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研究(第1辑)

出版时间:2006-7  出版社:四川出版集团,天地出版社  作者:肖先进主编  页数:282  

前言

  由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和三星堆研究院策划编撰的《三星堆研究》丛书,现已开始出版。这套丛书首先把已有的田野考古简报、报告和研究论作搜集汇辑起来,堪称过去工作的综合总结,同时还要面向国内外,继续收录,以推进三星堆遗址及古蜀文化探索的发展。这是一定会受到学术界欢迎的大好事,主编单位嘱我为丛书写几句话,自然是不容推辞的。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和研究,是中国考古学史的重要篇章。传统的看法是,四川古属西南夷,没有什么足以称道的文化,而且蜀道艰难,与中原华夏隔绝不通。尽管汉代扬雄的《蜀王本纪》还有佚文存留,晋人常璩的《华阳国志》更设专篇记述,但由于其间多杂以神话传说,被不少学者斥为不可凭信,四川古史成为一片空白。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好像是一缕曙光,逐渐将这迷茫荒昧的黑暗照亮了。  遗址究竟是在哪一年第一次发现的,也就是说当地农民燕道诚偶然在月亮湾(今真武村)挖到玉石器的时间,自来有1929年和1931年两说。  1934年到遗址进行发掘的华西协和大学美国学者葛维汉在《汉州发掘简报》中引用董笃宜的记录说:“1931年春,我听到当地群众议论:离该地不远,发掘出石刀和石璧。”1949年考古学家郑德坤先生的《四川太平场文化》一文也说:“1931年春,四川汉州太平场的燕先生为其田地装设水车,偶然发现地下一坑石璧和若干玉器。”

内容概要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和研究,是中国考古学史的重要篇章。传统的看法是,四川古属西南夷,没有什么足以称道的文化,而且蜀道艰难,与中原华夏隔绝不通。尽管汉代扬雄的《蜀王本纪》还有佚文存留,晋人常璩的《华阳国志》更设专篇记述,但由于其间多杂以神话传说,被不少学者斥为不可凭信,四川古史成为一片空白。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好像是一缕曙光,逐渐将这迷茫荒昧的黑暗照亮了。  由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和三星堆研究院策划编撰的《三星堆研究》丛书,现已开始出版。这套丛书首先把已有的田野考古简报、报告和研究论作搜集汇辑起来,堪称过去工作的综合总结,同时还要面向国内外,继续收录,以推进三星堆遗址及古蜀文化探索的发展。这是一定会受到学术界欢迎的大好事,主编单位嘱我为丛书写几句话,自然是不容推辞的。

书籍目录

凡例总序SoME ANCIENT CIR CLES,SQUARES,ANGLES AND CURVES IN EARTH AND IN STONE IN SZECHWAND CHINA四川古代遗迹和文物A PRELIMINARY REPORT OF THE HANCHOW EX-CAVATION汉州(广汉)发掘简报广汉古代遗物之发现及其发掘广汉文化四川新繁、广汉古遗址调查记广汉中兴公社古遗址调查简报四川广汉出土商代玉器广汉高骈出土商代玉器的补正广汉三星堆遗址广汉三星堆遗址一号祭祀坑发掘简报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省广汉县文化局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发掘简报广汉月亮湾遗址发掘追记四川广汉、什邡商周遗址调查报告三星堆遗址真武仓包包祭祀坑调查简报四川广汉市三星堆遗址仁胜村土坑墓

章节摘录

  Ⅱ.四川的旧石器和早期新石器  二十五年来,J·休斯顿·埃德加先生(J.Huston Edgar,又译叶长青一译注)走遍川内桂湖、嘉定(乐山)、灌县、杂古脑、雅州、打箭炉等地,甚至到过更偏远的地方,四处寻找石刀、刮削器、石锄、砺石等古代石器及石器碎片。这些石器有一部分属于人类最原始的文化,有的则经过了人工打磨,年代要晚一些。埃德加先生也许是第一个在中国发现了这些古代石器,并将发现的成果整理成书面报告的人。在他之后,又有一些人在华西地区致力于这项工作,如T.库克(T.Cook)、笔者、C.L福斯特(C.L·Foster)、D.S.巴特尔(D.S.Barter)的孩子们,最后还有戈登·鲍尔斯(Gordon Bowles)。埃德加们从长江沿岸、成都平原、峨眉山的新开寺甚至打箭炉附近海拔14000英尺的高山上采集到的这些石器,分属于三到五种不同的文化时期(参见《华西边疆研究学会杂志》第二卷。在有关人士的支持赞助下,埃德加先生和鲍尔斯先生共同的研究成果也将于近期由鲍尔斯先生整理成书面报告)。其中很多是平衡器、尖状器和曲状器,有的形状类似回飞镖和镰刀,但没有一件呈圆形和方形,做工也都非常粗糙。有的看来是供右手持拿的锉削器,但没发现任何使用金属的迹象。  Ⅲ.成都平原出土的晚期新石器  1931年,汉州(广汉)的一位开明官员带给当地的董笃宜(V.H.Donnithorne)牧师一些出土石器,后两人又带着它们找到了笔者。不久,我们三人一起实地考察了石器的出土地,并对石器进行了拍摄、研究和测量。最后这批石器全被那位官员赠送给华西大学博物馆收藏,本文也收录了一些它们的照片。早在明代,当地人就根据地势开凿了一条灌渠,从灌县引水灌溉高处的农田。灌渠开凿至上述石器出土的位置时,挖到了古代地层(参见戴谦和著《成都地区的灌溉工程》,载于《岭南大学科学杂志》),并出土数座汉墓,墓砖就被用于修筑我们在现场所看到的那座便桥。但是,更深处的地下文化层没被扰动,多年来一直得到很好保护。大约四年前,一位思想较开明的农民准备在这条明代开凿的灌渠上架一部牛拉水车,就在他疏淘灌渠底部时,挖到了地下更深处的古代文化层,并发现数枚形体很大的砂成岩圆形石器,或称大石圈,以及质地更坚硬的石凿、石斧、石矛等。当时这批器物并不受人重视,以至大多散落遗失,直到被董笃宜先生发现,其历史价值才为世人所知。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三星堆研究(第1辑)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