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变

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上海百家出版社  作者:杨晓马川,郑蕾 著  页数:180  

前言

  评价仇德树及他的“裂变”,应该以“世纪”为尺度。  这是人类、也是艺术史处在重大变革的世纪。  从1994年,上海美术馆主办了仇德树的第一次国內画展,到2008年,又再次主办仇德树作品回顾展,时间的页码把一个美学的旧世纪公正地翻过去了。这两次画展对于他在“草草社”以来与旧艺术体制奋斗的时间流变的意义上,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因为,尽管在此之前“裂变”已经有过很多重要的国际性展事和创作活动(如琼。柯恩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对西方的持续介绍、美国塔夫茨大学的长幅壁画、哈佛大学的讲演等等),但以这里的某一种传统眼光,那毕竟是“墙内开花墙外香”。现在,他的“非主流”正式在本土登堂入室,皇皇如曰的国内美术馆也终于开始了一种“裂变”。就在两个世纪变革之交,“裂变”艺术开拓的创造性成果、归类的困惑和命名的延宕,以及环绕并由其触及生发的研讨绵绵不绝;时至今日,业已成为中国当代斑斓复杂而又眼花缭乱的视觉图像世界里很难迂回的话题。在某种意义和某种角度,“裂变”,不再仅是仇德树个人富有鲜明特征的原创艺术符号和卓越成果,而且也是对中国当代美术运动状况的某种建设性的代码缩写和批判性的符号化呈现。

内容概要

  从1994年,上海美术馆主办了仇德树的第一次国內画展,到2008年,又再次主办仇德树作品回顾展,时间的页码把一个美学的旧世纪公正地翻过去了。这两次画展对于他在“草草社”以来与旧艺术体制奋斗的时间流变的意义上,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志。

作者简介

  仇德树,1948年生于上海。1968年高中毕业。先后任上塑十八厂及卢湾区文化馆美工。1979年组织“草草画社”,提倡艺术的独立性。1982年发现“裂变”,并从此确认“裂变”为艺术语言和哲学基础。其作品主要为国际、国内重要和著名的美术馆、博物馆、机构及。个人收藏,在美术创作、绘画展览和拍卖收藏界享有盛誉。  杨晓马川,1954年生于上海。1973年始发表作品。1977年始受高等教育。当过军人、干部、研究人员等,曾职业从事文艺创作、政治理论、电影理论和艺术批评研究。现主要进行自由阅读和自由思想,以及并不完全自由的写作。  郑蕾,1982年生于上海。2009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获艺术学视觉艺术硕士学位和戏剧戏曲学舞台设计与演出史研究博士学位。现专职文化艺术史料编研。

书籍目录

前言一月——心灵山水二月——面对那个叫做“年”的怪兽三月——词语对色彩的激情四月——在镁光灯的背影下五月——一种高级别的享受六月——面向大海的呼吸七月——不磕头朝拜的艺术之徒八月——中国艺术的“GPS”九月——“韦帕”之夜十月——视网膜颤动的奥秘十一月——黄金时代十二月——留给艺术评论的问号

章节摘录

  仇夫人:我在整理车间工作。因为我们是在这种困难的时候认识的,所以,就会有一种风雨同舟的感觉,经历过挫折,个人的承受能力和现在的人也不一样吧。  笔者:仇太太,你当时认识他的时候知道他会画画吗?  仇夫人:知道他喜欢画画,而且知道他的理想是成为出色的画家。下班后,他很少直接回家,经常留在工厂的浴室里,通过速写练习来学习画人体。即使在公园玩,也会带一个速写本,不忘画画。当轻工业局、美术馆等有活动时,非常积极参加。水墨画、油画、版画、年画、宣传画、连环画、水粉画等都尝试。但没想到他会走上以画画为终生事业的道路。  笔者:没有料到他会如此一发而不可收?  仇夫人:这倒没想过。但记忆中我祖父是搞篆刻的,我父亲经常会把家里挂着的画从这里拿到那里,换着挂。这也影响了我的兴趣。  笔者:仇太太,你当时觉得这个人有可能会成为大画家吗?  仇夫人:从没想过,那时候连成名成家的想法都没有。  笔者:那时你们经常谈什么话题呢?

媒体关注与评论

  仇德树的“裂变”,不为传统文化和强大的西方文化影响所圃,从而达到对传统单一水墨形成的解构和向现代水墨的方向转换,真正形成了对水墨画传统的大“裂变”。  ——方增先 上海美术馆馆长  仇德树已做到了使用一种他自己所创造的使古代的美术词汇转变为完全现代情景的语言,以表达他最深的内心感觉。他的作品是对当代美术的一种真正有独创性的贡献。  ——琼·柯恩 美国艺术史学家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裂变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