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安娜·卡列尼娜(套装上下册)

出版时间:2006-12  出版社:广州  作者:[俄]列夫·托尔斯  页数:953  译者:易俊  
Tag标签:无  

前言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代巨人,十九世纪俄国最负盛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杰出代表。前苏联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列宁盛赞托尔斯泰是“天才的艺术家”,称他的作品是“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  托尔斯泰一八二八年九月九日出生于图拉省克拉皮文县一座景色如画的贵族庄园——亚斯纳亚·波利亚纳(俄语意为“明媚的林中草地”),并在那里度过了他的童年。他的先辈彼得·安德列耶维奇·托尔斯泰在彼得大帝时代做过俄国驻土耳其首任大使,并被彼得大帝授予世袭伯爵爵位;祖父伊里亚·安德烈耶维奇伯爵年轻时曾在海军供职,退役后出任喀山省省长;父亲尼古拉·伊里奇伯爵一八一二年参加过卫国战争,以中校军衔退役。托尔斯泰的外祖父尼古拉·谢尔盖耶维奇·沃尔康斯基公爵是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宠信的侍从武官,担任过驻柏林的特派大使、阿尔汉格尔斯克省省长,获得元帅、总司令官阶;他的母亲是沃尔康斯基公爵的独生女,通晓数学、地理、园艺和法语、德语、英语、意大利语等国语言,博览群书,兴趣广泛。  列夫·托尔斯泰是家中的第四个儿子,显赫的身世让他从小就接受了典型的贵族式家庭教育。一八四四年秋天,十六岁的托尔斯泰考入皇家喀山大学东方系,攻读土耳其、阿拉伯语。因没有通过期终考试,次年转到法律系,同时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认真阅读和研究法国思想家卢梭、哲学家孟德斯鸠的著作,并广泛阅读别林斯基、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理、歌德、莎士比亚、拜伦、大仲马、狄更斯等文学大师的作品,为他个人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八五二年十一月,俄国《现代人》杂志以《我的童年故事》为题发表了托尔斯泰署名为“列·尼”的中篇处女作《童年》,轰动俄罗斯文坛。《现代人》杂志主编尼·涅克拉索夫写信给当时默默无闻的托尔斯泰说:“不论您的小说还是您的天才,都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 正在流放的俄国作家陀斯妥耶夫斯基读完《我的童年故事》之后,请求一位朋友务必查明“这个隐姓埋名的列·尼究竟是什么人。”  一八六九年,托尔斯泰用六年时间写成的俄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卷帙浩繁的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人们争相抢购,出版不久就销售一空,并很快被译成外文在西欧各国出版。托尔斯泰的天才让俄国老作家冈察洛夫和屠格涅夫欣然折服,法国作家福楼拜评价该书“是第一流的作品”,连声夸赞托尔斯泰“这是莎士比亚,这是莎士比亚”。  一八七0年二月,托尔斯泰开始构思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他最初的构想是写一个上流社会已婚妇女的风流故事,完成初稿仅用了短短的五十天时间。脱稿后托尔斯泰很不满意,前后经过十二次大刀阔斧的改动,至一八七七年正式出版时,小说废弃的手稿已高达一米多。  显然,《安娜·卡列尼娜》与其说是写出来的,不如说是改出来的。正是在托尔斯泰对艺术近乎苛刻的追求中,主人公安娜才由最初构思中一个卖弄风情、品行不端的女人,变成了一个品格高雅、敢于追求真爱与幸福的“叛女”形象,从而成为世界文学中最具反抗精神的女性之一。  《安娜·卡列尼娜》最突出的艺术特点是采用上流社会已婚妇女安娜的爱情悲剧和列文在农庄进行的改革这两条平行线索,形成一个互相对照、相辅相承的“拱门式”结构,全景式描绘了俄国从莫斯科到外省乡村广阔而丰富多彩的图景,先后描写了一百五十多个人物,心理描写上细致入微、精妙绝伦,是一部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  《安娜·卡列尼娜》的故事情节主线是已婚贵妇安娜从彼得堡乘车到莫斯科去调解哥嫂的家庭纠纷,在车站邂逅了风度翩翩的青年军官渥伦斯基。毕业于贵族军官学校的渥伦斯基对安娜一见倾心,于是追随安娜来到彼得堡,参加一切能见到安娜的舞会和宴会,开始了对安娜的狂热追求。安娜沉睡已久的爱情终于被渥伦斯基的热情唤醒。  安娜的丈夫卡列宁是一个地位显赫的人物,他完全醉心于功名,并不在乎妻子和别人相好,只是上流社会的流言蜚语让他觉得有失体面。夫妻关系已经名存实亡,安娜也怀上了渥伦斯基的孩子,她在分娩时感染了严重的产褥热,出差在外的卡列宁得到消息匆匆赶回,心里却希望妻子早点死掉,昏迷中的安娜不停地呼唤卡列宁的名字,请求他与渥伦斯基和好,卡列宁深受感动,原谅了她和渥伦斯基。  卡列宁的宽厚让渥伦斯基感到了自己的卑劣和渺小,对爱情和个人前途的绝望、渺茫和负罪感使他举枪自杀,但没有成功。死而复生的安娜和渥伦斯基的爱情更加炽热,二人双双离开彼得堡去国外旅行。结束了三个月浪漫幸福的旅行,他们返回彼得堡,遭到旧日亲友的冷遇,渥伦斯基为了重新踏入社交界,与安娜分居,并对安娜越来越冷淡,在一次激烈的争吵之后,渥伦斯基愤然离去,伤心绝望的安娜在寻找渥伦斯基的途中卧轨自杀。  托尔斯泰的伟大和高明之处,在于他没有孤立地去描写一个陈腐俗套的爱情故事,而是以安娜的爱情悲剧为中心,揭露并鞭挞整个上流社会从法律、宗教、传统道德观念到社会舆论等各方面对俄国妇女的沉重压迫,批判的笔锋转向了整个社会。作品中的另一条主线列文的农村改革以及他与基蒂美满幸福的爱情生活,无疑又加强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的深度和广度,从而使《安娜·卡列尼娜》成为一部广泛反映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俄国社会生活的史诗般的巨著。  安娜的爱情悲剧孕育着一种要求个性解放、争取自由、争取人权的社会意识和民主主义思想,这与当时欧洲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追求人的价值和尊严、把高尚的爱情作为人生最高境界的先进思想不谋而合,具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正是《安娜·卡列尼娜》这些巨大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使得这部巨著甫一发表便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它的每一个章节都引起了全社会各个阶层无休止的推崇或争论,仿佛书中的情节已关涉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俄国革命的领导人列宁反复阅读《安娜·卡列尼娜》,以至把封皮都弄得起皱了。伟大的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则盛赞托尔斯泰是艺术之神,并兴奋地评论道:“这是一部尽善尽美的艺术杰作,现代欧洲文学中没有一部同类的东西可以和它相比!”  《安娜·卡列尼娜》把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推向了最高峰,一百多年来,它的巨大成功不断地得到人们的肯定与推崇,女主人公安娜成为世界文学史上最优美丰满的女性形象之一,一直激励着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人们。世界各国艺术家按照自己的理解把安娜的形象搬上舞台、银幕和荧屏,这正说明安娜的艺术生命力是不朽的。  继《安娜·卡列尼娜》之后,托尔斯泰又创作了第三部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复活》以及《忏悔录》等多部著作,他的世界观也逐渐发生巨大的转变。托尔斯泰对自己所处身的上流社会越来越不满意,俄国广大人民极端贫困的生活与沙皇官僚的骄奢淫逸,让他看到了剥削者和被剥削者之间那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也让他明白了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利益永远也不可能一致起来,他的把各个阶级团结起来的伟大理想顿时化为泡影。托尔斯泰终于看穿了西方“文明”、“理性”的虚伪,思想和现实的矛盾既不可以调解又无法解脱,这让托尔斯泰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  一九一0年十月二十八日,托尔斯泰离家出走,意欲寻找一个远离尘世喧嚣的幽居安度晚年。途中,这位八十二岁高龄的老人病倒在阿斯塔波沃火车站(后改名为列夫·托尔斯泰车站),被临时安置在车站站长奥佐林的家里。十一月七日清晨,一代文学泰斗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与世长辞。  深受俄国人民爱戴的托尔斯泰在激烈的思想矛盾中抱恨长逝,这也正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贵族知识分子在寻求新生活的过程中,清醒与软弱、奋斗与彷徨、呐喊与困惑的真实写照。在托尔斯泰晚年的文艺思想中,也有一些消极成分。他从来不赞成以革命的手段来改造社会,主张“不以暴力抗恶”,残酷的阶级斗争证明了他的这一套说教根本行不通。但是瑕不掩玉,就其整个创作而言,主要的是揭露、批判,即“抗恶”。他猛烈抨击沙皇的专制统治,鄙视为富人服务的艺术,提倡艺术为广大群众服务,这一切都是难能可贵的。  作为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巅峰之一,托尔斯泰的作品在世界文学发展中产生了巨大影响。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起,他的作品先后在英、德、法等国翻译出版,成为当时欧美大陆的‘饿国热”的主要研究对象。一九00年,中国就出现了评价托尔斯泰的文章,一九一三年、一九一七年,中国先后出现了《复活》和《安娜·卡列尼娜》的文言译本。五四运动前后,托尔斯泰的作品被大量译成中文。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托尔斯泰的评价越来越高,他的作品也越来越被更多的人们所喜爱。  编委会

内容概要

  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公认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是文艺复兴以来唯一能挑战荷马、但丁、莎士比亚的伟大作家,与巴尔扎克一起被称为现实主义文学中两座最高、最辉煌的峰峦。《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安娜·卡列尼娜(套装上下册)(全译本)》是他的代表作,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无双的精品,以其独特的拱门式结构和完美的艺术表现力,在俄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据着无可替代的地位。安娜的形象也被认为是文学领域至今未被超越的最美的女性形象之一。

书籍目录

上册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第四部下册第五部第六部第七部第八部

章节摘录

  各种各样的物件杂乱地摊满一屋子,穿着短晨衣的达里娅·亚历山德罗夫娜正站在那里,站在这些物件当中一个打开的衣柜前,从里面挑拣什么东西。她那曾经美丽浓密现在却稀疏了的头发,用发针盘在脑后;她面容消瘦憔悴,一双惊惶的大眼睛因而显得更为触目。听到丈夫的脚步声,她停住了,望着门口,努力、徒劳地装出一种严肃而轻蔑的神情。她感觉自己害怕他,害怕即将到来的见面。  她正在尝试做三天以来已经尝试了十多次的事情——清理出自己和孩子们的衣服,带到她母亲那里去——但她仍然下不了决心这么做;而现在又像前几次一样,她只管自言自语地说,一定要想个办法惩罚他,羞辱他,哪怕让他尝尝他给予她的痛苦,报复一下,一点点也好。她告诉自己,她要离开他,事情不能再这样下去。但她自己也意识到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她摆脱不了那种把他当自己丈夫看待,而且爱他的习惯。何况,她感到,在这里,她自己家里,她尚且不能很好地照管她的五个小孩,那么在她要把他们全带去的地方,就更糟了。事实上,在这三天里,最小的一个孩子因为吃了变质的汤而生病,其他孩子昨天基本上没有吃午饭。她发现要离开是不可能的;但是,她继续自欺欺人,继续清理物件,装出要走的样子。  看见丈夫,她就把手放进衣柜抽屉里,仿佛在寻找什么东西,直到他走得离她十分近时,才回头看了他一眼。但是她的脸,她本想装出严肃坚定的表情的脸,却只流露出困惑和痛苦的神情。  “多莉!”他低下头,极力装出可怜和顺从的样子,用温柔的、胆怯的声调说。但他却依然容光焕发。她迅速地从头到脚打量了一下他那容光焕发的模样。“是的,他倒开心满意!”她想,“而我呢……他那讨厌的好脾气,大家都因此很喜欢他,称赞他——我真恨他的好脾气。”她想。她抿紧了嘴唇,苍白而神经质的脸上,右半边面颊抽起筋来。  “你要干什么?”她用迅速、低沉、不自然的声调说。  “多莉!”他怯生生地重复道,“安娜今天要来了。”  “那关我什么事?我不能招待她!”她喊叫了一声。  “但是多莉,你不能不……”  “走开,走开,走开!”她大声叫起来,并没有看他,好像是身体的痛苦引发了这叫声一样。  斯捷潘·阿尔卡季奇在想到他妻子的时候,像马特维所说的,还能够镇定地希望一切自会好起来,而且还能够悠闲地看报、喝咖啡;但是当他看见她憔悴、痛苦的脸,听见她那种听天由命、悲观绝望的声音时,他就呼吸困难,咽喉哽住,眼睛里开始闪烁着泪光。  “天!我做了什么?多莉!看在上帝面上!你知道……”他的喉咙被呜咽哽住,说不下去了。  她砰的一声关上衣柜,看了他一眼。  “多莉,我能说什么呢?……只有一件事:请你原谅……想想,难道九年的生活不能抵消那一时的……”  她垂下眼帘,倾听着,等着听他说,好像在请求他千万不要使她相信那件事情。  “一时的情欲……”他说。一听到这句话,她仿佛又感受到肉体上的痛苦,抿紧了嘴唇,右颊继续抽筋。如果不是这样,他还会说下去的。  “走开,出去!”她更尖声地叫,“不要跟我说您的情欲和您的肮脏行为。”  她想走出去,但是双腿摇晃,只得抓住一个椅背来支撑住身子。他的脸孔变宽了,嘴唇噘起,双眼噙满泪水。  “多莉!”他呜咽起来,“看在上帝面上,想想孩子们,他们没有过错!都是我的错,惩罚我,让我来赎罪吧。只要我可以,我愿意做任何事!我有罪,我罪孽深重!但是,多莉,原谅我吧!”  她坐下。他听见她浓重的呼吸,替她说不出的难过。她好几次想开口,却做不到。他等待着。  “你想起孩子们,只是为了逗他们玩;可我却总想着他们,而且知道现在这样子会害了他们。”她说。显然这句话她三天来暗自唠叨了不止一次。  她用“你”来称呼他,他感激地瞅着她,走过去拉她的手,但是她厌恶地避开他。  “我常想着孩子们,为了救他们,我什么事都愿意做;但是我自己不知道怎么救他们:是从他们的父亲那里带走他们呢,还是让他们就这样和一个不正经的父亲——对,不正经的父亲在一起…·一你说,在那……以后,我们还能共同生活吗?可能吗?你说,可能吗?”她提高嗓门重复地说,“在我的丈夫,我的孩子的父亲,和他自己孩子的女家庭教师发生恋爱关系以后……”  “可是叫我怎么办呢?叫我怎么办呢?”他可怜巴巴地说,头垂得越来越低,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我厌恶你,嫌弃你!”她大声嚷叫,越来越激动,“您的眼泪跟水一样!您无情,缺德!您从来没有爱过我;您可恶,可憎,是一个陌生人——没错,根本就是一个陌生人!”她带着痛苦与愤怒,说出了这个在她听来是那么可怕的字眼——陌生人。  她流露在脸上的怨恨神情使他惊慌。他看着她,不知道他的怜悯怎么就激怒了她。她看m来他怜悯她,却不爱她。“不,她恨我。她不会原谅我了。”他想。  “这真可怕!可怕!”他说。  这时隔壁房里一个小孩哭起来,大概是摔倒了。达里娅·亚历山德罗夫娜留神听着,她的神情突然变得温和了。  ……

编辑推荐

  本商品封面图片为单册,套装图片请以实物为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安娜·卡列尼娜(套装上下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