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那锅粥

出版时间:2009-6-1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原江苏古籍出版社)  作者:天际孤鸿  页数:25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作为身处浩渺历史时空的一个短暂生命,我们没有深邃的眼光去梳理历史,也没有勃勃的野心去征服世界,那么,那些决胜千里的运筹帷幄,那些机关算尽的阴谋阳谋对我们有什么用呢?何不放下自己功利的心,端着历史当一盘下酒小菜——说下酒菜都有点造作——或者干脆也不要什么酒和菜,就是一锅米粥,咕嘟咕嘟熬出几碗来,人生在世难得糊涂,垫垫心慌是硬道理。千年一叹多假模假式啊,当年纷争割据的诸侯多么威风,那些气壮山河的征伐,纵横捭阖的谋略,如今看来,不过是几粒米在历史的这口大锅里蹦几下,如此而已!而对于东周,天子衰微,群雄争霸,权力纷争之下倒是给了每一粒米散发自己异香的绝好机会,比起以后的“酱缸”,何止判若天渊!    第一锅粥的主要是首闹东周的郑庄公、首霸东周的齐桓公、称霸失意的宋襄公等等角色登场,交代了一些神话故事、夏商旧事、西周往事,除了忠肝义胆、智慧美貌之外,还有数不尽的阴谋阳谋、篡权夺位、父子反目、兄弟成仇、妻妾争宠、臣子叛逆。顺道点了些现实百态,赞者有之,贬者有之,喜者有之,怒者有之,令网友感慨本人码的字到底还是不是在讲历史了。草根说史,插科打诨,时而历史,时而现实,天马行空,胡思乱想。    回到我们的观点,为读历史而读历史着实有些乏味。所以,小可不才就熬制出自家的一锅冬(东)瓜粥(周)来,合您胃口,你就多喝几碗,不合胃口,您尽管走好您的路。

作者简介

天际孤鸿,生于80后,卒年未知。浙江乌镇人。 从小喜欢历史,爱玩文字,本世纪初起求学于北京。毕业后开始北漂,做了尘世间一个迷途小白领。现寓居京城8年矣,犹如天际孤鸿,寂寥兮,逍遥兮。

书籍目录

引子 先侃侃传说  盘古抡板斧 开天辟地  曝光:女娲同志的七天工作日志  续集:女娲补天  818禅让制第一回 西周的前尘往事  西元前841年之前的西周  周厉王跑路  周宣王发威  周幽王发傻  中华第一卖国贼  西周灭亡的阴谋论第二回 郑庄公小霸的热身运动  郑桓公匆忙搬家  郑桓公死得蹊跷  叔段反政府事件第三回 小霸王,其乐无穷啊  东周NO.1创意大奖——君臣交质子  东周NO.2创意大奖——小弟抢老大  郑齐俩小霸结盟  东周第一次大规模国际战争——郑国东门之役  郑庄公的报复  高潮之前的戏——伐许  “上剋下”的剪影  诈败与真败  最高潮:马仔VS老大第四回 英雄驾鹤 一地鸡毛  祭足叛变  高渠弥引发的多米诺效应  一次耍赖引发的战争第五回 别忘了还有个小霸——齐僖公  前奏:联军VS联军  插曲:齐国的帮手们  变奏:包围与反包围第六回 郑国还没乱完  终于输了&终于赢了  杀与被杀  郑厉公“反攻大陆”  郑国之乱中场休息第七回 小白哥哥郑襄公的丑闻  他爱的人,走了  他爱的人,来了  娶她的人,死了  帮他的人,死了第八回 打得好辛苦 死得突然  灭纪服鲁  跟亲家打架 帮外甥出头  瓜期无期  诸儿之死第九回 小白才露尖尖角  无知之死  跑得快还要装得像  齐鲁乾时大眖  鲁庄公间歇性发威  小白借刀杀亲哥 叔牙计救把兄弟  管仲面试拿offer第十回 小白绊了几个跟着  长勺之败  郎城再败  小白貌似亲小人第十一回 小白的机会——宋国南宫之乱  大老粗被耍了  大老粗动手了  大老粗得手了  大老粗失手了第十二回 正版方伯诞生记  人气不旺 访客不多  宋桓公的良心大大的坏  以德服人 名扬天下  齐桓公举火爵宁戚  宁戚奇功 止战之殇  郑厉公:“我胡汉三又回来了”  等待认证的日子  周室子颓之乱 郑国强力反弹  正版方伯终于诞生了第十三回 春秋首霸发飙啦  先来一小段闲话  伐卫国 携妞归  招呼兄弟 救援郑国  章姓的苦难起源  追杀令支  兵家孤竹  心土地换人心:发财的燕国第十四回 章国后院失火:鲁国庆父之乱  鲁庄公可怜的一生  齐国的女人咋都那样  鲁庄公死前不完美的事儿  庆父的第一次弑主  齐桓公的第一次出手  庆父的第二次弑主  插曲:庆父&哀美出霸  齐桓公的第二次出手  咏叹:庆父&哀姜之死第十五回 上得了战场 下得了工地  场子被砸 小弟被尅  都是仙鹤惹的祸  荥泽一战 卫国速亡  大搞基建 城邢封卫第十六回 播放在诸夏伐楚之前  谜一样的中国  其实他不叫商纣王  不怎么强大的“大”周朝  楚国上市 黑马诞生  楚武王熊通  楚文王熊赀  楚成王熊恽第十七回 攥紧了拳头没打架——诸夏代楚  楚又伐郑 G8起兵  齐楚口舌之争  如陵会盟 各回各家第十八回 姜小白最后的辉煌  把手插进了天子的裤裆里  郑文公 墙头草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第十九回 英雄驾鹤 又TMD一地鸡毛  儿子多了不是好事儿  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也该歇歇了  助手们一个接一个地死去  老大惨死 小人造反  儿子抢家产 老爹没人管  高家忙斡旋 小白终下葬第二十回 傻根宋襄公的痛苦生活  宋襄公出兵 高家做内应  反革命反仆 宋襄公再来  好想要做老大  这只是一场游戏一场梦  宋楚小弟各为其主的计谋  泓水大败 梦碎沙场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回西周的前尘往事西元前841年之前的西周现在起,我们可以抛开朦胧的传说,开始谈一些实际的历史了。启真是人如其名,夏朝的买卖没放炮仗就开了张。虽然西元2000年,咱们国家就发布了夏商周断代工程年表,但是质疑声仍然不绝于耳,连夏朝是否真的存在都在讨论范围内。暂且用这个年表计算,那就是400年之后夏的末代王孙桀,自我感觉太良好,忘了君权神授是说给老百姓听的,自己飘飘然起来了,结果老百姓恨不得和他玉石俱焚。商趁势起兵灭了夏。世事轮回,又过了500年,商的末代王孙纣也自我感觉超好,飘飘然意淫起女娲娘娘来,最后落得自焚于鹿台。兴百姓苦,亡百姓更苦。那些可怜的商民只能流亡于天下。所幸,顿失京城户口的人们非常会做买卖,左手买右手卖,空手套白狼,“商人”应运而生。既然周伐商是有道伐无道,那“无奸不商,无商不奸”的说法就更加有力度了。伐商的周王是开国之君武王姬发,他老爸就是有100个儿子的传奇男人周文王姬昌。顺便插叙一下,周朝姓姬,同黄帝姓。天子大位果然还是在黄帝家族手里。周武王姬发建国后4年就死了,即位的周成王和周康王在忠臣能士的帮助下,守业成功。创业难守业更难,之后的周昭王南征荆楚,结果兵败汉水,周室由盛转衰。而荆楚日渐势大,几百年后终于创立楚国霸权。南边打不过就打北边吧。随后周穆王两次起兵征伐北方的犬戎,收获不小。可是谁又能想到,这个少数民族之后却成为周王朝的噩梦。周穆王是个传奇人物。在位55年,还登上昆仑和西王母共进烛光晚餐。真是大有十全老人的感觉!可惜跟2700多年之后的清帝乾隆一样,享受的是自己,受苦的是儿子和孙子们。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也没有免费的晚餐。明星陪吃饭是要给钱的,何况是西王母!周穆王的打架斗殴、吃喝玩乐最后清空了周王朝的国库。到了儿子周共王的时候,只能用国都边上的土地奖赏诸侯大臣,就差拆房子、卖老婆了。地方诸侯的势力反而越来越充盈。之后的周懿王、周孝王、周夷王也是“巧男难为无米之炊”。周朝的危机终于在周厉王身上爆发了。周厉王的成名归功于公元前841年的国人暴动。其实,暴动是次要的,“公元前841年”才是主要的。“公元”是公历纪元的简称。以传说中耶稣基督的生年为公历元年。因为西学东渐,西方独大,这种明显带有宗教色彩、甚至殖民色彩的纪元方式成了世界通用,跟英语一个待遇。这可不是我危言耸听,岂不闻满清入关之后的《明史》冤案么?都说是文字狱,又是什么文字可堪成“狱”呢?就是因为老庄家在书里用了前朝年号做纪元。满清史官哆哆嗦嗦地记下“七十个人头落地,二百多人受牵连”。哆嗦的不是因为冤魂太多,而是担心昧着良心瞒报了死亡人数会不会被冤魂索命。还有就是,即使写了这么少,会不会哪天“上不悦”,引火烧身。毕竟自己连打工的都不如,只是一个奴才。在血淋淋的历史面前,谁能说纪元方式不重要呢?民国初期,除了公元之外,我国还用过一段时间“黄帝纪元”,但最终还是销声匿迹。按黄帝纪元,北京奥运会的2008年就是黄帝纪元4706年。新中国的纪元方式是在建国前几天的政协会议上鼓掌通过的(那时还没有人代会)。从此规定我国“使用公元纪元”。毕竟全世界都通用了,大势所趋,你不用也不行。不过现在日本还是天皇的年号纪元和公历纪元并存,比如2008年,是日本的“平成20年”。也许西方传教士看到满地球的人都在说“公元”、过圣诞,一定是激动万分。殊不知中国人过圣诞节只图开心,连“诞”的是何方神圣都不关心。如果传教士们收到“生蛋快乐”的祝福短信,估计会吐出血来。公元不公,西元罢了。中国人只要还有这份娱乐心在,那么崖山之后还是有汉的。巧的是,公历元年正好是中国西汉的汉元帝元年。当年的年号就是“元始”,一元初始,新时代开始的意思。在国人暴动的共和元年之前,历史记录往往只有人物、地点、事情,时间却很模糊。虽然有天干地支,也有农历。记录上最多告诉你:“甲子年三月小王子尿床了。”拜托,六十年一个甲子,甲子年多了去了。要是算错一个时间就错60年。接着算要是一错再错,那就错上加错,最后错无可错了。何况很多记录连“岁在甲子”、“阳春三月”都没有写。那就只能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或者“在你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n次方年以前……”了。慢慢地现实终于就成了传说。所以女生们要注意了,做人要有时间观念,约会不要迟到。可喜可贺的是,国人暴动的当年终于被定为“共和元年”,以后的记录也采用编年体形式。那时,史官大致记载,共和元年,国人暴动,厉王出走,周召行政。之后,史官们每次记录都写上“共和某年”。虽然王朝更替,也会写上“共和某年改元为某某”,然后开始新的计算。简单说,如果一直不改元,当史官写到“共和2849年”的时候,抬头一看,台历正好是2008年。那我们就可以把2008减去2849,得出-841,追溯出“共和元年”等于“西元前841年”。从此,我国的历史不再是传说,而是在确切的年代发生的真实事情。国人的暴动源于周厉王的残暴。虽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不足为奇。但这次的暴动还是相当出彩的。周厉王跑路周厉王那时就大搞专利制度,表示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过此路,留下买路财。那条河是我的,要钓鱼?交钱;那座山是我的,要登山?交钱;老百姓心中郁闷了,上网发个帖子发泄就会被抓,从此只能潜水。路上见面就更不敢说话了,只能“道路以目”。这个挤挤眉毛:“哥们,吃了吗?”那个弄弄眼睛:“吃个屁,钱都套牢了。”有大臣劝厉王,做人要厚道,做事不要太绝,出来混迟早要还的。“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啊。厉王不听,心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我保护专利都错了吗?”人的想法总是很好的。但是别忘了,说到底,系统是你装的,但是电脑不是你买的。用你这个系统要收专利费,我用“番茄花园”不行吗?终于京城百姓上街游行了。和平的游行竟被一小撮破坏分子利用,最后演变为暴力夺权。格式化开始。暴动后,厉王撒腿就跑,连儿子都没顾上。逃跑就要六亲不认,何况那些只能算第十族的门徒学生。周厉王就成了逃跑者模范和祖师,人称“范跑跑”。当初周朝的首都在镐京,差不多就是今天的西安。“范跑跑”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千里黄河,一直跑到了山西临汾的霍县。现在霍县已经撤县建市,叫霍州市了。当时却因为境内有条河叫彘水,所以叫做“彘”。“彘”就是猪的意思。这里没有丝毫贬义。猪是女娲娘娘造的神兽,资格比人还老。汉武大帝小名就叫彘。而且在大汉朝,这附近还出了一个少年英杰一霍去病。不过,厉王逃跑后心灰意冷。他没有接受任何采访,也没有写文章辩解自己为什么先跑。2849年后,又一个“范跑跑”横空出世。那一刻,他仿佛厉王的灵魂附体;那一刻,他继承了厉王的优良传统;那一刻,他就是一个人在跑。不同的是,他很开心,他很骄傲。他接受了采访,他辩解了,他说自己才是“真实”的人。祖师爷厉王爬起来说:“徒儿啊,人可以无耻,但不能无耻到这个地步。”当厉王的儿子靖孤零零地被遗弃在王宫的时候,当他听说群众找不到厉王,就想找厉王儿子出气的时候,他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悲惨最无辜的人了。但是几个时辰之后,最悲惨最无辜的人却成了召公虎的儿子。之前劝说厉王做人要老实的大臣就是召公虎。在群情激愤的压力之下,召公虎竟然把自己的亲生儿子装作厉王的儿子交给了暴民。历史虽然没有交代“虎子”的结局,自然也好不到哪去。而臣下为了君主把自己的孩子交出去替死的“事例”在今后的历史中比比皆是。本想写“事迹”,但是于心不忍,只能写“事例”二字。再过244年,发生在河北邢台的“赵氏孤儿”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事发之后,召公和另一个大臣周公一起出来收拾烂摊子,暂时代替天子行政,有点“摄政王”的意思,史称“周召共和”。“周召共和”中的这个周公已经很了不起了。不过,他不是会解梦的那位。如果弗洛伊德搞错偶像没关系,咱们炎黄子孙就不能拜错神了。何况著名的周公应该是全中国男人的偶像。因为春宵云雨之事,自古都叫“行周公之礼”。解梦和教礼的那个周公是武王姬发的同母之弟,文王姬昌“儿子连”中的佼佼者,名叫姬旦(不许笑,严肃点,看书呢)。他助武王伐纣,分封在周地(在周朝分到了周地,可见地位不同一般),是为周公,也可以说是第一代周公。先前说过,天妒英才,武王在位4年就死了,儿子成王尚年幼。周公旦倒是很合适老大这个位置,但是当时“兄终”已经不能“弟即”了,必须要儿子才行。于是他摄政6年,培养成王,最后和平还政。周公一生为国为民,呕心沥血,为寻人才不惜“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意思是说,洗澡洗一半,听到有人才来投,握着没干的头发就出来了。还好古代人不用起泡沫的沐浴露,但是古代讲究“正衣冠”,不梳头发不带帽子是失节的表现。但,失节事小,人才事大!还有,吃饭吃一半,听到有人才来投,来不及下咽就吐出来,赶紧接见新人。现代人面试讲究预约。前台小姐问,预约了么?你说没有。那就只能走了。何况是饭点?更何况讲究礼法的古代?更何况是一个高层干部?一个人做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三”是多次的意思。等面试完几轮人才再回来洗澡吃饭,也水凉饭冷了。重来吧!另外周公行仁政,孔子是他的忠实粉丝。“共和”的周公就是这位周公旦的后人。郑重地说一句,古往今来,实际称得上“周公”的,天下唯有二人,一位是周公旦,一位是周公恩来。现在爆出有哈韩的小女生不懂这点的,着实让人无语。事发之后被劝退也是活该。周厉王“范跑跑”跑路14年之后,病死客乡。周朝的“共和”时代随之落幕了。曾经在墙角战栗的靖太子继承大宝,史称周宣王。终于,他成为了当时最幸福最走运的人。他可曾想到过“虎子”呢?

后记

当人们开始讲历史的时候,历史就不再是历史了。我始终持有如上观点,因为一旦要讲述某件事情,总难免掺杂个人色彩,甚至因为史料缺失、记录有误,以至于人云亦云,以讹传讹。貌似说得津津有味,讲得头头是道,细细一琢磨,竟然有可能只是照本宣科,废话连篇而已。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历史有些虚幻。所谓的“以史为镜”,那也只是照照模样而已。往后的路该怎么走,是万万无法从历史中搬出某种模式来的。不过要说历史无用就有点愣头青了。这好比人总喜欢回忆曾经的过往,无论爱情亲情友情宠物情,好事坏事囧事雷人事,无论是真的发生过,还是记性不好搞错了,起码,人在回忆的时候会发现自己的确活过。只不过,有些人活得轻松点,因为他虽然回忆却始终目视前方。有些人活得就累了点,因为他总是回忆,甚至活在回忆里。把这种情结抬高到国家和民族的范畴也是差不多的。历史短暂的民族就一定能轻装上阵吗?历史悠长的民族就一定会老态龙钟吗?关键还是心态。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东周列国那锅粥》通俗说史新流派    凤凰出版社最新推出一部以历史为底料的麻辣东周史。作者天际孤鸿说:和“那些事儿”类的历史读物不同,这本书在信史的基础上,强化了文字的娱乐性,而且对刚刚发生的社会时事也有极具智慧的调侃。可以说,这是一本能吸引“不喜欢读史的人”读的一本历史书。xiamy318:博古通今,厚积薄发,酣畅淋漓,痛快痛快!罗马上空的鹰:华夏历史,俺最喜欢的就是东周这段激情自由,思想奔放,金戈铁马的中国史上最令人着迷的岁月了,支持楼主!有一间米铺:楼主幽默不次易中天。千帆影:楼主高才,以前看东周,向来是看不了多少页就把自己看晕了,楼主条理清晰、语言幽默、以今释古,佩服佩服!我会一直看下去的......绝对要顶贴!找不着东:每天来看看,饭可以不吃,贴不能不回。

名人推荐

《东周列国那锅粥》,确实很香!小的时候,大我两岁的哥哥总喜欢给我讲他在课堂上学到的历史故事,而我和弟弟则听得津津有味,。自那以后,我对历史故事萌生了兴趣。后来,我上四年级的时候,也开设了历史课程。不过,自己真正喜欢上历史的是高中的时候,因为我们的历史老师把历史课上得很有趣,不仅讲故事还发表对历史的看法,语言幽默有趣。记得他说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时,说司马相如经常跑到卓文君的家里混吃,一来二往,两人互生情愫,司马相如追求卓文君,拉拉扯扯,卓文君半推半就就从了,最后末了,老师说,女孩子都这样,最后半推半就就……(这里可以省略500字)。最后,同学们都心领神会地笑了,女生们觉得老师好没正经。难道不是吗?本来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是很浪漫的,被他这么一歪啊,就觉得很俗气了。不过,同学们依然喜欢上历史课,总比上语文的古文课有趣多了。最近,同事看见我心情低落,于是就塞给我一本书。我看题目是《东周列国那锅粥》,心想不会是之乎者也的历史书吧?顿时眉头皱了一下。同事一见我的表情就说,哎,推荐你看这本书,保你看了,笑口常开,吃嘛嘛香。我惊奇,哦,难道是笑话书。不是,你看了就知道。同事笑呵呵地说。我想,那就当作枕边书呗,反正睡前也没事做,看看书打发打发时间,于是,接过,阅读。哪知,这一读就越发不可收拾。不仅晚上读到11点半才入睡,早上爬起来去上班,在公车上也对这本书爱不释手,我读书的那样真像是如饥似渴啊,弄得公交车的上班族都向我投来钦佩的目光。嘿嘿,我的余光可以感受得到。书的内容自不必多说,也就无非是东周列国那些事儿。正史把东周分成了两段春秋与战国,那时候的历史真是乱成一锅粥。书取名为“东周列国那锅粥”那真是再合适不过了。再者,我发现作者天际孤鸿同学讲历史故事的方式比我的历史老师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实,笔者的意思是作者讲历史故事方式,比我老师讲的更有趣。因为,书中的语言充斥着现代流行语和网络前卫的语言,读起来让人忍俊不禁,心领神会。比如,郑国与齐国结盟的那段历史。只见作者写道:不久,齐郑两国共赴石门,宾主双方举行了热情友好的会谈。齐僖公对郑庄公处理“叔段反政府事件”采取的果断措施表示赞赏,并表示会坚决支持“一个郑国”的政策。同时,欢迎郑国人民前往齐国旅游观光,投资兴业。郑庄公则对齐僖公的真诚邀请表示感谢,并邀请齐僖公访问郑国。齐僖公表示,会认真考虑郑庄公的邀请,并在方便的时候访问郑国。两国随后签署了战略伙伴协议。就此,郑庄公和齐僖公俩小霸握手结盟。看到这段,难道你不会联想到XX联播吗?我觉得作者真有才,拿现代语言来调侃历史,算是有点借古讽今的味道(不过,我十一岁的表弟看过之后,觉得作者是借今讽古,呵呵)。要是作者早点出来写书,高中的时候我也不至于整天背“太史公曰”……。当然了,历史终究是历史,也有它严肃的时候。所以,大家读完《东周列国那锅粥》这本书再去读正版的《史记》关于东周列国的那段历史,应该就不会难理解了。书评二戏谑沧桑在天涯社区煮酒论史中初见孤鸿日日笔耕《东周列国那锅粥》,很长时间坚持不懈,想当然地以为他是个不甘寂寞、自娱自乐的老顽童,后来才发现竟是个少年郎,果真是应了江东少年多才俊,江山代有才人出。西周以降、春秋战国,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一段炫丽斑斓的年代,八百年漫长岁月,奠定了中华文明以后一千多年的领先于其它文明的基础。探寻这其中的原因,离不开对这八百年文明轨迹的仔细观察与思考,如何在多彩而又线索复杂的历史长河中找到解读的钥匙,需要机缘与智慧。所以我一直以为写历史著作开篇谋局是个难题,没想孤鸿以中国古代神话为书引,轻轻松松地把人引入了中华文明史中最耀眼辉煌的那个时代。真让人羡慕他的这份机智。神话是历史、宗教和文化的最初阶段和最原始的基因密码,也是解读人类不同文明的钥匙。我不知道孤鸿为什么会以郑国为列国之首并率先出场,而我恰是最喜欢这个具有悲剧式的国家。打开《左传》首先吸引我的是列国中最年青的国家——郑国,这个年青并且基础最薄的封国与周国抢粮,射伤周王,把天下共主的周天子从天上打到人间,这一惊天动地的行为标志着中国裂地分封、领主自治的封建制度彻底破坏,中国历史进入诸侯割据的争霸时代。政治上的割据加速了中华文明迈向更高一级的社会形态,并伴随着经济与文化的进步,而郑国是如何能开历史之先河引领这种百舸争流的局面呢?孤鸿为我们讲述了“多行不义必自毙”的政治行为准则;讲述了“自求多福”的政治智慧;讲述了纵横于诸侯之间扶弱斗强的王道与霸权……猎猎西风,城头一杆霸王旗。楚楚英雄,长河无限沉画戟。而对于历史的沧海桑田,大都是“读书人一声长叹”的,而孤鸿的“这锅粥”给我们的启示却是:可以笑着看。这份戏谑的心情,自然来自于近年兴起的通俗说史的浪潮,而“这锅粥”却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尽量忠于史实的基础上,捎带着撩拨一下现实,一边读,一边拍案叫绝。掩卷之际也不免有些嫉妒,心中几分恨恨:呜呼,时无英雄,竟使“竖子”成名。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东周列国那锅粥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15条)

 
 

  •   对于东周的历史~从前我仅仅记住的只有几个比较著名的典故~譬如烽火戏诸侯,还有历史上第一位龙阳之好的龙阳君,再就是什么管仲鲍叔牙,最多的还是还一些战国时的电视积累下来的东西。至于书自己真的是有些~迷糊在那个时代混乱的人物关系和多不比牛毛少的个个诸侯国中……只知道有春秋五霸,可是连名字都一个也叫不上来。可是当看到这本书时自己还真有点欲罢不能的想一气呵成,风趣幽默的言语让人轻松的记下来那发生在两千多年以前的事情!东周是一个丝毫不逊色去盛世大唐的年代,在那个时代人们的思想和文化是最最初始的自由,是纯然的释放着自己在这世间能释放出的光华……当历史的车轮悄然驶过,将曾经的岁月碾成碎片吹入无尽的尘世。时光荏苒,到时谁还会记得谁?!我们仅能从依稀零散的传说中记起在远离我们的时代有许许多多人存在过,他们曾经是雄霸天下的乱世枭雄,曾经是游走列国的奇才说客,曾经是一笑倾城再笑倾国的绝世佳人亦或红颜祸水。他们有着让人们牢记千年的事迹,这碗粥品来实在是“香甜可口”作者用他自己想像为我们加上那些人心里活动,语言更贴近我们的时代让我们走进他们的生活……很期待笔者再出新粥!!
  •   这锅粥喝完了,期待下锅粥的出炉.

    喝着这锅粥,品着历史是什么玩意儿,目前对东周列国那段历史是真的上瘾.
    曾经很久很久以前看过正统版的东周列国志,即使爱书如命,无书不欢的我,因着种种原因,也没有耐下心来全部看完.

    喝完了粥,提起了兴趣,再返回去看正本,应该会有一个不一样的收获.

    尽信书不如无书,何况是历史,人云亦云,流传这么久的东西.正邪本没有定论.

    看过,知了,疑之,询查,自成定论.
  •   很少有人把东周列国当成一锅粥,他能。细想,确实挺贴切。把这锅粥端上来,细品,觉得味还行,就是上粥上得有些慢,暂时还没有吃饱。东周列国只所以被当成一锅粥,其实就是一个字,乱。国多、头儿多、仗多,瞬间转换,应接不暇。正道是: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英雄五霸闹春秋,顷刻兴亡过手!青史几行名姓,北郊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么龙争虎斗。
  •   东周列国那锅粥这本书值得一看!
  •   作者也确实很幽默,有当年明月的幽默,也能把这样混乱的东周列国写得比较有条理。说实话,如果他不用这样的口吻写这样杂乱的历史,这段历史确实让人觉得很累。。出场的人物太多,国家太多,情况太多。有些人觉得这个书一般,其实,虽然作者插科打诨的话语非常多,但是确实都介绍交代到了,这点很不容易,只不过这段历史不如其他朝代来得简单,所以有些人觉得都不像写历史了,太多白话。但是仔细看,确实不易啊,写成这样。。。如果他也去写清朝啥的,我觉得一定不错。。作者同志,可以考虑考虑写清朝啊。。。那个容易受追捧的哦
  •   东周列国那段历史其实很乱,作者信手用娴熟的语言娓娓道来,又是个90后,功底非同小可。
  •   买了这两碗粥,我喝得那叫一个爽,书还被高中的侄女借阅,能让喜欢看动漫的下一代看历史书,作者确实有水平。
  •   之前很不喜欢也很不明白东周列国那些事情,作者用很清晰的思路、幽默的写作方式有条理的讲明白所有问题,很喜欢、赞
  •   作者很有水平,虽然我小学的时候就读过两遍林而达的东周列国故事,但都没有这次读的印象深刻!
  •   太搞笑了。太有才了。写的太精彩了。说史的时候如此联系现实社会,真是博古通今!周厉王和范跑跑~鲁庄公:“山东,鲁,能!”哈哈,鲁能还真夺冠了。宋襄公:“宋,祖德也。”喷饭了~~~最后,书的纸张不错,就是字有点扁,不知为何这么处理。
  •   在调侃历史的书籍中,私认为这一本把握的分寸最好。既然是调侃,一旦把握不好分寸,难免流于轻浮、夸张。有的书,一打开便会“一气呵成”,一合上却又“空空如也”。对于这本书,虽然不厚,如果想用一个晚上读完,私认为”NO“,当然只是翻,则完全可以。本书还有一个精彩,就是前面的序。不仅文采好,评价的也中肯。千万别错过“序”啊。推荐!
  •   把东周的乱,调侃中理平.脉络清晰,收益非浅
  •   儿子爱看历史书,看完这本,他就一直非要买第二碗,不知有没有下集了呢
  •   通过幽默的笔触写出中国历史上最有意思的一段时期的历史,让人读起来想一直读下去的连贯桥段。
  •   讲述历史风趣生动,一口气读完了。
  •   书是给刚上初中的儿子买的,他正好学历史学到这部分.看着儿子一边看书一边哈哈大笑的样子,感觉书还是买对了.把枯燥的历史笑着来学,应该是更有趣些
  •   恩,政治笑话不敢说,冷笑话不想说,黄色笑话不愿说,来说说历史笑话,开心就好了嘛。。。。
  •   在读这本书之前还看了《明朝那些事》,觉得这本书不比当年明月写得差,就是春秋的历史有很多都不肯定,所以不要抱太认真的态度。争取一口气把春秋战国写完,等ing。
  •   那个时代真的乱得不得了,可作者把那个乱得不得了的时代以那么诙谐的手法写得那么顺溜,足见作者深厚的历史功底
  •   书写的很好,文风幽默而忠于历史,大人看完,10岁的孩子照样可以看的津津有味!老少咸宜,强烈推荐!
  •   把历史描绘得非常生动活泼。书中使用了大量近年来生活中、网络上的典故,不熟悉的人可能不知所云,也笑不起来。
  •   历史故事写得不错!
  •   很有意思的历史书
  •   Q版历史,很精彩.
  •   嬉笑怒骂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中针砭时弊阅古史意在使人明智读此书让我辈深思当世
  •   写法独特,通俗风趣,看了使人欲罢不能,希望作者再写一些好书出来
  •   给老公买得书,老公读了觉得非常好!!
  •   买回来就迫不及待的读了起来,感觉非常好,语言幽默轻松,现代时尚.思路清楚,非常值得看
  •   确实欲罢不能
  •   非常精彩,欲罢不能
  •   一边读一遍笑
  •   挺好看的,但是没有想象中好看,而且网络语言用得比较多,有点飘忽,呵呵,总体还是不错的!
  •   买回家成了一家人轮流争看的书,从11岁的儿子到人到中年的老公,还有我!
  •   作者非常非常幽默。总是能找到笑点。
    不过并不是所有古代的东西都能找到现代的比喻。
    有些可以直接解释的楞是要比照现代就有些没必要了~
    总之支持作者,第2本也一样会买的!
  •   幽默的语言勾画出春秋乱世
  •   不如那些事好
  •   书写的非常好. 文笔幽默,值得一看
  •   不错,儿子喜欢看,看得老是开心得大笑
  •   爱爱
  •   看了一些,不错,风趣
  •   这书是老公先在图书馆借阅的,感觉不错,后来就借不到啦,果断下手买了一本,呵呵,知识无价
  •   幽默风趣,浅显易懂那个
  •   不如《明朝那些事儿》多了...
  •   没条理
  •   超棒棒
  •   噱头多余看头,更加不用说里面的内容了
  •   简单易懂的幽默方式叙述 先后顺序 比史书看的有条理!
  •   语言幽默诙谐 读读让自己很轻松 不错!
  •   非常诙谐的一本书,妈妈和我都觉得不错,值得一买。
  •   成人看正好,孩子就再等等吧。好书
  •   脉络清晰。语言幽默,紧扣当前最新网络语言。如看不懂,应是读者好久没有潜水的缘故了。如:“最近几年有没有去过重庆?”。
  •   东周列国,战乱频仍的年代。作者以其现代白话的幽默来调侃这段烽火硝烟的时代,读者可以轻松自在的领略那段历史,读来欲罢不能,佩服作者的幽默和口才!但是确实感觉戏谑的成分貌似多了点,内容不是很深刻。不过也不妨以娱乐的心态来看!好米好粥!
  •   用现在的调侃的口吻讲述历史故事真的别出心裁,很引人眼球,不知不觉就会翻出好几篇。怪不得推荐的宣传词说会一口气读下来,写的是历史,看的是当前,把实实在在的当前发生的现实的网络的、真实的虚拟的一股脑的集中在了一起,确实比皮蛋粥有味道。不过这粥真要趁热喝,不然放放就真的放坏了,因为不同于以往的历史书,以往的历史书你什么时候看都能看明白,从祖辈上就是这么传承的,但是这一本就不同了,把这么时代特色的甚至是短期流行的东西都融入其中,后来人恐怕是看不明白的,后来人如果读这本书还需要了解我们这个时代的网络语言,不就太难为人家了吗?
    喜欢历史又懒得看历史书的朋友看看这本书一定会很高兴的,愉快的娱乐式的就了解了东周列国何乐而不为?
  •   以前看历史,总觉得东周列国的事情真的很混乱,正如此书描绘的那锅粥,虽然仍然有些不够精制,但是这个角度看东周,还是很有趣了。
  •   因为看了明朝那些事,对这类幽默诙谐的读历史的方式相当喜欢
    在我看来,历史不应该是死气沉沉的,要明确的了解历史,就应该对当时的历史有一个鲜活的印象
    在本书中我看到了许多聪明的人物,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因为聪明的人太多了,所以形成了“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现象
    政治与国都之间,没有永久的朋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只有永久的利益。在书中我看到了,隐忍的人未必隐忍,狡诈的人未必狡诈,一切都是在勾心斗角。齐桓公的仁政,也不是真的出于他的“仁”,也是为了要完成他的霸事。但是他对人才的重用,确实值得赞赏的。治国期间,君臣关系一直是重要的一环。能够原谅曾经射杀过自己的管仲, 并且能够信任他,这真的是很难得
    管仲也是个聪明人物,他不仅是有谋略,重要的是擅长调节他与齐桓公的关系。一届臣子,纵使有多聪明的头脑,不被君王重用的话也是毫无用武之地。
    书中还有许多值得赞赏的人物,他们都是为了国家,为了江山社稷而付出了全部心血。即使是战争中的一兵一卒,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历史上,有许多的忠臣,烈士,卑鄙小人,叛徒。正是由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才有我们中华五千年鲜活的历史
  •   把乱糟糟的东周列国写得小白兼有趣,作者的功底是不容置疑的。当然,对我这种没什么历史头脑的人,看一看,笑一笑,就忘了。哎
    ·················
  •   比较喜欢东周的历史,所以买来看看,有一些东西和以前看的不一样,历史这东西本身就有好多出入,睡觉前随便看看.
  •   一直想认真地读一下东周这段时间的历史,但是繁杂的故事、频出的人物,容易让人记不住。这本书以清新的写法描述了这样一段历史,读来有趣,能够让人了解,期待下部,马上就去买。
  •   语言幽默什么的都不错,但是并没有为我构建出一个东周的图画,语言感染力不够,不然是我的理解问题?但是总体来说是本不错的书,因为自己喜欢看历史
  •   第二碗粥什么时候端出来
  •   买这本书的原因在于前面一段时间看了电视剧《大秦帝国》,对战国时代很是向往。这本书前半部分写的还是挺不错的,能以通俗风趣的语言对历史进行评述,但是感觉作者在资料收集上没有用心,整本书的连续性也做的不够好。不过总体来说,这本书还是挺出色的,对战国有兴趣的人可以买来看看,毕竟战国时代确实很精彩。
  •   感觉还不错,风格模仿当年明月的,不过写的浅,不是讲历史,更像说故事。
  •   作者这读史的人真的很强语言很通俗内容很幽默虽然没达到一气读来的程度但看起来还是很有收获的
  •   细细品味,粥香四溢~~~
  •   写的还不错,就是本人觉得戏谑的有点过,个人觉得还是平实一些更好。
  •   还可以,语言比较幽默,在轻松欢笑的情况下能够了解那段历史。
  •   幽默中了解历史
  •   历史通过这样的阅读挺有意思的,
  •   一部幽默的历史书
  •   跟明月体差太多了,太戏谑了…
  •   今天刚刚收到,买这本书是因为看了它的介绍和网友的评论,希望如它所说,值得一读~~
  •   可能是因为自己对历史学的不够好,所以觉得看完也好像没看一样。。那些什么公什么公的太多了。。不知道作者到底怎么记的。。把它当作茶余饭后消遣,还是不错的。。
  •   读下来还是挺容易的,但没个任务表就有点痛苦了。--
  •   怎么只有第一碗
  •   挺好看的,但是说真的我个人的感觉就是不可以一次看完。一次看完就会觉的有点无聊
  •   书没包,有点脏,质量还好,封面也跟照片不一样
  •   幽默·现实·史实·又反映了现时代的很多民生问题很深刻。不错
  •   内容很有趣。只是书的末页有点掉
  •   印刷和质量还不错,内容嘛,见仁见智,有点“曹操在唱卡拉OK”的那种写作风格
  •   货收到了 很好
  •   买回来被小孩抢去了,看来诙谐幽默的东西还是受年轻人喜欢。
  •   写得不错,带有一点故事性质
  •   如题,看看吧!
  •   只是内容挺多,基本记不住。
  •   好书,我荐!
  •   不及《明朝那些事儿》,还算热闹
  •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五霸七雄闹春秋,顷刻兴亡过首。青史几行名姓,北茫无数荒丘,前人撒种后人收,无非是龙争虎斗!诸位看官,今天咱们见到的这个故事说的是东周列国,作者虽然没有用一张嘴给我们讲,可他的叙述方式完全堪称纸上的单田芳,《东周列国那锅粥》就是一现代版的评书,对传统历史故事感兴趣的看官们别太认真,放轻松些,就像当年捧着收音机天天定时听单老那富有磁性的大白话,几分真实、几分演绎、几分戏谑、几分胡诌,一种好的休闲方式不就是自己找乐并乐在其中么?更何况《东周列国那锅粥》其实营养丰富,是一碗用料足、火候到、口感好的八宝粥,您要问了,这八宝是哪几个?听我细细道来:这第一宝是选材好。纵观时下流行的历史类书籍和影视作品,多以清朝为主,配以明、唐、三国,看客们的胃口对于这几个盛世和乱世基本饱和,就算东西再好可也有吃顶的时候,这时忽然有人给上了碗东周列国的粥,正好调调口味。第二宝就该说是忠于原著了,《东周列国那锅粥》基本上是脱胎于《东周列国志》,加上众所周知的春秋战国史,作者跨越时空古今做比,但却没有随意的玩穿越,搞忽悠,用史实说话、拿事实分析,增加了这碗粥的含金量。第三宝是语言有特色,边说历史边调侃,妙趣横生、诙谐幽默,把周厉王比成范跑跑的祖师爷、说越王勾践是上得了战场、下得了工地的汉子……不仅让看官们休闲放松了,还顺带着学了学历史课,起到了不上网校也能学到袁腾飞式的历史,既实用又时尚。第四宝是人气旺,对于一本来自网文的书,有多少围观的、有多少铁杆粉丝、有多少看上瘾的追捧,是决定该书是否成型的关键,而《东周》在新浪、搜狐、天涯等网站都混的不错,更新一贴,顶者云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很多人即便没看过,但也是相信群众的。第五宝是有知识,说书的再讲史的同时,也穿插了很多我们这个国家特有的制度、历法等知识,比如啥叫禅让制、什么是天干地支等等,简洁明了而点到核心的讲述,既可以让不知道的看客知道,也让知道的人更明白。除了上面几宝,作者的思路清晰,乱哄哄的一锅东周,熬的很有条理;文章虽是连载写就的但前后风格一致;用现代视角重新解读历史上的人和事。这几个写作技巧上的宝也为本书增色不少。这锅粥的第一碗喝着很地道,说书的,下一碗啥时候给端上来啊?
  •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五霸七雄闹春秋,顷刻兴亡过首。 青史几行名姓,北茫无数荒丘, 前人撒种后人收,无非是龙争虎斗!
      
      诸位看官,今天咱们见到的这个故事说的是东周列国,作者虽然没有用一张嘴给我们讲,可他的叙述方式完全堪称纸上的单田芳,《东周列国那锅粥》就是一现代版的评书,对传统历史故事感兴趣的看官们别太认真,放轻松些,就像当年捧着收音机天天定时听单老那富有磁性的大白话,几分真实、几分演绎、几分戏谑、几分胡诌,一种好的休闲方式不就是自己找乐并乐在其中么?更何况《东周列国那锅粥》其实营养丰富,是一碗用料足、火候到、口感好的八宝粥,您要问了,这八宝是哪几个?听我细细道来:
      
      这第一宝是选材好。纵观时下流行的历史类书籍和影视作品,多以清朝为主,配以明、唐、三国,看客们的胃口对于这几个盛世和乱世基本饱和,就算东西再好可也有吃顶的时候,这时忽然有人给上了碗东周列国的粥,正好调调口味。
      
      第二宝就该说是忠于原著了,《东周列国那锅粥》基本上是脱胎于《东周列国志》,加上众所周知的春秋战国史,作者跨越时空古今做比,但却没有随意的玩穿越,搞忽悠,用史实说话、拿事实分析,增加了这碗粥的含金量。
      
      第三宝是语言有特色,边说历史边调侃,妙趣横生、诙谐幽默,把周厉王比成范跑跑的祖师爷、说越王勾践是上得了战场、下得了工地的汉子……不仅让看官们休闲放松了,还顺带着学了学历史课,起到了不上网校也能学到袁腾飞式的历史,既实用又时尚。
      
      第四宝是人气旺,对于一本来自网文的书,有多少围观的、有多少铁杆粉丝、有多少看上瘾的追捧,是决定该书是否成型的关键,而《东周》在新浪、搜狐、天涯等网站都混的不错,更新一贴,顶者云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很多人即便没看过,但也是相信群众的。
      
      第五宝是有知识,说书的再讲史的同时,也穿插了很多我们这个国家特有的制度、历法等知识,比如啥叫禅让制、什么是天干地支等等,简洁明了而点到核心的讲述,既可以让不知道的看客知道,也让知道的人更明白。
      
      除了上面几宝,作者的思路清晰,乱哄哄的一锅东周,熬的很有条理;文章虽是连载写就的但前后风格一致;用现代视角重新解读历史上的人和事。这几个写作技巧上的宝也为本书增色不少。
      
      这锅粥的第一碗喝着很地道,说书的,下一碗啥时候给端上来啊?
  •   开始我不喜欢这本书,后来看了序言,觉得确实如作者自己说的,不要用历史学家的眼光看这本书,因为本书的定位不是史籍,而是消遣,那么就不如用消遣的目的去读读把。
    书还是比较有趣的,看过后也很轻松,所以我再买第二锅。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有记述来的第一个乱世,是思想大碰撞的年代,后期的南北朝、五代十国则更多的是民族融合的年代。既然这个时代的思想家那么多,碰撞那么激烈,自然就象石头碰撞产生火花一样,在中国混沌的思想历史中产生了黎明的曙光。
    正如有人说过,中国历史中最重要的是东周时期,不仅产生了影响至今的思想,还产生了我们每个人的姓氏,离开这个时期,我们可能象小倭子一样,看到什么就姓什么,我们的民族也充满了兽性。
    最后一点感想:这本书看看不错,就像一首流行的歌,不一定要成为经典。
  •   东周时期的故事很有现代启示意义,所以读着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所谓人心,似乎每个时代都一样,一些可敬一些可恶,但不管怎样,历史就是一面镜子!
  •   原本西周到东周一段历史就很晕,作者调侃太利害,看起来就更晕了。让人弄不清是在说史还是在说现今的事。有些比喻太不恰当。不过作为80后能写出这样的文章算不错的了。
  •   东周列国的故事能被作者写清楚那是相当的不容易!能看明白那是更不容易!佩服之余,非常晕!
  •   自打明朝那些事儿横空出世后,各路仿那些事儿的历史类乱谈书便层出不穷

    这本书看了几条书评后便买了

    看后觉得有些对不起四个半星的评价

    且不说书里面那些奇奇怪怪的人名没有注解和注音,害得我只能自力更生(也好,有助于培养自立的学习精神)

    但是很多历史上发生的事情却用自己的理解和80后的思维来解释,未免有些断章取义。。

    其实问题看起来真没有那么简单,但是却让作者写的很简单甚至会误导。。。

    看着玩玩可以,不可当真。
  •   就是里面作者加的东西有点多,有时分不清是历史还是作者另外加的东西。
  •   在这几年兴起的历史热中,这本没有什么太新的东西拿出来,只能说是应景之作罢了!
  •   和袁腾飞的书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同样是试图用诙谐的语言讲述一段历史,但是语言的选择,讲述的方式等等个人还是比较欣赏袁老师的风格
  •   作者很有才,是典型的年轻人喜欢的幽默,这一点比明月都强。
    但是。。。内容总归是比形式重要的。简单的叙事+夸张的现代话幽默不能真正的吸引一个读者,希望作者以后的书可以写出内涵,写出精神来,在这一点上,这本书远不及明朝那些事儿。
  •   确实一锅粥,看得脑袋都糊了。总之战争多,总战争多半都是因为权力或女人引起的~~~
  •   实在受不了,就是时代用语+流水帐。和明朝的事差不多,还没有看连环画有意思。。。
  •   作者的语言组织能力差了一点,东一榔头,西一斧头的,混乱!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