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王国的求索者

出版时间:2006-12  出版社: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作者:林湄  页数:146  字数:170000  

前言

我常想,画家在画蔬菜果盘那样的静物时,总要比画人物肖像来得省事。在特写中,人物专访也是最难的。林湄女士这个集子收的全是人物特写,并且都是文艺界的。我大半生都在采访旁人,近年来有时也成为采访对象。抗战前我去访问冯玉祥将军之前,为了不到两个小时的谈话,我准备了好几天。我不但了解了他的政治见解,也摸索了他近期的兴趣,知道他十分关心当时的新文字运动。这样,本来给的是半个小时,访问竞延长三倍。可是我有时遇到“专访者”,谈上几句我就听出他对我毫无了解。这首先就表现在问题发得大而无当,诸如“请谈谈你的生平”或者要我报一报近年来写了什么。一个好的记者应该能撤除访问者与被访问者之间的藩篱,把访闸变为谈心。读林湄女士这些专访,我觉得她不但在访问每位之前,都做了很充分的准备,而且她有一种不经见的本事,使被访问者向她启开心扉。丁玲回忆起那段委屈日子时说:“坐牢就好了。坐牢不要劳动了,坐牢就有法律,就有希望了。”说得多么深,多么沉痛!谈到近年光景,她又力劝作家们珍惜有利条件,不要做宾馆作家,要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林湄总是带着对被访问者的仰慕,带着某些长期思考过的问题,去进行对话的。她问沈从文通过《边城》想表达什么,问《围城》作者钱钟书叔本华的悲观论可不可取,问新上任的文化部长王蒙创作自由问题。问得都顺理成章,毫不唐突。从访问记中,我感到林湄女士对文学艺术深切的爱。以及对于过去受过委屈的作家、艺术家深切的同情。同时,由于职业上她是在海外从事报道工作,总不忘记加强外界对于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文学艺术的了解。这方面她的贡献是出色的。

内容概要

本书收集了作者在上世纪80年代做香港某新闻机构记者时采访沈从文、丁玲、巴金、冰心、钱钟书等文化名人的访问记。书中体现了他们学术成就之外高尚品德,如钱钟书的清高、沈从文的善良、巴金的真诚、梁漱溟的骨气、俞平伯的忍耐、丁玲的执着、陈景润的纯真……这是我们中华儿女、龙的传人的一笔巨大财富!

作者简介

林湄,荷兰籍,祖籍福建。1973年自上海移居香港,曾任新闻记者、编辑。1989年移居欧洲,后定居荷兰,从事报刊专栏和专业创作。曾任比利时根特国立汉学院特约研究员,欧华学者协会理事,荷兰作家协会会员,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华人写作会主席,欧洲纯文学杂志《荷露》主编。1

书籍目录

序自序 一览众山小美丽总是愁人的访著名文学家、古文物学家沈从文最后一次的访问医院中访名作家丁玲深沉广博的爱于巴金寓所的访问北国深秋忆春水冰心印象记天我为大有本不穷我所知道的粱漱溟最终“相信了自己”访哲学史大师冯友兰治学处世两不苟访红学家俞平伯“瓮中捉鳖”记访钱钟书先生速写钱钟书文苑鸳鸯与菜园幽会记翻译家杨绛一生在泥泞里作战访电影事业的开拓者夏衍不要命的老头子访记者作家萧乾风雨浮沉三十年记文艺评论家冯牧幸福与痛苦在别人眼中访老作家萧军青春之歌续新韵访女作家杨沫惊天一曲唱至今张光年留影香港文坛的一员宿将访刘以鬯先生在哲学里寻找生命的智慧记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汤一介辛勤笔耕五十年记香港作家李辉英路通向彩虹出现的天边记星洲文坛老将李汝琳诗名书艺撼新马访新马书法家、诗人潘受东方艺坛的狮子访国画大师刘海粟折衷中外融会古今访岭南画派大师赵少昂情系国宝默默耕耘访人民鉴赏家杨仁恺先生数学皇冠的一颗明珠访数学天才陈景润后记

章节摘录

1985年深秋,一个假日的下午,我兴致勃勃地来到了北京中央民族学院。校园内树木处处,片片黄叶随风飘落,地上像铺满了彩色的地毯,脚踩下去发出嗦嗦之声,满目萧瑟,一片静肃,真是秋景秋色秋愁啊,只是此时无心欣赏,因为有一件更令人向往的事吸引着我——见冰心女士。这个美好的愿望,存在我的心里已经很久了。早在少年时代,从粗识“之无”的时候起,读着冰心的《繁星》、《往事》、《寄小读者》等诗和散文,那“满蕴的温柔、微带着忧愁”的艺术境界,虽然因年少无法领略,然而,作品中那温馨的爱却溢满了我的心田。从那时起,我便幻想着,如果有朝一日,能见到这位可敬可爱的女作家,该多好啊!此时,这多年的美好愿望即将实现了,心里兴奋又紧张!当我来到高级知识分子大楼,站在三楼座×冰心住所门前,用微颤的手轻叩房门时,开门的是她的二女婿,他客气地招呼我坐在客厅的沙发上,这时,我看到正面墙上的一对条联:“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海狱梦中飞”——这是梁启超1924年书赠冰心女士的。这时候,冰心老人从房间里走出来,右手拄着一支海外友人送给她的银色助行器。(后来我才知道,1980年,冰心访问日本回来后,不慎跌倒令腿骨折断,虽施过手术,行动仍然不便。)她一进客厅,便亲切地同我打招呼,“来啦!”我想,这或许是前几天求见的电话里,她已经知道我是她的读者、她的同乡,又远来自香港。她谈起话来,有条有理,声音清晰、洪亮,不像出自八十五岁的老太太声音。她身材不高,体形适中,五官匀称,耳肉丰满,头发斑白,脸上虽布满皱纹,但仍有秀气,一副老人的福相。此时,她坐在我对面的靠背椅上,双手交叉放在腿上,端庄、安祥。枣红色的小格子上衣,蓝色裤子,非常得体。面对这位沉静、朴实而又严肃的老人,心想与她那些清新隽永、感情丰富、笔触细腻、爱恨分明的作品,似乎有点不协调。我知道她的丈夫吴文藻先生病逝不久,冰心老人正经历着失去亲人的悲痛。不过来此之前,听一位与她相熟的朋友说,老人家感情丰富,但性格坚强,只有在熟人面前她才流露出内心的哀痛。当我提起吴先生的时候,老人语气平静地说:“五七年反右派斗争时,他没死已算幸运了。他活的寿数也不算短,只是比我先走了一步。”冰心和吴文藻的恋爱婚姻,像一支爱的赞歌,又是一个动人的故事,直到现在仍然令人羡慕,值得效法。青年时代的冰心,对待爱情态度十分严肃。她在燕京大学讲课的时候,同学们常常用两句话来呼唤她:“静如止水,穆若秋风。”这话是否贴切另当别论,但她的端庄仪态的确曾令爱慕者望而却步。这些爱慕者后来都成为著名的作家或学者,如许地山、罗家伦、徐志摩,当年都曾倾心过冰心——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均被拒绝了。吴文藻(1901-1985,江苏省江阴县人)是幸福的,他的坚贞和细心赢得了冰心的芳心。1923年,他们于驶往美国的船上邂逅。当时,吴在清华大学毕业后考取了官费留学而前往美国。在同船的一百多位学生中,冰心的美貌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加上她的名气,令一些人敬而远之。吴文藻胆子最大,他利用一切机会千方百计接近冰心,一起同她在甲板上散步,为她排解寂寞,照顾她的饮食。但是,这一切努力,冰心似乎无动于衷。还好,吴文藻并不灰心。到了美国之后,冰心就读麻省的一间大学,吴则在纽约入哥伦比亚大学。两地相隔,并没有动摇吴的决心,他经常去看望冰心,爱护她,关心她。“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冰心终于接受了吴文藻的爱,1929年,两人结婚。他们互爱互助,同甘共苦,相依为命,共同生活了五十六年。可以说,爱情支持了他们的事业,共同理想又滋润了他们的爱情。也许是冰心严肃的爱情观决定了她一生的幸福。回忆这甜蜜的往事,冰心老人对我说:“我们从恋爱到结婚,中间经历了六年时间,其中有三年是分地生活的。经过这一段分离、通信、了解,爱情得以考验。”听了老人这几句话,我沉思良久……他们结婚后,生活幸福美满。1931年,有了爱情的第一个结晶——一个可爱的男孩出世,取名吴宗生。后来,大女儿吴冰、二女儿吴青先后降生,使这个幸福的家庭更加幸福了。谈话中,冰心老人再三说,家庭的和睦主要来自家庭的教育。而且,必须从小孩子的时候开始进行,所以,她十分注重儿童培育、成长。她热爱儿童,讴歌童真,全心为他们写作。她说:“儿童很好玩,他们活泼、天真、可爱,最重要的是不懂得'假'。”须臾,补充道:“文学作品可以引导儿童的心灵走向美好。”作为一个辛勤笔耕了数十年的女作家,冰心用她赤诚的爱,火热的心,写下款款温柔、至真至深的诗语:“尽我在世的光明,来讴歌神圣无边的爱”,“我生命中只有'花',和'日光',和'爱'”。在这肃穆、深沉中,她用纯洁如洗的情感,为天真浪漫的儿童写下《寄小读者》、《往事》那些温润秀洁、笔触清婉的通讯。在这淡淡的微笑中,她曾满怀逸致,对大海的“妩媚、遥远、璀璨”作过热烈的描绘。是啊,冰心的作品就这样影响着一代代的小朋友。谈到自己的创作道路,冰心老人说:“我原来是学理科的,是五四运动逼我动笔的。”的确是这样的。了解冰心的人都知道,五四运动时期,冰心在北京就读的学校不久并入了燕京大学。那时冰心很活跃,是女学界联合会的宣传部负责人,加上她喜爱文艺,又有深厚的文学根底,因而,社会的变革激发了她的创作热情。她第一次用“冰心”笔名,在北京“晨报副刊”上发表了她的处女作:《两个家庭》。该报的编辑正是她的表哥刘放园。这个副刊,提倡文艺,在文化界有广泛的影响,可想而知,这是冰心创作道路的开端。后来她又创作了《斯人独憔悴》、《超人》、《南归》、《去国》、《问情》等小说。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她的《寄小读者》,这是冰心在美国留学时创作的散文,寄回给“晨报副刊”在“儿童世界”栏陆续发表,分“通讯”和“山中杂记”两部,共有二十七篇。那些诗一般的散文,滋润、启迪了中国儿童的心灵和智慧,影响力不可估量。1926年上海“北新书局”印刷出版,至1935年的十年问,共印了二十一版,这些优美感人的散文,奠定了冰心在文学界的地位,至今仍受到读者的喜爱,50年代,冰心继续写着《再寄小读者》。冰心写了大量散文,汇编成几种集子出版。除了小说、散文之外,也写新诗,有《繁星》、《春水》两诗集。她的诗以赞美自然和讴歌母爱为主题,形式自由无拘束。这时,我问冰心老人:“写作需要灵感吗?”她说:“我不喜欢说灵感,那似乎太神秘了。我是逢到什么事情,动感情了,睡不好觉,就写起来了。当然,有感情还要有表现能力,没有驾驭文字的能力,没有文学细胞,感情动了,还是写不出来的。”

后记

一切物质似乎都可标价,都可交易,惟有思想境界、品格、情愫、气节、操守无价可标,因而也常常被人漠视。在我数年的记者生涯中,尤其喜欢专访“精神王国的求索者”。我觉得和他们进行精神上的交接,是一种美的享受。所以愿意将他们的追求与探索、痛苦和快乐展示给读者。只是要写活写好他们,并非易事,我努力这样做:在采访他们之前先详读他们的作品与有关的资料,以表达我对他们的真诚和尊敬。每位名家的经历、性格、思想有所不同,但他们又有许多共同点,这就是:他们的心灵是美丽的,胸怀是光明的,探索是深邃的。在此物欲横流的世界,弘扬真、善、美,构筑和谐、崇高的历史和精神王国,乃是我从事新闻工作的目标和夙愿。有些名家,在我专访不久后已离开了人间,但他们的音容笑貌仍保留在我的记忆里,他们不朽的灵魂和长留人世的真善美,将是永恒的!

编辑推荐

《精神王国的求索者:文化名人采访录》为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出版发行。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精神王国的求索者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该书不仅让我们更加全面的了解文化名人,感受他(她)们的真善美,,在悦读的同时净化我们的灵魂!
  •   一本不错的书,是粗略了解大家的浅显读物。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