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深处

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作者:方方  页数:26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恶之花》、《汉口第一路》、《江北的桅杆》、《西风烈》、《南洋兄弟大楼》、《都市的乐园》、《一碗热干面》、《武汉人过早》、《武汉人的餐桌》、《汉口消失的游戏》、《方言武汉》、《在武汉过夏天》、《女人的字女人的书》、《寂静的深山》、《到云南走走呵》……本书为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方方女士的个人散文作品集。

作者简介

方方,本名汪芳。1955年生于南京。祖籍江西。1978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在校期间始发小说。毕业后分配至湖北电视台。1989年调入湖北省作家协会。现为湖北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已出版小说、散文集六十余部。多部小说被译为英、法、日、意、葡、韩等文字在国外出版。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乌泥湖年谱》,随笔集《到庐山看老别墅》、《汉口的沧桑往事》,中篇小说《风景》、《祖父在父亲心中》、《桃花灿烂》、《有爱无爱都铭心刻骨》等。

书籍目录

第一辑  老屋沧桑  滨湖的大学  一个人改变一座山的历史  人倚松门  赛珍珠在山上的老屋  英雄末路第二辑  汉口往事  一个人和一座城  恶之花  汉口第一路  江北的桅杆  西风烈  南洋兄弟大楼  都市的乐园  一碗热干面  武汉人过早  武汉人的餐桌  汉口消失的游戏  方言武汉  在武汉过夏天第三辑  风光过眼  女人的字女人的书  寂静的深山  到云南走走呵  在丽江看街看雨看人  九寨流水账  租一辆车漫游卢瓦河

章节摘录

  南洋兄弟大楼  从我记事起,六渡桥就是一个热闹地方。  南洋大楼就在六渡桥。这是一幢六层楼的房子,很庄重很威严的样子。我曾经从它的门口走过好多次,却从来也没敢踏上它的台阶。当年六渡桥一带无甚高楼,它就算是引人注目的楼房了。可我一直不喜欢这幢楼,因为它隔壁的民众乐园要好玩得多,可是南洋大楼却兀地往人家门前一立,阔胸宽肩,活活地将民众乐园的一半身子挡在了它的阴影背后。原本民众乐园的样子,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鸟,结果叫南洋大楼八面无情地压住了一扇翅膀,民众乐园在八十多年里历经坎坷,几易其名,我总觉得就是它门前的南洋大楼破坏了它的风水——当然,这有点说笑了。  南洋大楼能有如此气魄抢地盘建高楼,它果然也是有来头有背景的。所以,既然扯到这个话题,那我们就得从头说起。  佛山在广东是一个富裕的地方,但它下面的南海县黎涌乡却很是一般。一个叫简汉达的男人带着他的妻子住在这里。1870年,春节刚过一个礼拜,简汉达的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儿子。欣喜中的简汉达为自己的头生子起了“简照南”这样一个名字。  几年过去了,简照南陆续有了四个弟弟。但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他的父亲因为劳累有加,一病而逝。正在上小学的简照南突然就面临了生存的压力。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风景深处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4条)

 
 

  •   方方的经典散文
  •   方方的作品既有深度也有广度!
  •   关于母校武大的历史我知之不多,但读了这本书后,我真骄傲曾经在珞珈山这个美丽的校园渡过了最美好的四年,谢谢作者。
  •   在汉口活了40多年,读起来极其亲切,感觉少年时的一切又出现在眼前,那么的鲜活
  •   生活在武汉很多年,一直很想了解做个城市,以前看过易中天的读城记,有一段描写武汉的。现在方芳的这本书写的更详细,很不错。
  •   书不错,让我对武汉这座工作了几年的城市有了深入的了解。
  •   去庐山刚好是读了这本书以后,在书中知道了李得利,赛珍珠。知道了庐山和一个人的关系。因此在去庐山时便有了一定要去看老别墅的愿望。
  •   不错,还是比蛮好看的,就是和其它基本她的文集内容有重叠。
  •   方方的作品我读得不多,因为爱老房子,所以看了她那本关于庐山老房子的书,这本风景深处算是第二本,感觉不如前者。因为城市特色的逐渐丧失,写武汉的书不多,所以这本风景深处还是可以作为认知武汉的参考资料的,但是,总的感觉诉述有失粗糙,文字不够雅致和精细,也不能唤起读者对武汉这个城市的向往和热爱。和同时在读的《阅读城市》一书相比较,差距实在太大了,阅读城市的作者是建筑学家,但文学方面的感召力却明显胜过方方,加之深厚的建筑学养,读起来很收益。
  •   对武汉市的近代史有些描写,包括武汉大学、江汉路、民众乐园等建筑、武汉的方言、热干面、武汉的夏天等介绍,是一种史料。
  •   这本书纸的质量非常好 但是 内容我觉得很平淡 比较无聊 就是说武汉的风景 历史 介绍
  •   书的质量一般般,内容比较空泛,如果不是对武汉大学有一定了解,估计没啥价值。
  •      此书自然不属于文笔出众的类型,但至少不作态,老老实实的把故事理顺了平铺直叙,倒让人多少长点见闻。
       读到其中几篇有关武汉历史的故事觉得很有意思,不像课本上空洞的词条,历史的事物出现在生活相关的地方就给人一种特别的亲切感。我对江汉路这个地段一直不抱有好感,印象中就觉得人多嘈杂,除非必要我是不愿意去的。江汉路车站那里有个赫赫有名的水塔,我从来不曾留意,今天途经特意站定在熙熙攘攘的街对面拍张照,多看了一眼。这些留存下来的老建筑实实在在的站在那里给逝去的事物一个证明。每个时代的人们都会坚定的相信自己所处时代的乐趣,并忘情的投入其中,相比现时,过去和将来即使别无二致也显得生分。我之前讨厌江汉路呈现的热闹景象,到处都是人,人们被人气吸引过来,自己也成为人潮的一部分,而这个看似强势的繁华场景中的组成部分——每个人都是没有归属感的过路者,被这个自己制造出来的虚幻大场面震慑。所以在人群中走一回往往对周遭的事物都无留有印象,只剩下行走,似乎个人被融入群体的过程感官也停止,不再是独有的个人。我尽量不去人多的商业街大约是出于这种对个人意识抹灭的不适感,今天我抱着特别的目的站在那里,看着这个被埋没在花花绿绿的商铺招牌广告中的红色建筑,无目的的人群会留意它的存在么?有时候一个理由就构成了解不开情绪的出口。
       最早好像是在中学的时候走街穿巷观看过这一带旧时租界建的老房子,拍过些照片。后来又有一次跟张洁一起,瑟瑟缩缩的学生气,站在街上看被改成餐厅或者咖啡馆的洋房、大门紧锁的教堂,不好意思进去。印象中还有鄱阳街这个路名。今天查了一下Google地图把琐碎的记忆拼串起来,原来好多地方都曾去过。
       花园山的教堂,当时还是我妈一个信教同事事先打过招呼,那天一个颇显殷勤的老婆婆絮絮叨叨的挽着我的手带我参观,教堂远不如我想象的古色古香,有些过于修葺一新,也不大,内饰的壁画也手艺拙劣,倒是后院一块碑倒是显得有些年月。自此我对武汉的教堂都不怎么抱有兴味,譬如名气很响的古德寺庙最多也是上得照片好看,现实看来更像某种缩小的模型。倒是普爱医院旁边深埋在汉正街街巷里的基督教救世堂,从各个方向都看到过它的红瓦和顶上小小的十字架,在医院的窗口甚至还拍过照,从来没进去过,如今汉正街拆迁,周围一片狼藉,它竟立在瓦砾中被保存下来了,这很难得。还有一个印象深刻的地方,小时候去江汉饭店吃过一次西餐吃得撑记忆很深,后来才知道那也是武汉历史上有名的德明饭店,不过现今提起好像不怎么被人知晓了。
       我一直很珍视个人的记忆,从有这个意识以来留有很多刻意的收藏,我倒是觉得这个城市的变迁太冷漠,你从小生活过的地方熟悉的记忆往往眨眼间就灰飞烟灭,活着的人都找不到现实中的存在物来印证自己的记忆,其实很多有名的建筑特意去看总让人有些失望,毕竟在这个大兴土木的时代被保留完好的记忆实在稀少。但是知道个中故事,多少有点奇妙的感觉,知道别人所不知道的这个城市的秘密,走在你本认为理所当然的街道上就会有另一番感受。于是你的私人记忆也和逝去的历史一样成为某种虚幻的东西,是不是这点共性让历史更显亲切了呢?
  •   对我没帮助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