格语言等。还需要诚恳、宽容、敏感和技巧。 在经历的磨难使你没有回旋余地时,就体验磨难吧,那个过程在某种角度说不仅是必然,更是精神的炼狱。从那个炼狱里走出来,你便不是从前的你,你可以有更温暖的精神和更坚韧的心灵。 不要放弃磨难的价值,那是深藏的矿脉。 我们很容易关注有形象指标的事件,比如一个建筑的崛起,比如一个人的职位升迁。但内心的业绩常常被忽略。 内心的业绩也必然有它外化的成果,比如对自己的塑造以及对别人的精神影响。它将缔造人的精神环境。 愿望需要信心和意志支撑,还需要爱神的护佑,失去了它们,愿望便随风而逝,不会成就一个事实。 一个人的精神能够成为另一个人的精神启迪。因而对社会的精神贡献值得赞颂。 正常情况下人首先明确的是为自己活着。但仅从客观上说,人人也是为了彼此而活。彼此成就,才有了人类延绵的历史和文化。 人类对自己的生存境况的反省,使“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越来越成为一种自觉。 人要为自己生活也要为别人生活,如果不是特别的情形,就不应该过分地强调任何一个方面,否则将导致偏颇,影响人类精神的健康与天然。 与自然的斗争曾经是人类生存的一个鲜明的主题。随着人类思想的进步,与自然的关系已经在理念上成为“探求”与“和谐”。而斗争的主要对象变成我们人类自身的深藏于精神中的邪恶。 激情,由于其迅猛的喷发情状,使人难于判断它的本质。 如果一种激情贯穿生命的很长一段时光,不管那激情的附着物是什么,是爱情,是事业,是自然,是生活,亦或是主义,其本质都是一种信仰;如果那激情短期内消失,其本质是情绪,因为某种臆想或幻觉而产生的一种激烈的情绪而已。 心是最捉摸不定的。 有时心是阳光,有时心是乌云,有时心是和风,有时心是阴雨,有时心是闪电惊雷。 心最真实也最虚幻。 心与心之间的距离最近也最远。心永远在动。 心最坚韧,也最脆弱。世间最惨痛的苦难都是心来承受,世间最大的祸端,也都是心的背叛来参与或成就的。 牺牲很多时候是用舍弃自己来抚慰别人的心灵,但很多时候也是为了抚慰自己的心灵。因此认为,不是所有的牺牲都可以用来标榜。 人的一生强差人意的东西不少,有些东西,无论你如何奋斗,依然可能一辈子都得不到。对此,虽然无奈却又难以释怀,便有了现代人所说的“郁闷”。一些人寻找郁闷的出口,耽于发泄与游戏。 游戏与人生结合,可以有一种隐士境界,但更多的是达不成所谓境界的反文明的放任与戏弄。后者是一种传染性病菌,其大量传播,会使社会的机体发出腐臭气味。 想象力多的人既幸福又忧伤,但终归幸福要多一些。 比照想象力贫乏的人,等于是过了双倍的人生。 人的品格只有优劣没有等级。 网媒报道,某大学对情侣在校园当众拥抱接吻的行为实施措施,轻则记入档案,重则不允许毕业。为此学校专门成立了巡视队,“抓捕”拥抱接吻者。 单就在校园当众拥抱接吻的事情,不能定性为失德,也同样不能定性为美德,它只是一种不大常规的情景。这种情景从某个角度看,也可以有把纯粹个人之事强加于人的视觉和感觉的属性,施加适当的影响显然也是可以的、其影响方式个性化一些也是可以的。如同美国有州地方法律明令食大蒜者不得乘坐公共车,有的州则规定在街上不得对他人做鬼脸,不但没有反人道嫌疑,还有些风趣的意味。 但该大学的做法让人厌恶,像是疯了,硬生生倒退着走路,走进了曾经的阴霾岁月。 社会的科技进步是以牺牲某些形式的幸福感受为代价的。 比如现代通讯无孔不入,我们再也体会不到那种不闻其声不见其人,朝思暮想的那个人竟突然而至的极度幸福感觉。 比如食品的丰沛以及购买的便捷,我们很难遭逢到饥饿后普通食物竟在一刻问美若珍馐的可爱情景。 再比如交通的发达使“他乡遇故知”的狂喜成为传说。 中国古代的人生“三喜”已经成为古董。P38-43
后记
完稿之时,正步入“天命”之年,时光匆匆,偶尔想之,慨叹不已:曾经以为皓首之年是遥远的将来。如果,用算术的方式计量过去的历程,不可谓不长,然而蓦然回首,生命之花就像变魔术一样,刚刚绽放就已开始凋零,中间似乎没有停歇。所有的一切皆浓缩成为一杯鸡尾酒,虽然五光十色,却可一口饮尽。 因为年轻,以为年轻的梦可以不断延续,所以对年轻的岁月少了几分珍惜,多了几分轻慢,少了几分耕耘,多了几分挥霍。末了,对逝去的生命生出的怅然犹如电影导演的自我解嘲:“电影永远是一门留下缺憾的艺术”。而生活,如同永远留下许多缺憾的电影。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部电影,只是导演不仅仅是自己。有主动亦有被动。 因为不再年轻,理想的行囊变得越来越轻。人生至此,该放的轻轻放下,该担当的继续担起,不愿舍弃的化成为解不开的结,相伴前行。 什么是“知天命”?人们作了许多诠释,道理林林总总。我觉得,知天命就是知道了孰轻孰重,学会了取舍,学会了顺其自然。 阅历多了,知道了自身切切实实不及沧海一粟,一个人所谓的“分量”,只不过是在特定的时空内产生了特定的作用,超出了这么一个界限便变得很轻很轻。 人的一生,你真正在乎的和在乎你的,其实并不多,你的存在就如无际的草原上的一朵花,或许你绽放得很灿烂,但你凋谢之后,草原依旧。 过了正午,日渐西下,生命变得平和坚实。通常不会再有喝令三山五岳为我让开的豪情,不会再有“为赋新诗强说愁”的稚气,也不会为某些过去曾经看重的东西的丧失而痛心疾首,同样,对矢志不渝追求的东西,会用更加深沉而执着的力量去成就。 夕阳,它少了憧憬却多了沉实,它少了炽烈却多了宽怀,它少了光芒却多了庄重,它少了鲜活却多了绚烂的悲情…… 人生风景处处,每一处美丽都不可替代。 我喜欢尼尔斯·斯坦森所说: 我们所见的固然美好, 我们明了的愈加美妙。 我们尚未悟彻的更是不胜其美, 美不可言。 最近,有过一次难忘的夜游。 我们乘船沿水路进入一个远离市声,保持着原生态的湖泊深处,下榻在“水上宾馆”。宾馆全是木制,被木柱高高的托在水面上,长廊把房屋串连在一起,形成一座格外美丽的建筑。 湖水清澈,二、三公尺深的地方,飘逸的水草、游弋的鱼儿悠然可见。 夕阳如血,没有了耀眼的光芒,没有了温暖万物的热量,只有从容沉静的身影显示它最后的爱恋。湖水的鳞鳞波光是一片珍贵的令人叹息的金橙色,终于随着最后一片霞光隐去,湖面归于平淡、静谧。 夜幕完全降临了,没有风,没有月亮,只有微浪轻轻拍打着木桩和木制的堤坝,湖水愈加幽远和深沉。 木船缓缓驶入湖中。宾馆闪烁的灯光越来越远,感觉天水之问更加漆黑。我躺在船板上,在船桨拨开水面的声响中,仰望天空,感受一份特有的宁静。 星星越看越多。 面对无垠的天空,思想犹如没有牵线的风筝四处飘逸。 宇宙是那样的浩瀚、神秘、玄妙。人是造物主的杰作,但造物主的杰作不仅仅是人,人不过是无边无际的星河里散发着某种颜色的一颗小星而已。在生命的长河中,人与其它物体,地球与其它天体无时不在相依相斥、相进相退、相生相灭,构成了一幅色彩缤纷、奇妙无比、波澜壮阔的图画。 在宇宙的恢弘气势、精妙结构和神秘演变面前,人类实在太渺小,太脆弱。完全可以这么想象,在宇宙的眼中,人类不过是在行蚂蚁之力,无数伟大的发明创造也只是雕虫小技,一次次山崩地裂的战争,也就是蚁虫的拳脚在无边无际的天体中荡起一粒尘埃而已。 然而,人自有生命与生存的尊严。人的尊严一方面是自然赐予,一方面是自身维护。因而努力构筑一个和谐的内在的和外在的维护人的尊严的世界,便成为人所有追求的根本。 眼光放逐到广袤的宇宙,会豁然明了一些事理。这种时候,似乎另有一双眼睛在身心里星星一样升起。在这双眼睛的照耀下,即使做一件纯技术的事也会有宽广的胸怀和超越的眼光。 夜深了,小船掉转了头,回向来时的地方,一颗小流星从天空滑落。天空依然璀璨。 2007年5月7日于芒市
编辑推荐
由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刘一平新著《远行的思想》一书正式出版发行。全书分为《远行的思想》、《选择的自由》、《精神的崇高和生存的卑微》、《精神生活》、《对自己的俯瞰》、《男女事宜》、《官员道路》、《时间的目光》、《阅读领袖》9个部分。是作者凭借自己对生活、思想与文化的丰厚积淀,对自我以及自我赖以生存的世界用“第三只眼”进行了客观的审视与理性的反省。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