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的行旅

出版时间:2006-2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作者:薛冰  页数:21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纸上的行旅》由薛冰著,书中所谈及的多是二十世纪早期问世的有关旅行的图书,共分五辑。所述之书,皆为作者私藏,多已绝版,颇为罕见,甚或大图书馆亦无藏。早年的旅游书,窥见彼时彼地的风貌风情,具史料价值。

书籍目录

序第一辑《新游记汇刊》3《新游记汇刊续编))9《中国游记选》14《现代游记文选》19《日记与游记》22《五台山游记》26《我一游记》29《东南环游记》33《关洛纪行》36《名山游访记》40《台湾山水散记》43第二辑《凤叟八十年经历图记》49《闲话扬州》53《吴游片羽》57《避寇集》61《理斋近十年诗词》64《黔游心影》68《新疆见闻》71《哑行者访华归来话今昔》74《梦回中国》79《影像的追寻》82第三辑《新苏州导游》89《SHANGHAI(上海)》  92《无锡导游》94《小说的杭州西湖指南》98《雁荡山一览》  10l《天台山指南》105《青岛指南》  107《西山名胜记》111《四川峨眉山》114《复兴后的首都》118《真贵的影象——香港二十四小时》122《日本》125第四辑《皇华纪程》  13l《洹洛访古游记》136《京绥铁路沿线风景》141《短篇游记》  145《西北视察记》150《西北考察日记》155《西北科学考察纪略》160《雁北文物勘查团报告》165《快门下的老台湾》168第五辑《Chinesisches Tagebuch(中国日记)》173《中国近况》176《亚洲内幕》179《你能够从这里到达那里》184...

章节摘录

书摘说到旅游,必得有能游之人,有可游之处,但枢纽还在于行动。游的过程,说白了,就是行的过程。读九十年前的这些“新游记”,最大的感触就是旅行方式的多样性。其时正是交通工具的新旧转换期,从北京到汉口,已有火车可乘;然而从北京城里到颐和园,就必须乘三四个小时的马车;到西山,则须先乘人力车至西直门,转京张铁路车至黄村,再换乘毛驴抵山下。有趣的是,当时北京人多将火车称作汽车,据说这是学了日本人的叫法,大约因为所用的是蒸汽机车。    火车而外,江行、海行均有轮船,青岛到上海,上海到香港,上海到汉口,指日可达。然而城内或近郊的短途交通,即在东南发达地区,所用仍是人力车、马车、木船,甚或竹轿。西部地区的行动就更加艰难。山西虽有正太铁路,但其“横断太行,蛇行万山中,曲者如环”,“铁轨甚窄,车亦小,每次开车仅带七八辆,多则曲不能行”,转不过弯去了;且日开一次,拥挤不堪。自西安至洛阳,仅有双套轿车可乘;至汉中,就只能骑马而行。塞北行动,则多用马车、骡车;由张家口入内蒙,全靠骆驼。自重庆到贵阳,只能乘轿,须行十五天,行李另雇脚夫。由长沙到贵阳,须先乘轮船一天到常德,换木船到铜仁,沿途背纤,行十四天;再乘轿或滑竿,行十二天。这还不算漫长——从北京到乌鲁木齐,据说要走一百天。    道路的原始、工具的落后,致使交通艰难。然而,当目的不是赶路而是旅行时,旅游景点的原生态,交通工具的多样化,往往并不被视为缺点。陆游的“细雨骑驴入剑门”,李白的“千里江陵一日还”,各有其韵味,决非一飞机落到山下、一缆车冲到山顶的今人所能领略的。人类自以为在前进在发展,可是生活方式、行动方式越来越趋同和单一,肯定不是好事情。    P5

编辑推荐

  本书由薛冰著,书中所谈及的多是二十世纪早期问世的有关旅行的图书,共分五辑。所述之书,皆为作者私藏,多已绝版,颇为罕见,甚或大图书馆亦无藏。早年的旅游书,窥见彼时彼地的风貌风情,具史料价值。  中国的纪游文字,、大体可分为两类,一偏重于记事,一偏重于抒情。至于所谓“情景交融”,不过是中学课堂上的套话,因为纯记事而不及于情,或纯抒情而不及于景的文字,已不可称为游记。对于前人的游记,我偏爱记事一类的。    本书所涉及的,主要是二十世纪前半叶问世的行旅类文字,以“旅”为主,兼涉有趣味的“行”。书中插配的图片,主要是书影和老照片。照片在反映事物上,可能较文字更直观、更客观一些,它甚至可能保存了摄制者未必意识到的内涵。希望它们能增添阅读的趣味。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纸上的行旅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这个系列很不错,但是缺少其中一本,遗憾。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