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毗陵诗派研究

出版时间:2009-12  出版社:纪玲妹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凤凰出版社 (2009-12出版)  作者:纪玲妹  页数:348  
Tag标签:无  

前言

“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龚自珍《常州高材篇送丁若士(履恒)》),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龚自珍特别推崇常州文化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事实上,清、近代史上的常州文化令人刮目相看,如常州今文学派、常州词派、阳湖文派、常州画派及常州医派(人称“常州五派”),还有毗陵(常州的古称)诗派等。后者较之于前面人们时常提到的“常州五派”,很少有文学流派层面上的整体研究,其意义与影响还没有很好地彰显出来。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纪玲妹将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定为《清代毗陵诗派研究》,既贴近历史真实,又视角新颖,展示了广阔的学术开拓的空间。因而,我一直充满着热切的期待,希望她有一个突破。现在,欣喜地见到她在博士论文基础上进行修改的学术专著,因而提笔为序。从《清代毗陵诗派研究》的选题上来看,时段是清代,文学样式是诗歌,地域是毗陵,将区域文化与文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我国区域文化与文学交叉发展方面具有优良传统。例如《诗经》中的十五国风,歌中有“俗”(民俗),“俗”中歌,堪称区域民俗及文化与区域文学“联姻”中孕育出的奇葩。《楚辞》“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是楚域文化与楚域文学的珠联璧合。又如,《史记》中区域民俗及文化与其中的人物性格颇有交叉影响。

内容概要

  从《清代毗陵诗派研究》的选题上来看,时段是清代,文学样式是诗歌,地域是毗陵,将区域文化与文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我国区域文化与文学交叉发展方面具有优良传统。例如《诗经》中的十五国风,歌中有“俗”(民俗),“俗”中歌,堪称区域民俗及文化与区域文学“联姻”中孕育出的奇葩。《楚辞》“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是楚域文化与楚域文学的珠联璧合。又如,《史记》中区域民俗及文化与其中的人物性格颇有交叉影响。

作者简介

纪玲妹,1966年3月生,江苏常州人。1988年12月毕业于苏州大学中文系(因学分修满提前半年毕业)。后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获文学硕士、文学博士学位。现为河海大学常州校区人文社科部副教授,河海大学地方文化研究所所长。编著《大学生必读名著导读》、《大学语文》等教材,在《江苏社会科学》、《学术论坛》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章 “幸生君子里——毗陵诗派形成的地域文化观照第一节 “吾乡文儒甲天下——尚文之乡文化环境的熏陶第二节 “常州天下称诗国——常州诗歌“新变”特点的影响第三节 “通经致用果非迂——毗陵诗派与常州学派、常州词派、阳湖文派的交互影响第二章 “骨节疏顽性孤鲠——毗陵诗人的文化人格第一节 “立身以忠孝为大——毗陵诗人重视忠孝节义的传统第二节 “至今犹说东林功——东林精神在毗陵宗族中传承第三节 “但逢狂客眼同青——毗陵诗人多狂狷第三章 “独向毫端抉性情——毗陵诗派的诗论及与性灵派的区别第一节 “求之于性情、学识、品格之间——毗陵诗派的诗论第二节 “和而不同——毗陵诗人与袁枚的交往第三节 “袁君爱巧徐爱真——毗陵诗派与性灵派之差异第四章 “非时不苟出,天下有谁知——清初毗陵诗群的诗歌创作第一节 “落叶惊微脱,相看惜故枝——“毗陵四家”及邵长蘅的诗歌创作第二节 “病辞场屋非归隐,闲人诗坛岂好名——“毗陵六逸”的诗歌创作第三节 “开拓胸次,陶写性情——清初毗陵诗群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五章 “抑情无计总飞扬——清中叶毗陵诗群的诗歌创作第一节 “各任天机遣世情——多元的主题取向及认识价值第二节 “春鸟秋虫自作声——个性独特的创作风格第六章 “塞北交南万里赊——毗陵诗派的边塞诗第一节 “好奇狂客忽至此,大笑一呼忘九死——一洪亮吉的西域边塞诗第二节 “紫塞秋风紧,凌寒踏晓霜——赵翼、徐书受的北方边塞诗第三节 “诗传后世无穷日,吟到中华以外天——赵翼、杨伦的西南边塞诗第七章 “毗陵多闺秀——清代毗陵闺阁诗第一节 “世家大族,彤管贻芬——毗陵闺阁诗人之盛及其文化因素第二节 “沙弥升座,灵警异常——钱孟钿和《浣青诗草》第三节 “断绿零红,凄艳欲绝——王采薇和《长离阁集》结语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邹祗谟、董以宁是当时的领军人物,开创了毗陵诗派,此后毗陵诗人们组成“醉吟”、“浣花”、“峨眉”等诗社进行诗歌唱和。清代浙江人吴应奎有诗日:“毗陵诗派早知归”。查慎行不仅说“毗陵诗国千年事”,也有“诗派今属南兰陵”句。刘世南《清诗流派史》称之为“常州诗派”,“过去的文学史上,只有常州词派,没有常州诗派,然而实际上后者是存在的。”并将“毗陵七子”视为常州诗派的主要成员。本人认为以“毗陵诗派”命名较为合适。清代出现的诗群如“毗陵四家”、“毗陵六逸”、“毗陵七子”等,这些诗人是这一诗派的主要成员,他们均为武进、阳湖人氏,这两邑为常州府治的所在地。清代雍正二年将武进县一分为二,析武进东地五十里为阳湖。道光二十二年,复并为其一。其间或分或合,沿革纷纭。人物相互迁徙,风俗交相递尚,所以武进、阳湖两县很多情况下很难分得清,县志也经常合在一起,如《光绪武进阳湖县志》。清代“常州”这一概念统辖八个县,不仅仅指武进、阳湖,而今天的“常州”又包含常州市(以前的武进县现为常州市武进区)及所辖的金坛市和溧阳市。所以以“常州”或“阳湖”命名均不很合适。而且清代诗群均以“毗陵”命名,“毗陵”是常州使用较早、延用时间较长的古称,所以这一诗派以赵怀玉提及的“毗陵诗派”命名比较合适。清代以前的诗派地域性特点不很明显,如江西诗派虽然以地名命名,但地域性并不强,诗人也非皆江西人,正如杨诚斋所言:“江西宗派诗者,诗江西也,人非皆江西也。人非皆江西而诗日江西者何?系之也。系之者何,以味不以形也。”但清代的地域性诗派则不同,地域特色非常明显。

后记

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我生长在常州这片土地上,对家乡的文化充满了热爱,尤其觉得清代是常州文化的鼎盛期,常州词派、阳湖文派、常州今文经学派影响深远,也较受人关注,而诗歌研究却相对比较薄弱,所以在南京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选择了《清代毗陵诗派研究》这一题目。在研读这些古人的诗文时,我仿佛看到一颗颗鲜活的心在黄卷青灯间跳动,我与他们一同悲叹,一起欢笑,心灵相通。在查阅资料、论文写作之余,我也时常寻访这些诗人的故居,试图从残垣断壁中寻找他们当年的痕迹,在曲折幽深的小巷深处,似乎依稀能听到他们的跫音,渐行渐远。这篇论文凝聚了我太多的情感与心血,以至于即将完稿时,我仿佛有元气耗尽之感而病了一场。我是一个对身边的一切心存感恩而又不善言说之人。在随园问学期间,导师陈书录先生以广博的知识、开阔的思路、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平易宽厚的人格一直影响着我,这篇论文从选题、构思,到成文后的语言组织、格式规范等,都得到了先生的悉心指导,感激之情无以言表。记得在第一次上课时,书录师以“敬业、乐群、勤奋、谦虚、求实、开拓”要求我们,这本小书离老师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我会不断努力。

编辑推荐

《清代毗陵诗派研究》是由凤凰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清代毗陵诗派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这本书 是纪灵妹教授的博士论文,曾获得百篇论文提名奖,纪灵妹教授是南师大教授陈书录的博士,这本书是河海大学整理出来的著作,发表于2009年,我系统的看了这部书,这部书分析常州的人物很精到,发前人所未发,是一部好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