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造园艺术在欧洲的影响

出版时间:2006-8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作者:陈志华  页数:191  字数:11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陈志华先生在“文革”期间起意酝酿并与1978年写就的,建筑史研究中第一部关于园林艺术中西交流方面的著作。1989年收入作者《外国造园艺术》一书由台湾明文书局出版。这次我社首次将其独立刊出,并要作者对全文作了进一步的增补和修订,使之成为更加翔实和完备的一部著作。

作者简介

  陈志华,1929年生于浙江。1947年考入清华大学社会学系,1949年转建筑系,1952年毕业。当年留校任教,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曾讲授外国古代建筑史、苏维埃建筑史、建筑设计初步、外国造园艺术、文物建筑保护等,1994年退休后一直从事乡土建筑研究。主要著作有《外国建

书籍目录

前言一 18世纪以前的欧洲造园艺术二 18世纪上半叶欧洲的“中国热”三 教土和使节初识中国造园艺术四 英国的自然风致园五 英国的图画式园林六 进一步认识中国造园艺术七 法国的中国式园林八 中国造园艺术在德国九 欧洲园林中的中国式造园手段十 中国造园艺术在欧洲的衰退主要参考文献史料补遗后记

编辑推荐

  本书主要讲欧洲人,尤其是英国人,对中国造园艺术的知识和看法,却对在中国造园艺术影响下的英国自然风致式园林和图画式园林以及稍后的法国自然式园林的作品很少介绍。作者还增加一些插图,表现17—19世纪西方园林当时的情况,有许多是铜版画,其中有不少是复制品,而且复制过几次,所以并不很清晰,但很真实。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造园艺术在欧洲的影响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内容很好,适合专业人士,本书内容在陈先生的另一本“外国造园史”中有,有那本书就不用买这本了
  •   本书是陈志华先生在“文革”期间起意酝酿并与1978年写就的,建筑史研究中第一部关于园林艺术中西交流方面的著作。1989年收入作者《外国造园艺术》一书由台湾明文书局出版。这次我社首次将其独立刊出,并要作者对全文作了进一步的增补和修订,使之成为更加翔实和完备的一部著作。
      本书主要讲欧洲人,尤其是英国人,对中国造园艺术的知识和看法,却 对在中国造园艺术影响下的英国自然风致式园林和图画式园林以及稍后的法 国自然式园林的作品很少介绍。作者还增加一些插图,表现17―19世纪西方 园林当时的情况,有许多是铜版画,其中有不少是复制品,而且复制过几次 ,所以并不很清晰,但很真实。"

    后记夏末秋初,树叶的颜色开始递变,黛绿问疏黄,残红隐现。地面撒落着细长的柳叶、阔大的桐叶、像桂花似的不知名的黄色碎点……统统织入树枝的网状投影里。一年一度春秋,老人们依然在攀登他们的人生之路,虽然明知体质一年不如一年了,谁也违抗不了自然规律。其实,景物也一样,今天的春花秋叶已不是去年的她们。十年树木,这个公园的开辟不足十年,已森森然;百年树人,婴儿与老人间似乎遥远,但今天相遇在小小的公园里,展现了人生的短促。人们眼前只见到老人的病痛,看不到他们已为人类社会付出的艰辛。人老了,人老得如此快,极少人能躲过老年的病痛与孤独,确乎,人生最苦是晚年。在这个小小的公园里,释迦牟尼看到了生、老、病、死,因之他出家成佛去,为了永生吧!确乎,躯体必将消灭,但却有永不消灭的思想,思想即佛,佛即思想,思想者立地成佛。从释迦牟尼想到他的成佛之处菩提树下。我先没有见过菩提树,五十余年前经过锡兰(今斯里兰卡)科伦坡,像印度一般的民俗风貌,小贩卖点心有用菩提树叶包托的,我触景记下了感受:南国、古国、佛国,邋遢与乌黑。今日人间穷个不得了,科伦坡犹如吉布提(非洲一港口),无端向人讨来一片菩提叶。光阴似箭,今日自己也老了,被无情的岁月推入了老年的行列,无奈激情不肯老,适应不了老年生活规律,打牌、下棋、养鸟、种花都不能吸引我,到这公园来漫步是等待成佛的惟一通道了,我在此寻找菩提树,没有。有,发现棵棵都是菩提树,菩提树的根原来伸展在各人的心脏深处。1978年大难刚过,看到一份资料,知道全国各地有许多珍贵的古代园林在那场昏天黑地的十年“革命”里遭到破坏,有的甚至干净、彻底地毁灭了。这些破坏和毁灭,并不是由于万不得已,仅仅是因为某些人的无知和蛮横。大家愤慨之余,有的就怂恿我把中国造园艺术曾经在欧洲发生的影响写出来,好教那些入知道中国造园艺术在世界文化史里的地位,懂得爱惜。我抱着“匹夫有责”的心情,着手这项工作。我想,更多的人知道了中国造园艺术的世界意义,总会有助于抵制那些人的蛮横。因此,就顾不得自己的学力单薄了。希望这篇文章的读者体谅我的用心,不要责我太深。着手之后,我发现,所谓中国造园艺术在欧洲的影响,其实是18世纪欧洲人对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政治理想、伦理医德发生全面兴趣的一个表现。18世纪的欧洲,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之后正深入地进行着社会和上层建筑的改革,法国则正酝酿着更加剧烈的资产阶级革命。这个历史的大变动时期,在欧洲起着带头作用的英国和法国向东方寻求智慧,于是,传教士、商人、使节们把中国的社会、经济、政治、技艺、文化等大量介绍到了欧洲,其中也有造园艺术。欧洲入正是在这个关于中国的知识的总体的联系中了解中国造园艺术的,结合着各国具体的历史情况。要深入地而不是泛泛地写这篇文章,头绪很多。虽然从17世纪之末到19世纪之初,欧洲各国都有过“中国热”,但是,各有各的原因,各有各的特点,侧重之处不同,时间也先后参差。因此,不能把欧洲简单地当作一个整体来写。可是,欧洲各国的关系又非常密切,人物和著作经常交流,彼此反复影响。怎样把事情写清楚,有条有理,而又不把纷纭复杂的关系简单化,确实很不容易。我把文章的结构拆改了几次,最后采用了有分有合、分合穿插的写法,并且以和中国文化接触最多并且引领欧洲文化思潮的英国和法国为主,舍去了一些次要的国家。园林不同于建筑物,它比较容易改造。18世纪中国影响正盛的时候,欧洲大量的中国式花园是改掉了原有的古典主义花园而形成的。19世纪初,潮流变化之后,中国式的花园又被改掉了。真正还保留着18世纪面貌的花园,在欧洲已经寥寥无几。既然实物所剩不多,我这篇文章主要的内容,就是18世纪欧洲造园艺术思潮在中国造园艺术影响下的重大变化。这一百多年里思潮的变化远比园林本身的变化有更大的学术意义。园林的变化不过是这一番思潮变化的插图而已。如果有读者对这时期英国、法国的园林有兴趣,可以看看我写的《外国造园艺术》(河南科技出版社,2001年),那里写得比较详细。关于中国造园艺术对18世纪欧洲造园思潮的影响,资料相当丰富,引多了,怕读者觉得沉闷,引少了,又不足以反映当时欧洲人对中国造园艺术那种热烈爱好的劲头。左思右想,我把各节的架子搭得大一点,完整一点,有点独立性,这样,可以多容纳几段资料。同时,读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又可以不必一气呵成,分节读,不至于很沉闷。为了帮助分节阅读的读者对这一段历史有一个完整的印象,我先给它勾画一个简略的轮廓。欧洲的近代造园艺术,16世纪时在文艺复兴期的意大利兴起,到巴洛克时期而极盛。它的主要特征是循山坡的台阶式园林。随着意大利文化的传播,造园艺术也传到了法国、英国等国家。
  •   有些内容还值得深入挖掘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