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大讲堂

出版时间:1970-1  出版社:贾浓铀 天津古籍出版社 (2010-05出版)  作者:贾浓铀  页数:201  

前言

东方龙脉悠悠五千年,文化传统源远流长。作为华夏子孙,我们应积极地去了解历史、感悟历史。中华民族和世界上的所有民族一样,都经历过一个漫长的原始时期。其中饱含着人类对世界的探索与挣扎,不屈的人们组成了这个英雄时代。夏朝的建立.使中国从原始社会步人奴隶社会,这是人类历史的一大进步。周武王灭商,奴隶制时代基本结束,封建社会的初期阶段即封建领主制阶段开始。经过春秋、战国的纷繁战乱后,秦终于完成了大一统。但这次的统一没有持续多久,秦便因为统治者的暴虐而灭亡。四年的楚汉战争结束后,胜利者刘邦建立了强大的西汉王朝。西汉末期,由于土地兼并严重,奢侈腐败盛行,导致社会矛盾日趋激化,政权被王莽所篡。复兴的东汉王朝使封建社会进一步发展,但也无可避免地走上衰败之路,天下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重新统一,华夏大地迎来了一个政权更迭、群雄争霸的时代。隋朝的建立,使中国封建社会进入了鼎盛时期。对于所有中国人来说,唐朝可说是中华民族最荣耀、最强盛的一段历史了,它那无与伦比的灿烂与辉煌至今仍在绽放异彩。唐朝灭亡之后,中国历史再一次进人了大割据时代。经历了五代十国的战乱纷争,直到元灭南宋,一个空前庞大的多民族统一国家屹立在了世界东方。

内容概要

  百科大讲堂系列丛书,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图文并茂,妙趣横生。是为新世纪读者量身打造的一套百科全书。《历史告诉未来·中国历史故事》介绍历史是死的,因为它已经成为过去。历史又是鲜活的,因为婆媳能告诉我们未来。

书籍目录

群居——人类最早的生活方式氏族公社——原始社会的高级阶段英雄时代夏朝的建立夏朝的国家制度夏朝的发展夏朝的文明夏朝的衰亡商王朝的建立及其统治商朝的经济商朝的文明商朝的衰亡西周的建立西周的政治西周的经济发展西周的文化西周的衰亡动乱春秋春秋的经济战国的政治经济变革战国中后期的军事改革战国的经济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与科技建立统一的政权秦始皇巩固统治残酷的秦朝统治农民起义秦的灭亡西汉的建立及其初期的统治西汉的经济西汉的边疆政策西汉的工商业动荡西汉西汉的文化东汉的建立及其巩固东汉的社会经济东汉与边疆的联系党锢之祸黄巾军大起义东汉的文化曹操统一北方三足鼎立曹魏蜀汉孙吴三国时期的科技和文化西晋的建立与统淝水之战前的政治东晋的建立东晋后期腐朽统治及其灭亡两晋的文化南朝政权齐、梁、陈的更迭南朝阶级关系和经济北魏统一北方孝文帝改革北魏后期的社会经济北魏的分裂南北朝时期的宗教和文化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文学和艺术隋朝重新统一中国隋朝的中央集权隋朝的经济制度改革隋朝的文化隋朝经济的发展隋朝的灭亡唐朝的建立与统唐初的制度改革贞观之治武则天至唐玄宗唐朝前期的社会经济安史之乱唐朝的衰落唐朝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系唐朝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唐朝与中亚、两亚的交流唐朝的宗教与哲学唐朝的经学与史学唐朝的文学、艺术与科技唐末的暴政及灭亡五代十国五代十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北宋的建立北宋的制度改革北宋前期的内忧外患北宋农业的发展北宋手工业和商业……资产阶级革命和清王朝的灭亡

章节摘录

插图:秦统一前,各国文字形体紊乱,读音互异,给政令推行和文化交流造成很大障碍,诏书至桂林,竟至无人能读懂。秦始皇令丞相李斯进行整理,制定小篆通用于公文;后来程邈又根据当时民间流行的字体,整理出更为简便的新书体——隶书,作为通用文字在全国范围推广。统一度量衡公元前221年,秦始皇颁行统一度量衡的昭令,将商鞅制订并在秦国实行了100多年的制度推广到全国施行。秦始皇为表示统一度量衡的决心,把昭令铭文刻在官定的标准计量器上。秦二世即位后,又颁布诏书,强调统度量衡是皇帝的功绩,并决定将这个法令推行下去。秦王朝建立之前,六国货币形态各异。秦统一中国后,废除各国原用货币,采用“半两”圆钱为通行的法定货币,按秦量制,每枚秦“半两”的重量相当于现在的8克左右。秦王朝严格规定,只有朝廷拥有铸钱权,严禁民间私铸。为杜绝私铸及检验“半两”钱的分量,特地又铸造了一种厚重的权钱汉称法钱),面文左右两侧有“重四两”的小篆文字,穿孔上下有作为衡量标准的数字符号。这种权钱的铸造,在监督、规范当时全国钱币的流通,进步巩固“半两”钱的独尊地位、保证统一货币政策的落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公元前221年,当时秦的统一大业刚刚完成,以宰相王绾为首的一部分官吏主张实行郡国并行制。廷尉李斯坚决反对,他认为先前的诸侯纷争,完全是西周分封诸侯所造成的。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在全国确立了郡县制初设36郡,后增至40郡。郡的主要长官是郡守,掌政事和军事,下辖郡尉、监御史、令、长、丞、尉、亭、里等。

编辑推荐

《历史告诉未来·中国历史故事》是百科大讲堂系列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百科大讲堂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