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雕侠侣(全四册)

出版时间:2005-12  出版社:广州出版社  作者:金庸  页数:全4册  
Tag标签:无  

前言

小说是写给人看的。小说的内容是人。    小说写一个人、几个人、一群人或成千成万人的性格和感情。他们的性格和感情从横面的环境中反映出来,从纵面的遭遇中反映出来,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关系中反映出来。长篇小说中似乎只有《鲁滨逊飘流记》,才只写一个人,写他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但写到后来,终于也出现了一个仆人“星期五”。只写一个人的短篇小说多些,尤其是近代与现代的新小说,写一个人在与环境的接触中表现他外在的世界、内心的世界,尤其是内心世界。有些小说写动物、神仙、鬼怪、妖魔,但也把他们当做人来写。    西洋传统的小说理论分别从环境、人物、情节三个方面去分析一篇作品。由于小说作者不同的个性与才能,往往有不同的偏重。    基本上,武侠小说与别的小说一样,也是写人,只不过环境是古代的,主要人物是有武功的,情节偏重于激烈的斗争。任何小说都有它所特别侧重的一面。爱情小说写男女之间与性有关的感情,写实小说描绘一个特定时代的环境与人物,《三国演义》与《水浒》一类小说叙述大群人物的斗争经历,现代小说的重点往往放在人物的心理过程上。    小说是艺术的一种,艺术的基本内容是人的感情和生命,主要形式是美,广义的、美学上的美。在小说,那是语言文笔之美、安排结构之美,关键在于怎样将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某种形式而表现出来。什么形式都可以,或者是作者主观的剖析,或者是客观的叙述故事,从人物的行动和言语中客观地表达。    读者阅读一部小说,是将小说的内容与自己的心理状态结合起来。同样一部小说,有的人感到强烈的震动,有的人却觉得无聊厌倦。读者的个性与感情,与小说中所表现的个性与感情相接触,产生了“化学反应”。    武侠小说只是表现人情的一种特定形式。作曲家或演奏家要表现一种情绪,用钢琴、小提琴、交响乐或歌唱的形式都可以,画家可以选择油画、水彩、水墨或版画的形式。问题不在采取什么形式,而是表现的手法好不好,能不能和读者、听者、观赏者的心灵相沟通,能不能使他的心产生共鸣。小说是艺术形式之一,有好的艺术,也有不好的艺术。    好或者不好,在艺术上是属于美的范畴,不属于真或善的范畴。判断美的标准是美,是感情,不是科学上的真或不真(武功在生理上或科学上是否可能),道德上的善或不善,也不是经济上的值钱不值钱,政治上对统治者的有利或有害。当然,任何艺术作品都会发生社会影响,自也可以用社会影响的价值去估量,不过那是另一种评价。    在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的势力及于一切,所以我们到欧美的博物院去参观,见到所有中世纪的绘画都以圣经故事为题材,表现女性的人体之美,也必须通过圣母的形象。直到文艺复兴之后,凡人的形象才在绘画和文学中表现出来,所谓文艺复兴,是在文艺上复兴希腊、罗马时代对“人”的描写,而不再集中于描写神与圣人。    中国人的文艺观,长期以来是“文以载道”,那和中世纪欧洲黑暗时代的文艺思想是一致的,用“善或不善”的标准来衡量文艺。《诗经》中的情歌,要牵强附会地解释为讽刺君主或歌颂后妃。陶渊明的“闲情赋”,司马光、欧阳修、晏殊的相思爱恋之词,或者惋惜地评之为白璧之玷,或者好意地解释为另有所指。他们不相信文艺所表现的是感情,认为文字的唯一功能只是为政治或社会价值服务。    我写武侠小说,只是塑造一些人物,描写他们在特定的武侠环境(中国古代的、没有法治的、以武力来解决争端的不合理社会)中的遭遇。当时的社会和现代社会已大不相同,人的性格和感情却没有多大变化。古代人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仍能在现代读者的心灵中引起相应的情绪。读者们当然可以觉得表现的手法拙劣,技巧不够成熟,描写殊不深刻,以美学观点来看是低级的艺术作品。无论如何,我不想载什么道。我在写武侠小说的同时,也写政治评论,也写与历史、哲学、宗教有关的文字,那与武侠小说完全不同。涉及思想的文字,是诉诸读者理智的,对这些文字,才有是非、真假的判断,读者或许同意,或许只部分同意,或许完全反对。    对于小说,我希望读者们只说喜欢或不喜欢,只说受到感动或、觉得厌烦。我最高兴的是读者喜爱或憎恨我小说中的某些人物,如果有了那种感情,表示我小说中的人物已和读者的心灵发生联系了。小说作者最大的企求,莫过于创造一些人物,使得他们在读者心中变成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艺术是创造,音乐创造美的声音,绘画创造美的视觉形象,小说是想创造人物以及人的内心世界。假使只求如实反映外在世界,那么有了录音机、照相机,何必再要音乐、绘画?有了报纸、历史书、记录电视片、社会调查统计、医生的病历记录、党部与警察局的人事档案,何必再要小说?    武侠小说虽说是通俗作品,以大众化、娱乐性强为重点,但对广大读者终究是会发生影响的。我希望传达的主旨,是:爱护尊重自己的国家民族,也尊重别人的国家民族;和平友好,互相帮助,重视正义和是非,反对损人利己,注重信义,歌颂纯真的爱情和友谊;歌颂奋不顾身地为了正义而奋斗;轻视争权夺利、自私可鄙的思想和行为。武侠小说并不单是让读者在阅读时做“白日梦”而沉缅在伟大成功的幻想之中,而希望读者们在幻想之时,想象自己是个好人,要努力做各种各样的好事,想象自己要爱国家、爱社会、帮助别人得到幸福,由于做了好事、作出积极贡献,得到所爱之人的欣赏和倾心。    武侠小说并不是现实主义的作品。有不少批评家认定,文学上只可肯定现实主义一个流派,除此之外,全应否定。这等于是说:少林派武功好得很,除此之外,什么武当派、崆峒派、太极拳、八卦掌、弹腿、白鹤派、空手道、跆拳道、柔道、西洋拳、泰拳等等全部应当废除取消。我们主张多元主义,既尊重少林武功是武学中的泰山北斗,而觉得别的小门派也不妨并存,它们或许并不比少林派更好,但各有各的想法和创造。爱好广东菜的人,不必主张禁止京菜、川菜、鲁菜、徽菜、湘菜、维扬菜、杭州菜等等派别,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是也。不必把武侠小说提得高过其应有之分,也不必一笔抹杀。什么东西都恰如其分,也就是了。    撰写这套总数三十六册的《作品集》,是从一九五五年到一九七二年,前后约十三四年,包括十二部长篇小说,两篇中篇小说,一篇短篇小说,一篇历史人物评传,以及若干篇历史考据文字。出版的过程很奇怪,不论在香港、台湾、海外地区,还是中国大陆,都是先出各种各样翻版盗印本,然后再出版经我校订、授权的正版本。在中国大陆,在“三联版”出版之前,只有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一家,是经我授权而出版了《书剑恩仇录》。他们校印认真,依足合同支付版税。我依足法例缴付所得税,余数捐给了几家文化机构及资助围棋活动。这是一个愉快的经验。除此之外,完全是未经授权的,直到正式授权给北京三联书店出版。“三联版”的版权合同到二○○一年年底期满,以后中国内地的版本由广州出版社出版,主因是地区邻近,业务上便于沟通合作。    翻版本不付版税,还在其次。许多版本粗制滥造,错讹百出。还有人借用“金庸”之名,撰写及出版武侠小说。写得好的,我不敢掠美;至于充满无聊打斗、色情描写之作,可不免令人不快了。也有些出版社翻印香港、台湾其他作家的作品而用我笔名出版发行。我收到过无数读者的来信揭露,大表愤慨。也有人未经我授权而自行点评,除冯其庸、严家炎、陈墨三位先生功力深厚兼又认真其事,我深为拜嘉之外,其余的点评大都与作者原意相去甚远。好在现已停止出版,纠纷已告结束。    有些翻版本中,还说我和古龙、倪匡合出了一个上联“冰比冰水冰”征对,真正是大开玩笑了。汉语的对联有一定规律,上联的末一字通常是仄声,以便下联以平声结尾,但“冰”字属蒸韵,是平声。我们不会出这样的上联征对。大陆地区有许许多多读者寄了下联给我,大家浪费时间心力。    为了使得读者易于分辨,我把我十四部长、中篇小说书名的第一个字凑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短篇《越女剑》不包括在内,偏偏我的围棋老师陈祖德先生说他最喜爱这篇《越女剑》。)我写第一部小说时,根本不知道会不会再写第二部;写第二部时,也完全没有想到第三部小说会用什么题材,更加不知道会用什么书名。所以这副对联当然说不上工整,“飞雪”不能对“笑书”,“连天”不能对“神侠”,“白”与“碧”都是仄声。但如出一个上联征对,用字完全自由,总会选几个比较有意思而合规律的字。    有不少读者来信提出一个同样的问题:“你所写的小说之中,你认为哪一部最好?最喜欢哪一部?”这个问题答不了。我在创作这些小说时有一个愿望:“不要重复已经写过的人物、情节、感情,甚至是细节。”限于才能,这愿望不见得能达到,然而总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大致来说,这十五部小说是各不相同的,分别注人了我当时的感情和思想,主要是感情。我喜爱每部小说中的正面人物,为了他们的遭遇而快乐或惆怅、悲伤,有时会非常悲伤。至于写作技巧,后期比较有些进步。但技巧并非最重要,所重视的是个性和感情。    这些小说在香港、台湾、中国内地、新加坡曾拍摄为电影和电视连续集,有的还拍了三四个不同版本,此外有话剧、京剧、粤剧、音乐剧等。跟着来的是第二个问题:“你认为哪一部电影或电视剧改编演出得最成功?剧中的男女主角哪一个最符合原著中的人物?”电影和电视的表现形式和小说根本不同,很难拿来比较。电视的篇幅长,较易发挥;电影则受到更大限制。再者,阅读小说有一个作者和读者共同使人物形象化的过程,许多人读同一部小说,脑中所出现的男女主角却未必相同,因为在书中的文字之外,又加入了读者自己的经历、个性、情感和喜憎。你会在心中把书中的男女主角和自己的情人融而为一,而别人的情人肯定和你的不同。电影和电视却把人物的形象固定了,观众没有自由想象的余地。我不能说哪一部最好,但可以说:把原作改得面目全非的最坏,最蔑视作者和读者。    武侠小说继承中国古典小说的长期传统。中国最早的武侠小说,应该是唐人传奇的《虬髯客传》、《红线》、《聂隐娘》、《昆仑奴》等精彩的文学作品。其后是《水浒传》、《三侠五义》、《儿女英雄传》等等。现代比较认真的武侠小说,更加重视正义、气节、舍己为人、锄强扶弱、民族精神、中国传统的伦理观念。读者不必过分推究其中某些夸张的武功描写,有些事实上不可能,只不过是中国武侠小说的传统。聂隐娘缩小身体潜入别人的肚肠,然后从他口中跃出,谁也不会相信是真事,然而聂隐娘的故事,千余年来一直为人所喜爱。    我初期所写的小说,汉人皇朝的正统观念很强。到了后期,中华民族各族一视同仁的观念成为基调,那是我的历史观比较有了些进步之故。这在《天龙八部》、《白马啸西风》、《鹿鼎记》中特别明显。韦小宝的父亲可能是汉、满、蒙、回、藏任何一族之人。即使在第一部小说《书剑恩仇录》中,主角陈家洛后来也对回教增加了认识和好感。每一个种族、每一门宗教、某一项职业中都有好人坏人。有坏的皇帝,也有好皇帝;有很坏的大官,也有真正爱护百姓的好官。书中汉人、满人、契丹人、蒙古人、西藏人……都有好人坏人。和尚、道士、喇嘛、书生、武士之中,也有各种各样的个性和品格。有些读者喜欢把人一分为二,好坏分明,同时由个体推论到整个群体,那决不是作者的本意。    历史上的事件和人物,要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看。宋辽之际、元明之际、明清之际,汉族和契丹、蒙古、满族等民族有激烈斗争;蒙古、满人利用宗教作为政治工具。小说所想描述的,是当时人的观念和心态,不能用后世或现代人的观念去衡量。我写小说,旨在刻划个性,抒写人性中的喜愁悲欢。小说并不影射什么,如果有所斥责,那是人性中卑污阴暗的品质。政治观点、社会上的流行理念时时变迁,人性却变动极少。    在刘再复先生与他千金刘剑梅合写的《父女两地书》(共悟人间)中,剑梅小姐提到她曾和李陀先生的一次谈话,李先生说,写小说也跟弹钢琴一样,没有任何捷径可言,是一级一级往上提高的,要经过每日的苦练和积累,读书不够多就不行。我很同意这个观点。我每日读书至少四五小时,从不间断,在报社退休后连续在中外大学中努力进修。这些年来,学问、知识、见解虽有长进,才气却长不了,因此,这些小说虽然改了三次,很多人看了还是要叹气。正如一个钢琴家每天练琴二十小时,如果天分不够,永远做不了萧邦、李斯特、拉赫曼尼诺夫、巴德鲁斯基,连鲁宾斯坦、霍洛维兹、阿胥肯那吉、刘诗昆、傅聪也做不成。    这次第三次修改,改正了许多错字讹字以及漏失之处,多数由于得到了读者们的指正。有几段较长的补正改写,是吸收了评论者与研讨会中讨论的结果。仍有许多明显的缺点无法补救,限于作者的才力,那是无可如何的了。读者们对书中仍然存在的失误和不足之处,希望写信告诉我。我把每一位读者都当成是朋友,朋友们的指教和关怀自然永远是欢迎的。    二○○二年四月  于香港

内容概要

  本套书讲述了:小龙女白衣胜雪,清丽处几不食人间烟火;杨过独臂行侠,倨傲时浑不畏世俗陈套。品英雄美人,论武功气慨,问情为何物。十八年之后再看经典神雕,十六年之约更断人肠。《神雕》企图通过杨过这个角色,抒写世间礼法习俗对人心灵和行为的拘束。礼法习俗都是暂时性的,但当其存在之时却有巨大的社会力量。师生不能结婚的观念,在现代人心目中或许已很淡泊了,然而在郭靖、杨过时代却是天经地义。然则我们今日认为天经地义的许许多多规矩习俗,数百年后是不是也大有可能给人认为毫无意义呢?

作者简介

  金庸,本名查良镛,浙江海宁人,一九二四年生。曾任报社记者、编辑,电影公司编剧、导演等。一九五九年在香港创办《明报》机构,出版报纸、杂志及书籍,一九九三年退休。先后撰写武侠小说十五部,开创了中国当代文学新领域,广受当代读者欢迎,至今已蔚为全球华人的共同语言,并兴起海内外金学研究风气。曾获颁众多荣衔,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最高荣誉大紫荆勋章、英国政府O.B.E勋衔及法国最高荣誉“艺术与文学高级骑士”勋章和“骑士勋位”荣誉勋章,剑桥大学、香港大学名誉博士,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新加坡东亚研究所等校荣誉院士,北京大学、日本创价大学、台北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苏州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校名誉教授,并任英国牛津大学中国学术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文学院兼任教授,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等公职。其《金庸作品集》分由香港、广州、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四地出版,有英、法、意大利、希腊、日、韩、泰、越、印尼等多种译文。

书籍目录

目录 神雕侠侣(一)
 第一回 风月无情
 第二回 故人之子
 第三回 投师终南
 第四回 全真门下
 第五回 活死人墓
 第六回 玉女心经
 第七回 重阳遗刻
 第八回 白衣少女
 第九回 百计避敌
 第十回 少年英侠
神雕侠侣(二)
 第十一回 风尘困顿
 第十二回 英雄大宴
 第十三回 武林盟主
 第十四回 礼教大防
 第十五回 东邪门人
 第十六回 杀父深仇
 第十七回 绝情幽谷
 第十八回 公孙谷主
 第十九回 地底老妇
 第二十回 侠之大者
神雕侠侣(三)
 第二十一回 襄阳鏖兵
 第二十二回 危城女婴
 第二十三回 手足情仇
 第二十四回 惊心动魄
 第二十五回 内忧外患
 第二十六回 神雕重剑
 第二十七回 斗智斗力
 第二十八回 洞房花烛
 第二十九回 劫难重重
 第三十回 离合无常
神雕侠侣(四)
 第三十一回 半枚灵丹
 第三十二回 情是何物
 第三十三回 风陵夜话
 第三十四回 排难解纷
 第三十五回 三枚金针
 第三十六回 生辰大礼
 第三十七回 三世恩怨
 第三十八回 生死茫茫
 第三十九回 大战襄阳
 第四十回 华山之巅
附录 易经、阴阳与术数
后记

章节摘录

一阵轻柔婉转的歌声,飘在烟水濛濛的湖面上。歌声发自一艘小船之中,船里五个少女和歌嬉笑,荡舟采莲。她们唱的曲子是北宋大词人欧阳修所作的《蝶恋花》词,写的正是越女采莲的情景,虽只寥寥六十字,但季节、时辰、所在、景物以及越女的容貌、衣着、首饰、心情,无一不描绘得历历如见,下半阕更是写景中有叙事,叙事中夹抒情,自近而远,余意不尽。欧阳修在江南为官日久,吴山越水,柔情蜜意,尽皆融入长短句中。宋人不论达官贵人,或里巷小民,无不以唱词为乐,是以柳永新词一出,有井水处皆歌,而江南春岸折柳,秋湖采莲,随伴的往往便是欧词。    时当南宋理宗年间,地处嘉兴南湖。当时嘉兴属于两浙路秀州。节近中秋,荷叶渐残,莲肉饱实。这一阵歌声传人湖边一个道姑耳中。她在一排柳树下悄立已久,晚风拂动她杏黄色道袍的下摆,拂动她颈中所插拂尘的千百缕柔丝,心头思潮起伏,当真亦是“芳心只共丝争乱”。只听得歌声渐渐远去,唱的是欧阳修另一首《蝶恋花》词,一阵风吹来,隐隐送来两句:“风月无情人暗换,旧游如梦空肠断……”歌声甫歇,便是一阵咯咯娇笑。    那道姑一声长叹,提起左手,瞧着染满了鲜血的手掌,喃喃自语:“那又有什么好笑?小妮子只是瞎唱,浑不解词中相思之苦、惆怅之意。”    在那道姑身后十余丈处,一个青袍长须的老者也一直悄立不动,只有当“风月无情人暗换,旧游如梦空肠断”那两句传到之时,才发出一声极轻极轻的叹息。    小船在碧琉璃般的湖面上滑过,舟中五个少女中三人十五六岁上下,另外两个都只九岁。两个幼女是中表之亲,表姊姓程,单名一个英字,表妹姓陆,名无双。两人相差半岁。    三个年长少女唱着歌儿,将小舟从荷叶丛中荡将出来。程英道:“表妹你瞧,这位老伯伯还在这儿。”说着伸手指向垂柳下的一人。    那人满头乱发,胡须也是蓬蓬松松如刺猬一般,须发油光乌黑,照说年纪不大,可是满脸皱纹深陷,却似七八十岁老翁,身穿蓝布直缀,颈中挂着个婴儿所用的锦缎围涎,围涎上绣着幅花猫扑蝶图,已然陈旧破烂。    陆无双道:“这怪人在这儿坐了老半天啦,怎么动也不动?”程英道:“别叫怪人,要叫‘老伯伯’。你叫他怪人,他要生气的。”陆无双笑道:“他还不怪吗?这么老了,头颈里却挂了个围涎。他生了气,要是胡子都翘了起来,那才好看呢。”从小舟中拿起一个莲蓬,往那人头上掷去。    小舟与那怪客相距数丈,陆无双年纪虽小,手上劲力竞自不弱,这一掷也是甚准。程英叫了声:“表妹!”待要阻止,已然不及,只见那莲蓬径往怪客脸上飞去。那怪客头一仰,已咬住莲蓬,也不伸手去拿,舌头卷处,咬住莲蓬便大嚼起来。五个少女见他竞不剥出莲子,也不怕苦涩,就这么连瓣连衣地吞吃,互相望了几眼,忍不住咯咯而笑,一面划船近前,走上岸来。    程英走到那人身边,拉一拉他衣襟,道:“老伯伯,这样不好吃的。”从袋里取出一个莲蓬,劈开莲房,剥出十几颗莲子,再将莲子外的青皮撕开,取出莲子中苦味的心儿,然后递在怪客手里。那怪客嚼了几口,但觉滋味清香鲜美,与适才所吃的大不相同,咧嘴向程英一笑,点了点头。程英又剥了几枚莲子递给他。那怪客将莲子抛入口中,一阵乱嚼,仰天说道:“跟我来!”说着大踏步向西便走。    陆无双一拉程英的手,道:“表姊,咱们跟他去。”三个女伴胆小,忙道:“快回家去吧,别走远了惹你娘骂。”陆无双扁扁嘴扮个鬼脸,见那怪客走得甚快,说道:“你不来算啦。”放脱表姊的手,向前追去。程英与表妹一同出来玩耍,不能撇下她自归,只得跟去。那三个女伴虽比她们大了好几岁,但个个怕羞胆怯,只叫了几声,便见那怪客与程陆二人先后走入了桑树丛后。    那怪客走得甚快,见程陆二人脚步小跟随不上,先还停步等了几次,到后来不耐烦起来,突然转身,长臂伸处,一手一个,将两个女孩儿夹在腋下,飞步而行。二女只听耳边风声飒然,路上的石块青草不住在眼前移动。陆无双害怕起来,叫道:“放下我,放下我!”那怪客哪里理她,反走得更加快了。陆无双仰起头来,张口往他手掌缘上猛力咬去。那怪客手掌一碰,只把她牙齿撞得隐隐生痛。陆无双只得松开牙齿,一张嘴可不闲着,拼命地大叫大嚷。程英却默不作声。    那怪客又奔一阵,将二人放下地来。当地是个坟场。程英的小脸吓成惨白,陆无双却涨得满脸通红。程英道:“老伯伯,我们要回家了,不跟你玩啦!”    那怪客两眼瞪视着她,一言不发。程英见他目光之中流露出一股哀愁凄婉、自怜自伤的神色,不自禁地起了同情之心,轻轻道:“要是没人陪你玩,明天你再到湖边来,我剥莲子给你吃。”那怪客叹道:“是啊,十年啦,十年来都没人陪我玩。”突然问目现凶光,恶狠狠地道:“何沅君呢?何沅君到哪里去了?”    程英见他突然间声色俱厉,心里害怕,低声道:“我……我……我不知道。”那怪客抓住她手臂,将她身子摇了几摇,低沉着嗓子道:“何沅君呢?”程英给他吓得几欲哭了出来,泪水在眼眶中滚来滚去,却始终没流下。那怪客咬牙切齿地道:“哭啊,哭啊!你干吗不哭?哼,你在十年前就这样。我不准你嫁给他,你说不舍得离开我,可是非跟他走不可。你说感激我对你的恩情,离开我心里很难过,呸!都是骗人的鬼话。你要是真伤心,又为什么不哭?”    P4-7

后记

《神雕侠侣》的第一段于1959年5月20日在香港《明报》创刊号上发表。这部小说约刊载了三年,也就是写了三年。这三年是《明报》初创的最艰苦阶段。重行修改的时候,几乎在每一段的故事之中,都想到了当年和几位同事共同辛劳的情景。    《神雕》企图通过杨过这个角色,抒写世间礼法习俗对人心灵和行为的拘束。礼法习俗都是暂时性的,但当其存在之时却有巨大的社会力量。师生不能结婚的观念,在现代人心目中或许已很淡泊了,然而在郭靖、杨过时代却是天经地义。然则我们今日认为天经地义的许许多多规矩习俗,数百年后是不是也大有可能给人认为毫无意义呢?    道德规范、行为准则、风俗习惯等等社会的行为模式,经常随着时代而改变,然而人的性格和感情,变动却十分缓慢。三千年前《诗经》中的欢悦、哀伤、怀念、悲苦,与今日人们的感情仍无重大分别。我个人始终觉得,在小说中,人的性格和感情比社会意识、政治规范等等具有更大的重要性。郭靖说:“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这句话在今日仍有重大的积极意义。但我深信将来国家的界限会消灭,那时候“爱国”、“叛国”等等观念就没有多大意义了。然而父母子女兄弟间的亲情、纯真的友谊、爱情、正义感、仁善、勇于助人、为社会献身等等感情与品德,相信今后还是长期地为人们所赞美,这似乎不是任何政治理论、经济制度、社会改革、宗教信仰等所能代替的。    武侠小说的故事不免有过分的离奇和巧合。我一直希望在小说中所写的,武功可以事实上不可能,人的性格应当是可能的。杨过和小龙女一离一合,其事甚奇,似乎归于天意和巧合,其实却须归因于两人本身的性格。两人若非钟情如此之深,决不会一一跃入谷中;小龙女若非天性恬淡,再加上自幼的修炼,决难在谷底长时独居;杨过如不是生具至性,也定然不会十六年如一日,至死不悔。当然,倘若谷底并非水潭而系山石,则两人跃下后粉身碎骨,终于还是同穴而葬。世事遇合变幻,穷通成败,虽有关机缘气运,自有幸与不幸之别,但归根结底,总是由各人本来性格而定。    神雕这种怪鸟,现实世界中是没有的。非洲马达加斯加岛有一种“象鸟”(Aepyornistitan),身高十尺余,体重一千余磅,是世上最大的鸟类,在公元1660年前后绝种。象鸟腿极粗,身体太重,不能飞翔。象鸟蛋比鸵鸟蛋大六倍。我在纽约博物馆中见过象鸟蛋的化石,比一张小茶几的几面还大些。但这种鸟类相信智力一定甚低。    《神雕侠侣》修订本的改动并不很大,主要是修补了原作中的一些漏洞。    一九七六年五月    在第三次修改《神雕》之後,曾加写了三篇附录,第一篇讨论易经与道家、儒家、阴阳家的阴阳八卦之说。这时又细读了苏州大学束景南教授(现在浙江大学)赠给我的大著《中华太极图与太极文化》,很受教益,其中讨论到很多道教关于内丹修炼的问题,我因一窍不通,在所写那篇附录的文字中没有涉及。只深深觉得,天下学问深奥奇妙者极多,对于自己不懂的部分,如没有决心尽力去学习钻研,最好坦认不懂,不要去碰。    另外两篇,一篇关于忽必烈的性格和行为,另一篇叙述襄阳的攻守,可以作为年轻读者们阅读《神雕》的背景资料。但因客居香港,手边关于元史的参考材料不多,更缺原始资料,又没有师友可以请教蒙古文中的疑难,对历史上的结论自己信心不足,所以这两篇附录没有附入本书。    朱光潜先生谈美学中的“距离说”,我一向很是尊崇。年轻之时,一读之下便即信服,后来多读了一些中外的美学与哲学书,仍觉朱先生的说法简明易解,很能说明问题。朱先生主要说,以审美眼光欣赏艺术品,要撇开功利性的、知识性的观点,纯以审美性的眼光去看,譬如说,欣赏一幅“游鱼图”,要看图中游鱼姿态之美、运动之美,构图、色彩和线条之美,全心投入,以致心旷神怡。功利观点则要想这条鱼从哪里买来,要多少钱,这条鱼重几斤几两,市场上卖多少钱一斤,可以在水里养多少时候不死,如请上司、父母、朋友或爱人吃饭,把这条鱼杀了请他吃,他是否会十分喜欢等等。知识观点则要研究这条鱼属于什么类、什么科、叫什么名字,拉丁文学名是什么,是淡水鱼还是海水鱼,主要生产于什么水域,这条鱼是雌的还是雄的,如是雌的,在什么季节产卵,它以什么东西作食物,能不能人工饲养,它的天敌是什么。即使是渔市场商人或古生物学家,观赏“游鱼图”时也应纯用审美观点,不要混入自己的专业观点。    庄子与惠子在濠上观鱼,讨论鱼是否很快乐,你(我)不是鱼,怎么能知道鱼快乐不快乐?杨过、小龙女和瑛姑观鱼,大概会想像鱼这么一扭一闪,迅速之极,是不是能用在武功身法之中?八大山人、齐白石观鱼,所想的多半是用什么线条来表现游鱼之美;而法国印象派大画家塞尚等人,心中所想的图画,当是一条鱼给人剖开后血淋淋的挂在蔬菜之旁,用的是什么线条、颜色。舒伯特观鳟鱼时,脑子中出现的当是跳跃的音符与旋律。张仲景、李时珍所想的,当然是这种鱼能治什么病,补阴还是补阳,要加什么药材。我在香港住得久了,很能了解“洪七公观点”,他老人家见到鱼,自然会想这条鱼清蒸滋味如何,红烧又如何?头、尾、肚、背、烩、烤、熏、煮,又各如何?老叫化自己动手怎么样?要小黄蓉来做又怎么样?    阅读小说,最合理的享受是采审美态度,欣赏书中人物的性格、感情、经历,与书中人物同喜共怒,同哀共乐,既打成一片,又保持适当的观赏距离(观看从小说改编的电影、电视连续剧也是一样),可以欣赏(或讨厌)书中文字之美(或不美)、人物遭遇之奇(或不通)、故事结构之出人意表(或糟不可言)、人物性格之美(或丑恶)……我看小说、看电影、电视一向是用这种态度的。有一段时期中,我在报纸上专门写电影评论,每天一篇(香港放映的电影极多,每天评一部根本评不完),后来又进电影公司专业做编剧和导演,看电影时便注意镜头的长短和衔接(蒙太奇)、色彩配搭、镜头角度及长短、灯光明暗、演员的表情和对白等等,看电影的审美乐趣便大大减少了,理智的态度多了,情感的态度少了,变得相当冷静,不大会受感动,看大悲剧时甚至不会流泪。在电影中听交响乐、看芭蕾舞时甚至不会心魂俱醉、魂不附体,艺术欣赏的意义就大大减少了。    读小说而采用功利观点(这小说是否合于无产阶级斗争的革命思想?合不合革命现实主义的理论指导?对人民群众的教育作用怎样?)或知识观点(小说中所写是不是符合历史记载?物理学上有无可能,某本权威哲学书中是这样主张的吗?这种毒药能毒死人吗?能把尸体化为黄水吗?一个人手臂给人斩落了,重伤之后还能骑马出奔而不死吗?鸟类智力这样低,能与人拆招而显示武功么?鲁智深能连根拔起一株大杨树吗?没有东风时可以筑坛行法而借来东风吗?戴宗腿上缚了有符咒的甲马,就可日行八百里,去参加奥运马拉松赛岂非稳得金牌?根据历史,关羽并没有在华容道上义释曹操,《三国演义》这样写,岂非把三国的历史全改变了?),读小说时的趣味大减。当然也可以这样持批判的态度来读,然而已不是审美的态度,不是享受艺术、欣赏文学的好态度了。所以,忽必烈的真正性格怎样,杨过是否在襄阳城下飞石掷死蒙古大汗蒙哥,我想在小说中最好不讨论,我会在另外写的历史文章中谈论,那是知识性的文章,便该用知识性的态度去阅读。(例如,我在小说《碧血剑》中,写袁承志有很大自由,他要爱青青便爱青青,要爱阿九便爱阿九。在历史文章《袁崇焕评传》中,任何史实写错了,都须设法改正。)    有些读者因为自己的性格与小说中的人物大大不同或甚至相反,无法理解小说中人物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觉得根本是不合理的、违反常识的、甚至是绝对不可能的(尤三姐因柳湘莲不肯娶她,便会横剑自杀吗?),他觉得小说这样写十分“不通”,小说中人物的表现是“莫名其妙”。书中人物完全可以采取一种更明智、更合理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对于杨过的性格冲动、凭一时意气而“胡作非为”,很多人不能理解,尤其是理智极强的自然科学家。他们觉得,杨过初出场时像韦小宝,到后来像萧峰,性格在书中变化很大。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孩到三十几岁的中年人,性格一定会变,那并不稀奇。问题是理智人不理解热情人,这是世上许多悲剧发生的原因之一。理智人不理解杨过、萧峰、段誉……他们觉得杨过不该想杀郭靖,萧峰不该自杀,段誉不该苦恋王语嫣,叶二娘不该对玄慈方丈一往情深,李莫愁这样美貌聪明,又何必对陆展元念念不忘?黄蓉不该猜疑杨过,殷离“不识张郎是张郎”太不科学……    有人觉得,杨过怀疑郭靖是杀父仇人,应该以理智态度冷静查明,不该一时冲动想杀他报仇、又一时冲动救他性命。如果杨过是福尔摩斯,或是英国侦探小说家克丽丝蒂笔下的白罗或玛波小姐,又如是包公、况锺或彭公、狄公,当然他会头脑冷静地搜集证据,询问证人(例如程英、黄药师),然而他是性格冲动的杨过。性格冲动和聪明绝顶毫不矛盾,只有某些不喜欢艺术的科学家才会以为两者矛盾。艺术家中身兼二者的实在太多了。一个人如果不聪明、又不热情,决做不成艺术家。屈原、司马迁、李白、李义山、杜牧、李后主、李清照、苏东坡、曹雪芹、龚自珍、巴金、徐悲鸿……这些大艺术家难道不是既聪明、又热情吗?每位中国科学院的院士,大概都可从他们身世之中,找到一些不合理的行为(尤其是在青少年时期。一生生活绝对合理的人,恐怕也成不了大科学家)。    纯从理智的观点来看,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都是不成立的。哈姆雷特早该一剑杀了叔王为父王报仇,不该优柔寡断、踌躇不决。奥赛罗应该追究依阿果的诽谤,证明妻子苔兹狄梦娜的清白,不该扼死妻子。麦克白不该野心勃勃地弑国王而纂位。李尔王稍稍头脑清楚一点,就该知道女儿在欺骗他。    有些“现代化”的“聪明”读者觉得杨过很蠢,不该苦等小龙女十六年,应当先娶公孙绿萼,得到岳母给他半粒绝情丹解了身上情花之毒,再娶程英、陆无双两个美女,最后与郭襄订情,然后到绝情谷去,握着郭襄的小手,坐在石上,瞧瞧小龙女有没有来,她如不来,再娶郭襄也就心安理得。(这样,杨过变成了“聪明的”韦小宝!)    黄蓉怀疑杨过对小郭襄这样大张旗鼓地祝寿,是为了骗得她的芳心,令她一生一世受苦,用以向郭家报仇。不是的,黄蓉又不懂杨过了。郭襄这样可爱的一个小妹妹,秀美豪迈,善解人意,聪明伶俐,杨过心中早就真的喜欢她了,给她三枚金针,就是说:“不论你叫我做什么,我都答允!就是要我为你死了也可以!”大张旗鼓地为一个小姑娘做生日,是热情而冲动的年轻人的狂妄行为,老成持重的理智中年人当然不干。外国有个年轻人为了向他的爱人表示情意,租了架飞机,在空中写大字“我爱你”,杨过这种狂气,有几分相似。他苦等小龙女十六年,郁积无可发泄,他替郭襄做生日,有点向小龙女大叫的意思:“小龙女,我等了你十六年,你还不来,我在给别个可爱小姑娘做生日了!”旁人要耻笑,杨过怕什么?他怎么会怕?他又不是你!    读侦探小说,要理智地读,推想犯罪者的心理,从侦探的角度,追寻线索,设想各种可能的情景,再用证据去证实或推翻设想。    读武侠小说(《鹿鼎记》是例外),要热情洋溢地读,跟随热情、正直而冲动的角色,了解他做热情的事,做正直的、不违自己良心的事,不自私自利,不要老是计算是不是有好处、有利益,应当时常想着应该还是不应该?    二○○三年一月九日

编辑推荐

《神雕侠侣》自从诞生之日起,就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曾有金庸先生受广大读者的要求而更改故事情节的事情发生。中国很多人喜欢看武侠小说,本书更是被奉为武侠经典,曾多次被搬上荧幕,改编成电影,动画。本书所塑造的对爱情忠贞不二、至死不渝的杨过、小龙女的形象深入人心,让无数男女为之动容,甚至泪流满面。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神雕侠侣(全四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10条)

 
 

  •   





    郭靖和黄蓉的爱情
    金庸对郭靖是寄予了厚爱的,在郭靖的身上花费了大量的笔墨。郭靖自幼生活在迢迢大漠,天资愚钝,不谙人情。可是他偏偏却遇上了黄蓉这么一个古灵精怪的女孩。他们的见面也并不如一般小说里的所谓一见钟情(一见钟情虽然浪漫,但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多见,也并不能长久)。他们是在相互交往中慢慢了解、相爱的。从一开始黄蓉对郭靖的“试探”,到两人共同抵御“黄河三鬼”的追杀,命运已经把他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郭靖为黄蓉的机灵可爱而痴迷,黄蓉却爱上了郭靖的“傻”。其实,爱一个人很难说明白到底爱的是对方哪一点的。爱情,需要默契。而郭黄二人正是达到了这种默契。所以他们的爱是纯正的、持久地。郭靖虽“傻”,却傻的可爱,当他对黄蓉说:“你走到哪,我跟到哪,我不会离开你的”,你还能说他傻吗?这二人,一个说死也要死在一起,一个说永远不会离开对方,彼此之间,早已把对方当作了自己的依靠。特别是当郭靖深受重伤,黄蓉在密室里为其疗伤,七日七夜不离身旁,她对郭靖说的那段话更是感人至深,深入肺腑。她毅然说:“靖哥哥,今后无论怎样,我要你后我而死,不然我会难过死的”。看到这里,还有谁不能不为之喝彩!这样的情意怎会不珍惜?

    杨康和穆念慈的爱情
    杨康和穆念慈之间的爱情从一开始就向悲剧发展。开始时,比武招亲,杨康无非是想戏弄一下穆念慈,耍耍“小王爷”的威风。而可悲的是,穆念慈竟然对杨康念念不忘,深深地爱上了杨康。杨康的放荡不羁,欲乱终弃的态度令穆念慈痛苦不堪。到后来杨铁心的死,对杨康触动很大,也试图远离荣华富贵,正经地去爱穆念慈,无奈,荣华富贵对他来说的诱惑太大,他终于回到了金人的怀抱,也令穆念慈再一次离开了他。这时候,他对穆念慈已经产生了真情,欲舍富贵而不能,只好采取欺瞒的办法。而穆念慈当认识到自己无力改变杨康时,毅然离开了他。但心中对杨康仍然报有幻想。此时的穆念慈已得知自己有了身孕,如果杨康能够痛改前非,两人的爱情还是会向积极的方向发展的。可是,杨康却在盘算着将来自己的儿子叫“完颜”什么,穆念慈彻底心灰意冷了,离开了杨康。
    所以说,杨康和穆念慈的爱情是一场前所未闻的悲剧。杨康的死不是这个悲剧的延续,而是最好的终结

    周伯通与瑛姑的爱情
    四张机,鸳鸯织就欲双飞。可怜未老头先白。春波碧草,晓寒深处,相对浴红衣。周的天真烂漫,可能是瑛姑爱上周并至死不渝的根本原因。
    因为寂寞,瑛姑爱上了周,放在现在就是一个幽默,有能力但是相貌平平甚至是丑陋的男人被一个优秀的有着良好社会背景的女人爱上了。
    这种爱,不是一见钟情,不是刹那的盛开,一旦发生了,确是持久和永恒的这种爱的杀伤力也是惊人的,它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轨迹,世事的变换,莫非就是在感情的动荡和波折中缓缓的减行减远的么?
    相聚的日子,他们在一起应该不会超过半年吧?之后就是18年的漫长等待和相思。
    瑛姑的隐居修炼,一灯的出家,周和瑛姑的孩子的死亡,转眼的工夫就过去了。18年后,最终相逢一笑泯恩仇,一切最后尘归尘,土归土

    梅超风的爱情
    梅超风绝对是射雕里最富悲剧意味的人物。神经质的瑛姑姑能天真地幻想老顽童的回心转意;痛失爱妻的黄老邪有古灵精怪的蓉儿寄托哀思;心若止水的念慈有小杨过绕膝做伴,情场失意的段王爷自有佛祖保佑弟子护卫。只有梅超风什么都没有,有的只是一段凄苦迷离的爱情。去年今日此门中,桃花人面相映红。那年春天,桃花树下的梅若华和她心仪的师兄在浅尝了的昙花一现般的爱情后,马上落入了生存的恐惧,飘零于腥风血雨的江湖。为了保全可怜的爱情,他们宁可丧失学到最高武功的最好条件,逃离了世外桃源般的桃花岛,逃离了性情乖张的黄药师,顽强地自修自练,最终误入歧途,从此桃花岛上那个言笑宴宴的梅若华变成了杀人不眨眼的梅超风,浓眉大眼的二师兄也变成了铁头铁皮的“贼汉子”。眼见武功初成,生死相许的“贼汉子”却离她而去,眼前一片漆黑的梅超风只能把刺在丈夫胸口的经文剥下来,日夜贴身带着,就如同日夜与心爱的丈夫在一起。
     一眼望尽天涯路,无处话凄凉世人都把她看作恶人、坏人。但她刚强地活着,骄傲地活着。因为她心中永远记着那个春天的晚上,桃花正开得红艳艳的,在桃树底下,那个粗眉大眼的二师兄,忽然紧紧抱住了她 ......她从不懊悔。恶人的爱情,也许比善人的爱情更加凄婉动人。
    黄药师的爱情

    对于黄药师的爱情,我想金大侠是偏爱于他的,在当世高手同辈中人里,他是唯一一个得到过圆满爱情的男人。与他齐名的西毒跟嫂子是不伦之恋,私生子最后也没能善终。洪七公一生漂泊,始终没有哪个不畏世俗的女子委身下嫁于他这个丐帮龙头老大的。段皇爷堂堂一国之君,三千佳丽后宫粉黛,却得不到一个宠妃的真心。而中神通王重阳,虽然有心爱的女人,却始终破不开心结,道不明心事,最后两个人一个做了老道一个独守古墓,满身的遗恨。

    所以,在金大侠那里,黄药师称的上是幸运的。先不讲他所具备的文才武学、琴棋书画或是阴阳五行之学,单单就他的爱情就能让当世英雄羡慕不已。对于黄药师的妻子冯衡,金大侠用墨极少,印象里,完整的提到她的名字,大概只有郭靖在桃花岛时,见到她的墓碑的那一刻。
    冯衡是个聪慧绝伦,美丽不二的女子,这一切在书中都是由旁人的叙述中得知的。周伯通在山洞里给郭靖讲述九阴真经渊源时说过,当年他经过桃花岛时正值黄药师新婚,他说“不知道黄老邪从哪里讨来和他一般聪明俊慧古灵精怪的老婆。”
    如果不是这样的女子,又怎么能有过目不忘的本事呢?又怎能配的上才华横溢样样精通的黄药师呢?黄药师一直都喜欢聪明伶俐悟性极高的人,所以当初,按他的本意,就算黄蓉不嫁给欧阳克,也不原意她嫁给郭靖那样一个憨厚老实傻笨傻笨的小子。黄药师当初根本看不上郭靖,就因为郭靖的蠢,哪怕他有大仁大义。所以从这点来看,黄药师喜欢的女人,也绝对是像他一样,冰雪聪明的女子。这一点,金大侠安排的倒是蛮合乎情理的。







    郭靖和黄蓉的爱情
    金庸对郭靖是寄予了厚爱的,在郭靖的身上花费了大量的笔墨。郭靖自幼生活在迢迢大漠,天资愚钝,不谙人情。可是他偏偏却遇上了黄蓉这么一个古灵精怪的女孩。他们的见面也并不如一般小说里的所谓一见钟情(一见钟情虽然浪漫,但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多见,也并不能长久)。他们是在相互交往中慢慢了解、相爱的。从一开始黄蓉对郭靖的“试探”,到两人共同抵御“黄河三鬼”的追杀,命运已经把他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郭靖为黄蓉的机灵可爱而痴迷,黄蓉却爱上了郭靖的“傻”。其实,爱一个人很难说明白到底爱的是对方哪一点的。爱情,需要默契。而郭黄二人正是达到了这种默契。所以他们的爱是纯正的、持久地。郭靖虽“傻”,却傻的可爱,当他对黄蓉说:“你走到哪,我跟到哪,我不会离开你的”,你还能说他傻吗?这二人,一个说死也要死在一起,一个说永远不会离开对方,彼此
  •   我认为,《神雕侠侣》是金庸写的一部比较成熟的武侠小说,从故事情节到人物刻画都让我能一遍遍的回想。只是感觉为什么要对小龙女那么不公平,写的惨兮兮的,从古墓的平静生活被打破后,好像小龙女就没有好过,特别是吐了那么多血,还中了那么深的毒,感情上又饱受折磨,按金庸最初的想法还让她跳崖死了。只是因为广大读者的强烈反对,才又加了后边带有喜剧性的内容。到底为了什么,金庸要塑造这么一个人物形象,难道仅仅是为了反映世俗社会的恶毒,还是另有其他深意,实在想不通。
  •   喜欢看武侠书是从梁羽生先生的作品《萍踪侠影》开始的。我突然发现,原来武侠内容不简单是打打杀杀的,还可以是人间的伦理。亲情、爱情、友情等人间的感情穿插在一起,构成了多元的、丰富的、真善美的世界。从此以后一发不可收拾。以后我又开始看金庸先生的武侠书……
  •   “金庸小说,不仅是一流的武侠小说,也是一流的爱情小说。金庸写爱情之深、之广、之奇,均可与世间任何言情大师一决轩轾。”此人所言极是!
  •   一直在追金庸先生的经典武侠 这是中国的武侠代表 很好看
  •   第一次读金庸的武侠小说,上瘾了!
  •   没看完,因为工作的原因买的金庸先生的书作参考,但自己实在对武侠没兴趣,不过以金庸先生的地位,武侠迷们应该必备。
  •   金庸的小说写的都很好看,本人非常喜欢,内容也很好,引人入胜
  •   喜欢金庸小说,书不错,自己已经买了多套
  •   已经买了很多金庸的书,以前有一本射雕,送人了,现在把射雕和神雕一块买了,可惜的是这是布袋书,不是大32开的,不是很适合存书。看看还可以。
  •   孩子一直要求看这书,可是字太小了,他看了一些,说眼睛好累,就没接下去看啊。真想找一些字体大点的金庸小说,给让孩子看。
  •   金庸老师最让我喜欢的作品 美中不足在于是新版 尹志平也变成了甄志丙 但是故事依然那么感人
  •   物流很快,书也不错,很喜欢看,喜欢金庸
  •   喜欢这部书,快买了一整套这样的书了,儿子也慢慢喜欢上了金庸,图文并茂,非常好。
  •   是那种口袋书籍,非常可爱,但也不见得字体很小,女儿喜欢他的书,可惜金庸大部分的书都在缺货,等有货还会买其它的给女儿看。
  •   一直都很喜欢金庸,所以才买。货还是很满意的。口袋 本,当然是小啦
  •   金庸的经典名著,值得收藏。
  •   金庸的作品之一,内容都不用说了,大家都爱看,纸张也不错
  •   这套小本的金庸,印刷质量完美,可以随身携带,很不错
  •   字体清晰 印刷也很好 找回当年通宵看金庸的感觉了
  •   一直在收集这一套金庸全集买了这两本就齐活了。
  •   金庸的作品值得一看很有欣赏性。
  •   我就是冲着它是口袋书才买的。
    虽然我搜索了别的版本也不错,也有适合收藏的,但深思熟虑之后觉得,对与我这种一直以来只看金庸连续剧而不看书的初学者而言,买本罪便宜也最方便携带的是最合适的。
    这样上课下课、出门旅游都可以随时从包里口袋里掏出来看看 。
    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 。
  •   看武侠小说必看的经典,因为还没开始认真看所以不作详细评价。
  •   一代武侠大师的经典力作,凝聚了他的智慧。
  •   经典总是百读不厌 我们沉醉在武侠
  •   有人有误解,其实书文库本就是小点,内容是一样的,内容没有删减,只是这一版的书比上次的"口袋本"纸张质量查了一点,有点黑,看起来不如上一版的文字醒目。可惜口袋本的书到处都买不到了。
  •   女儿刚上一年级,觉得那些小朋友看的书已经有点幼稚,给她买了一套,很快就被吸引住了。女儿花了一个月看完,说:“妈妈,小说里面的人的钱咋个老用不完哪?我也想钱用不完就好了。”呵呵
  •   价格低廉 字体清晰 如果看不习惯手机TXT的人 不建议买 大小正好可以装屁股兜
  •   买了送人的,朋友说不错
  •   其实当时没买 后来退了 不是怕质量不好 而是我觉得大本的要好一点 小本的总让人感觉是小人书
  •   他是买给自己要做妈妈的老婆看的,很吸引人,所以准妈妈一天看完了。。。囧。。
  •   为了新版神雕准备的,我要看看**导演能拍成什么样
  •   孩子很喜欢,便于携带,精彩。我也喜欢看,仿佛又回到了少年时光。
  •   儿时记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模糊,与儿子一起重温旧时的记忆。
  •   电视剧看过几遍,书更是经典。
  •   很喜欢这本迷你版的,可以放在包包里随时看。就是行距有点挤,有点费神。
  •   经典中的经典,看完还想再看一次。。。
  •   四本小册子,字迹清晰,里面配有插图。
  •   买四套送一套,赚了!
  •   本套书分为四本,每本的封面都做得很精致,印刷得也不错。书的大小设计的不错,拿在手里非常方便
  •   孩子非常喜欢,平时看书不多,可这套书每本书都反复看了好几遍。
  •   非常喜欢的一本书,人物刻画很细腻。
  •   书籍包装还是不错的,就是没想到版面只有64开,巴掌大,里面的文字也就小了。
  •   比正常的书籍体积小,很袖珍的感觉。
  •   书很好看,但是为什么只有一般书籍的一半大?
  •   重读新得
  •   好看 非常喜欢
  •   孩子喜欢,看了不知道几遍了,书小,拿起来很方便,就是字也小,呵呵,光线主要额
  •   超喜欢,书也超级好
  •   当当的速度太快了,很不错!我喜欢!
  •   好极了,非常好看,非常喜欢。
  •   还没有看,不过看封面感觉很喜欢,而且方便携带
  •   包装很精致,很喜欢,正在看,很好看,还会再来买其他的好看的书的!
  •   一家人都喜欢。一开始因为书太小还想退了,后来想想满300才能用100元返券,退货不划算就将就着了。后来看着还发现小书的好处来,方便带、看着也不累、印刷质量也不错。
  •   给侄女买的,他很喜欢
  •   明明是口袋书,却放着大图片
  •   已是第六次购买了,很好,还会来啊!
  •   孩子已很快看完,只是这种书好象不太好买了
  •   一直想收藏,经典
  •   买时没注意,送来时才发现是口袋书,口袋书啊口袋书!
  •   多年来一直都在当当买了不少的书,基本上都很满意,但这次很有意见——这套书是小型版,口袋书类型,但当当的介绍里居然没有任何的说明,当当犯了一个很不应该的错误!
  •   书是小版的,看着有点小。
  •   收藏的一本书。
  •   小巧、方便阅读。
  •   给孩子买的书,看起来比较小,是个口袋书
  •   由于订错,退货及时,服务不错。
  •   包装很好,就是字有点小,不过不影响看
  •   买错了,是小本的。留着自己看吧~
  •   这书买得很值,很有手感,印刷不错
  •   帮朋友买的,不知道怎么样,听说不错。
  •   运输奇快!
  •   赞哦~~~~
  •   方便携带,非常好
  •   还行,起页印章精美。
  •   小书很方便,纸质也不错,到货很快。不错!
  •   字迹清楚 易于携带 我很满意啊 速度慢了一点
  •   价廉书美,纸质不错,超值阅读,适合各阶层人士。推荐大家踊跃订购。
  •   很小的时候就看过了,是买过孩子看的,还不错。只是买错了,不知道是这么小的。
  •   是32开的小书,字迹有点小,不过胜在便宜,还行吧。
  •   给孩子买的,自己又重温了一遍。看得还是很入迷
  •   这个商品不错,就是有点小本?
  •   挺好的,反正不爱去新华书店
  •   哈哈哈哈哈很好好,好好好
  •   就是比想象小很多\'袖珍版
  •   虽然书本比较小 但价格很便宜不错
  •   就算知晓全部剧情也能看起隐,纸张也很好,书比较小。。
  •   书太小了,失望
  •   印刷精美!正版!赞!大小合适,字体也够大,很好!下次会继续来!
  •   没有想到书比较小,呵呵
  •   书是小的,我还以为是大的,不过也挺不错啊!
  •   书是小尺寸的,但是字体不小,看着挺舒服的
  •   挺好的,就是有点小,像口袋版,不过方便随身携带
  •   印刷很好,就是没想到是小本的~是自己粗心没注意~
  •   再版的,有些人名不一样了,可以看
  •   这次快递挺慢的,书的质量不是很好有点小失望,本书是新修版的,可能和原著有一些出入,而且书中具有严重的错别字。
  •   推荐,很不错的书,一口气读完了
  •   字有点少,是新版的。
  •   印刷质量好,很满意,一直喜欢这套书,小本本的,便于携带,很不错!5分
  •   代女儿买的,还挺爱看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