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索攻坚

出版时间:2008-6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作者:徐潜,栾传大 著  页数:86  

前言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其精髓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人格修养。这是我们民族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瑰宝,历经不同时代先辈们身体力行的汇聚,生生不息,深深烙印在炎黄子孙的心上,成为我们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根基。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高尚的民族情感、崇高的民族气节、良好的民族礼仪构成了中华传统美德和人格修养的奠基石,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之间关系的基本价值观,像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立志修身、敬业报国、求真务实等。勤俭、廉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品格。“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表明中华民族对勤俭与奢华鲜明的好恶态度。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终身保持廉洁、清正的节操,这就是廉正。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我国人民从来就有知书达礼的传统关德。知礼讲礼的人大多以他人为重,以社会为重。能真诚待人也正是一个人高尚情操的表现。当今社会,文明礼貌、文化素养对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今天我们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优秀的人格修养有三点重要意义:  首先,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就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改善社会风气,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风尚,使整个社会洋溢着和睦、和谐的氛围。这也是中华民族绵延几千年不断发展进步的重要思想渊源。  其次,有利于培养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各种各样的磨难,仍然能够不屈不挠、昂首挺胸地走过来,就是因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支撑、推动着我们民族的进步和发展。  第三,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使我国保留了令世人瞩目的灿烂文化。从原始社会、封建社会到近代社会,再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中国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进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优秀的人格修养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今天,当我们的祖国前进在改革开放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征程上,八面来风带来了全球各国的文化传统和社会价值观,信息传输手段的多元化以及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等,各种思潮和思想纷纷涌入国门,中华传统美德和人格修养也面临着能否与时俱进、继续在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中占据主流地位的挑战。2006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和价值观,党的十七大又提出了“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方针,从历史与现实结合的高度充分肯定了中华传统美德和人格修养的历史价值,也表明了弘扬传统美德和人格修养的重要意义。  这是一套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编辑出版的“中华传统美德和修养文库”,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对美德和人格修养的各个方面作出了形象生动的阐释。希望这套书能为吉林省的农家书屋建设作出贡献,中华传统美德和人格修养必将扎根于现实生活的沃土之中,开出更加绚烂的花朵,结出更加丰满的果实。  (作者系吉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2008年4月

内容概要

  这是一套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编辑出版的“中华传统美德和修养文库”,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对美德和人格修养的各个方面作出了形象生动的阐释。希望这套书能为吉林省的农家书屋建设作出贡献,中华传统美德和人格修养必将扎根于现实生活的沃土之中,开出更加绚烂的花朵,结出更加丰满的果实。  《求索攻坚》为其中之一的《求索攻坚》分册,书中收录了:《李冰治水修筑都江堰》、《刘向整理古籍二十载》、《王充建树无神论》、《班超不辱使命》、《张衡发明地动仪》、《蔡伦革新造纸术》、《张仲景攻克瘟疫》、《马钧革新机械》等故事。

书籍目录

鲁班和他的发明创造扁鹊起死回生孙膑身残志坚著兵法淳于意对医术的求索李冰治水修筑都江堰刘向整理古籍二十载王充建树无神论班超不辱使命张衡发明地动仪蔡伦革新造纸术张仲景攻克瘟疫马钧革新机械裴秀和“制图六体”贾思勰研究农业祖冲之求是创新范缜创立《神灭论》郦道元专著《水经注》刘知几对史学的探索和尚科学家僧一行王惟一普及发展针灸学王安石锐意变法清代名医叶天士吴敬梓十年创作《儒林外史》

章节摘录

  鲁班,春秋鲁国人,姓公输,名般。鲁班出身于工匠世家。从小就学会了许多种工艺。他一生有多种发明创造,最突出的成就是在木工方面。他发明了锯子、刨子、墨斗等木工工具,又改进创造了楼、亭、桥、塔等建筑工艺,还发明了打仗攻城的玄梯,生活中用的石磨等。  鲁班的成就是与他刻苦钻研分不开的。  一次,鲁班负责建造一座宫殿,他和徒弟带了斧头,上山去砍树。用斧子砍,又慢又累,一连砍了十几天,砍下的木头离所需还相差很远。动工的日期越来越近,他心里十分焦急。  这天晚上,鲁班踏着月光,上山去寻找木材。忽而越过山坡,忽而攀上峭壁。他在攀峭壁拨动杂草时,手臂上划了一道长长的血口子。鲁班想:野草怎么会这么厉害呢?他俯身看时,发现有一种野草,叶子长长的,边上排列着许多规则的细齿,轻轻地摸了摸,很是锋利。这时,鲁班又发现有一只蝗虫在吃草,两个大板牙一张一合,一会儿就咬断了好几根。鲁班捉起蝗虫看时,它牙齿上也有许多整齐的小齿。鲁班看了看带齿的草,又看了看蝗虫的牙齿,高兴得跳起来。  他跑下山,连夜找来铁匠,打了几个边缘带齿的铁条。用这种铁条拉树,又快又省力。只用几天的时间,木料就备齐了。这种带齿的铁条便是锯子的祖先。  鲁班看见古老的磨面方法,是把麦子放在臼里,用杵来捣,又费力又费工。他日夜思索,终于想出一个高效的方法:把麦粒放在两块粗糙的石头中间,来回碾动。后来又进一步改进,在两块石头吻合的一面,凿上齿纹,中心装了轴。这便是现在许多农村仍在使用的石磨。  几千年来,鲁班的名字在民间广为流传,他是中华民族勤劳和智慧的象征。鲁班刻苦钻研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扁鹊起死回生  扁鹊(生卒年不详)姓秦,名越人。齐国渤海郡■(今河北任丘县北)人。他是战国初期的名医。  扁鹊年轻的时候,曾拜长桑君为师学习医术,但他并不仅仅以师传为满足,重视实际探索,凡是都要问个为什么,他几乎读完了前人所留下来的医学著作,在东西南北各地往来行医。他一丝不苟地为病人治病,疗效很高。人们把他比做黄帝时的神医扁鹊,称他为“扁鹊先生”。  他认真地汲取了前代医家的医学经验,又根据自己多年的行医实践经验,创立了一套完整的诊断原则,即望(观气色)、闻(听声音)、问(问病情)、切(切脉理),奠定了中医治疗方法的基础。在治疗的具体方法上,扁鹊研究并熟练地掌握了当时已经得到普及与发展的砭石、针灸、按摩、汤液、熨帖、手术、吹耳、导引等方法。  扁鹊行医期间,有时去齐国,有时去赵国,他的足迹遍及今河南、河北、陕西一带。他随俗而变,根据当地人民的实际需要,有时作“带下医”(妇科),有时作“耳目痹医”(五官科),有时又作“小儿医”(小儿科),他全面而又高超的医术,受到了人们的普遍赞誉。扁鹊还很有些哲人的头脑,他提出了“六不治”原则,把骄横放荡蛮不讲理、看重财物而轻视生命列为“六不治”之首,信巫不信医也是他所认为的不治之症。这种朴素的唯物思想,对破除迷信,促进医学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扁鹊在处理具体病案时,往往采用多种方法兼用的综合疗法。这也是他医术高明的一个重要原因。  有一次,扁鹊外出行医路过虢国。听说虢国的太子突然死了,在扁鹊看来,这件事很可疑,因为从太子发病的症状上看,得这种病的人,不可能很快死掉,所以,他决心一定要探个究竟。便就急忙向虢的王宫奔去,当扁鹊跑到宫里的时候,里里外外正忙碌着替太子办理后事,准备成殓下葬。扁鹊叫人向国王说明自己的来意,国王一听是医术精湛的扁鹊先生来了,就欣然同意了。扁鹊来到太子身边,进行各方面的观察,他发现太子虽然没有呼吸了,但两腿内侧还有余温。便当机立断地说:“国王陛下,恕我狂妄,据我观察,太子并不是真死,而是一种尸蹶病,陛下可放宽心,太子还有治好的希望。”国王一听,欣喜而又急切地请求扁鹊赶快给太子治理。于是扁鹊大胆地在各个穴位上给太子针灸,不一会儿,太子就面色潮红,有了微弱的呼吸,接着他又为太子熨帖,太子的呼吸由弱变强了,随后他又给太子灌了一些汤液,没到一顿饭的工夫,太子的身体动起来了,又过了没多久,太子睁开眼睛,挣扎着坐了起来。太子果然又活了过来,国王异常惊喜,再三向扁鹊道谢。大臣和百姓们相互传颂着名医扁鹊使太子起死回生的消息。扁鹊见太子一切正常,没有什么危险了,就留下药方走了,太子服了二十天的汤药,完全恢复了健康。  后来扁鹊行医到了秦国,秦国的太医令李醯对他很嫉恨,害怕医术比自己高明的扁鹊的到来,会危及自己的地位,于是,千方百计派人加害扁鹊,扁鹊心底无私,只知专心为病人治病,力求解除病人的痛苦,哪里会晓得这些阴险毒辣的内幕,扁鹊终于被李醯害死了。  扁鹊通过学习、实践,不断探索,掌握了渊博的医学知识和高超的医术,因此在行医过程中才会表现出起死回生的精湛技艺。他创立的望、闻、问、切这一套诊断原则和方法直到今天还沿用着,他成为历史上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殊不知,构成传奇的背后有多少奋斗和探索的艰辛!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求索攻坚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