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倬云说历史:现代文明的成坏

出版时间:2012-7  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作者:许倬云  页数:225  
Tag标签:无  

前言

本书主要的部分是讨论大国崛起的问题,当然这个课题在目前是非常重要的,世界列国的排名秩序正在调整。目前的霸主美国,对于中国的兴起以及所谓“金砖七国”在工业发展上的成就,感觉极度不安。世界秩序确实正在改变,西欧和美国为主导的国际情势,大概不久之后,就会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由于中国在这个重新排序的过程之中必定会举足轻重,所以本书讨论的问题,确实需要我们再三思考。除了天下秩序以外,各个地域在不同的时代都会有一个地区性的大国兴起,小则领导邻近列邦,大则领导域内各国。自从二战以后,地区性的强权已不多见,只有若干大国,比如说美国、苏联,曾经扮演全球性的强权。等而下之,英国、法国无非是第二排的角色。    强权霸主,自古有之。在希腊城邦时代,雅典曾经是希腊世界的领袖。雅典蹿升为希腊列邦的领袖,是因为在对抗波斯的大战中,雅典和斯巴达并肩作战,赢得胜利,保护了地中海的希腊世界不被波斯占领。这时候,雅典得到希腊列邦的拥护。但是,雅典组织了提洛同盟,俨然以主人自居,强行统治希腊世界。于是,各邦对雅典的感激之情一变而为厌恶。在中国春秋时代,齐桓公、晋文公以“尊王攘夷”为口号,联合中原列国,北抗戎狄,南拒荆楚。齐桓霸业,及身而止,晋文公的霸业却延续好几代。在晋文公时代,华夏各邦心甘情愿地接受晋国的领导,而在晋国后期,却没有一个华夏城邦不对晋国敢怒而不敢言。晋国不再是一个令大家心悦诚服的领袖,而是以武力压制的霸主。    这两个例子使我们理解,任何霸权往往能善其始,而鲜克有终。观察一个大国的崛起,不能不注意到其前后行为是否有落差。    在近代,美国的情况正是如此。华盛顿在建国之后不久,飘然下台,解甲归农。他离职的时候,向美国的公民提出劝告:美国不要卷入欧洲的国际竞争之中,美国应该尽量自求多福,努力做好这个人类历史上的大实验,也就是美利坚合众国的民主制度;也要尽力开发新大陆的资源,将自身建设成为一个北美的大国。在两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上,美军都及时援助欧洲民主国家,使得欧洲不至于被独裁专制的一方霸占。这些时候,美国得到的是欧洲各国的衷心拥护。二战之后,美国在多处发动战争,又在欧洲长期驻军,虽然美国的马歇尔计划帮助欧洲重建了遭战争破坏的经济,但是美国并没有得到称赞,反而处处都有“丑陋的美国人”的评价。    正如前面所说,有好的开始容易,然而有好的结束却很难。最近二三十年,美国深度地介入中东事务,而自己的国家却民穷财尽。在亚洲,美国为了维持霸权,常常以中国为假想故,打算包围中国。在欧洲,美国与德国之间也是面和心不和,两者之间的矛盾始终没有真正解决。从这些例子看来,一个强权要想有一个好的结果,不被人骂作丑陋、骂作讨厌,还真的不容易。    近代历史上,只有英国霸权的始末,经历了微妙的过程。二战之后,英国国力大减,知道自己不能再维持持续了将近二百年的“日不落帝国”的地位,于是逐渐放手,让各处属地独立。米字旗降下后,英国倒是在不少地方留下了相当稳定的政府,包括法治和文官制度。因此,英国的霸权结束后,并没有被人厌弃,反而留下了较好的形象。到今天,过去英联邦的团体,虽不再用英联邦的名称,仍是凡事彼此合作,成为一个无形中的国际大集团。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理想的领袖国家,是王道和霸道的融合。王道是以仁政为本,近悦远来,也就是说,愿意不愿意接受这大国的领导,完全由各国自己决定,大国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能赢得别人的支持——这是王道。道家也如此说,《老子》六十七章:“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历史上,真正能行王道的大国其实不多,春秋以后,霸道的局面比较常见。行霸道的国家依仗自己的武力获得领导权,不能长久赢得人心。    在未来,中国以众多的人口、源远流长的人文传统,以及充足的资源等诸种因素结合,一定会在国际上担任相当重要的角色。今天的中国人不能沾沾自喜,今天中国的领导者,应该意识到目前的体制还亟待完善。一百多年来,从屈辱的昨天到兴起的今天,中国人已经经历了内战、外战,这无数次的斗争使国家和人民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而为了工业发展,中国人也已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将来也还要继续在生活环境和资源问题上长期地付出。中国人能在世界上获得如此地位,是一代又一代人共同努力、长期坚持的结果。俯仰今昔,悲欣交集。    如何持满保盈,不能说只是维持强大的武装力量或经济力量就能解决。历史上,任何制度下所施行的良法美意,都难逃演变和衰退的过程。精益求精,力求上进,即是《易经》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道理。任何民族都不能自满,中国需要改进的地方还很多,将来也不会走到美满。世界上任何制度,如美国的制度——那一个人类历史上的大实验,也不能避免衰败的一天。中国必须要时时警惕,不断寻找自己的制度弊病加以匡正,不断追求更好的政策和观念,建立更好的制度。    目前,中国需要的,正如华盛顿离任时对美国公民所劝告的一样:对内、对外均有所趋避。对内要建立良好的制度,尤其是法律制度。对人权要有一定的保障,人权之中,生存权固然最重要,人的尊严也是极为重要的。如果为了吃饱饭而不要尊严,这种人权就不是真正的人权。中国必须在人的生存权之外,顾及人权的其他方面,顾及公正和公平的法律,公正和公平的分配。对外,要避免招惹无谓的是非,远离霸权主义。中国也应当采取近悦远来的“王道”态度——不用强力去压制别人,而是以自己的力量帮助弱者,扶持弱者,才能得到大家的支持。    回顾一百多年来的历史,中日甲午战争中,中国是失败了,但是中国介入这场战争是为了帮助当时的朝鲜抵抗日本的侵略。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孙中山先生遗嘱“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其中的意义即是要帮助弱小的国家,共同争取自尊自主的地位。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如此艰苦,但还是花了很大的力量支持朝鲜的独立军,也支持越南的独立运动。抗战末期,虽然是中国最危险的时候,但蒋介石还是尽力帮助甘地向英国争取独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万隆会议以后,中国在第三世界俨然执其牛耳。目前,中国在非洲各国派遣的建设部队,是有目共睹的。最近多少年来,中国台湾也一直在帮助非洲、中南美的国家发展农业,发展工业.这些历史,正是大国风度的体现。我希望,将来在这些方面,中国人能做得更多,做得更好。    《易经》“乾卦”说,“见龙在田”和“在渊”的时候,都是“潜龙勿用”。等到龙能够跃出深渊,开始施展的时候,我们应当尽量避免“龙战于野,其血玄黄”的斗争与冲突。“飞龙在天”,是龙得到了施展。这一阶段,最需谨慎——过分自满,便是“亢龙有悔”,正是相当于晋国被畏惧,雅典被唾弃,美国被称为“丑陋的美国人”的时候。历史上,很少有大国能避免“有悔”的一天。“乾卦”有一个单独的、不属于任何爻象的句子,“群龙无首,吉”——许多自由飞翔的龙,却没有一个领袖,竟是大吉大利之兆!这就是因为群龙可以和平相处,不需要一个带头的大国。一个小国没有资格说这句话。如果一个国家有资源可以争取大国霸权,或拥有大国的地位,却秉持容忍与互助的心态,不以领袖自居,只以群龙之一自处,与列国和平相协,那么,这才是真正崛起的大国。    岁尾年头,一切都一元复始。如果中国能够在这一个世纪的前二十年,做到国内自由平等,对外与所有国家和平相处,这时中国的地位和发言权,一定会得到尊重。庶几,中国在各处不会被称为“丑陋的中国人”。新年新岁,祝福中国人,也祝福中国,顺利走向这条看上去艰难,其实很容易的大道。    许倬云    2011年12月26日序于匹兹堡

内容概要

  ★主宰人类生活三百年的主流文明,是如何兴起的?
  ★它经历了怎样的曲折和挑战?
  ★人类的未来会往何处发展?
  许倬云先生以宏阔的视野与通俗的语言,高屋建瓴地描绘出一幅现代文明的全景图:从宗教革命到民族国家的兴起,从启蒙运动到工业革命到近代资本主义大发展,提纲挈领,要言不烦,勾勒出现代社会的形成及发展,反思了文明进步的得与失,展望了人类的前景。

作者简介

  许倬云,1930 年生,江苏无锡人。现为美国匹兹堡大学历史学系荣休讲座教授,中国台湾“中研院”院士。
  许倬云先生不仅以其深厚的学养享誉海内外学术界,近二十年来他还致力于历史知识的普及工作,力图将历史的现实意义呈现给大众,在大陆陆续出版了《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万古江河》、《从历史看管理》等著作,受到读者的普遍欢迎。

书籍目录

自 序
第一章 基督教神权的建立与民族国家的兴起
第二章 中古以后的欧洲宗教改革
第三章 欧洲启蒙运动的来龙去脉
第四章 宗教革命开启了近代西方民主社会
第五章 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和基础
第六章 欧洲近代科学的发展
第七章 以城市为主的近代文明的发端
第八章 从人权平等观念走向民主政治
第九章 欧洲近代国家的殖民和掠夺
第十章 工业革命的动力及其对资源的侵占
第十一章 工业革命引发的人类文明发展新方向
第十二章 民族国家分化为专制国家或民主国家
第十三章 列强对世界的瓜分以及战后人类文明的发展
第十四章 三种不同国家形态下的政府权力膨胀
第十五章 现代工业生产大发展的福与祸
第十六章 现代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和新的挑战
第十七章 20 世纪全球经济体系的形成
第十八章 全球经济发展对社会政治和信仰的影响
第十九章 进入现代文明之后人类价值体系的重建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从18世纪下半叶到49世纪,工业化的进展非常迅速。新的能源——如上次所说,从煤到水力,到电器,到石油——其种类一步步地增加;生产的原料也越来越多样化,化学工业的出现,更使本来意想不到的材料转化成为可用的产品。 所有的这些现象,使大工厂周围的地域发展成为大城市,工人集中居住在城市里或城市附近。农村青壮年劳力都流向都市。欧洲的农村生产力不够,各国必须进一步掠夺其殖民地的劳力,来供应本国的需求。 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使得经济体越来越大,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物价也更加昂贵。这一次物价革命,其冲击力不亚于16世纪白人刚刚从美洲运回大量白银的情况,而且这一冲击是全球性的,因为:欧洲人所占领的殖民地及国家,都必须要承受同样的后果。以中国而论,16世纪以后,中国曾经有三百年的贸易顺差,也是拜从新大陆取得的白银所赐。19世纪到20世纪的工业革命不仅是全球性的,而且影响深远,欧洲承受的压力尤其巨大。工业化的国家,应该劳力不足,却居然出现许多贫而无告、没有收入的穷人。这些无以为生的贫民,有一部分就移往美洲和澳洲这些新发现的殖民地,可是大量的穷人却沦为都市贫民窟中的居民。贫富悬殊的现象极为严重:掌握资金的人,以钱生钱,成为巨万富翁,而很多很多穷苦百姓却是举债度日,甚至到了无债可举的地步。 这些社会现象,引发了有识之士的特别关注。在这个时期,有些人拿这些社会问题当做必须研讨的社会现象,社会学就在这时候出现了。法国的孔德、涂尔干都因这些危机而发展出对社会问题的研究——他们既提出社会问题的严重性,也提出怎么解决这些问题。这是学术界的关怀。就人类知识领域而言,以前从来没有过所谓社会学、经济学这些学科分类,直到19世纪以后,它们才成为跟人文科学平行的学术领域。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在文化的演变方面。因为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有钱人和一些中等阶层的人生活条件丰裕,生活的品味发展为豪奢与浮华。在文化课题上,也引发了一个重要的现象,那就是出现了许多关心文化问题的人物。比如说俄国的索罗金,他开始将人类的文化演变划分为几个阶段,指出从理想到理性,以至于到感官,目渐趋向庸俗和浮华的过程。

后记

这一系列的讨论,固然是因为目前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而起意,然而,我对近现代文明的盛衰已经注意了很久,才因为这一个机缘而做了比较有系统的陈述。我盼望读者们了解到:目前的困难,不是周期性的调整,而是长期过度发展导致的衰败。在这一本小书之内,读者们可能已经注意到,近现代文明的发展处于领先地位的,基本都集中在高度工业化的西方国家。近代文明的起源,也一直要追溯到西欧的启蒙运动。当然,这也是自然的现象,因为近代文明本来就是在西方的文化圈内发展——那是从中古时代的衰蔽,进发出来的一个市场经济和工业化的文明。    在这将近二十篇的文章之中,读者们可能已经注意到,中国在这几百年的世界发展历史中,都不是陈述的重点对象。在后记之中,我想对这一方面有所澄清。三百年来近现代文明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中国其实并不能置身事外,只不过中国扮演的角色是被动的,而且常是不自觉的。三百年来,世界近现代文明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之中,中国都是不知不觉地参与在内。开启大洋航道和西方的宗教革命这两件大事,都可以说是西欧启蒙运动的重要背景。培根指出,中国人发明的罗盘、火药、造纸和印刷,是人类历史上重要的贡献。培根的这种说法,其实全是针对着西方历史而言:没有罗盘、没有火药,远洋航行将不可能发展;没有火药,欧洲封建城堡就不会被摧毁,而西方列强对世界各处的侵略,如果没有火药,也不可能产生如此巨大的威力;没有纸张、印刷技术,知识普及不会容易,而意见的交流,也不可能这么普遍。扩大活动范围和批判旧传统,这两个新风气的形成,正是西方知识分子质疑和推翻天主教禁锢思想的重要条件,西欧的启蒙运动。因此才能够一发而不可遏止。培根提出中国的四大发明,是为了解欧洲历史的形成过程,并不是在中国人发明的事物之中,单单挑出这四件发明介绍给世人。    在启蒙运动发生过程中,欧洲人转向东方,将耶稣会士介绍的中国,当做当时欧洲政治制度的对照。他们以为,中国的皇帝,例如康熙,就是一个哲人王者。而中国的儒生文官,其文化修养和专业知识,都不是西欧的武士可比拟的。他们下意识之中,拿这个神秘的东方,当做柏拉图理想国的模型。当然,到了18世纪以后,他们忽然发现,中国的一切其实不是这么美好,中国也有许多严重的问题。可是,至少在启蒙运动的前阶段,中国与中国文化的形象,曾经被当做他们可以参考的对照面。借用中国的成语“郢书燕说”,他们正是借这种遥远的模糊形象,作为自己改进的榜样。当然从具体的方面讲,中国的文官制度和考试制度,也确实对他们建构近代政府的理想制度有过一定的影响。    在西方列强掠夺新大陆的财富时,美洲的白银也大量地运往东方。中国获得了新大陆白银产量的将近一半,使得中国至少享有两百年的经济发展。新大陆的农作物,例如玉米、番薯、西红柿,传入中国,使中国的粮食供应增加,可耕地和人口数量都随之增加,改变了中国的生态和经济面貌。尤其中国的中南和华南,城市化和生产量都有可观的变化和成就。因此,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的第一阶段,已经不知不觉被拉入全球化的网络。    紧接下去,欧洲工业革命以后,生产能量急遽增加,中国成为欧洲产品的重要市场。中国不仅赔出了那些赚来的白银,甚至付出更多,以致19世纪的中国迅速地贫穷。在当时世界市场之中,欧洲在中国占领的市场其比重超过非洲和中东,因为中国地方大,人口多,市场的收纳量极为巨大。英国和美国的纺织业者都曾经梦想,只要中国人多穿一寸英美工厂出来的棉织品,就可以维持他们英美纺织业的继续成长。    在帝国主义列强争夺市场和原料的过程之中,古代的三个大帝国,奥斯曼、莫卧儿和中国,都受到严重的冲击。那两个帝国都瓦解了,中国虽然历经艰险,却始终保持独立、自主和完整。这个现象,对于帝国主义列强来说,也有相当的意义。欧洲人征服非洲,把非洲分割成一块一块,毁灭他们的王国,解散他们的部落。在非洲广大的殖民地上,白人必须要负起管理和行政的工作——他们称之为“白人的负担”。同样的,在太平洋、印度洋的岛屿和印度次大陆,白人也认为他们有天赋的权力和责任。在这些地方,西方列强几乎是无偿地取得资源,也肆无忌惮地倾销他们的产品。但面对巨大的中国,他们并不需要担起管理的责任,只要有市场在,他们就可以倾销,赚得的钱又可以取得够用的资源。于是,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算盘上,中国这块土地是独特的,和其他各处的市场都不一样。中国市场支撑到了19世纪和20世纪,对其自身的资本主义萌芽确实有过极大的推动作用。    另一方面,经过一百五十年的历程,中国一步一步被卷进近代文明,吸纳了不少以西方文明为主体的近代文明。西方人在中国设立学校,中国的学生到外面去留学,都将西方的现代知识和科学技术,一代又一代地传到中国,使中国进入了以西方为主的近现代文明圈。中国人在接受新文明的过程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们将自己传统文化中的人文和社会伦理的精华都逐渐遗忘了。今天,两岸中国的大学课程都是英美大学的翻版。犹如邯郸学步,我们真的忘了“故步”,只得“匍匐”而行了。我们自己文化传统中的修养和智慧,几乎已经完全丧失了。    经过与西方的较劲和最终的挫败,中国改变了自己的制度,从两千年的帝制,转变成民主政治。虽然今天的民主制度并没有在中国全面出现,至少每个中国人心目中都期盼着能够到达那个境界。孙中山提出的建国理想,“民有”、“民治”、“民享”,并不完全是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角度来设计的——其中“民享”的部分,相当程度地注意到了资源的公平分配。市场经济主张的自由政治,与社会主义主张的社会福利,这两个理想,不仅在中国都有人提倡,而且中国的实际政治,也在这两端之间摆动,有时趋向这一端,有时趋向那一端。在20世纪的中国,这两端都并未落实,更谈不到两端的均衡。可是,一百年的摆动,也确实为中国人部分地建构了起源于西方文明的近代制度。如前面一章所说,西潮东渐,西方的帝国主义列强征服了全世界,将全世界臣服于暴力的殖民统治之下,但只有这一片广土众民的中国,却是它们没能够完全征服的。一百多年来,中国保持相当程度的独立,对于过去被征服的东方各个国家,都是可以借鉴的榜样。尤其东亚各国,看了日本人完全模仿西方而置身于帝国主义之列,反过头来欺负东方人后,许多东方国家,更寄希望于像中国一样保持一定程度的自主,虽付出重大代价而不悔。西方征服的许多殖民地因为具有这一番理想,才使得它们在二战以后纷纷争取独立的国家地位。中国一百年来的挣扎,既是挑战了现代文明暴力征服的部分,也因为自己的坚持,使这一长达数百年的暴力行为,终于走到了尽头。    西方近代文明走到最后一个阶段时,中国也并没有置身事外。在多年的动荡中,中国依然逐渐建立了自己的工业,也开发了自己的资源。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战以后,西方曾将在中国设立的工厂撤离中国,在四年短暂的战争期间,中国发展出了民族企业的雏形。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萌芽,却是后来中国走向工业化的前提和基础。今天,几个中国人集中的地区,都俨然成为世界的工厂;海峡两岸的中国,联合新加坡等地的华人资金,已经改变了今日世界的经济布局。这一大片力量,与同样成为新兴国家的俄国、巴西、印度,对世界经济的未来走向,更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近代文明系统的经济版图,终于要改变。本书后面若干章所讨论的对象,也一定会引发其他各方面如政治、文化、社会等的变化,其变化之巨大,最终会使近现代文明完全转型。    因此,中国从一个不自觉的参与者,已经变成了一个参与建构全球文化网络的合作伙伴。经历了三百年之久的蜕变,我们竟可以如此说:西方近代文明,从最初的理想,到最后的终结,每一个重要的阶段,都有中国的影子或中国实体的参与。这也正是人类文明全球化的过程中一个必然的情况。毕竟,中国承载着中国文化的若干传统。东方已经有几千年的发展经验,其中有不少深厚的文化精髓,很值得我们选择、采撷,并纳入新文明之中,成为全球文化的一部分。邯郸学步,并不需要抛弃那些不朽的精神资源。这一筛选、改组和诠释的工作,也是最后一部分的工作,却也是最不容易进行的任务。不过,中国人必须如此做,不但是要自觉地做,而且是要努力地做。中国不能够自满于今天获得的财富,更不能自满于中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上的地位。中国应该更往高处看:所有人类,包括中国人,都将合组一个大家共有的人类社会。在世界共有的文化之中,中国几千年来累积的许多智慧,应当有其不可忽视的价值。经过创造性的转移,人类文化之中的东方部分,庶几能矫正和弥补西方近现代文明的缺失,彼此融合为一,变成全世界的未来文明。    这一系列的讨论过程中,我得到了陈航和陈珮馨不少的帮助,没有他们的策划和传录,以我八秩老人的精力,很难如期地提供给《南方都市报》刊登,我对他们二位怀有诚挚的谢意。对于《南方都市报》编辑部的同仁,我也感谢他们的努力。对读者们,我只盼望这些书上提的问题,能激发大家自己的思考——不只是阅读我提出的一些意见,而是从这些意见上引出大家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并将看法和想法付诸实践。    许倬云    2012年2月3日于匹兹堡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我老师学问很大,但很天真。——王小波我学了一辈子的目标,就是不糊涂。——许倬云要有人写中国历史,不写政治、战争、制度、帝王将相,专写老百姓,那个人一定是他。——《北京青年报》能把严谨的学术著作写得好看的,非大学者不能为,因为只有大学者既能够钻进去,又能够跳出来,所以写出东西来才能举重若轻、深入浅出。——《新京报》他能把严谨、精深的学术内容,阐释得举重若轻,又能叙述得深入浅出。——《广州日报》

编辑推荐

《许倬云说历史:现代文明的成坏》一部气势恢宏、雅俗共赏的大历史,一本剖析西方文明的大师之作!最轻松、最好读的全球大历史,了解过去,洞悉未来,一部不容错过的人文经典。《大国霸业的兴废》之后,“许倬云说历史”系列第二部来袭!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许倬云说历史:现代文明的成坏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01条)

 
 

  •   认识许倬云已经不是一两天的事情了,早先我曾经读过由铁葫芦所推出的许倬云说历史系列之一的《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不得不说是一部非常有特色的历史著作。而此刻,新近推出的《许倬云说历史:现代文明的成坏》又再次展现出了它内在的深厚功力和无限深远的探讨内容。

    朴素却有意境的封面是铁葫芦历史类书籍出版的一大特色。赫然而立于封面正中的是龙飞凤舞的“现代文明的成坏”几个标题大字。全书由此为读者拉开了经典的历史帷幕。

    尽管早前也读过不少的类似饿关于西方文明的历史类书籍,但是在这本《许倬云说历史:现代文明的成坏》中,我们可以看到诸多不一样的视点和角度。枯燥单调的历史在许倬云的笔下,瞬间充斥着极其生动的氛围。在这里,我们读到的不是一个就历史写历史的归类。相反地,饱含着作家自我总结的看法和妙趣横生的讲解娓娓道来有关于现代文明的深刻内涵。与其说是历史学术类的探讨,倒更不如归纳总结为是历史经典的提炼和剖析。深入浅出,头头是道,严谨精深的历史内容发挥着无穷强大的别样魅力。

    本书从最初基督教神权的建立和名族国家的兴起为起始,逐步踏上了表现西方文明的进程之中。有关于宗教改革的,有关于欧洲启蒙运动的,有关于宗教革命带来的西方民主的,有关于欧洲近代科学发展的,有 涉及探讨人权平等的,有关于欧洲近代国家殖民掠夺的,有关于工业革命与之相伴的资源侵略的,有关于民族分化的,更有关于列强瓜分世界之后促使的人类文明的等等。一系列的话题都紧紧地围绕着历史的普及而展开。更在讲述历史的同时,带领着读者见证着历史所引发的现实意义。在以往,我看到的西方历史知识都是一个个的笼统概括,而在本书中,我见识到了原来历史背后的潜藏深意。现代文明有好有坏,就是在这样的好坏节后之中,时代的巨轮推动着整个历史的前行。

    除此之外,作为一本历史类书籍,在《许倬云说历史:现代文明的成坏》中,我们还能欣赏到诸多的有关于西方历史的插画作品,有照片,也有肖像,有事件,也有解说。图文并茂的有机结合让已经消逝的历史充满了生动,立体,直观。哪怕对于历史不为了解的人们,也会在一读此书之后有一个较为形象的认知和感触。
  •   中国的历史和历史研究,从来都不缺少名作和大家。中国人素有写史和读史的传统,不仅历朝历代的官方要编纂历史,民间人士也是笔耕不辍;读史则算得上全民运动了,但凡读书人必通历史,即便是大字不识几个的“草民”也会通过评书、演义、野史等曲艺和文艺的形式来了解历史。

    就在当下,涌现出了名目众多的通俗历史作者和作品,这种现象可以说正是对写史和读史传统的敬畏和发扬。在中国,历史和国学从来都是不可分割的。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原因却导致国学的传承出现了隔阂,与国学有着紧密联系的历史的传播自然也受到了影响。通俗历史的出现,恰恰反映了人们想克服这种境况便宜地阅读历史的热情和渴望。然而,通俗历史存在着自身的缺陷,一是不够权威,二是不够信实。那么,有没有一种历史,既权威可信又通俗易懂呢?我认为有,那就是许倬云先生书写的历史。我之所以会喜欢许先生的历史,是觉得它有三大特点:第一通俗易懂;第二权威可信;第三融通中外。

    中国人对于历史的学习,往往是世界史就是世界史、中国史就是中国史,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从来都是分开来写、分开来学的(教科书好像一直还是这么分类吧)。只读中国历史,我们的民族荣耀和自我期许难免会高昂和膨胀;把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分开来读的话,许多的中外差异不是被模糊掉了就是在不经意间被忽略了。没有对比,就不可能发现差别。我们一直都在高唱什么社国际化、全球化,却极少用国际化、全球化的眼光来看待历史。许倬云先生倡导和主张的“大历史观”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白。打破中国史、世界史的划分界限,把主体放到更广阔的区域中来学习研究,不仅视野开阔、思路也宽广,还可以显而易见地发现问题。不仅如此,许先生笔下的历史,呈现出了清晰概括的对比结果和脉络承袭,这样的结构和布局可以让人轻松做到综合认识和启发思考。

    结合上一本《大国霸业的兴废》,不难发现,许倬云先生对于资源的敏感和感悟。在《大国霸业的兴废》中,许先生认为资源掌控是统一统治的关键;而在这本《现代文明的成坏》中,许先生明确指出欧洲的工业革命以及欧美日的资本主义发展,仰仗的是对全世界资源的殖民掠夺和占有。可见,资源在现代文明社会中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资源不仅支撑了现代文明的发展,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灾难。从移民大航海发现的新大陆美洲大陆,到非洲的被殖民瓜分,再到当今中东的战乱纷争,无一不是因为资源。现代文明的成坏,仅用一个资源问题就可以阐述的淋漓尽致。

    从这些资源抢占和掠夺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清晰地看到,美国今天所谓的“重返亚太”并非偶然,而是资源抢占和掠夺的必然。放眼望去,当所有的大陆(包括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被搜刮一遍之后,海洋也无可幸免地成为了“必争之地”。亚太则首当其冲地成为了这个抢占版图上的重要一站。只要现代社会的发展模式没有根本改变、只要现代生产还依赖能源,那么资源争夺就无可避免。当争夺势力和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到达一定程度之后,战争便会再次发生。就像许卓云对于一战和二战的评价那样,只有战争的消耗才能使长期累积的大量资金和生产量得以消化。

    现代社会文明中,存在着太多太多的“祸福相依”的事例,用化学药品培育的现代农业、具有“魔力”的核能、数亿年积累的有机碳转化成的塑化物等等。人类的理性真的已经无所依附,只剩下另一端的实用价值吗?科学的进展真的不再追问宇宙的秩序和意义,而是只追求利润吗?其实,许先生已经用“成”“坏”两个字给出了答案。许先生耋耄之年对于时政和科学的紧密关注让人敬佩,书中提到的“中微子”事件我也有印象,就在大家欢呼穿越时空将成为可能的时候,后来又有一条新闻称是测量出现了错误,让人空欢喜一场。

    中国人常说,读史可以明智。阅读融通古今中外的历史,不仅可以看清自己的位置还能预知未来。历史的吊诡之处就在于,看上去意想不到,其实又都在预料之中。钱穆先生有写《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许倬云先生又写了这本《现代文明的成坏》,如果这两本书结合来读的话,对于古今中外的历史认识将会是一次重大的飞跃。
  •   许倬云《现代文明的成坏》这本书讲述的是文明的起源和当今世界主流文化发展的历史,关注的却是人类发展的去从,涉及的面广泛而庞大,把宗教、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融合在通俗的语言中,以人类文明中值得深思的事件和问题作为提纲,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探讨了社会发展的成坏与利弊。这些话题直抵人们内心深处的疑惑,值得当今全世界的人类好好反思。

    这是一本非常精彩的书籍,从基督教神权的建立和民族国家的兴起开始,讲欧洲宗教的改革,启蒙运动来去,西方民主的盛行,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和基础,近代科技的进步,城市化的发展,人权和民主的进程,西方列强的殖民掠夺历史,工业革命对人类前进方向的改变,不同政治体制下政府权力的问题,尤其精彩的部分是通过这些历史的资料和现实,论述了现代工业化大生产给人类带来的福与祸,现代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也给人类带来了更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当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渗透和融合的时候,人类社会的政治和信仰却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特别是愈演愈烈的全球经济危机、环境恶化、资源枯竭、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严峻挑战等一系列问题已经摆在了大家的面前时候,传统的价值观也在文化的冲突与交融中呈现出了困惑,假如人类想要持续发展,应该采取如何的举措?

    虽然此书主要讲述的是西方文明发展的历史,而其中很多地方是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理念在解释其中的道理,譬如现代科技和工业化进程给人类带来的利弊,便是用道家的福祸论来阐释;讲述大国的兴衰的时候也对比了中国古代的部分历史,更引用了《老子》中的智慧言语“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还用易经中的乾卦解释“群龙无首、吉”的理念,目的和希望自然是一个和平和健康发展的人类社会。

    不过希望毕竟是希望,书中所揭示当今社会的现实依然是非常令人失望的!正如作者所写,经济的因素令人不安和焦虑,政治的原因使人民和权力持有者疏离,金钱和权力的挂钩已经蔓延到了原本民主的国家,宗教信仰随科学的进展和全球化进程面临崩溃的危机,物质生活的提高带来的却是思想和灵魂的精神空虚,无限的贪欲已经让地球的家园不堪重负,人类在无限的物欲和社会压力下终于会丧失了自我,走向不归的深渊…..

    在提出了以上这一系列人类社会面临的难题后也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就是如何从科技发展上寻求新的超越价值来匡正现代文明的缺陷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努力思考的,并引用了易经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为鼓励,特别强调了其中的“自强”不只是对外扩张式的自强,也是自求充实的自强,更是与万物和平共存的自强。我想只要是有良知的人们都应该一起来倡导和呼吁这样的希望!
  •   病文明
    评《现代文明的成坏》

    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她特定的成就、不足,这与政治、经济、文化等种种特定的历史局限性有关系。中国历史上甚至是世界历史上各个时代都存在各样的特点,历史的发展就是在各种特点、各种力量的博弈中曲折前进。现代文明起源于三百多年前的宗教改革、文艺复兴以及科学理性的回归等等,带给全世界的不仅仅有经济的全球融合与快速发展、文明的超级充沛与空前繁荣、众多主权国家的独立,还有殖民与掠夺、贫富差距、信仰缺失等副产品。三百多年以后的今天,曾经的理性思考已经被利益集团利用,曾经的制度与体制也因为腐蚀而僵化,曾经的探索进入了思考与迷惘……这个曾经令人振奋的现代文明进入了病态,等待这再一次的改革与调整。《现代文明的成坏》用时间的线索把三百年现代文明的历程,以大事、重要之事、标杆之事为研究内容,从历史的角度思考文明的成就与坏处,以给予人类思考,启迪人类判断时局、预测未来,确实是一次令人深省的主题。

    人穷则反本,这是人类善于反思的优点。现代文明发展到今天,开始屡屡经历各种危机,2008年以来发生的次贷危机、金融风暴、利比亚危机、欧债危机等等,全球经济进入了慢车道,各种社会危机频频发生,人类社会也开始进入了反思期:我们的文明出了什么问题?是的,我们的文明病了,而且病得不轻。经济全球化确实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全球融合,但同时给经济殖民也带来了平台、贫富差距从地区到国家、从国家到国际;信用膨胀也为资金融通、贸易带来了便利,但是信用的泡沫一直在威胁实体经济的正常运行;还有产权分散,说是一种人人参与的民主管理,但是正是借助这种民主方式,管理阶层或者利益阶层的联合欺骗,伤害了民主信徒。所以我们说文明病了,病得不轻,需要抓紧治疗,甚至是改革我们的文明内涵,因为现有的文明已经不适合现有的需要了,他俨然已经成为了既得利益的代言。

    这里,我把文明理解成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所有人类发展成果的集合体。现代文明从西方开始,后遍及全球;西方文明自然成为现代文明的代表,法国、英国、荷兰、西班牙、美国等都曾经在现代文明的发展中起到领军的作用,当前以美国、欧盟为首的西方文明仍然是世界的领跑者。从回顾现代文明的发展以及历程,到分析现代文明的现状;从文明内部的成就与坏处,文明曾经取得的成绩与失误;从各国文明发展与现代文明的相互关系,从文明影响下的各国关系以及发展……《现代文明的成坏》中的所有这些思考,都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明,展望未来。

    许倬云先生对于很多历史爱好者来说应该不陌生,他深入浅出的表达、大开大合的学术跨界、朴实求真的研究态度都值得我们后辈学习。从现代文明的发展历程对于中国读者来说,这也是一次独特的中国视角,站在中国的角度去看待现代文明、西方文明,也能让我们更好地融入世界、做好自己。在现代病文明下,中国如何更好地改变自己、修正自己,在多极化、多元化的发展模式下继续前进,可以从现代文明的成坏中汲取借鉴。
    2012-7-4
  •   许倬云的历史修养水准之高令人叹服,人类社会的进展,各文明的演化发展,说到底,是文化的竞争与共荣,大国霸业兴废,给读者提供了宽幅的历史视角。
  •   一部简约的世界文化史。看近三百年来,西方各国是如何步入现代文明的。治史和知史是为了更好地展望未来,中华民族的复兴需要惊醒的人。历史被许倬云老师写得如此通俗,功劳不小,让更多的人能读懂历史,读懂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学会思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何去何从与社会文明的成坏不仅仅是社会精英的责任,更是全民的事。
  •   许倬云最新出的两本书我都买了。大国霸业的兴废,现代文明的成坏,都是我喜欢的书,像追美剧一样,我要一直追下去。
  •   男朋友很喜欢许倬云的书,上次《大国霸业的兴废》看完以后,就追看这本《现代文明的成坏》,整天提醒我,让我一上市就立刻买了。真拿他没办法。
  •   真正的大师,一个好的历史学家,就应该不仅仅是研究学问,而是时时刻刻想着把所学的知识逐渐的介绍大众,让人们明白他们到底在研究什么,有什么现实意义,历史到底和我们每个人自己有什么关联。这样的研究才算有意义。许倬云做到了。他是我心中的大师。
  •   书虽小,但是内容很丰富。这样的书用于普及知识,效果是很好。许倬云不愧为大家,作为一个世界级大师,心里还能想着为普及历史知识做出贡献。心胸是很宽广的。这一点让人敬佩。
  •   政府权力膨胀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这种趋势的发展越来越障碍民主和自由。许倬云作为一个史学大师看到了这一发展的趋势,毫不客气的指出这一弊病。他说的实在太有道理了,直插要害。

    这本书有看头。
  •   一部气势恢宏、雅俗共赏的大历史,一本剖析西方文明的大师之作
  •   铁葫芦的必买书目,许倬云是其中之一。很期待下一本赶紧出来。我虽然从小不喜欢看历史书,但是这样的书我却喜欢看,教科书也能以这样的形式出就好了,同学们肯定能把历史学好。可惜啊,当年我读书的时候没有这样的书存在。
  •   我是一理科生,对西方历史不熟悉,看完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受益匪浅。个人认为比许先生的上一本《大国霸业兴废》要好得多。
  •   好好读,你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地方。许倬云是大师,他让你在轻松的阅读中吸收大知识大学问。
  •   我爸爸指定要买这本书,之前的大国霸业的兴废他还意犹未尽呢。老人家看看这些大历史,心情会很好。
  •   算是许倬云很经典的一部吧
  •   不是说当年明月或者雾满拦江或者其他什么的那种历史的方法,许先生学识渊博,功力深厚,讲现代文明其发端,壮大,及转折出现的种种困境和新挑战。娓娓道来,爱不释手。历史讲的如此有魅力,不在于哗众取宠,在于其中的逻辑,讲述的节奏,和分析的深刻。
  •   许倬云大师的书,值得看一看
  •   许倬云大师的作品值得好好研读
  •   许倬云一贯的风格,纵观古今,但没有一点史学大师的架子
  •   许倬云先生的书,出一本买一本
  •   读许倬云老先生的书,视野开阔了不少,很值得收藏和阅读
  •   前几天在图书馆看到这本书,后悔自己买早了。很好读,很值得读的一本书。其许倬云其它书相比,这本书无疑很通俗。
  •   许倬云老师的专著值得一读、值得购买!
  •   喜欢许倬云系列的书,,希望下一本赶紧出。我等着哪!
  •   网上一直推这本书,我也买来看看,确实是不错的书。讲述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从西方的中世纪开始,再到工业革命,再到全球化下的整个世界。人类的进步每向前一步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西方社会的自由和民主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本书,几乎就是一部文明的挣扎史,看全世界的人民如何在痛苦中挣扎着向前走。
  •   许倬云老师的书真的很不错!!
  •   比较新的,喜欢许倬云的风格
  •   许倬云的书很不错
  •   此书说的是近三百年来,西方各国是如何步入现代化的,看了以后有点《大国崛起》的感觉。但许著着眼于宗教、资本、科学、工业革命等各个角度去做分析。书中有很多真知灼见。比如西欧“蛮族”为何会被教会驯化,而中国儒家为何没有凌驾皇权之上。又如欧洲生产力的提高其实是欧洲爆发大瘟疫后人口锐减的结果。所以绝非“人多力量大”。以此书可以衡量中国现代化的程度,展望未来何去何从。
  •   之前看过《大国霸业的兴废》这本应该也错不了
  •   一本很好读的书。封面也好看,有气势,一看就知道不俗。豆瓣上也很推荐,看看豆友的评价,我觉得应该不错,就买了。买回来反复看了几遍,回味无穷。最后几章节,讲到当代文明的得与失,让人很是感慨。科技发达了,人得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种种的损害在发生,人类在进步的同时也在自我毁灭,这已经成为恶性的循环。
  •   这是一本剖析西方文明的大师之作。
  •   看完很感动。人类文明从蛮荒时代进化到现代,经历了重重劫难,为什么它一直没有倒下去,而是最终一步步走向进步,走向现代文明,是因为每个时代,总有一些为了真理,为了人类进步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科学家、思想家或者革命家在战斗在抗争,我向他们致敬。他们是一面旗帜。
  •   历史总是在重演,而又不尽相同,文明真的进步了吗?
  •   史学家看现代文明的成坏,雅俗共赏,好好看!
  •   分析了现代文明制度衰落的原因,并对未来做一个展望。
  •   很喜欢宗教革命那一段,它是西方文明的起点。让我或多或少明白了西方人为什么能够摆脱束缚走上自由民主的道路。摆脱人间的宗教压迫,直接和上帝对话,直接领受上帝的指引,这一过程正是人们走向觉醒走向自由的第一步。
  •   文明的发展,得益于每一步的进步,但是能够总结现代文明的书不多见。
  •   似乎没有大国霸业有深度
  •   不是像想象中的古板的说历史,挺有意思的,值得一看
  •   我们一直在向人家学习现代文明,一直在追求自己的现代文明!可现代文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它来自哪里,有什么利弊却鲜为人知,也很少有人予以考虑!通过这本书,对现代文明能够建立一个整体的框架,理解它的方方面面!对现代文明的追求,我们不能盲目,更不能操之过急,需静心想一想,这东西到底如何,我们到底需要怎么样的现代文明!三思而后行才好!
  •   铁葫芦的书一直都不错,这是第一次买历史类的书,很好读,很好懂,几个小时看完感觉收获很大
  •   正在看,感觉还不错,雅俗共赏的大历史,值得一看
  •   大师之作,通俗易懂,不装逼,看起来很轻松
  •   用了一整天看完了。可谓大气磅礴啊。从中世纪欧洲的宗教革命一直讲到当今的社会的种种弊病。真是一本书读懂了一个世界啊。建议大中学生们,以及生活过的懵懵懂懂的白领们好好看一看。
  •   从国外回来,发现了这么一本小书,讲西方文明的发展史,看看挺有意思的。应该会介绍给同事看。
  •   作者以大脉络的形式讲述世界文明形成
  •   装帧很漂亮,简洁大方,昨晚一晚上就读完了,感觉对整个西方的历史有了一个把握,很有收获,暂时还没挑出什么毛病来。
  •   中国的历史,真的要多角度去看,值得看的一本书。
  •   很有自己思路的一本近现代历史书,角度很特别一气呵成,我一口气就读完了
  •   补补历史课
  •   喜欢这样的历史书,有看头,也不累。里面的图片也很应景。标题党也不错。总之,满意。
  •   简洁明了,但纵观历史一目了然!
  •   见到第二本迫不及待地就卖了,刚入手。独家限量本的书签很漂亮,纸张什么的都很不错。还没来得及看,但许先生的书,没问题
  •   真正的大师之作,可与钱穆的书相提并论了。
  •   许大师的书不用多说。
  •   历史学大师的作品,书的质量很好,先大概看了一下,会慢慢看来.既消遣,又得学识.
  •   看到作者给王小波哥哥的书写序言才知道,他居然是王小波的老师。书很好读,通俗易懂,连我这种理工科的也毫无障碍。图片也配的不错,当当独家的卡片很赞。
  •   比起那些洋洋洒洒写了一大堆,看了半天不知道说了什么的书,这样的小书反而很强大。前后一气呵成,思路清晰,逻辑清楚,语言精练,没有一句废话,分析一针见血。不用费很多的脑力,就能看的明白。老少皆宜。
  •   高屋建瓴。其胸怀,气度,见识,令人敬佩不已。真正明白学不可以已。好书,一定要读。
  •   书的逻辑体系很好 两本都买了 没看到书签呀
  •   这本书应该成为大中学生必读书,很长见识。看完心胸开阔了许多。全世界的人无论各自经历什么样的发展和痛苦,最终走到了一起。很多困难需要世界人民一起面对。
  •   大师的力作,有收藏的价值
  •   大师的作品爽。
  •   大师作品!,只看了几页就觉得受益匪浅!
  •   买了放在包里,每天上下班坐在车上,随手拿出来看看,挺好的。又长见识,又读起来不累,一看就懂。这样的小书对我们上班族很有用,感觉就是为我们设计的。
  •   前面那本我就买了,这本自然是必须要买的。我就喜欢这样的小书,字数不是特别多,看起来既轻松又长见识。我也给我的同学们推荐了,他们看了也是很称赞的。很建议暑假中的同学们看,挺有意思的。
  •   还没开始读,对许先生的作品期望值挺高的,找时间读一读希望不会失望。
  •   国际视野看后受益匪浅
  •   许老的书买了几本了,通俗易懂,事业开阔。
  •   喜欢许先生的历史观,大气磅礴,继续支持
  •   看完第一本一直等后面的,今天刚拿到翻了前言,许先生的家国情怀令人感动
  •   高度和广度都很好的一本书, 读来受益匪浅!!
  •   久仰大名,值得读
  •   略显单薄,但气势很好,值得一读
  •   分析的挺不错的想读他的另一本书了
  •   国家、企业、个人的行为应了周易的”祸福相依“,好坏得从长远看,有时真还看不清,有益!
  •   本科时候就瞻仰过这位老人家的作品,可惜印刷字迹太轻,怕累眼睛。就草草在书店翻了两页~后来知道他是王力宏的舅公……哎,世家公子呀,血统高贵呀……
  •   内容较深刻,适合有一定文化底蕴的读者阅读
  •   大家之言受益匪浅!
  •   图书不错,看了之后再评
  •   书的质量很不错,老先生的书看着很有感觉,好书啊,值得拥有~
  •   喜欢许老纵论天下事的感觉,读读还不错以。
  •   很有启迪,令人沉思。
  •   找了很久终于买到,飞机上的读物,旅行中的读物,非常耐读。
  •   这一系列都是绝赞!
  •   质量好,书不是很厚,快的话几天就能看完,但是书的内容还是很有水平的。
  •   跟想象中有差距,写得有些琐碎
  •   这本还没开封,但是封装得很好。质量也很好。满意。
  •   铁葫芦图书出品,必是精品。。
  •   书很不错,很有功底
  •   包装精美。价格实惠
  •   浅显易懂,写的特别好,尤其是第十七和十八章。
  •   思路开阔,后生值得学习
  •   中有提到这本书,还没看,很期待.
  •   许倬云说历史:现代文明的成坏
  •   从《西周史》到《大国霸业的兴废》
  •   三种不同国家形态下的政府权力膨胀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