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是革命的武器

出版时间:2007-3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作者:朱晓慧  页数:26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全书共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第一章“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是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这一部分主要分析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提出的缘起,指出阿尔都塞一方面不满法国共产党无原则地紧跟苏联共产党造成的教条主义,使党的理论家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造成“法兰西的贫困”;另一方面不满苏共二十大后,在党内占据主导地位的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提出“认识论断裂”,对马克思主义进行重新解读。阿尔都塞批判法国共产党内的教条主义和人道主义,由于他把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化的倾向看做是法国党内面临的主要危险,因此,他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反对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上面。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是由20世纪初卢卡奇开创的,但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并未产生很大的影响,直到苏共二十大后才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泛滥起来并成为各国共产党的主导思想,所以,本章也简短分析了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思潮。    第二部分是全书的主体部分,共分四章,主要是围绕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本身进行分析。第二章“意识形态和科学”,分析了阿尔都塞在“认识论的断裂”基础上提出的“意识形态和科学的对立”。阿尔都塞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而不是意识形态。阿尔都塞通过两者之间的对立,以1845年为界,把马克思的思想分为前期的意识形态阶段和成熟时期的科学阶段,从而把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归人到非科学的意识形态阶段,这一理论的提出标志着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的诞生。在早期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中,他用了许多结构主义的术语及方法来论证意识形态和科学的对立,因此,阿尔都塞常常被人当作结构主义者,本章分析了阿尔都塞和结构主义的关系,指出阿尔都塞不是结构主义者,他对自己的辩护是正确的,并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实质。第三章“意识形态和人道主义”,分析了阿尔都塞最引人非议的“马克思的理论反人道主义”的命题。阿尔都塞指认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继承的是早期意识形态时期的马克思思想,这一思想已经被成熟时期、创立了科学理论后的马克思所抛弃,因此,人道主义是一种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它正是马克思主义应该批判的东西,人道主义削弱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和工人阶级的革命性。在对自己遭到批评后的辩白中,阿尔都塞更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提到了首位,反复强调历史是无主体的过程,阶级斗争是历史的原动力,哲学是理论领域中的阶级斗争,等等。此外,本章也用了一定的篇幅分析阿尔都塞提出的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决裂”,对于阿尔都塞这样一位黑格尔哲学的专家,由推崇黑格尔到主张两人的“决裂”,这一过程究竟发生了什么?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在这里起决定作用的是阿尔都塞所谓的“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这正体现了阿尔都塞是一位马克思主义的斗士,“政治”哲学家的鲜明特征。第四章“意识形态的多重特征”,阿尔都塞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有空白的地方,这些空白导致了后来人道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内部的泛滥,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出现了危机,这些空白之一就是马克思没有提出一般意识形态的理论,阿尔都塞企图提出“意识形态一般”的理论作为对马克思主义的补充和发展。他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位系统阐述意识形态的理论家,在他之前也有对意识形态进行研究的,如法兰克福学派对法西斯主义意识形态的研究,但专门研究“意识形态”并提出“意识形态一般”理论的哲学家,阿尔都塞是第一个。他对意识形态特征的论述表明了他思想的敏锐性和变化性,他把精神分析学说这一门新兴的学科应用到对意识形态的分析中,使他的意识形态理论更具批判性和说服力。第五章“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主要论述了阿尔都塞在国家理论上的创见。阿尔都塞把国家机器分为强制性国家机器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这是他的一个巨大理论贡献,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复杂的关系,以及资本主义国家的实质。特别是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的提出,使我们清楚地看到,为了国家比较安定地进行自己的再生产,必须通过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做出“支撑”国家的主体,只有以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为媒介,才能开始发挥镇压机器的统治作用,同时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又能起到克服镇压性国家机器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对立的作用。在众多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中,阿尔都塞主要研究了家庭、教育和宗教意识形态国家机器。阿尔都塞对教育、家庭和宗教这三种意识形态机器的分析,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拓展到了上层建筑的更宽领域,开启了马克思主义者对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进行更广泛的研究,也开启了通向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大门。    全书的第三部分(第六章“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的当代影响”)主要论述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对当代文化批判的影响。阿尔都塞的影响是广泛的,这一部分主要集中在分析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对资产阶级的文化进行分析和批判,发展了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并把意识形态领域的研究拓展到文学、美学等传统上离经济基础更远的领域中。尤其是在后现代语境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后现代社会或资本主义晚期社会文化的批判,充分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包括阿尔都塞的理论)的生命力和批判性。    全书通过对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的分析,得出阿尔都塞是一位马克思主义的斗士,是“政治”哲学家的结论,他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的地位应该重新得到应有的评价。正像美国当代的马克思主义者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所说:“自从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最初提出以来,错综复杂的争论围绕着它一直在激烈地进行着,从而暴露了这一理论的复杂性,也暴露了它内在的各种难题。但是,对于个人和集体的不可通约性这个直到最近的哲学还在提出的二难困境,这个理论仍然为我们提供了最有激发力的‘解决办法’之一。就算这是路易•阿尔都塞在其不断变化而且涉猎广泛的全部著作中所作出的唯一的概念创新,他的名字也会牢固地树立在现代哲学史上。”

作者简介

朱晓慧,1968年出生于北京,1999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获哲学硕士学位。2001年到2004年在复旦大学哲学系学习,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讲师。已发表论文十余篇。

书籍目录

导言 说不尽的阿尔都塞第一章 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 第一节 “保卫马克思”——理论缘起 第二节 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第二章 意识形态和科学 第一节 意识形态和科学的对立 第二节 阿尔都塞与结构主义  附文 阿尔都塞与结构主义研究综述第三章 意识形态和人道主义 第一节 “马克思的理论反人道主义” 第二节 阿尔都塞的辩驳 第三节 马克思与黑格尔的“断裂” 第四节 为阿尔都塞辩护第四章 意识形态的多重特征 第一节 阿尔都塞与精神分析学说 第二节 意识形态概念的演变 第三节 意识形态理论的系统阐述第五章 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第一节 两种类型的国家机器  第二节 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第三节 “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的贡献第六章 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的当代影响 第一节 文学反映的现实是一种意识形态 第二节 英国“文化研究”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阐释学结语 远未终结的“意识形态”参考文献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哲学是革命的武器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很好的一本书,对我很有帮助
  •   感觉总结还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