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青史尽成灰

出版时间:2011-2  出版社:古吴轩  作者:张嵚  页数:26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不容青史尽成灰》系列图书将目光对准那些被常规历史图书所遗忘的,不为人知的,但又确实在历史进程中起到过关键作用的人和事。带领大家一起走进历史现场,亲近历史人物,寻找那些不为人知的人与事。《明朝那些事儿》一出,举国上下皆说明朝,而铺天盖地的清宫戏更是让我们对清朝麻木。然而多少过往,就淹埋在历史的长河和喧嚣的今天。《明清卷》为你展示了朱元璋取天下的另类奥秘,而骚扰整个明朝的倭寇是怎么形成的,是谁为明王朝开拓了西域,而明王朝的“高考分区划线”是怎么回事,明朝的“越南战争”源从何来,而谁改为土木堡惨案买单,十六世纪的中国海商如何经营天下,不败的“戚家军”是如何炼成的,谁毁灭了明王朝众说纷纭,郑成功治下的台湾实情如何,而与康熙过招的葛尔丹何许人也,中国火器第一人谁是实际名归,一切,都在你的掌中。

作者简介

张嵚,男,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自由撰稿人。1999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曾做过话剧编剧、DV导演、影视编剧等多项工作,并有小说、戏剧、历史著作等多部作品问世。

书籍目录

第一章·朱元璋成功的另类奥秘
第二章·谁缔造了“洪武盛世”
第三章·倭寇是怎样炼成的
第四章·明朝西域第一将——宋晟
第五章·明王朝的“高考分区划线”
第六章·谁有资格接朱元璋的班
第七章·明朝版的“张骞”——陈诚
第八章·为朱棣“融资”的夏元吉
第九章·明朝的“越南战争”
第十章·蒙古和明朝是啥关系
第十一章·谁为“土木堡惨案”负责
第十二章·陈白沙与明朝“思想解放”
第十三章·忠良or奸党——王越
第十四章·弘治帝怎样应对“极端天气”
第十五章·明朝最牛经济学家——邱浚
第十六章·十六世纪的中国海商们
第十七章·不败神话戚家军
第十八章·万历其实“四大征”
第十九章·辽东是如何丢的
第二十章·东林党毁灭了明王朝
第二十一章·被崇祯坑死的三个能臣
第二十二章·明末为什么这么穷
第二十三章·细解台湾郑氏小朝廷
第二十四章·南明的灭亡之路
第二十五章·草原枭雄葛尔丹
第二十六章·清初“贰臣”的不同结局
第二十七章·一个真实的鳌拜
第二十八章·清朝火器大师戴梓

章节摘录

  第一章朱元璋成功的另类奥秘  大明王朝近300年的沉浮沧桑,自然从开国皇帝朱元璋得天下开始。  朱元璋得天下,在朝代更迭里,是一段草鱼化苍龙的传奇:放牛娃出身的苦孩子,削平群雄北逐暴元,开创享国近300年的大明王朝,赫然成为中华五千年出身最贫寒的开国皇帝。成功之神奇,为历代所称颂。而数个世纪以来,一个问题却始终争论不休:他是怎样做到的?  历朝看法各不相同,主修《明太祖实录》的明初大儒董伦感叹:“盖因天命所属,时运眷顾也。”一句“天命”,颇有“君权神授”的味道。改革家张居正言:“太祖得天下,因不拘成法也。”说“不拘成法”,赞朱元璋,顺便也给自己的改革“贴金”。清朝史学家赵翼评:“明祖一人,圣贤,豪杰,盗贼之性,实兼而有之也。”草根出身的“淮右布衣”,成了清朝史家眼中的“复合型人才”。近现代台湾史学家李光涛则归结出了朱元璋成功的六字要诀:用贤,善学,敢战。时代更迭,后世旁观者清的见解,各有千秋。  各有千秋的见解,串联起朱元璋的成功史。无数的历史画卷中,被遗忘的却是发生在大元朝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的一个“盲点”,恰是这个盲点,藏着朱元璋问鼎江山的答案。  一  这个盲点,是一次普通的问答,主人公是朱元璋与刘基。背景简单:一个是已占有南京,基业初立,却身处元朝廷、张士诚、陈友谅三强夹缝中,争天下局面正走到“十字路口”的“红巾义军将领”朱元璋,一个是声名在外的江东大儒,乱世中久历沉浮,经多次邀请方投奔而至,初来乍到的大谋士刘基。  对话的内容很复杂,后世多注意了刘伯温进献的堪比“隆中对”的《时务十八策》,却忽略了其中朱元璋的一个问题以及刘基的回答--义军“九恶”论。  朱元璋的问题是:天下“义军”(红巾军等反元农民军)之所以屡起屡灭,难以成事,其根由在何处?刘基答:所谓“义军”,虽一时兵势浩大,却多难长久,其原因正在于“九恶”。九恶者,一恶“不敬孔孟,亵渎圣人之道,败坏天理人伦”;二恶“攻伐无度,形同流寇”;三?“时降时反,相互猜疑”;四恶“粮饷不能自足,临阵不知兵法”;五恶“掠人妻女财产,只知取之于民,而不知养于民”;六恶“为将者心胸狭隘”;七恶“为士者缺乏训练,作战形同群殴”;八恶“胜时聚集,败时作鸟兽散”;九恶“此义军与彼义军之间,相互猜疑,互相攻伐”。史载朱元璋边听边“闻之勃然色变”。而刘基却毫无惧色,继而总结发言:“九恶不除,虽称义军,实则草寇流贼。”  这番宏论实在是大胆,彼时的朱元璋虽已是割据一方的吴王,却依然奉红巾军头领“小明王”为正主,所谓“九恶”论其实是当面骂了朱元璋?刘基话音刚落,朱元璋“愤然而起,掷杯怒目”,眼看着,刘基仿佛要人头不保了。  然而片刻之间,朱元璋朗声大笑,满面怒气化作乌有,一句赞叹脱口而出:“千古名骂,万载相传!”  刘基没有骂错,朱元璋更没笑错,所谓“九恶”论,虽条条如刀刺中朱元璋死穴,却是他从此打开帝王之门的钥匙。  二  “九恶”论如此重要,究原因:首先,“九恶”点出了朱元璋军队自身的弱点,可谓振聋发聩;二者,“九恶”点出了与朱元璋同时代的诸多?豪杰”不能成大事的根本原因,预言了他们最终失败的命运;最后,“九恶”点出了两千年历次农民起义虽轰轰烈烈,却大多只能走向灭亡,徒为他人做嫁衣裳的根由。甚至之后的明末农民起义,乃至清末太平天国运动,其结局也终不幸被“九恶”所言中。提出“九恶”的刘基,果不负他“渡江文士无双”的评语。  刘基能够总结出“九恶”,实非偶然。面见朱元璋时的“九恶”论,其实早在4年前,就写在他致元顺帝的《平贼十策》中,那时他还是一个“深受国恩”的大元进士,并曾在浙东自募兵勇,尽心竭力围剿方国珍等“义军”,直到眼见元朝廷已腐败至不可救药,方才愤然离去。所谓“九恶”,是因他常年站在“农民起义”的对立面,耳濡目染才看得清楚。刻骨铭心的悟语,化作朱元璋逐鹿天下的利器。  且让我们以“九恶”为?索,串一下元末农民大起义的风云景色。  元顺帝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五月,内外交困的元王朝征15万民夫治黄河,因官吏暴虐导致民怨沸腾,终在“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感召下,由白莲教首领刘福通、韩山童率领,在河南黄陵岗起事,推倒了元末农民大起义的多米诺骨牌。  这以后就是群雄并起,风云际会。同年八月芝麻李等人在徐州起事,占领徐州。徐寿辉、邹普胜在湖北蕲州起事,十月称帝,国号“天完”。郭子兴、孙德崖等人在安徽凤阳起事,这些都属“红巾军”派系,作为“红?军”核心的刘福通一部,更是在4年后建都亳州,立“小明王”韩林为帝,国号“大宋”,正式扯起了“反元复宋”的大旗。浙江的方国珍和江南张士诚,虽不是“红巾军”一脉,却也割据一方。大江南北,可谓沸反盈天。  可“起”得快,“灭”得更快。身为“核心”的刘福通起势猛,一度攻克宋朝旧都汴梁,接着挥师三路北伐,气焰滔天,却犯了“九恶”中“攻伐无度,形同流寇”一条。三路北伐只知流窜攻城略地,毫无战略目的。接着又不幸“胜时聚集,败时作鸟兽散”。西路军攻陕西凤翔失利,一路溃散。东路军受挫后起内讧,两位主将赵均用和毛贵窝里斗,先是赵均用杀了毛贵,接着赵均用又被毛贵手下杀掉。赫赫大军,群龙无首,顿成流寇。虽一度攻克元上都甚至占领高丽,却终在元朝镇压下全军覆没。元气大伤的刘福通连连败阵,至正十九年(公元1359年)被元廷击破后,携“小明王”于滁州投奔朱元璋,“反元复宋”,昙花一现。  其他诸路豪杰犯“九恶”更甚。郭子兴与孙德崖联合占领凤阳,接着“时降时反,相互猜疑”,几个主要领袖明争暗斗。郭子兴本人也“为将者心胸狭隘”,甚至几度听信谗言,欲治死彼时身为他部将的朱元璋。徐寿辉的“天完”政权更甚,建国后“攻伐无度”,很快因战线太长,遭元朝反扑。做“皇帝”的徐寿辉,被部将倪文俊篡权,倪文俊又被天完政权另一悍将陈友谅干掉,连国号也改成了“汉”,这何止是“相互猜疑”,简直是“窝里反”。南方的张士诚以及方国珍,则是“时降时反”,割据了一块土地就不思进取。所谓“各路豪杰”,终不是成大事之人。  有几恶,各路豪杰很有“共同语言”。如“掠人妻女财产,只知取之于民,而不知养于民”,以刘福通的红巾军及方国珍为最。刘福通的红巾军三路北伐,导致主战场山东“赤地千里,乡民纷纷结团练以自保”。方国珍居浙东,常“大掠沿海,荼毒生民”。至于“不敬孔孟,亵渎圣人之道,败坏天理人伦”这条,更是通病。红巾军以“白莲教”为思想支柱,所过之处,甚至发生过焚烧学堂,拆毁宗庙等事。对所掠的读书人,也无不“极尽羞辱斯文之能事”。这里面例外的是张士诚,在占领苏州后“修儒尊孔,礼敬文士”不假,却很快沉溺于和文人们的饮宴诗文唱和,全然是宋徽宗做派。至于“为士者缺乏训练,作战形同群殴”,元末农民军,多未受过正规训练,起事时遇到腐败元军,尚能战而胜之,后来元廷启用察罕帖木儿、王保保等名将,整顿了“正规军”的战斗力,便使多路义军连连败绩。最要命的恰是“此义军与彼义军之间,相互猜疑,互相攻伐”。诸路“反元豪杰”,几年征战下来,相互之间的征伐次数,远甚于和元政府军的作战次数。  如此“九恶”泛滥,又何谈“一统天下”。  所幸彼时元朝气数已尽,虽有王保保等名臣辅佐,但朝政腐败,皇帝昏庸,宗室王公之间相互倾轧,内战不休,比南方的“义军”好不到哪里去。于是有了朱元璋逐鹿天下时的情形,元朝灭不得南方诸“豪杰”,可诸“豪杰”也成不了大事。长江为界,南北分裂割据,互相对峙,最终问鼎天下的会是谁?  在这场天下纷争中,最终的胜利者,必然是一个“九恶”中“犯”得最少的人,若能把“九恶”变成“九不恶”,这个人,终将成为这个时代的王者。  于是,朱元璋脱颖而出了。  三  朱元璋怎样开始做“九不恶”?他又怎样做到?朗声一笑容易,条条付诸实施可就难了。在这之前,他本是草头百姓,家中闹饥荒,父兄横死,无奈之下出来闯世界。先做僧人,后来僧人做不下去,投奔了郭子兴的红巾军,得到赏识成为爱将,却屡次卷入当地红巾军的权力斗争中,终于下定决心提兵另闯天地。之后步步为营建立“根据地”,及至打下南京,有了自己的地盘,等来了元末第一谋士刘基。  众所周知的事实是:虽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可历代争天下,最终得势的多是世家豪族,所谓农民起义,虽喧嚣一时,却免不了给别人做嫁衣裳,逃不了覆灭的厄运。  从大泽乡起义至元末,一代代有人揭竿而起,一代代重复相同的失败,根由恰是“九恶”难改。之所以难改,应了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的一句话:“农民起义之所以重复相同的失败,只因为他们是农民起义。”  既是“农民起义”,招兵买马,自然脱不了古代各类怪力乱神,所谓“明教”“白莲教”甚嚣尘上,自然为“读书人”所不齿,也自然多瞧不起“读书人”,于是“亵渎圣人之道”也就正常。起义者多是官逼民反的贫民,既敢起义,心中自然有恨,有恨则仇富,仇富则免不了滥杀滥抢。起义领导者也多为“草寇”,有长远眼光的不多,于是更“杀伐无度”。庄稼汉出身的农民,从将领到士兵,皆没受过正规军事训练,除却少数无师自通的军事天才,大多数是乌合之众。起义多是自发,没有明确的纲领与目标,一旦遇挫,自然内部涣散,分崩离析,各支起义队伍所属不同,既无眼光,自然计较眼前利益,自相残杀也就不奇怪……所谓“九恶”,换位思考,发生在农民起义身上,却是正常。  但“正常”的后果很严重,滥杀的结果是民心丧失,失民心,如何得天下,“亵渎圣人之道”看似快意,但封建社会,朝廷是上层建筑,“读书人”和“中小地主”是基石,基石坍塌,又怎能成大业?  所以封建社会历代“反封建”的农民起义领袖,面前只有两个选择:一,覆灭;二,决裂“反封建”的身份,成为“封建主”。两个选择间命运拐点的信号灯,就是这来自农民起义自身的弱点,无法避免的“九恶”。  刘基之所以选择了朱元璋,就是因为“九恶”,朱元璋之前已经避免了一些。  比如“不敬孔孟,亵渎圣人之道,败坏天理人伦”这条,起初的朱元璋也曾轻视文人,但是自招纳了李善长后,开始着力笼络知识分子。其军队每攻下一城,必设“礼贤馆”,用以招纳知识分子。对当地的名士才俊,更是软硬兼施,试图收为己用,刘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来到朱元璋身边的。“攻伐无度,形同流寇”这条也极力避免,从白手起家至占据南京,可谓步步为营,层层推进,且采用朱升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之策,耐心壮大自己的实力。“粮饷不能自足,临阵不知兵法”这条,朱元璋也是另类,从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晋升为吴国公开始,他就在所辖的淮西地区推行屯田之策,占领南京后,又将此政策推广至南京地区。其部将徐达、常遇春、李文忠等人,更为不世出的名将,所谓“为士者缺乏训练,作战形同群殴”,虽有存在,却不严重。在当时的“众豪杰”里,论“九不恶”,朱元璋无疑是做得最好的。  但是,要得天下,这些还远远不够。作为一个“农民起义领袖”,战胜“九恶”,化“九恶”为“九不恶”,是需要有与其出身,乃至劣行,勇敢决裂的勇气,战胜自己的勇气。  四  “九恶”中有几条是朱元璋注定无法避免的!  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此义军与彼义军之间,相互猜疑,互相攻伐”。摆在朱元璋面前的事实是:一统天下的最大障碍,并非苟延残喘的北方元王朝,而是身边同为“义军”的陈友谅、张士诚两大强敌,两强中陈友谅兵最强,张士诚财最富,“互相攻伐”,是免不了的。  …… 

编辑推荐

  《不容青史尽成灰:明清卷》:历史可以通俗但绝非低俗,历史可以白话但绝不神话,历史可以解读但不容亵渎,比那些事儿更通俗,比那些一口气更完整,比那些玩意更忠于历史。走进历史现场亲近历史人物,年度最佳历史畅销书,寻找那些不为人知的人与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不容青史尽成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0条)

 
 

  •   。《明朝那些事儿》一出,举国上下皆说明朝,而铺天盖地的清宫戏更是让我们对清朝麻木。然而多少过往,就淹埋在历史的长河和喧嚣的今天。《明清卷》为你展示了朱元璋取天下的另类奥秘,而骚扰整个明朝的倭寇是怎么形成的,是谁为明王朝开拓了西域,而明王朝的“高考分区划线”是怎么回事,明朝的“越南战争”源从何来,而谁改为土木堡惨案买单,十六世纪的中国海商如何经营天下,不败的“戚家军”是如何炼成的,谁毁灭了明王朝众说纷纭,郑成功治下的台湾实情如何,而与康熙过招的葛尔丹何许人也,中国火器第一人谁是实际名归,一切,都在你的掌中。
  •   不容青史尽成灰》系列图书将目光对准那些被常规历史图书所遗忘的,不为人知的,但又确实在历史进程中起到过关键作用的人和事。带领大家一起走进历史现场,亲近历史人物,寻找那些不为人知的人与事。两汉多少事,而今知几何。刘邦与项羽,最后胜利者是刘邦的真正原因何在?强盛的大汉伤心之地在那?汉文帝是如何登上历史舞台,晁错是如何为了削藩丢掉性命,独尊儒术的幕后人物何在?南越王国你是否清晰,卫青与霍去病是如何北逐匈奴?汉武帝对外战争的钱从何来,是谁终结了北匈奴,又是谁塑造了昭宣中兴?王莽何许人也,刘秀是否被历史低估,马革裹尸出自谁,那个数星星的孩子你是否还记得?班超是如何开拓西域,又是谁把强大的匈奴打到欧洲。强大的汉朝为何灭亡,而谁在为了挽救强盛的王朝奋不顾身,这一切,都来自你的发掘。
  •   在济南这个城市生活了多年,也渐渐习惯了济南人的一些方言,比如济南话中的“愣”,是“很”的意思,在评价事物的时候,总喜欢用这个字,比如一样东西很好看,就常说“楞好看”。一个人很风趣幽默,就常说“楞幽默”,如果来评价《不容青史尽成灰》这套书的话,读完后的第一感觉,就是“楞好看”,好看的原因,就是它“楞幽默”。

    说来惭愧,从小到大,一直都对历史不是很感冒,一来从小到大,接触过的历史课老师基本都是比较古板的。所以总感觉历史也很古板。二来长期接触到的历史内容,不是帝王将相的权谋,就是炮火连天的战场,大多都是男孩子比较关心的事,女生通常没有什么兴趣。最重要的一点,就很不好意思了,最早接触过的历史书,要么是枯燥的像课堂讲义,要么是晦涩的文言文,经常试着读,却总是读不下去。所以当一开始拿到《不容青史尽成灰》的时候,是抱着“补充知识”的想法的,一看有五本一百多万字,心里还一个劲的发愁:这怎么读的下去啊。可是读起来后,就总也放不下了,几乎是被吸引着,一口气从头读到了尾。读着读着,有时候甚至情不自禁的就笑出声来。放下书后,里面的篇篇精彩段落,总是不由自主的在脑海里浮现。从春秋到明清的中国历史脉络,现在竟然也能毫不费力的梳理下来,和朋友交谈的时候,有时还能不由自主的引出书里的精彩典故来。想想确实可惜:如果上学的时候,我们的历史教材能写成这样,每次历史课的成绩,估计也不会挂红灯了。

    之所以能这样,还是因为这本书写的“楞幽默”,在历史知识和历史观方面,我是个绝对的菜鸟,但是依然能够感到,这是一本用轻松通俗的方式,来解读深奥晦涩的历史的书,同样一段在中国历史上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放在历史教材上,往往是大段晦涩难懂的讲义,但在《不容青史尽成灰》一书中,就成了简洁明快的文字,精彩好看的故事。而且是再沉重的话题,作者都可以用尽可能轻松的方式诠释出来,每一个的人物,都有个性鲜明的棱角,它的每一段章节,甚至每一个历史事件,都选取了别样的角度,和生动的讲述方式,这样的历史,非但不会让我们觉得累,相反却是一种阅读的享受。

    但是在这套书完整的读完后,却发现就放不下了,闲暇的时候,总是喜欢拿出来读,甚至许多自己已经可以背过的章节,有时候却总忍不住重新读一遍,一边读一边会不由自主的想,有时候甚至会生出对历史演进的诸多感慨来,比如书中记录“新朝”皇帝王莽的一章,从他艰辛的童年,到奋斗的青年时光,声誉鹊起的官场生涯,再到篡汉自立的人生定点,直到最终覆灭的结尾,第一遍读完,你会惊讶的感叹,王莽这个历史教材里的“奸贼”,真实的人生竟然是这样。反复读许多遍,却不由自主的生出几多感慨,世事沉浮里,权力角逐中,一个曾经壮志满怀的青年,怎么会落得这样的结局?这一章结尾的最后一句话,是“历史是不相信眼泪的”。反复读下来,感触却是越深。类似的阅读感受,在这本书的每一篇章节里,几乎都不胜枚举。

    我想,这才是《不容青史尽成灰》的最大特点:“楞”幽默的外表下,其实是冷幽默。这无疑是一套行文幽默的历史读物,但它的幽默,却不同于其他“白话写史”的作品,里面甚少有主动的调侃,刻意的搞笑,它的幽默,其实是掩藏在平实的叙述中,化入独特的视角和真实的历史事件中,在行文的关键段落,总有它的点睛之笔,真正启发读者会心一笑的,不是哪一段调侃的语言,而是整个一段视角独特的历史事件。如果拿喜剧演员来做类比的话,这样的风格,我觉得更像中国著名的喜剧演员葛优,众所周知,葛优的表演特点就是一种“冷幽默”,看似不动声色的表现,却总能引起观众哈哈大笑,在笑过之后,更能引起深深的思考。《不容青史尽成灰》,显然会带给我们相同的感受。如果说葛优的喜剧电影,总是有“贺岁”的作用,对于喜欢读书的朋友来说,《不容青史尽成灰》显然有同样重要的“贺岁”意义:不仅带给我们开心的阅读体会,更在我们不同的成长阶段,在每隔一段时间重读之后,都会带来不同的启迪思考。
  •   明清卷,明朝的占很大一部分,大概是三分之二。本来我是喜欢清朝的历史,而且没有拿到这本书之前我以为他又会像别的野史历史书一样去八卦什么九子夺嫡,什么雍正是不是抢来的皇位等等。还好,没有这些八卦的东西。只是去关注一些平时不会去关注的人和事。这书的优点是话语很轻松,看了让人没有沉闷感。而且它不是生搬硬套地将哪一年发生了什么事这样来写,而是从历史的细枝末叶去挖掘历史中不为人知的事情。很有收获。
  •   光看名字就被吸引住了,想知道哪些历史已经“成灰了”,想知道作者怎么“不容历史尽成灰”,买来阅读,真的发现很多我不知道的事情,如朱元璋在儿子朱标死后为什么非要传位给建文帝,而不是传位给朱棣,如鳌拜原来并不像电视剧中那般无理与霸道,等等这些,都让我赞叹
  •   刚刚看完,书已经被一个室友借走,哈哈,真开心我的书能被好友,也开心能看到这么好的书。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历史方面的图书家里已经有一大架子,从当年明月白话写史开始,市场上通俗的历史读物也越来越多,可越看越没自信,这些书太水了,于是很长时间都没有看过这方面的书。
    直到上周朋友推荐我看这套书,终于有找到了当年看明朝的感觉,好感动!
  •   明朝的篇幅很多,也许作者想还原真实的明史。
    以诙谐手法,阐述历史事件和人物,本书堪比明朝那些事。
  •   本书挑选了一些专题,对明朝以及清初的一些历史进行了描绘。比较有特色的是对某些历史事件的经济因素进行了考察,例如朱棣夺权背后的“筹资”情况、朝廷理财、经济因素与倭寇等等。这样的论述有了一些深度,而且不失有趣。
  •   之前对历史都没看这本书有味道,明朝很强大,老朱很强大
  •   原来中国的高考分区划线源于明朝的“南北榜案”,到现今还在影响着中国人,真是长见识。
  •   历史可以解读但不可亵渎,这本书做的了。是套有自己思想和发人深思的书。明清卷写的稍略了点
  •   好书啊!让我知道了中国历史上不为人知的事情和英雄!
  •   想大体上了解明清时期的历史知识,这本书挺有看头的
  •   明清的遗风现在犹存,让我们来回顾历史,往事并不如烟!
  •   好书 值得一看 能更好的了解明清两朝的历史
  •   里面明朝的内容比较多。本是想要了解清朝的。没有看清楚。不过内容也很不错。
  •   与以往所读明朝相比,观点、内容都比较新颖独到,值得一看。不过,还是有个别常识性的小错误,比如某些事件的纪年
  •   历史已成过去,我用现代的眼光看待昨日。
  •   一套共5本,全买了,应该是史上最低价了吧。心中窃喜。书的内容真的是不错,本人觉得比那些事儿要好。
  •   写的很好,让人爱不释手!有一些作者自己的观点,不知是否客观呢?我只是学习,对历史了解的很浅显!感谢作者!
  •   内容主要以明朝为主,写得不错
  •   历史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以史为镜可以见兴替,喜欢历史不仅是为了感受五千年中华的惶惶成绩,更是为了从中获取精神力量。
    这本书内容还不错,读来很顺畅,值得推荐。
  •   以时间顺序 穿插众多著名历史人物 叙述也很流畅 像是在读故事
  •   对我这个历史盲这说,这本书一是给我普及了相当多的历史知识,二是引起了我探究历史的兴趣,原来历史还可以这么生动,精彩,活灵活现。
  •   写得简洁易懂,可以大致了解下历史
  •   很不错的历史书,我已把五本全买齐了。
  •   不错的历史书,小事也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历史!
  •   跟以前看的历史类书籍不一样,有很大的收获!!
    书的质量也很好
  •   一本很好的了解历史的书
  •   内容翔实,语句幽默,很多是历史书上没有的细节与轶事,读起来很过瘾!
  •   这套书看完后,受益匪浅,他对历史的诠释跟在教科书上学到的完全不同
  •   这本书比起其他的历史书更好看!
  •   如题,特价抢的,喜欢历史的同学可以买
  •   告诉你,历史也可以是这样的
  •   用通俗的语言阐述了历史,简单易懂
  •   历史有时挺有意思
  •   喜欢看这类书籍。有些历史无法考证,可以自个想象一下。
  •   很有趣,不喜欢历史也能看得有味,就是。。。明才内容好多 清的好少!
  •   了解历史 便宜
  •   不仅通俗,更忠于历史。真实的历史!强烈推荐!!实在爱不释手!!
  •   很不错的正史之外的东西啊,看的了解了很多,真的很适合喜欢历史的,哈哈
  •   历史啊。多好啊。
  •   个人比较喜欢这时的历史
  •   原来历史还可以这样写啊,原来真正的历史是这样的啊,很受用,很震惊,很思考
  •   清朝的事太少了,是因为离我们“近”吗?
  •   看了第一篇关于刘基的,很受触动,确实能够认清自身缺点和短处是需要些勇气、智慧和胸怀的,“九恶论”让朱元璋对自己的义军有了一个更全面深刻的认识,而更重要的是,明君在于,他能够战胜自己!知道自己的缺点并改善之,不易啊!他做到了,所以他赢了。
  •   看到就感觉很棒的!买下来,发现比想象中的还好!
  •   买这本书是因为促销,一部系列书的,我就买了一本。就到手了之后,感觉这本书蛮好看的,只是后悔当初促销的时候没买其他系列的书。。。
  •   我感觉好书就是那种你看了,但不仅仅是看了,书中传达的精神很深深影响你,让你在不经意间想起其中的观点和情节,然后会心一笑。
  •   真心希望作者再出几套同样精彩的作品,期待中
  •   手上还有其他书,还没来得及看,感觉应该不错
  •   在朋友的推荐下买的,没想到一看就被吸引住了,在作者的引领下仿佛真的从金戈铁马的战争、辉煌灿烂的科学成就中走了一遭。这套书现场感很强,
  •   还没看,感觉不错!~!~
  •   没有枯燥的感觉
  •   买得十分之便宜,内容其实我并不十分喜爱,但强迫症使然,一套书还是要读完才好,要不就干脆别读……
  •   刚收到,看了第一章,觉得是一本很有吸引力的好书。作者视角很独特,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给予客观的评价,还引用了多个评论家的观点。作者的思路清晰,观点很明确,但没有刻意去诱导读者,给了我充分的自己思考的空间。所以,读完让人轻松愉悦,不像在学习,而更像在游戏,很吸引人
  •   之前看过春秋卷还不错,希望这本依旧给力
  •   一口气把整套五本书全看完,畅快淋漓,痛快!
  •   还没收到货,估计数的质量和内容都不会错,期待中
  •   正版图书,推荐购买,值得一看!
  •   一口气买了整套无本,内容不严肃,也不肤浅,适合大多数人看。
  •   先买了一本试看 真心觉得不错 后入手了整套 老少皆宜 爷爷老是抢着看呵
  •   活动期间,一折购入。全塑封包装。先囤着,有时间再细看。
  •   小说,很不错,以后还会再来的,呵呵呵
  •   不错,这一套内容都不错,推荐一看
  •   一套5本全囤下来了
  •   可读性很强,我买了一套
  •   买来做收藏的,全套五本
  •   在儿子的强烈要求下,我买齐了五本
  •   书的内容很不错,个人很喜欢,历朝历代慢慢看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