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记

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作者:朱天文  页数:248  
Tag标签:无  

前言

  照眼的好  天文:  我今晨六时醒来,在床上重读《淡江记》到十点钟,像昔年第一次读到爱玲的文章,又欢喜又胆怯起来。先读阿丁的序文,已使我怅然于自己像慕沙夫人的为一家人做活把手都做粗了。随后我把《中国礼乐》也翻看了几节,才自己略略安心。  《淡江记》开了女子的新境地。你像贾宝玉的见一个爱一个。贾宝玉是男人,女子这样写的则你是第一人。中国有汉朝以前的女子,日本则奈良朝的女子,你却更是新石器女人文明时代的。而陌上桑,采莲采菱,女人以机织通西域丝绢路,亦都在你的文章气象里了。真真是雄劲呵。贾宝玉亦爱男子,如北静王,蒋玉函,柳湘莲,你亦爱女子,如凡凡等。你这样泛爱,而各各爱到彻底,如《月儿像柠檬》里写对阿丁,你听天心云云,“忽然对阿丁敌视了起来”。而这样彻底,你却又是人在光天化日里,不落色境。不落色境是仙枝的话,真是句好话哩。  《淡江记》的文笔雄劲到都豁出去了。冈洁喜说雄劲二字,近来我从书法才体会得了笔姿的雄劲。《淡江记》则有司马相如赋的雄劲。  天文与司马迁,贾宝玉,张爱玲都是多爱不忍,而司马迁贾宝玉与你又都是自身参预在内的,惟独爱玲是旁观者。爱玲小说中人物的美处都是有限制的,天文笔下的人物则虽如凡凡等,在那一节里都是绝对的。爱玲如神看世人,天文则参预其中,自身与凡等人皆在那一节里成为神仙。  爱玲与天文都善写浑茫之境,爱玲的如《金锁记》里写长安送他下楼,院中的阳光与花草只觉得都不对,不对到可怕的程度。天文的则如《鹊桥仙》里写:“往后再领人家游后山……连我自己也怀疑那天。”与《星期六的下午》写回家的公车上一段:“这时候的太阳,芒花和尘埃,有着楚辞里南天之下的洪荒草昧……”写的都是吉祥的。

内容概要

  《淡江记》的文笔雄劲到都豁出去了。冈洁喜说雄劲二字,近来我从书法才体会得了笔姿的雄劲。《淡江记》则有司马相如赋的雄劲。天文与司马迁,贾宝玉,张爱玲都是多爱不忍,而司马迁贾宝玉与你又都是自身参预在内的,惟独爱玲是旁观者。爱玲小说中人物的美处都是有限制的,天文笔下的人物则虽如凡凡等,在那一节里都是绝对的。爱玲如神看世人,天文则参预其中,自身与凡等人皆在那一节里成为神仙。

作者简介

  朱天文,中国台湾女作家,王德威所称的张爱玲“张派传人”的重要代表人物,早年曾师事胡兰成,也是台湾新电影的重要编剧之一。出身文学家族,作家朱西宁与刘慕沙之女。祖籍山东临朐,1956年8月生于高雄风山。淡江大学英文系毕业。高一即开始写作,小说多次获奖。1982年因发表《小毕的故事》与陈坤厚、侯孝贤结识,并参与电影编剧。1983年之后,与侯孝贤导演长期合作,创作了许多为台湾电影赢得巨大国际声誉的电影作品;其间亦不断出版电影剧本及原著小说,与电影各自成为独立的作品。曾主编《三三集刊》、《三三杂志》,开办三三
书坊,现专事写作。1994年以长篇小说Ⅸ荒人手记》获得首届时报文学百万小说奖。著有《淡江记》、《炎夏之都》、《世纪末的华丽》、《巫言》等。

书籍目录

辑一  阳光岁月 牧羊桥,再见 贩书记 人世微波 有一段路像这样 错里错 桃花潭水深千尺 钟 清明节 风筝的话 星期六的下午 招财进宝 写在春天 如雾起时 假凤虚凰辑二  风吹花开 大风起兮 如梦令 看《江山美人》 相见欢 梨园索人 仙缘如花辑三  天地情兮 我梦海棠 鹊桥仙 长亭更短亭 之子于归 花问 月儿像柠檬 怀沙

章节摘录

  贩书记  真是荒唐。  这两天大专联考,我们批了千把本集刊,和小三三三十多人到各考区去卖书,大家根本就是天真,想当然的认定了是一场轰轰烈烈?头日便使了三个大男生坐镇总部,马三哥守候电话指挥全局,端端负责包书捆书,慕植一辆五十CC,随时支援短书的地方,十五个考区,每处分摊有一百二十本书。才开始呢,电话接了三个,原来是没有登记摊位,不准卖书,建中、北一女和金华都纷纷撤守,拦计程车转进台大去了。家里这几个男生变得完全失业,一上午呆坐客厅,倒是帮妈妈拣了一篮筐的空心菜。  要说卖书,前时阿丁也曾在学校侧门摆一口小摊子,中饭人潮汹涌的时候,就看见一张方方正正的书桌,三面贴着海报,海报做得很大,垂到地上来,都是阿丁一人画的,墨绿底配金黄字,咖啡配奶油黄,深绿配草青,十分醒目。标语也写得漂亮,像“年轻的志气,古老的根”,像“大时代要飞起来,文学是支起展翼的长风”。因为卖的都是我们的书,经过摊子旁边,脸先就发红了起来,假装没有看到,匆匆走过去了。阿丁第一天摆出书来,我到底放心不下,一方面也是兴奋,便前去打一个招呼,瞥见摊子上一本本耀眼的画面和标题,忽然觉得自己分明存在着的,简直是心惊肉跳,竟也向他撒起娇来:“那,那我不管你了,你自个儿卖去……”阿丁那副样子,全然是小孩子玩得正兴头,像他做任何事情一样,永远是玩,玩到后来,忘了为什么要做这件事,结果总是一下子玩厌了,便扔在那边再也不去理会了。  此番因着小三三热心,大家也就正正经经编了组,配了书,且响亮的喊起口号:“三三夏季大攻势。”我负责台大考区,先还跟仙枝愁脸相对,她比我更是个不经事的,这可要怎么个卖法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淡江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16条)

 
 

  •   这应该朱天文青年时代在台湾淡江青春生活的记录,同时也是朱氏三姐妹在胡兰成影响下写作“胡腔胡调”文章的重要阶段。里面多为记述淡江大学的同辈交往情谊、创办三三书坊的过程,以及“没有名目的大志”。
      在《桃花潭水深千尺》中,朱天文与朋友讨论国家未来、革命事业之后不禁想:“我是太年轻了,青春用不完啊怎么办!”这一代的大学生,仍有着身为知识分子的使命感,同时也对周围朋友无一不爱,因此胡兰成赞叹此时的朱天文:“淡江记开了女子的新境地。你像贾宝玉的见一个爱一个。贾宝玉是男人,女子这样写的则你是第一人”,并且“人在光天化日里,不落色境……文章雄劲到都豁出去了。”
  •   朱天文的集子,我就剩这两本了。淡江记的封面是朱天文和朱天心俩姐妹的照片,还有她手书作序,里面还有些胡兰成的书法帖,文笔上自不必说,值得拥有。
  •   看淡江记,尤喜欢她写胡兰成先生指导她们读书的那一部分。对于中国人应该继承传统,熟读经史,是我所看重的。是的,现在的课本,多是让孩子读节选,未必能得到其精髓。古人从小 开始读经史,未必能懂,但人活到一定时候,经历一定时候,总会在某些时候了悟,其实书本上的东西慢慢消化,变成了自己的精神。这便是读书最大的好处了。淡江记,张爱玲胡兰成的余韵犹在,别有一番滋味。
  •   淡江记这个名字取得好,不仅是地名,且把全文的韵味写出来了。一个淡字举重若轻,把少年情怀慷慨写得无形。
  •   一直都喜欢朱家三姐妹的作品,且不说她们曾从师胡兰成,以胡兰成的挑剔能收她为徒,也可想见她的文笔不会差。从作品中就可看出,风格温婉清新,用词精到,有点日本女作家新井一二三的风格,但又是个中国女性的视角。在当下这个浮燥的社会环境里,读一读,仿佛做了一次森林浴般。
  •   天文的小说其实是很难读的啦,艰涩,难懂,目眩神迷。然而却很耐读,读到三四遍,好啦,像《圣经》一样的,真好真好。很难想象一个留着马尾辫像小女生一样的女人,竟写出了如此苍老,如此醚一样的东西,我们都是在谷底的人,然而也是要爬出来来个拨云见雾的人,喜欢朱天文的人是真的喜欢,不喜欢她的人是真的不喜欢,无论怎样“哎,老去的声音喽”
  •   当前,在我们这浮躁的社会里,还能读到如此具有灵性的作品,着实是我们的一大幸事,据说作者曾师从胡兰成,总之,文章很好,值得喜欢的阅读的人品读。
  •   单单就配图的胡兰成的几幅字,已值得一读购买。

    如果喜欢朱天心的文字、而不喜欢其师胡兰成的同学,希望可以想想,朱天心为何至今也如此尊敬尊重她的老师。其文思气质如出一辙啊。
  •   天文不愧是侯导写剧本的,大手笔,处处是艺术的灵气,最感动我的还是她对中国文学和文化的热爱。天文爷爷说,干什么都要有诗意,学问做的再好,没有性情,就只是匠不是大师;还有做学问最好是无师自通,有法学问也就完了。一家人啊,每一个吃白饭的。

    爱我中华

    在上万年的时间里

    我恰好赶上了你的今世



    情不知所起

    一网而情深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去巫山不是云



    愿生命化作那朵莲花

    功名利禄全抛下

    胸怀赤子之心

    追逐千秋之梦



    恋人啊

    哪一天

    才是与我们民族的洞房花烛夜



    一机之失

    失掉千古江山如美人
  •   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朱天文系列书籍都不错,装帧非常不错!主要是内容,朱天文有相当的功力,不信你自己买回来看看吧。我打算看完后收藏起来。
  •   小孩子说假话是为了更能说出真意来。通常写小说的人都是喜欢吹牛夸大,把假的东西写得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写散文的则是将真人真事写得如梦似假。两者都是说谎,像庄子。
  •   朱天文的书一向都很好 包装也不错
  •   朱天文的少女情怀
  •   朱天文的大學記,不一樣的青春文學,值得一讀。
  •   朱天文的文字,已经无需多评论,而这本,喜欢朱天文,当然是必须得到的,独独看到嫩翠的封面,已经很爱很爱了
  •   纯洁的大学女生的感觉
  •   很喜欢的一本书。书的包装也很精致。。
  •   才女的书,好看,耐看,不得了!
  •   书是正版哦,跟正规书店是一样的,质量很好!赞!
  •   封面脏.....
  •   不错,很好的一本书!一下子买了好多本
  •   很喜欢的一本书,文字真好
  •   薄薄的一本书,很优雅的姿态
  •   天文早期的文章,女孩子气。
  •   这本书真的很好看啊
  •   很喜欢这种强调,如雨后天青,清新自然
  •   很喜欢里面淡淡的笔触
  •   我是买来当资料研究的,淡江记,如其封面,青春年少的青涩和强说之愁
    不喜这时期的文字,一来模仿张的痕迹深,二来散文写得太有胡兰成之多情.
    偶不喜胡兰成.
  •   才看完另一位台湾作家的《书人行脚》,喜欢的不得了,对台湾作家的书有了点兴趣,又买了这本,没有让我希望。
  •   早年的作品,淡淡的,初风格体现.
  •   朋友推荐朱天文的代表作
  •   书用内容不错,但是内不知是我没能看明白,还是排版的字的错误,感觉有些小瑕疵~
  •   书是正版的,也写的不错,也不记得什么原因才买了这本书,
  •   书的质量很好。但乖乖说它不好看。我想是心不够静。书应该是不错的。
  •   我觉得精装书应该好一点的,不过书的内容还是可以,喜欢天文!!!
  •   书是好书,但收到书的时候边角已经破损了,对于精装书,当当的包装太简陋了。
  •   文笔远不如传说。看了一半
  •   封面有损坏!!!但是懒得退了
  •   喜欢这些淡淡的文字和记忆。
  •   不喜欢,可能风格不是我喜欢的
  •   就是当当送过来时,外箱都破了,书页有些破损……
  •   适合一个人慢慢地品味,笔调细腻,有一种淡淡的时光流逝之感
  •   淡江记——青年之作。外皮较脏旧。
  •   慕名而读朱天文的书,号称张派重要传人,还师从胡兰成。。。。。
    可是。。。。。是我太拙了吧,怎么都不出味道来
    伤心555555555
  •   朱天文还是很有文采的。
  •   买回来之后,发现不是喜欢的书,所以一直在沉睡中~~
  •   看看那时那地的人和事,看看少女的心。人生总有那么一个阶段觉得对一切都充满信心,然后无止境地摆弄一下心思,回头看看,不过如此。
  •   书都被压坏了,封面被撕了小口,不开心...
  •   看起来有点严肃。
  •   一般。一般。一般般。太一般般了。
  •   TAIWANG作家的散文很好
  •   朱天文的書
  •   这个价格很满意 打折的时候买的
  •   装帧超美,少女朱天文亦然
  •   朱天文以《荒人手记》摘取百万小说奖桂冠
  •   价格公道,很好的东西,是正品
  •     这是三十多年前的台湾,处处流泻着风和日丽和天高云淡,日子平静而美好。
      
      朱天文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大概和我年纪相当,读罢,真为自己的气度和智识感到羞愧。
      
      到底还是年轻,处处有妙笔,处处皆生花。
      
      日子和缓,如同那夏日里恣肆生长的藤萝,还没来得及注意,它就用铺天盖地的绿荫,充斥着你整个心房。
      
      她说:我与淡江也只是风里来风里去,其实无情。
      
      初读甚是诧异,彼时我正在最后一次飞往成都的航班上,心里时常弥漫着或浓或淡的不舍。柳林四年,到了告别的时候,我没有天文这般心性,把过往看淡。
      
      下一个驿站,应该不会遥远。
      
      日子正当年少,天地也要骄纵三分。
      
      
  •     朱天文的文字一向没话说,简练、清新、有美感。
      
      学生时代的青涩理想,生活细节的碎碎念,小盼望,大理想。
      
      虽然没有太多复杂情节,没有小说的一波三折,
      
      但打动人的恰是那股小清新与小自在,还有中国传统文化。
      
      作者博学,但稍有卖弄博学之嫌。
      
      如果能再谦虚淡薄一点就更好了。
      
      另,封面不错。
  •     在阅读之前,如同阅读林徽因传记一样,听说姐妹师承胡兰成,头一个想到的是他与张爱玲之间的事,这点妹妹在《击壤歌》中也提过,听说师傅是胡兰成,大部分人想这辈子见不着张爱玲,见见胡兰成也是足够的了。但是阅读后发现也如朱天心自己所说,胡兰成教会她们的,是用他自己的方式引起她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那个年代的台湾人,读中年之后开始写的,譬如吴念真、白先勇之辈多有对年少时的回忆之感。而像天文天心正处在烂漫年华写的,恰是所处此情此景的心绪的完整描述,譬如男女生之间的交往(此处交往非今日之意,实在是想不到合适的词)、经历着毕业、眼看着周遭的朋友开始结婚生子等等。但又是真心羡慕那个年代的人,不想其他,是真文学(是文学不是文艺),却也会想到与众生相关,三三“三民主义三位一体”,崇孙文重国学之使命,也或许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看着辑二《风吹花开》是极喜欢的,写舞蹈,写京戏平剧,缀着词牌名做标题,是真真的大气,果真是“文笔雄劲都豁出去了”。相比于妹妹的《击壤歌》,也可能是写作的年龄不同,想的深度略有不同,但后者也是在那个年龄段极难得的。书中谈读书的最高境界是“无师”,对于古文抑或是古典文学,强调的是自悟,而非过分的拆解。对于弃国学之无用的也是痛心疾首,古人的话放在今日还是有它的用地,自小背诵的经文,到大时自会明白其中用意,还真是不谋而合,与我去年开始读《菜根谭》的初衷一致。只是还是觉得天文的泪太多了些,也不知是不是她的遣词造句竟真让我体会得到她文字酝酿出的情绪,恨不得替她哭一哭才好。现在的读书状态竟读不得太过文艺而意有所指的句子,更偏好直来直去的表达。
      有时觉得天文是分裂的,能写出辑二中那样大气的评论;又能写出让我忍不住放下书本透透气的小情绪;间或是问朋友问血型,和妹妹那种猜想古人的血型有共通之妙,带着些女生的顽皮,让我看得不禁莞尔一笑。说是“张派”传人,字里行间又有着《红楼梦》的古典意味,明指的具体情节,化无形之间的字眼,有时看着语句,觉得是“大观园”里走出来的人。胡兰成在前言中说她是与贾宝玉与司马相如“自身参预在内的”。我倒想说,偶尔她竟是黛玉附体。有时又能自将周围的人与红楼女儿一一入座。而读得懂黛玉的人,本身也需要第一流人品。不过胡先生的话也对,与一群女儿为伍,却有着作为男子的气度。不知下一本看她的《最好的时光》又是作何感想。
      《击壤歌》的封底上有人说,有时在朱家坐着,看着他们男女老少,真是目瞪口呆。循着这句话在百度百科上搜了一通,唯独是朱天文未嫁。其实她也不必嫁了,“如果女孩儿必得出嫁,我就嫁给今天这阳光里的风日,再无反顾。”她是真的和千万年代千万人恋爱,中华民族的江山华年私语是真正千古怀想不尽的恋人。
      
      
  •     在书店翻了几页,知道全篇都是大学记事加少女情怀,但由于对淡江大学,对台湾风物美好的记忆,再加上正好此前对朱家三姐妹有所了解,种种因素凑在一起让我买下了这本内容无论怎么看都无法与价钱对等的绿皮书。只因不想辜负内心情怀,而台湾实在是太过美好。
      
      书中讲的虽是30多年的台湾,但笔触之描写轻柔让我不得不再次醉心于台湾温暖的人情中,好像台湾民风之淳朴,彬彬有礼几十年来未曾变过。如有机会,台湾真是一个很好的居住之所,没有别的原因,只因人之间少有戾气,在那能感受到尊重一词的含义。
      
      让人颇为诧异的是,作者当时与我现在同龄,除了满溢的文艺情怀外,一口一个家国,一个华夏,种种抱负,踌躇满志。不禁想到如今的年轻人,谈到自身前途未来已是千斤重担压身,哪堪一个家国天下的沉沉使命。
      
      地域不同,时代也真正大变样了。
      
      朱家姐妹出身文学世家,又拜师胡兰成,这等境遇,加上自身才情,能闯荡出些什么来,也不奇怪吧,最后,我不由酸酸地想。
  •     自恋。被家国大概念裹夹着的痴嗔少女。胡兰成所谓“爱玲如神看世人,天文则参预其中,自身与凡凡等人在那一节里成为神仙”不过就是换句话说自恋。
      
      张爱少作我只记得一个牛,一个霸王别姬的剧本好像,是少女做老成状,有点“叱咤时闻口舌香 霜矛雪剑娇难举”的意思。
      
      但那是十六七岁;等到二十二三岁写第一炉香,已经是千帆过尽,澄明自在不动声色,像面擦得太亮的镜子,世人身上捉襟见肘的尴尬处都纤毫毕具。
      
      朱天文与之差距以光年记。
      
      另外要感叹的是,朱天文与我们父母年龄相当,活得自在娇莺恰恰啼,可怜岸这边我们的父母,空占着大江大海,活在这操蛋的红旗下,被同样的模具流水作业夹过脑子,大多终生带着奴隶印记。
      
      
      有意思的是台湾民歌界有1976淡江事件一说,朱天文当时也在现场(Page246)。1976淡江事件: http://www.xiami.com/group/thread-detail/tid/46135
  •     
       胡兰成在书里面说她很像张爱玲,我觉得她与张相比少了分冷艳却多了分才气。
      
       朱天文的散文很中国风且兼异国情韵。台湾作家的文风一贯以飘逸著称,他们都是庄子的孩子,而我们却是杜甫的子孙。无论是龙应台的思辩,蒋勋的冷静还是朱天文的通透都是打动灵魂的作品。
      
       整部书的标题命名几乎都取自古代文学的典故或者是词牌名,内容大都是作者大学四年的随笔往事。其中有一段情节非常感动我:大致说天文大一去听宋词课的时候还要一点半就去占位,而十年后回到母校,同样的课程竟然是门可罗雀,老师却还是老师,可谓时过境迁。
      
       值得一提的是山东画报出版社的纸张质量非常棒,而且每几个章节就会穿插胡兰成的毛笔字,字如其人,温文尔雅,亦是多情男子。
      
       天文的小说《荒人手记》写得奥妙不可捉摸,但是散文却是温情动人的作品。
      
  •     花了将近一个礼拜的时间,在摇摇晃晃的通勤途中,把朱家才女天文的《淡江记》读完了。今天早上,还剩最后三篇,20多页的样子。出门犹豫再三,要不要为了这20多页,背200多页的一部厚书呢。最后,还是没忍住,咬牙扛去了。书,读完,车窗外骤降大雨,昏天黑地地往下落。车轮磨擦铁轨的轰鸣声,和大雨的怒吼钟罄合奏,好一个痛快的世界啊。
      
      身为朱家才女,胡兰成的女弟子文章写来,颇有胡风。胡当头为之作序,仅四个字:“照眼的好”。光这四字,便如冬天窗照进大太阳,一屋子顿时明亮亮暖洋洋的。
      
      《淡江记》写于朱大小姐淡江大学毕业之际,满纸都是淡江的风日。淡江的四年,意气风发的青年男女胸怀家天下之大志,行路做派都是上下五千年的壮阔。书买来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并没有翻开去看,反而是走了一趟宝岛,知道朱大小姐写了一本《淡江记》,还特意弯到淡水,想走走淡江的牧羊桥,可惜同行无此好,终成没有实现的遗憾。不过,淡水河倒是看了,烤鱿鱼串也美美地吃了。站在淡水河边,看夕阳余辉,知道华夏哪里都是袅袅的炊烟、浓浓的乡愁。
      
      读《淡江记》之前,还读过朱大小姐的《黄金盟誓之书》和朱家二小姐的《击壤歌》。《击壤歌》太过洒脱,字里行间都是李白风骨,《黄金》不禁有些黯然失色。读《淡江记》才知道,这朱家两位小姐,原就不是一路。用世间两种人来分,二小姐就是不让须眉的巾帼;而大小姐,则是那“葱绿配桃红”的一位俏女子,连一条圆裙子,一头长发都写得百媚千娇。
      
      这日月山川多好啊,有年轻人挥霍不尽的青春作注脚。风里头笑,月光下舞蹈,讲的是一腔豪迈,指点的是万里江山。这样的日子,总让人唏嘘不已,硬生生想把溜走的岁月拽回来----不是么,我还没有歌一曲月徘徊,舞一道影零乱。这烂漫若星河的韶华怎么就能悄悄地走了?连招呼都不打。气得人真想狠狠跺脚。
      
      我不生今世生何世?身边的好男好女,好日子,都是和风旭日,轻轻柔柔地普照。像春天,层层叠叠的绿一波一波地涌上来,我忍不住贪婪地要将它们拥抱。
      
      明天学校有测验。而我家小学四年级的小朋友放学回来,空空的大书包,只装两本侦探小书,晃荡晃荡进家门。问:“课本呢?”答:“太重了,放学校了。”惊:“明天不是要测验吗?你不看书啊?”答:“我这两本小书还没看完。”气:“那你测验考不出怎么办?”答:“考不出就考不出。”多大气魄,多壮阔的胸怀。这今世,她小人家来得正正好。
      
  •     天文诸作品中,最爱《淡江记》。
      清新自然温暖如小茉莉。没有比这更美的青春回忆。
      单纯而真情流露,诗意又性情,难得。
      文如其人。比少年老成的大陆作家可爱,比其妹天心细腻温和。
      山谷之华,遗世而独立。
      只是啊,女孩若永远只是女孩,未免单薄了。
  •     王德威以《落地的麦子不死》来回顾张爱玲以及“张派”对后续文学的影响,下这样的一个标题,是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张爱玲的作品因为种种原因的问题,没有出现在中国近当代文学史当中。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纵使有一定的影响,纵使有一派传人,不同的价值取向,也可以认定为张的作品是儿女情长、市井文学的代表,上不了大的台面。当然后世会陆陆续续发现其价值,也足足验证了“落地的麦子不死”这样的论断。
      
      朱天文被王德威归类于台湾“张派”的代表,但在更严格的意义上看,她其实是师从胡兰成的,不过张与胡之间的滚滚红尘,其实早已经淹没了界限,而朱天文的作品中更是“张腔”与“胡说”融于一炉的冷焰。我个人早先接触到的朱天文的作品中是《世纪末的华丽》和《荒人日记》,一个模特儿的故事,一个同性恋的自述,文字间尽是寒风飕飕的“张派”人情冷骨。最近读了山东画报出版社为其在内地发行的简体版的《淡江记》,忽尔觉得风格与此前读到的大为不同,想来每个人于成长中日渐丰满的,这一点朱天文亦然。
      
      对于内地多半的人而言,朱天文的小说、散文等作品,似乎没有由她参与的影视作品来得名气要响亮。作为编剧,她跟侯孝贤合作的《恋恋风尘》、《悲情城市》以及《最好的时光》更为大众所熟悉一些。朱天文毕业于台湾淡江大学英语系,这本《淡江记》开头第一篇便是毕业离校的淡淡离愁。淡江大学的前身是淡江英语专科学校,是一个以英语科系起家的大学,也是台湾第一所私立的院校,相较对当时的台北大学,淡江似乎披着新生事物的积极因子,这一点在《淡江记》中也有略有观感和体现。
      
      其实大学教育模式的优劣,我倒是并不感兴趣。书中籍着平剧(京剧)、土风舞(民族舞)来谈自己对于文艺美学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与我读书时所深思过的一些价值观念是相近的。当然通本读完,更多的是对青春岁月的回忆,说到底还是对那时人的留恋。同窗之情换作别人大抵没有什么是可以敌得过的,彼时单纯不经世事,至多也不过是青春儿戏,不必真刀真枪的计较,所以留下的都是纯良的回忆,比起职场的不堪不知要好多少倍。只不过对于我个人而言,读这一本却有别样的滋味。
      
      小学读过三所,几乎两年换一间学校,因为父母工作的变动,很多同学没有来得及成为玩伴就不记得了;初学的时候,有一个很好的朋友,几乎日日同进同出,可是却发生不幸死于车祸,整个人现场目睹过生命的消亡,高中阶段过得十分的隐晦;读大学的时候,几乎是走读的状态,跟同学接触很少,恰好是又是第一年扩招,同届达到百人之众,但绝大多数叫不出名字。毕业后,同学多半进了媒体,自己选了不条不是寻常路,偶有聚会,又担心去了不知道说些什么,一概以公务缠身拒绝。
      
      其实一直觉得内心当中有一块黑暗的东西,曾经努力地想消除掉它,认认真真地考心理咨询师的认证,以期能够打开自己的结,却发现其实很难。后来慢慢地懂了,每个人的主观意愿和当下决定,必定与他的成长相关,有些事情总归是不能强求的,“少年同学都不见”其实未必就是一个考验自己为人的关卡,见与不见,人都在哪里,回忆依旧美好,岁月依然纯真。恰如,朱天文在淡江的岁月,“少年同学都不贱”,意气风发,指点江山,日后岁月经年,文风中渐渐磨出如江浙一带陈旧的竹席一般的森森凉意,多半也是岁月使然。
      
      原文链接:http://leftfm.com/4149.html
  •     知道朱天文的《淡江记》上市,在网上书店上犹豫了几次,终于还是没有下单,决定还是亲自去书店购买。网上购书虽然方便,折扣也高,但对于自己心仪已久的书,我还是喜欢亲自到书店去买,这就像面条还是自己亲手做的手擀面香。
      
      我追捧的作家不多,这么多年来割舍不下的只有董桥,凡是他的书,我都买,宁肯花点冤枉钱,重复的文集也买,够铁杆了吧。
      
      最近追捧的是朱天文。最早知道朱天文,还是因为侯孝贤的电影,朱天文是侯孝贤的“御用编剧”。用作家阿城的话来说,只有朱天文能给侯孝贤当编剧。买了本朱天文的《最好的时光——侯孝贤电影全记录》,也是辅佐来看侯孝贤的那套影碟。
      
      看了几部侯孝贤的电影,像饮自产的白酒,浓烈,香,晕晕然,有点不适应,也不能整天喝。看朱天文的电影小说、电影剧本,都像絮叨的散文,里面仅有的一些戏剧性情节,最终也没有在侯孝贤的电影中出现。
      
      后来又出了本朱天文的《红气球的旅行》,是《最好的时光》的续集,更厚。买不买有些犹豫,最终还是为了侯孝贤,买了下来。
      
      翻看《红气球的旅行》,一直看到朱天文写西影厂和吴天明的文章《一杯看剑气》,才对朱天文刮目相看。“一杯看剑气,二杯生分别,三杯上马去”。文章中的这种气魄,甭说唧唧歪歪的女作家,就是越来越脂粉气的男作家们都写不出来。
      
      随后去图书馆找朱天文的书,只找到她的一本自选集《花忆前身》,带点脂粉气的名字。里面也有一篇名为《一杯看剑气》的文章,这次是写三毛的,也给人一种豪气冲天的感觉。这种感觉,是只有在以前看徐克、吴宇森的电影中才能感觉到,怎么竟然会出现在一个台湾女作家的笔端?
      
      《花忆前身》里的文章,很多是写她大学时的生活。20岁左右的年级,写出这么老道的文字和壮士一般的豪情,惊为天人。想起最近国内要出版她的《淡江记》,想来就是她的这些文字。
      
      与《淡江记》同时推出的还有朱天文的《黄金盟誓之书》。本来也想买,不过这次出版社大概急于上市,装帧做的很差。《红气球的旅行》我还惊叹装帧的淡雅,不像这两本,竟弄的硬封皮如侵水后凉干了一样,翘翘的,拿着看着都不束缚,于是决定只买《淡江记》。
      
      喜欢上了朱天文的文字,于是白天抽空读她给侯孝贤写的剧本,晚上忙不迭的看侯孝贤的电影,两厢对照,品出了侯孝贤的电影和朱天文文字的味道。
      
      董桥和朱天文,我追捧的两位作家,都出身台湾。台湾接续了中国文化的根,不像大陆发生了断裂,文字和情怀都是地道的中国味,这就像到了台湾才感觉到了中国一样。台湾70、80年代属“亚洲四小龙”,经济上早已起步。文化在遭受了经济和现代化的冲击后,已经过了振荡期,牢骚虽然还有,但终归知道了自己要干什么。就像朱天文说的,我们只属于这个时代,这个时代再坏,我们也不做屈原。
      
      大陆这边还忙活这“接肢”和接受现代化的“洗礼”,如无头苍蝇一般,静不下心来。看侯孝贤讲述70、80年代的台湾,就像是在说目前的大陆。大陆目前打死也出不来董桥和朱天文这样的作家。这不是说大陆的作家不聪明,而是没办法的事情,聪明和努力是无济的,每个人都是时代的产物,你不能活在另外的世界中,只能活在这个世界、这个时代中。
      
      保守的估计,如果大陆20年后能出来个董桥或朱天文一样的人物,那说明中国文化的根才算接上了。目前大陆的什么“国学热”啥的,用朱天文30年前评价台湾乡土运动的话来说,寻根溯源,本来就是情绪成分多于感知,本来乡土运动所掀起的热潮,很可以乘势利导有番作为,可惜徒然一场喧嚣而已。
      
      路,人家都走过,吸不吸收人家的经验,是对政治智慧的考验。对此,我很悲观。
      
      (转自http://blog.sina.com.cn/hanlianqingblog)
  •     我这个人俗,在挑选书的时候有两个标准。一个是书的装帧设计要合我心意,再一个就是要有噱头。
      在图书馆的书架上,很偶然的看见了这本书。淡绿色的封面上嵌有一张狭长的黑白照片,应该是樱花吧,有些看不清其中人的长相。不过我想,但凡是在这样的场景中女子都是美丽的。摩挲着封面,一时就有些动了凡心,很想一探究竟。
      再把书翻开,书的扉页上有简介,说“朱天文,中国台湾女作家,张爱玲'张派传人'的重要代表人物……师事胡兰成……出生文学世家……”。瞬时就像看到了报纸的娱乐版上的大标题“惊现某某门”,振奋不已,心里顿时就有了注意,嗯,就是你了。“张派传人”、“胡兰成”、“文学世家”,够有分量。
      书的新版代序是胡兰成所作,题目叫做“照眼的好”。哈哈,我抄袭了他一下。序中,胡先生说到读《淡江记》“像昔年第一次读到爱玲的文章,又欢喜又胆怯”。这种评价是相当高的,想当初张爱玲就是凭借着那几篇文成名于上海滩引得胡先生的瞩目的。而朱只是他当年的一个学生,能与张爱玲相提并论,也必是有一番功力的。在这样的引导之下,我怀着一睹张氏门人真容的崇敬心情开始阅读。
      书中的第二篇序是丁亚民所作,看得看着,我越来越觉得,这真的是一个学理科出身的男子写的东西吗?深情缠绵,却又单纯清洁,实为难得。后来得知他已经是一名导演了,更是在心中揣想必定是心思细腻温顺纯良的人。
      老实说,我最喜欢的是《有一段路像这样》,短小琐碎。在我看来,散文就应该有个散文的样子,就应该像跟老妈妈拉家常一样,絮絮叨叨东家长西家短,语言寡淡,但却是真水无香。还有《之子于归》中对于友情和爱情的种种揣想对充满了青春的甜蜜怅然。最喜欢她说她怕陈玉山,是那种“邪遇正的怕”,是少女的天真又掺杂一丝了悟的成熟,让人不禁莞尔。
      当然了,说朱出身文学世家并不是出于炒作的目的。这一点倒是货真价实的。无论是外公在她十七岁时送她的浪琴表,还是爷爷在她幼小时教她的《楚辞》,无一不显示了朱家境的优越与家庭文化氛围的高雅。在她身边的一圈朋友,也无一不是有学识教养的人。这也是人生的一种际遇,可遇不可求,万万不可嫉妒。
      在开始看书的时候,确实是有眼睛一亮的惊喜,这也许就是许久不看张氏作品的后果。只要一看到诸多细腻描写各位女性不同风韵的场景,不禁就欲罢不能了。如果朱全书都是讲述自己年少时的幸运恣意,描写身边的得意人儿,说不定这本书就是我的心头大爱了。年少时人大多数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却极少人能看得懂繁华热闹的好处,更别提享受其中了。而朱却是真正懂得的,她说自己“外貌冰清玉洁,骨子里其实又贪玩,又好出风头,世俗的欢乐场合永远不能放弃的人”。这样是真的很好,真的好。可是,朱的文笔到底是输在了年少意气风发上。在诸多的文章后,在结尾处都提到了自己关于“三三”以后诸多的谋划,意气倒是挥洒了一回,且也丢掉了淡定老成,不得不让人惋惜。不过在其他的地方,看到说这一版是台湾版本的删节版,也能够表示释然了。也许那才是她真正有爆发力的作品。
      最后我还是想八卦一下,胡兰成在短短的近千字的新版序中,提到了八次“爱玲”;书中还有若干幅胡兰成书法的插图。总而言之,我不喜欢这些东西。
      
  •     读《淡江记》到夜里十一点半,突然来了兴致提笔就写,的确是很久没有动笔了,撑到十二点半,已是晕晕乎乎,大脑神经一蹦一蹦的,眼神也浑浊起来,可就是舍不得停笔,越写越轻,越写越软,仿佛一闭眼就能飘到梦中似的。
      
      朱天文的字真应了胡兰成的这句“照眼的好”。灼灼其华的暖昧,如同炫耀青春一般真真地浸入眼眸,搅得人由内而外阵阵生热。
      又确有张爱玲的余味,但少去了上海胡同的那份湿冷,成了大太阳底下的棕榈叶子,绿得晃眼。干燥的大风呼啦呼啦地吹着,吹开了裙摆,吹乱了秀发,群魔乱舞中,人也纷纷成了玛丽莲梦露似的娇媚,开得一朵一朵的。
      天文到底还是个爱热闹的女孩子。
      她的老师说她有着没名目的大志,在我看来倒有几分女侠味道。心系天下,似乎只是凭着年轻的一股子傻劲和冲劲,那样一闯,仿佛豁出整个人生似的,但又不似吹惯牛皮的人般轻浮,是真真切切地实干了一番,《三三》办得轰轰烈烈,卖的不入门道却依然是止不住的笑啊闹啊。
      同样的年华,我的到了她那里倒成了虚度的了。
      一直喜欢和欣赏有才情长得又漂亮的女孩子,就像玉雕出来般的通灵,心眼一样的照亮,明镜一般。看透了,或是莞尔一笑,自有人来会意,或是文墨一番,却不是老底子的那套闺怨愁丝,洒洒脱脱,胸臆荡荡,连男子看了都要愧得耳根发燥。如若只是这样就真是疏远了,私底下却又都有另一套小情小性,小脾气,小执拗,可爱得要死。哪个年代的女孩子原来都是一样一样的。
      在淡江的天文成了和我一般的玩伴,爱穿漂亮衣服,喜欢打扮;不争气地为了两节课的假心情灿烂;没来由地使性子生小气讨厌别人却又呼地一声和别人好上了;爱出风头,却是因为贪玩参加了剧团;有好朋友,却有着终会疏离的烦恼。少女心事不是国家大事的牵绊,倒使硬邦邦的国家大事变得灵动柔和起来,真真是亲切得可爱。
      对于这样的女孩子是免不了要人羡慕妒忌的。这样的花样年华是开在春天边上的桃花,一不留神是要岔到外面去,艳到溢得满地满眼都是红,参差不齐的浓烈。没有人会诧异,因为这是一场女孩的盛宴,开得正当时候。
      遗憾的是二三四年的好辰光,终会随着好山好人好时节的退去,也渐渐隐去,时人对此一枝,如梦相似。所以二十岁的好女子留下来的也只在梦中罢了。
      而我像是偷了人家的回忆,急急地赶着成为下一个朱天文。
      
  •      好書理應遇上的是故人。
       讀書,在我看來是隨遇而安,亦是因興而起的。讀朱天文的書更應是這般。像書中說的那樣,“禪聲嘩嘩的喧天叫,紗窗上攀著爬墻虎,葉影疏疏的落在書頁上,偶爾風過時動一動。”這樣的情致,這樣的繾綣,是對寫書人的尊重與親近。而若是帶著冰涼而塵俗的心,又如何能讀懂紙業中的才氣與情誼呢。
       天高日長,淡江在她的筆下倒真的鋪散出淡淡的香氣了。我看她寫的是日子,寄出的卻是一顆少年的赤子之心。人們總將她與太多人聯系,胡蘭成,張愛玲,朱天心。可是她只是她,是爺爺指著“垂手明如玉”一句說,這是寫的天文小姐哩。
       她說,“小孩的學習并不在于懂與不懂,他是憑著單純的感知,毫無間隙的與萬事萬物面對,感知那種混沌而同時又是極新鮮的,應是一切做學問的基本性情。”她說“對人對物的感激之心,是文學的,詩意的。無論做什么,大事,都要有這詩意為性情。如果不是,那他所做的學問不過是學術罷了,注定沒有行動能力的。”這樣疏闊而淡然的心性像是開出的一骨朵一骨朵的小花苞,等待著淡江風日吹出散漫天地的香。
       在那樣一個時代,她亦是年少大志,傲氣卻不輕浮。她“慕”著很多人,爺爺,國父....這些人引領著她在成長的道路上,少了嬌柔,多了正氣。她對這份注定的相遇亦是心懷感激,這才說出“仙緣”二字。有人也許會懷疑她口中的革命終究只是一句女子的妄言。可是誰能了解,革命,在她眼中是詩意而不做作的。這革命并不是非得革出另一番天地,卻是她對自己,對這片大地感懷而寬廣的愛,是愛所致,亦是她口中所言的“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壯烈。一個女子,要擁有多堅韌而挺括的力量才能說出“婚姻家庭生活是時間最當然的。而且也沒有比中國的婚姻更樸素,更現世的了。可是,我們要做的事太大,大到無法名目出來,甚至要入孔子那樣一生流離顛沛了,也終究正不出名。”“我是只向中華民族的江山年華華私語。他才是我千古懷想不盡的戀人。”這般的話。她在她的年齡想要完成的是超出一個甚至幾個時代的事。這樣的革命情懷,這樣的詩意又豈能生出現世的政治,否則倒是真侮辱了它。
      
      我想,塵世里也只能有一個朱天文,像極了淡江的明月,映照著山水的心。
      
      而女子應如是。
      
      
      
  •      还没看完整本书,就已经被朱天文完全征服。她在写这本书的时候,与我年龄相当,不过也只二十出头。纵有一般少女的娇憨傲气天真稚嫩,她的气度理想学识以及对人世的感知力度却绝对要教同龄人羞愧致死的。
       撇开一切时代背景不谈,单是一句“我是要天下每一个人都活得理直气壮,没有委屈的”就让人震颤不已。或许有人会觉得这样的豪言壮志简直不切实际如同戏言,但它的可贵之处在于一个妙龄少女竟有这样的胸襟抱负。今日的男生女生,又有多少会将国家的兴亡前程置于自己人生的考虑范围之内。
       文字经矫饰可以隐藏作者部分甚至全部的真性情,甚或创造一个完全与之相反的人格。但朱天文却坦荡得如同初生婴儿一般。她爱美,与所有少女一样对漂亮衣饰没有抵抗力;她臭美,甚至可以脸不红心不跳地写“人长得好看,到大学来,更是以为每个男孩对自己有意思”,“又突然疑心自己长得不够美貌”这样的句子;她也有普通女孩该有的小心思,骄傲嫉妒和攀比之心诸如此类。正因这种坦然,她整个人都透出无限美好真实的意味来。若她隐去这些沾染了世俗气的小性子不写,反而让人心存怀疑。
       觉得她实在是幸运,家族里不乏大智大慧之人,书中经常提到的爷爷就是一个典型代表。往往爷爷的一句话就让朱天文一下子了然,有了不同的感悟。她周围一班朋友又那么情真意切志同道合。书中几乎每篇文章都会提到好几个与她交情或深或浅的朋友,所描绘的生活那样精彩纷呈激荡人心。甚至还有几位与她相互欣赏怜惜的良师,感情深厚并不只因师生的身份,还有对人生以及学问的相同体悟而产生的惺惺相惜。但这所有的存在追根究底还是因为朱天文本身才有意义。若非她才情超绝待人诚恳,这一切让人羡慕的存在也就是一堆泡沫而已。
       比起纸张文字,让人感慨不已内心不能平静的终究是这个人啊。
      
  •      前前后后耗时近一个月,终于把淡江记看完了。那时候她的文字,远不像现在这般充满犀利的宗教味道,也很少西方哲学的气息。相反,受其师父胡兰成的影响,那时的朱天文是一副期期艾艾的古典小女子模样,像极了张爱玲。她的自恋,自傲,对女孩儿的骄傲,对阳光风日的钟情,对谁谁的莫名嫉妒和对某某的莫名好感,是属于年轻人的。
       后来她瘦了,老了。没有了阳光风日,没有了清水浅溪,没有了吉他民谣,也没有了寂寞的二十岁。一切都过渡地刚刚好。这是一个文字者的成长,她的文字,在她的心之峡谷里历练,长成,直到发挥出更大的力量。她不再高谈世界、时代、宇宙。可是看着曾经的关于这些的文字,竟透着一种清清楚楚的可爱。
       朱天文,她是用心在书写的人。
  •     我在淡江没事是不会去找天文的,去时一路就讶异地想着天文是自强馆女生,而我是建筑系男生,也是校园生活呀,觉得好奇妙。可是我是喜欢去自强馆找天文,大太阳天,午后寂静,我就在马路上大叫:“天文啊。天文啊。”我这样在叫天文的名字,觉得很得意。天文老是从窗口探出来,“啊,阿丁呀?”花花的阳光,空气里有淡淡的暑天味道,我很爱看女孩子倚在楼台窗口说话的模样。天文午后睡醒的声音甜甜哑哑的,飘呀飘呀飘在午睡的校园,淡江梦里也要听到我们这样唤来唤去的声音了。等待天文下来时,我就看看水沟里淡白轻巧的小虾游来游去,还有野地里一朵朵牵牛花大大的开在阳光下,有人走过,我就背着手闲闲走来走去,想那人猜的什么也不是,我只是在等天文咧,就这样。
      
       ——节选自“阿丁”为《淡江记》作的序
      
      
       看完这本书后,不知道为什么对序言里的这个场景印象深刻,于是翻回来又看了一遍。觉得那样的夏天朦朦胧胧没有真实感,却又仿佛在哪里也经历过似的。也奇怪了。
      
       喜欢的是这种清清淡淡恰到好处的描述口吻,在现时的文章里真是少见的了。读天文小姐的字,也要把时间拨得往回退一点点,旧日的年代感慢慢升腾起来了,会像一杯茶一样渐品渐浓。胡兰成说《淡江记》开了女子的新境地,那文笔雄劲到都豁出去了。这一点真是深表赞同。天文的革命感背景里有着没有名目的大志,一点一滴都在她文章的气象里。不过,我仍偏爱她的轻盈通透,偏爱她笔下的青青子衿。淡江四年,校园里的时光那么飞扬自在,什么都抵不过年轻的好。正如《贩书记》里写的:“饱饭吃完,还有明天一整日长长的,又仿佛觉得希望无穷,其中天心最兴高采烈,却不想想她今天卖书成绩是最差的,这种对将来无缘无故的喜悦,真是非常年轻而明亮的糊涂。”我们总在恰当的年纪里才能知道自己的糊涂,当时当日只顾沉浸在那种糊涂里自得其乐,不然怎衬得起满眼韶华?所以,这些都是注定,全无悔意横生的必要。
      
       如果说这本少时之作尚且算不得多么老道、深刻,那么只当是个青春逼人的女学生几笔泼泼洒洒的剑气吧。然而,字里行间深远明亮的情思,浩浩汤汤的才思是藏不住的,这真是一个女子照眼的好。
      
  •     时人对此一枝,如梦相似。
      
      幸甚至哉,歌以言志。
      
      日子过得像窗外覆满墙头绿荫荫的爬山虎,糊里糊涂,就只是漫漫伸延着,散懒得差不多成了蓬头垢面。
      
      情操还要从眷恋怀旧里成长出来。
      
      青春呵,即使是什么内容都没有的,也这样光是不胜之喜就够了。
      
      衣服穿在身上首先要与人亲,若成了身外之物就是最难看的。
      
      也许艳光照人会是这样令人不敢逼视的。
      
      我们从层层埃尘里,像是看到了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国读书人的本色,只这刹那间的省度,顿时使得这场毕业游园有了完全不同的风景。
      
      如果女孩儿必得出嫁,我就嫁给今天这阳光里的风日。再无反顾。
      
      我与淡江也只是风里来风里去,其实无情。
      
      天上万里无云,阳光照得一洗蓝天越是薄明起来。
      像十月风起的时候,人心思动。
      这样对将来无缘无故的喜悦,真是非常年轻而明亮的糊涂。
      还有比默契更好的是一种亲。
      
      再怎样的浪漫仍不至于放诞失志,还是有着现实分明存在的涩意。
      走在暖暖的阳光里愈发睁不开眼睛了。
      
      《诗经》里的人世,安稳和绵远。
      
      大雨浇在车窗玻璃上,淋漓而下,街景像在水里流过去,忽让人觉得慌乱起来。
      雨呵,怎么再也不停呢?下得人心都痛了。
      等到天起凉风,日影飞去的时候,你要转回,好像羚羊,或像小鹿,在比特山上。
      
      我发痴地想着,假如车子永远不来多好呢,我们就可以在廊檐底下并肩立着,一直到日子的日子以后。
      
      想着自己明知故犯,真是坏道了骨子里。但此刻我正在生气,谁都不可来惹动,有理是我,无理是我。
      
      即使在现今这样的社会潮流中,年轻的心究竟还未完全枯死,青年们仍然在追寻,在求突破求创造。
      我若还有悲意,那也是对冬天风里的晴空,想要飞去。我是太年轻了,青春用不完啊怎么办!
      
      回家的公车上,斜斜的阳光浮沉着尘埃照射进来,夕阳红红的一个圆轮在车窗外,伸手可以捞到,坟墓山上已有先开的芒花,秋风中摇着银灰色十分迷离。坐在车厢里颠得很厉害,落日一下子在车子前头,一下子又在车尾。这时候的太阳,芒花和尘埃有《楚辞》里南天之下的洪荒草味,突然的要为之惊心,叫人好解不开。
      
      脸上的皱纹在阳光霭气里都模糊不见了。
      
      我还要赶快回家,跟蹦进纱窗来的雨星星说话,它们说海的那边,枫叶红得好像烧红了天。
      
      那一簇虎皮菊像我的金黄色碎花棉袄一般富丽热和,是美国南部暖暖的阳光下,一望无际的玉米田、棉花田。
      
      信仰要冒最大的危险。我喜欢危险这两个字,因为危险才是青春永驻,桃花就是非常危险的。
      樱花开在春天的外边,与春天只是拂面相笑。
      但连如此珍贵的我都可以舍之不顾,这反逆的激烈和刚强就是春天的机锋,足以使万物复苏,生生不息。
      这春色且不可以轻浮,随便入了骚人墨客的文章里。
      而桃花又有它自己的静素,静素是在桃花生长的整个背景上:之子于归,宜其世家。
      
      而我日子正当年少,天地也要骄纵三分。
      
      
  •     朱天文的青春文学,打死郭敬明也写不出
      柳已青
      
       《淡江记》是朱天文的少作,是她读淡江大学时的初试啼声,这里面满溢着“最好的时光”,笔底所写,放射出“照眼的好”(其师胡兰成序中语)。
      
       把《淡江记》看作青春文学,大抵不差。青青子衿的多愁善感与豪情淋漓,豆蔻年华的微妙情思与心中怅惘。文中写的无非日常生活场景,谢师宴,同学会,贩书记,生机勃勃的事物有着说不尽的大欢喜,也有着小忧伤。日常生活场景,每人眼中都有,要紧的是,日常中见出不寻常。眷村的夜晚,山东方言味的乡愁,像初期的大雾,将人笼罩住。阳明山灼灼的桃花,大风吹起的裙裾,人家墙头上的九重葛,都能引起朱天文对人生历史的探问。写人世微波,无大江大海的重大历史事件,但却激荡出笔底波澜,有沧海之阔,有意象之奇。胡兰成认为张爱玲与朱天文都善写浑茫之境,《星期六的下午》写回家的公车上一段:“这时候的太阳,芒花和尘埃,有着楚辞里南天之下的洪荒草昧……”看到这里,惊为神来之笔,心里顿时咯噔一下,不由的抬头看天。大陆自新世纪,青春文学异军突起,郭敬明、张悦然风靡三五年,如果与朱天文年少时的这本散文集一比,高下立判,差别不可以道里计。说句孟浪话,朱天文的《淡江记》,打死郭敬明也写不出来,这不怨郭敬明之流。
      
       这其中的原因,朱天文说的也很明白:“五四运动废读经书以来,这样一路念下去,没有情感,没有储藏,念到堂堂弱冠之年,只是虚长个子,对民族历史起码的见识可以说是零。”谈到华语文学,大陆由于20世纪“文革”动乱的十年,斯文扫地,文脉不得延续,礼失求助野,倒是宝岛台湾在学术、文化上传承有序,在经济起步之时,也并未让文化特色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失去颜色。从台湾旅游回来的朋友讲,台湾大学的中文系,开设的专业仍然是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大陆几乎是清一色的现代汉语了。
      
       朱天文对美国式的标准,似乎有文人天生的戒备,她指出:美国人在产业经济的袭卷之中,已是根本不知道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还有情意这件东西了;而且美国式教育最伤害人的地方,就是隔绝了人对人对物的感激之心,一切都落在科学的方法论上,变得人越来越没有感知的能力了。朱天文最擅长的就是,以古典文学之韵味,写现代生活之感觉。她宣布:“我是只向中华民族的江山年年私语。他才是我千古怀想不尽的恋人。” 她铭记着爷爷的告诫:“首先要把身上既有的障碍撤除,以赤子之心才能和万物素面迎接。”毕竟是从小坐在爸爸的腿上读《古诗十九首》长大,传统人文精神落实于可感可触的日常生活中。
      
       有论者指出:“朱天文还进一步将此种率性真诚和生命力的飞扬上升至民族传统文化性格和审美特征的高度上。作者毫不掩饰她从古书、史书中受到传统人文精神的熏染。”在《淡江记》中,我们可读到诗经楚辞汉赋的风流,可以感受唐诗宋词元曲的余韵。朱天文的文字和意境都脱胎于古典文学的精魂,融合了儒释道的文化魂魄。
      
       小小女子,气象开阔,气势不凡,登山水楼台,骋千载诗情:“我们是万里江山万里人。河水纵然浩大,怎奈载不动我们对中华民族的千岁亘古之思。”写琐碎的生活,底子是柔和、欢喜,这也是青春的底色,并非“世纪末的华丽”,眼泪与欢笑,哲思与忧患,虚妄与实在,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叩问,交织在一起。不同于张爱玲的“苍凉”,毕竟是一颗年少的心,感觉敏锐地看世界。不过,读到这样的感触:“柔和是因为太喜欢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了,连这个世界的败坏和沉沦都不忍舍弃,还要眷恋,还要徘徊。”恍惚之间,还以为读张爱玲的小说呢。
      
       说到张爱玲对朱天文文风的影响,不得不提胡兰成。别有意味的是,《淡江记》收录了胡兰成的书法条幅,不想说字如其人的废话,只录一条,胡兰成写:“江山如美人,虽然敬重圣贤,却是爱悦荡子。”朱天文在条幅后释文:“胡最喜魏晋南北朝,而常自比魏晋荡子。”想起胡兰成的作为,除了写一手漂亮的白话文散文,再加上引导朱氏姐妹作一手漂亮文章,其他,便无足观。孤岛上海,始乱终弃张爱玲;办报武汉,轻薄诱惑护士小周;避难温州,薄情寡义愧对张爱玲;逃亡日本,苟延残喘而已;教书台湾,大言不惭之书生。今生今世,不见大义;如此岁月,难见山河。自命荡子,是向往魏晋风度,实则失去文人本色。
      
       如果有八百万种活法,胡兰成是一种,张爱玲是一种;朱天文是一种,侯孝贤是一种。不论哪一种活法,有文字和电影,犹在镜中,这就是生之明证了!
  •     《淡江记》中,天文几次提到了“爷爷”。
      她写,”爷爷说看书是要跟好的东西相见,首先要把身上既有的障碍撤除,以赤子之心才能和万物素面迎接。”
      她记,“爷爷说平剧的解脱旋律,例如《四郎探母》经常演的只是当中一段。。。这样上下不关剧情,照样好得不得了。”
      她偶然听爷爷讲,“最好的老师是无师,我们惯讲的,无师自通。”
      她还把“爷爷”看作是仙缘,“今世的仙缘,如花,时人对此一枝,如梦相似。”
      于是,信,朱家三代果真居于一室。
      直到《击壤歌》,天心,这个出世,不似姐姐入世,心性亮烈的女子,才给了一个透亮的解惑。
      其实,天心也有一段“仙缘说”,天心所记下的“仙缘”是“学问要靠仙缘,还有一个时字,纵然用功,学问却像花朵的要踏正了时辰才忽然的开放。”
      但,天心与爷爷并不似姐姐那样密密、不透风。这与姐妹俩的性格、性情也有着关系吧。当年,父亲带她们同上阳明山访当时在那儿寓居教学的“爷爷”,天心存的心是“见不到张爱玲,见见胡兰成也好。”自有一段血缘的疏离,亲近也是文化的亲近、学问的亲近、智识的亲近。
      所以,“爷爷”要回日本了,送行晚了,天心也并不很难过,认为是理所当然。
      为汪伪政权服务过的文人,又是张爱玲的前夫,胡兰成的人生曾有着许多的不齿。可是,朱家却能待他为上宾,朱父不仅让他做了近邻,还让他教女儿传统中国文化——易经与禅学。
      “着手教读礼记诗经史记,教下围棋,买帖子要我练字”,挑的还是《西峡颂》,这对的是天心。
      读秦始皇、韩信、司马相如、乐毅读得睡眼惺松,于是,“从口袋里掏出两颗陈皮梅给我吃,”此时,“爷爷”相对的是天文。
      若一人可分作几面,“爷爷”的面,又要如何划分?
      素面相见传统文化,这个穿袍子的枯瘦老人,是有底蕴的;惊见张爱玲的一面,留下的是对张的懂与伤;而人世中碰到的几任女子,怕是为了一种热闹与自喜;最为世人不齿的亲日,只有“糊涂说”聊作自慰了。
      但,姐妹俩的书,不免可以当作是为“爷爷”的另种翻案。让世人重新读胡兰成,剖开政治,只作文化解。这点,不仅在《淡江记》上,有着数页胡兰成的墨宝,《击壤歌》前还有胡的代序。
      
      延伸读书《淡江记》:朱天文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年1月第1版,定价:32.00元
      《击壤歌》:朱天心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第1版,定价:24.80元
      
      
      
      
      
      
  •     想送给一个18岁的姑娘一本书,于是给她挑了这本。送给她之前,自己匆匆忙忙一个晚上看完了,看得我经常会心一笑。青春逼人只沉浸在象牙塔里的姑娘,那么自傲,那么自恋,那么摩拳擦掌,那么矫情敏感。多么熟悉的身影啊,青春像只小鹿,活泼泼,羞怯怯,自我那么突兀。
  •     胡兰成的亲炙弟子,自有她的长处。胡氏对朱天文激赏有加,也并非完全胡扯。通篇读下来,可见作者才情,也从中窥得胡氏的影子。究竟少作,闲时或可一览。但真正的高度与深刻,不见得有多少,恐怕要令人失望。国中缺乏的是那类散文,可惜才女也未有太大助益。
       淡江四年,总是风日人物皆佳,也许只因少女眼眸良善,不见阴暗。执着地写下那些文章,也算大学纪念。青春或许有奢侈的理由,且应理直气壮。
       昔日才女今何在?铺天盖地的志气,有无消磨精光?
  •     跟著擊壤歌后即讀淡江記,心中感慨無法言說。
      
      這是多么好的光景。
      
      三十幾年前的宝岛,在字页里永远是阳光洒洒,风和日丽。即使偶有風雨,也是人間暖暖,默契淡淡。
      
      青春呵 即使是什么内容都没有的 也这样光是不胜之喜就够了。
      天文是这样写的。多么年轻的痕迹,留在淡水河畔,留给我一路弯腰拾得,终是把往日那些暗沉灰蒙的晦涩之情一扫而尽。来自淡江的微风雨露,朝陽夕陽,可是青春不走的良藥?
      
      多么好的光景。傍晚下樓去食堂吃晚飯,上海的氣溫持續不上,一個冬季拖拖拉拉賴著不走,真真教人不快。一路上走著,沿途的路燈黃黃白白參差不齊倒也好看,從浴室返程的姑娘們踩著拖鞋甩著未幹的頭髮笑鬧,共青場的跑道上散步的晚練的三三兩兩很是熱鬧,夜風拂面暖烘烘我心情突然大好。
      深呼吸。身體的各個部位都在滴滴滴發出訊息,這就是了,春夏時節。
      
      心裡似有輕快的節拍在打響
      
      看著天文說我們還這麼年輕,忍不住咧開了嘴笑。
      A曾經對R說,太久沒有人在你的生命里下一場雨。R聽完隨即大哭大哭。
      那是什麽呢。我們經歷了這多這久,以為嘗盡辛酸苦澀,這些東西積累成頭頂的雲層,終於遮蓋住最初的豔陽天,最後看著地面漸漸消失的影子,便知頭上的雲有多黑多厚多沉重,卻仍要背負著向前行。
      親愛的A,大A小A老A阿A,AAA,彼時你是如何想。
      
      無論如何,我們已經在通往荒原的路途上摸索了太久,黑壓壓的分量快將人埋起,抬頭低頭是負擔不起的無望,苟且這些年,思思索索無法解答全部的困惑。我們何以不走一條坦途,我們何以要忍受這些苦難。
      青春分明很長很長,我們何以在最最最最開始的地方就拉下了帷幕。
      
      我知道你很累,困頓,不堪,無助,絕望,孤苦。卻仍有流連。
      
      你看看那群小三三,我才剛剛明瞭三三的意義,我從無不解之意,那些大志大勇,大抱負,他們的愛結結實實,如一道急急的光柱,要穿破那些厚厚的積雨雲,甚至不必一場大雨便粉碎所有的黑。
      
      因為還年輕 多么好的光景。
      也許路的盡頭確實是荒原沒錯,但青春這一段,總該明媚無敵,就如天文的不勝之喜,我們毋需任何內容和形式。
      
      上海這個灰暗的城市也終將迎來春夏時分,我走在華師大的懸鈴木下,只覺胸中戾氣都歸於平靜,陰冷潮濕不見光的小黑房子,也該拿出來曬上一曬。
      
      
      
      我想,天文是在輕輕柔柔地說,
      累的時候,坐進淡江的春光里就好。
      
      
      
      
      
      
      ***************************************************
      
      何言少作不盡人意..?
      我愛此書勝過炎夏甚至世紀末。
      
      天文此去,卻是經年不返。
      
      
  •       朱西宁大概是世界上最幸福的父亲了,一下生下三个灵慧丫头。胡兰成大概也算最幸福的老师了,膝下有天心、天文这样两个灵根深深的女弟子。对于朱家姐妹,我更熟悉天文,这点缘头是要归功她一直合作的侯孝贤导演。我在书店看到山东画报出来的这册《淡江记》一下子勾起旧岁深爱的《冬冬的假期》,至而又浮思起看的《小毕的故事》。
      尽管老师曾说胡兰成与周作人全不能比,但我一直感到他们内底对尘世的爱恋是来自中国文化传统的根脉上的。这一点鄙见也在天涯社区里找到了某个同道人。胡兰成在书序中说见到《淡江记》心底又欢喜又胆怯,跟当初读爱玲的感觉暗合。欢喜来自对天文心窍的灵透的暗慕,而胆怯大概是女子竟然也长了一双洞彻世事的慧目,欢喜和胆怯的双重感受让胡老的确有点惊慌。多少年过去,在与爱玲分道后的胡公在另一个豆蔻女子的笔下又重逢了“爱玲”的影子,心底的恫吓使然。
      有评论说天文是张氏传人,言及其人得张之真髓和骨血。于我看来虽读天文不多,对于爱玲的熟悉与天文与侯孝贤合作电影的两下比较,心觉天文与爱玲虽文脉相合相契,但两人的底色是完全不一样的。黑底金花是张爱玲,金底黑花是朱天文。天文的底色是温暖和明亮,虽然她窥伺岁月中的污浊与怅惘,但是要将自己的肉身投身而去的,她是泼辣天真的。爱玲正如最了解的胡公所言,她始终是世界的冷观者,底子是冰凉而黑暗的。她也看到世界的好端端就是不肯俯就地投入进去,只在表达精到深刻的见识。她虽然笔墨时常浸透着疼痛与动荡,却始终在说她们,说别人,而将自己抛在文章以外,一双冷眼冰凉看世界。她的温暖是零星的,一如春露经受不了初阳的抚照,一下子消失了。
      朱天文有干净的琉璃心,更有张素净的水晶面,有时想爱玲的样子,最喜欢还是她四岁坐在高凳子的那张,那是她还未长开,精灵气都是童子该有的,谁也不希望日后的她那样颀长削瘦,一如她也爱恋世界却消极地舍弃和自闭。天文不一样,她的家庭是丰乐而温馨的,这跟爱玲的复杂混乱完全判若天壤。幼年期给天文一种积极向阳的生活态度,而给予爱玲的却是尖刻和精明。天文是“群”的,文中的怨与爱都是适群的,爱玲却是“孤”的,笔下的女子没几个有丰满的身怀,薄薄的身形都似刀片切伤身边的男子,自己却也是沾血的。
      天文在胡兰成眼里是现世的宝玉,对于天下的好女子都能动容,一如书里爱黛玉喜宝钗怜晴雯。大概天文在漫漫岁月中遇到某个好女子,都能心生博大之爱,惺惺之慕的。这一点也是天心的心里生发出来的“大爱”。爱玲总是将手下的女子看尽苍凉,毫不替之寻到一处安全的归属,读张爱玲的女子后总不免要想到那些龌龊的男人和泥沼的尘世,这来自爱玲笔笔的逼迫。世界之大却无一良善女子的安藏,这是我的感觉。
      上期《读书》载有朱天文的电影访谈,细细玩味,想到她与侯孝贤之间的双赢。聪明女子和智慧男人之间的天作之合,时过多年再看《安安的假期》改编的《冬冬的假期》还是能看到天文璀璨的诗心。天文太熟悉人生了,正像当初胡兰成对张爱玲的懂得,侯导也是懂得天心的。在说到一部《千禧曼波》把舒淇的“原本”挖掘,可谓真功。舒淇在《千禧曼波》中无比的自由得益于侯导和天文搭建的平台。好在舒淇也是聪明过人的,举手投足释放出夺目的光焰,照得人双眼生疼。
      天文言辞也妙,采访者问其看不看张艺谋的电影,她说《我的父亲母亲》是看过的,也是好的。至于后来的大制作基本是不看的,她不诋毁张艺谋电影之鄙俗,她却能换位到张导动情地说:“他首先要对自己的眼光和见识投降,自己首先要承认自己,才能在后来的路上一径向前。”大概的意思就是这样的,张导后来的《满城尽是黄金甲》或《英雄》,场面制作之宏大和精良叹为观止,谈及“电影的文艺性”却真是痴人说梦了。真不能相信能导出《活着》、《红高粱》等电影的人后来变成如此下次。张导越来越能在电影里赚钱,却离“真电影”越来越远了。
      胡在读天文的作品后总能记得一些隽语,他说天文有一种雄劲。雄劲是男性的,但女子却能泼洒出来令天下折服,天文的心里有司马相如、贾宝玉,这让胡觉得司马相如、天文、贾宝玉、爱玲都是多爱不忍的,一方面让过来人觉得爱玲始终是胡生命里的里程碑人物,应该说肉体和感情世界里的一根拔不出的肉刺。到了晚辈的天文这里,他才放了一句“多爱不忍”束之高阁。他在品评天文的骨里,其实是在忏悔当初爱玲对之的真恩情。与兰成再不相见的爱玲竟然一直活在兰成的老死,这也带有悲怆意义的。我怀疑胡兰成将如初对爱玲的悔过压碎成护佑和疼爱注入了天文、天心的教诲中,在与天文和天心的日夕相处中遇到爱玲的“相似”,心里当然既胆怯又欢喜。
      朱天文至今未嫁多少让人感到欣慰,这样一介才女谁人担配?天文亦说父母含饴弄孙的好处自己没有付力,好在自己的妹妹替自己还了这笔债。此点让人看到一个传统的朱天文,又看出一个叛逆的朱天文。她大概和爱玲都是依从内心的女子,不轻易向世界投降,却能在黑暗的角落独自啜泣。自己的文章中嵌入自己的信仰和奢望,笔下的众生中有好男子和好女子,这已然足够,今生无憾。
  •     知道朱天文的《淡江记》上市,在网上书店上犹豫了几次,终于还是没有下单,决定还是亲自去书店购买。网上购书虽然方便,折扣也高,但对于自己心仪已久的书,我还是喜欢亲自到书店去买,这就像面条还是自己亲手做的手擀面香。
      
      我追捧的作家不多,这么多年来割舍不下的只有董桥,凡是他的书,我都买,宁肯花点冤枉钱,重复的文集也买,够铁杆了吧。
      
      最近追捧的是朱天文。最早知道朱天文,还是因为侯孝贤的电影,朱天文是侯孝贤的“御用编剧”。用作家阿城的话来说,只有朱天文能给侯孝贤当编剧。买了本朱天文的《最好的时光——侯孝贤电影全记录》,也是辅佐来看侯孝贤的那套影碟。
      
      看了几部侯孝贤的电影,像饮自产的白酒,浓烈,香,晕晕然,有点不适应,也不能整天喝。看朱天文的电影小说、电影剧本,都像絮叨的散文,里面仅有的一些戏剧性情节,最终也没有在侯孝贤的电影中出现。
      
      后来又出了本朱天文的《红气球的旅行》,是《最好的时光》的续集,更厚。买不买有些犹豫,最终还是为了侯孝贤,买了下来。
      
      翻看《红气球的旅行》,一直看到朱天文写西影厂和吴天明的文章《一杯看剑气》,才对朱天文刮目相看。“一杯看剑气,二杯生分别,三杯上马去”。文章中的这种气魄,甭说唧唧歪歪的女作家,就是越来越脂粉气的男作家们都写不出来。
      
      随后去图书馆找朱天文的书,只找到她的一本自选集《花忆前身》,带点脂粉气的名字。里面也有一篇名为《一杯看剑气》的文章,这次是写三毛的,也给人一种豪气冲天的感觉。这种感觉,是只有在以前看徐克、吴宇森的电影中才能感觉到,怎么竟然会出现在一个台湾女作家的笔端?
      
      《花忆前身》里的文章,很多是写她大学时的生活。20岁左右的年级,写出这么老道的文字和壮士一般的豪情,惊为天人。想起最近国内要出版她的《淡江记》,想来就是她的这些文字。
      
      与《淡江记》同时推出的还有朱天文的《黄金盟誓之书》。本来也想买,不过这次出版社大概急于上市,装帧做的很差。《红气球的旅行》我还惊叹装帧的淡雅,不像这两本,竟弄的硬封皮如侵水后凉干了一样,翘翘的,拿着看着都不束缚,于是决定只买《淡江记》。
      
      喜欢上了朱天文的文字,于是白天抽空读她给侯孝贤写的剧本,晚上忙不迭的看侯孝贤的电影,两厢对照,品出了侯孝贤的电影和朱天文文字的味道。
      
      董桥和朱天文,我追捧的两位作家,都出身台湾。台湾接续了中国文化的根,不像大陆发生了断裂,文字和情怀都是地道的中国味,这就像到了台湾才感觉到了中国一样。台湾70、80年代属“亚洲四小龙”,经济上早已起步。文化在遭受了经济和现代化的冲击后,已经过了振荡期,牢骚虽然还有,但终归知道了自己要干什么。就像朱天文说的,我们只属于这个时代,这个时代再坏,我们也不做屈原。
      
      大陆这边还忙活这“接肢”和接受现代化的“洗礼”,如无头苍蝇一般,静不下心来。看侯孝贤讲述70、80年代的台湾,就像是在说目前的大陆。大陆目前打死也出不来董桥和朱天文这样的作家。这不是说大陆的作家不聪明,而是没办法的事情,聪明和努力是无济的,每个人都是时代的产物,你不能活在另外的世界中,只能活在这个世界、这个时代中。
      
      保守的估计,如果大陆20年后能出来个董桥或朱天文一样的人物,那说明中国文化的根才算接上了。目前大陆的什么“国学热”啥的,用朱天文30年前评价台湾乡土运动的话来说,寻根溯源,本来就是情绪成分多于感知,本来乡土运动所掀起的热潮,很可以乘势利导有番作为,可惜徒然一场喧嚣而已。
      
      路,人家都走过,吸不吸收人家的经验,是对政治智慧的考验。对此,我很悲观。
      转载自:一捆矛盾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942e10100gs9m.html
      觉得他的书评很符合心意,所以这周的书评用了转载!
  •   “如果女孩儿必得出嫁,我就嫁给今天这阳光里的风日,再无反顾。”
    呵呵,这是记得最清楚的一句,击壤歌里朱天心的书签照 好美
  •   我也觉得 特别美 姐妹俩是不同的美 忽然想起你以前的一条状态 天文天心怎么都这么老了 我搜了下图片 果然是 所以宁愿记住书封面的美好样子
  •   是啊……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   有时候会很害怕变老的模样 可是多想也没用 真的 现下才是最好的
  •   一九七六年,在淡江大学的一次西洋歌曲演唱会上,刚刚从国外旅行归来的菲律宾侨生李双泽,拿着一瓶可口可乐上台问大家:不论欧洲美国还是台湾,喝的都是可口可乐、听的都是洋文歌,请问我们自己的歌在哪里?然后他在一片惊诧之中,拿起吉他唱起了《补破网》,此即著名的“淡江事件”。
    哈哈哈哈怎么很有喜感呢噗嗤~
  •   要怎样支配口腔肌肉才能笑出“呢噗嗤”的声音呢?...哦看错了,是噗嗤...
  •   完全可以再加上一个“贪”字!爱吃的东西都要一口气吃光……哦,除了天心发现的那种全世界最好吃的巧克力o(╯□╰)o
  •   说得我都饿了...:P
  •   算你說著了
  •   一打开书就被开篇的 牡羊桥,再见 给恶心到了,这矫情劲儿实在让人有点风中凌乱了啊,立马过来准备写短评,还是lz说得够透彻!
  •   很喜欢你的书评,感觉你思辨性很强,要是能再写长点,选几处细细叙说就更好了。
    我仿佛看到了你文学评论的影子,哈哈~~
    我这自伤自怜的内心剖白者自愧不如啊~
  •   那篇我看了,哈哈~~我已经无力评论了,因为我已经不鸟文山词好多月,找不到感觉了~~
    待我从新拾起看看有没有火花四溅啥的~
  •   提到淡江这两个字,心里面会滋生出一种类似于乡愁之类的情感,这是我爱了八年的人生长的地方,从未去过,却好像已经在那生活了千年。。。
  •   因在淡大交换过两日,看到这本集子分外惊喜。
    胡序言的夸赞有点过了,但文中的只言片语确让我忆起台湾的风物,恍恍然飘到那个并不属于我的年代,很美,很淡。
    你的文字很有本书的味道
  •   很美好的文字,朱天文在我的心中亦如此。
  •   爷爷是胡兰成啊 怎么成了家族的人……
  •   朱天文基本上是胡兰成的语气,但是偶尔会有好的感悟,文字也比较直率。
  •   但是,她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没有生活和经历。所以,文本比较华丽,而精神质地比较薄。所以,她的文学是文本文学和青年人的文学——但,这已经很不错了。
  •   我就是觉得她那么小的年纪做到这一步已经很不错很让人佩服了~
  •   看了你的评论才想起要去看这本书,花了一下午一口气看完,相比较荒人手记淡江记写得更稚嫩一些,朱天文写散文比小说要好看,也易懂。如你所言,她是才华超绝对,至于那样的抱负,也许是因为她的家庭背景才会有的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