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浮世

出版时间:2008-5  出版社:上海远东  作者: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页数:20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钱红丽,安徽安庆人。 1970年代出生,笔名再见苏丝黄等,1990年代进入常态写作,近年来,于数十家媒体开设体育、音乐、读书随笔、娱乐八卦等专栏,计有一百多万字。本书为其新近生活读书随笔集。分“草木课“、“风物志“、“枕边记“、“声声叹“。作者的文字坚硬而华丽,其实骨子里,尽是暗香疏影。喜爱文学、对随笔情有独衷的读者不能不读。

作者简介

钱红丽生于20世纪70年代,先于安徽安庆一个叫做稻圩的村庄长大,后迁居芜湖。从事过多种职业,90年代初开始沉溺于文字的铺排组合,著有《华丽一杯凉》等。现居合肥,继续写作,一直写作。

书籍目录

辑一  草木课  四君子  味道  与树为邻  添色木芙蓉  霜冷雾自  立春以后  蔷薇的合唱  盛事  桂花课  跟土在一起  可深究的日常  秋日和  秋天的栗子辑二  风物志  哭嫁  婚礼  葬礼  货郎  相亲  融化的幸福,飞旋的水漂  手艺人  业已消逝的游戏  杀猪  从方言到图书馆  画匠  黄金的稻  甜  去往温暖的地方  冬天的事  集镇的走法  走亲戚或者其他  山芋的前世今生  我所热爱的豆腐  植物或者花朵  农事  八月的安庆辑三  就边记  虚谷的猫真肥  风的画家中岛洁  邪与媚  萧红的意义  阿城的烧饼  潘玉良的两级台阶  我看鲍尔吉·原野  被呈现和被唤醒的辑四  声声叹  我们家族的女性  谋生与谋心  欲回天地入扁舟  转身  风吹浮世  终无言  独自  城市的味道  徽州之美  行走浙东北  跋:替换与剔除

章节摘录

  霜冷雾白  当坐在电脑前,足下一双老棉鞋,像提前进入晚境的臃肿的老妪,腿上搭一床薄被——当敲下霜一冷一雾一白四个字,眼前显得异样——仿佛看见了稻草垛在一夜间白头,它在打谷场边沿高高耸立,是一面风也吹不走的正黄色旗帜,老水牛一冬的粮食。我还看见了火钵通体明亮,木屑在青灰的掩护下高调燃烧,为手足送去暖意——隆冬里,乡下人的身上始终散发着一种柴禾的味道,它来源于火的余烬,温厚又绵醇。  清晨,路过足球场,我看见了霜,那一刻,是田间秋菘被一片片折断所发出的低吟。霜,是流动的,当你走近它,早巳荒芜一片。它始终有一种远意,仿佛一种精神,寓意着孤标脱尘,修身独高。  怎么样,才能把霜形容准确呢?写作的强大与自信在霜面前都要悄悄低下头来。乔治·奥威尔回忆5岁时就意识到以后肯定会写作,卡森·麦卡勒斯17岁就写出了出色的短篇小说,玛格丽特·杜拉年轻时的一场场艳遇仿佛为日后的小说创作搜集着素材……  ——可是,在霜面前,他们同样无能为力。霜会为难所有的人们。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风吹浮世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3条)

 
 

  •   她在天涯网上,曾经叫做再见苏丝黄,一直在潜水,看她的博客。买过她的三本书,低眉,华丽一杯凉,还有这本风吹浮世。很喜欢她的文字,安静,能够直抵人心。
  •   很喜欢,钱红丽的文字总给人一股乡间的气息。好喜欢!一如既往的支持当当!
  •   帮朋友买的,她很喜欢钱红丽的书
  •   朴素的文字。
  •   很好,喜欢她的风格。
  •   相较于低眉,此书的好看,在于有乡村浓郁的风情,缓慢的节奏,恬淡的心境。
  •   故乡物事满目馨香这是一本散发清香的书比低眉多了一份天然比华丽少了一点学究气好书就应该是这样的真的感觉真的性情
  •   寻求已经久的书,终于在当当上购得,不胜欢喜。
  •   平凡、琐碎,却处处有诗意,简单、重复,构造成复杂的人生。风物放眼量,草木有精神。孤枕边,声声叹,人到中年,漠然回首,一阵风过,浮生若梦。远东版的图书,质量不好,遗憾!
  •   先在网上看到作者的文字后才决定要买的,还可以
  •   还是保留了作者的水准,尤其是找到了我一直想找的一篇文章。
    开心 感动
  •   刚看了几页,文笔还好,就象在和读者聊天,只是“丑鱼烂虾,柔柳扶风”,第一次读到这样的词汇。
  •   与《低眉》相比,我更喜欢低眉。
  •   因为洁尘的书才知道了这个作家,所以买了她的这本书。但看过后,有点失望。文章很散,有些文字让人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这些文字的联系是什么。这种文字的感觉我也不太喜欢。
  •   有文笔但太沉重让人心情郁闷
  •   喜欢这个作者!
  •   感觉不如低眉精彩.依然是本好书.
  •   不如《低眉》
  •      我们总是习惯于将人群归类划分,比如,仅仅依据出生年代便笼统地称之为“八零后”、“九零后”,而不去细究其内部成员之间的个体差异,这种简单的圈定,除了指涉的方便并不过多考虑其内在的趋同。
       依我个人的理解,以“文革”结束的1976年为界,七零年代生人实则应被归为前后两类。前半截出生的人,多少接触过一些历史大事件的尾声余韵,童年的视域中,色调单一,物质贫乏,其文化背景和理想主义的精神追求,似乎更接近生于六零年代的家中兄姊;而后半截出生的人,则相对接近八零年代的整体氛围,毕竟现实环境的巨大变革是从这一时期正式开始并提速发展,其心智的定格显然与时代的步调一致。所以,即便统称为“七零后”,首尾两端的风景其实迥然不同。
       我想说的话题——七零年代女子的写作与生活——具体所指,是1970年左右出生的这拨女性作者,而今已到了渐近中年的实龄。
       与文字的结缘,对于她们而言,应该得益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人文气质。朦胧诗,校园文学,铺天盖地的文学期刊,一封剪角免邮资的投稿信,天南海北的笔友,青春年少的浪漫轻愁,往往借助手中的一支笔来纵情挥洒。当“文学女青年”的头衔不再时髦,当文坛的焦点已然被更为年轻的后生们取代,她们,一路心无旁骛地走下来,深陷文字的迷宫难以割舍,或者除了写作再别无长处。以笔代言,以文字谋生,从外在的探寻、诉求逐渐回归内心和内省,写作的抵达,让这样一批写字的女子,慢慢有了属于自己的沉静与芬芳。
       像田晓菲、袁筱一,从初露峥嵘的诗文开始转向更为纵深的学术领域,报章书坊中偶然遇见,亲切之余又添一丝敬畏;写小说的金仁顺、魏微,笔力越发沉稳,出手不凡的当年情景隐至文字背后,成为拓展更大上升空间的基石;闫红、钱红丽,两位皖籍女子,曾被冠以“江南才女”的美称,文笔清丽,兰心蕙质,尤以近年进入常态写作后的作品惹人关注。
       曾以“指尖微凉”的笔名出版《华丽一杯凉》时的钱红丽,相继又有《低眉》问世,最近的这本书名为《风吹浮世》。从“花言俏语”式的专栏写作发轫,华丽、迷离,敏感、沉溺,稍有炫技之嫌的铺排文字,这是《华丽一杯凉》给我留下的印象。从《低眉》开始,“自斑斓到简洁”(《低眉》自序),从《诗经》到《闲情偶记》,从永井荷风到川端康成,阅读与写作的相互作用,笔端文字便也慢慢简短峭拔起来,不知不觉抽离了刻意矫饰的为赋新辞强说愁,还原至渐趋平和的心态。及至《风吹浮世》的亮相,终于欣喜地看到,花草树木、乡村记忆,不疾不徐,娓娓道来,平常文字亦有了来自生活本身的弹性与张力。
       “写作是一种漫长的抵达”,经年累月,文字的叠加,岁月的留痕,隐约透射出七零年代女子的写作与生活。不再浓妆艳抹,故作深沉,一旦决心褪去华丽的外表,自觉“替换与剔除”了年轻时的秾艳与矫情,摒弃了雕琢与铺张,取而代之的,则是草木荣枯的自守,家居日常的怡然和人情事理的殊途同归。随着年岁的增长,以素颜示人的坦然,真正找到了写作的本质与内核,文字的温润感油然而生。
       之所以关注钱红丽和她的文字,还另有一层缘故。她现在定居的城市,也曾是自己生活了近三十年的地方。赤阑桥、金寨路、环城公园……文中屡屡提及的每一处地名,都承载有太多不常想起却不会忘记的诸多人事,仿佛那座不大的城市中曾经蓊郁旺盛的梧桐树、广玉兰,隔着时空的距离,依然清晰如昨,历历在目。“文字的脉络与人生的脉络逐渐相融重叠”,借助她的文字,回望南方,竟也生出几分近似思乡的情愫。
       当阅读与写作成为日常,当生命的馈赠如期而至,和风细雨,水流云在,微醺般的愉悦,是我们这些紧赶慢赶即将从前半场退役的七零年代女子,最觉心安的感受。至于那些浮世的尘埃,犹风过耳,大可不留痕迹,无需百般挂念。调整呼吸,享受现在,稳稳地朝向人生的后半程放心迈去。
       写到这里,也许你也发现了,话题的由头是一本《风吹浮世》的书,其实说的是像作者那样七零年代女子的写作与生活,也包括我自己。很庆幸,在人生这条必经之路上,我们被编成一组一路同行,用文字记录生活,以写作安身立命。
      
  •   "用文字记录生活,以写作安身立命",很高兴你能葆有这个状态,不容易.
  •   “我们总是习惯于将人群归类划分,比如,仅仅依据出生年代便笼统地称之为“八零后”、“九零后”,而不去细究其内部成员之间的个体差异,这种简单的圈定,除了指涉的方便并不过多考虑其内在的趋同。 ”
    好像有点笔误,“除了指涉的方便并不过多考虑其内在的趋同”, 应是“内在的不同”吧?
    这句话很熟哦,在cnki的硕博论文上读到过,芃诚写过有关“70后”的文?
  •   这我倒没注意过,专业不是文学方面的,所以论文也不会是我的。只是同龄人,所以关注。谢谢提醒,这篇还在继续写。
  •   最近在车上,一直在看她的低眉。
    虽然她自己有反省,还是略炫技了。
    我不知风吹浮世素净坦然到什么程度,恐怕要先见着翻着看看才敢买。
    说起关注她的那层缘故,巧了我也有那么一层
    那是我成长于斯的城市,十八年,故乡。
    我总觉得,有一天要回归那种温润、市井和平和的
    皖中小城。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