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宁素描艺术

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天津杨柳青画社  作者:何宁 绘  页数:54  
Tag标签:无  

前言

这里是我在过去几年里创作的部分素描作品,都是以中国古代历史作为题材,用深棕色、土红色、黑色的炭铅笔画在素描纸或水彩纸上面,每幅的大小均在七十厘米乘以五十厘米上下。我将它们暂且冠以《中国史诗》的大题,当然有继续画下去的愿望。未来的总数可能是三十幅、四十幅,甚至更多。我要感谢指挥家余隆,创作素描历史组画的最初灵感便是来源于他的建议和激励。我自幼喜欢中国历史、诗词与书画,也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尝试以西洋和现代的手法表现中国古代题材,只,是这些尝试由于一九八六年出国留学而中断,倘若如今再画历史画,其实也是重拾旧趣。然而,这件事装在我的脑子里有相当的时间,却下不了决心,因为这是一个需要经年累月付出努力的绘画工程。后来,我偶然读到这样的文章,说是上个世纪初期,欧洲新艺术运动的代表人物,著名画家阿方索·穆夏,生于当时作为奥匈帝国一部分的捷克,他一直渴望创作斯拉夫民族的系列历史画。从四十九岁开始,穆夏用了十八年的时间画出了二十幅巨幅历史画作,起了个总标题为《斯拉夫史诗》。然而这批作品大部分毁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之中,画家本人也被纳粹迫害而死。这文章让我感慨了好一阵子,不久我便真的开始创作自己的《中国史诗》了。当然,我不打算“系统图说中国历史”,而是更愿意依照自己的喜好选择题目并做适度的演绎与发挥。并不是所有的历史故事都适合用绘画形式表现的。在西洋古典绘画中,十七世纪的巴洛克艺术和十八至十九世纪法国新古典主义绘画是我相当喜爱的。前者神采飞扬,后者沉稳内敛,这两类风格看似相悖,其实是西方艺术中所谓“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的一体两面。画《中国史诗》,我正好可以尝试用对于西方古典绘画的兴趣来对应中国的古典题材。我将画面设想为歌剧舞台,画中人物便是出场表演的演员。在人物的造型动作设计上略显夸张与作态,却又有着雕塑式的凝固感。借用德国十八世纪中期的美学家温克尔曼的话说,便是努力表现出“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

内容概要

  在西洋古典绘画中,十七世纪的巴洛克艺术和十八至十九世纪法国新古典主义绘画是我相当喜爱的。前者神采飞扬,后者沉稳内敛,这两类风格看似相悖,其实是西方艺术中所谓“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的一体两面。画《中国史诗》,我正好可以尝试用对于西方古典绘画的兴趣来对应中国的古典题材。我将画面设想为歌剧舞台,画中人物便是出场表演的演员。在人物的造型动作设计上略显夸张与作态,却又有着雕塑式的凝固感。借用德国十八世纪中期的美学家温克尔曼的话说,便是努力表现出“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

作者简介

何宁,1965年-1969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84年-1985年,就读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研修班,1986年出国赴欧洲及美国留学,相继在奥地利维也纳美术学院和美国纽约的艺术学生联盟美术学校学习。作为一名专业艺术家,何宁先后成为美国多家画廊的代理画家,作品多次参加纽约、洛杉矶、香港等地的国际艺术博览会,作品被广泛地收藏。自1996年至2002年,何宁与美国的犹太媒体和社团进行了长期合作,绘画创作的内容几乎全部是犹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题材,这在世界上非犹太人艺术家特别是中国艺术家里面是十分独特的。这些作品包括《1897年瑞士巴塞尔:赫泽尔在第一届世界犹太复国主义代表大会上致辞》、《1948年特拉维夫:本一古里安庄严宣布以色列建国》、《在河南开封犹太清真寺里诵读“托拉”经卷的犹太人》、犹太传统节日“哈努卡”的插图。以及近百年来犹太民族历史上与现代的重要的政治、思想、社会、经济、文化、军事上的杰出人物的素描肖像百余幅。

章节摘录

插图:

编辑推荐

《何宁素描艺术中国古代历史题材作品选》是著名画家素描作品精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何宁素描艺术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画的不精细,多是想象画的,还行吧。
  •   很不错,会好好看,并且学习
  •   我看过。里面的图很细致。图有点少,但是都画得很好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