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名为李香兰

出版时间:2012-12  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作者:(日)李香兰  页数:238  译者:程亮  
Tag标签:无  

前言

前言二○○四年(平成十六年)十月二十六日,我前往小菅的东京拘留所,去见原日本赤军首领重信房子女士。穿过迷宫般的漫长回廊,我好不容易才走到候见室,在此等待重信女士的出现。不久,在身穿制服女警的带领下,重信女士步入房间。我伸出手去,想与她握手,指尖传来的触感却异常坚硬。原来,我的注意力一直都在她身上,并未发现我们两个人之间隔着透明的丙烯隔离板。虽然不能握手,我仍将双手掌心贴在了丙烯板上,重信女士也将掌心放上,与我的手叠在一起。她脸上带有一种铅华洗尽般的优美神态,并冲我露出了淳朴的微笑。一九七三年(昭和四十八年)八月,身为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我曾在黎巴嫩单独见过重信女士。三十年时光荏苒,昔日的她身为革命斗士,满怀自信,而今在日本却成了刑事被告人,自由遭到剥夺,生活与世隔绝。恐怕她终究无法摆脱自己的命运了——我这样想着,某种感慨同时涌上心头。命运。我的命运……倘若我并未在大正末期出生于“满洲国”的“建国”之地,这个世界上就不会存在歌手李香兰,不会存在成为日本国策公司——“满洲映画协会”的女演员,并在战后被判为汉奸而抱有必死觉悟的李香兰,也不会存在身为李香兰的山口淑子。我偶然间被身披“战争时代”这件外衣的命运所操纵,人生中的每条道路都由不得自己选择。待到察觉时,我已被夹在相互争阋的母国中国和祖国日本中间,拼斗的火花溅满全身。我被生生撕裂,苦闷的鲜血四下流淌。还有一位女性和我一样,也同时代展开了艰苦抗争。她是犹太裔俄罗斯人,名叫柳芭•马诺索菲•古丽奈茨,是我的挚友。她多次出现在我人生的转捩点,鼓励我,还救过我的性命。有关详细情形,正文自有交代。半个世纪过后,我们再度相逢,执手互望泪眼,双双无语凝噎。那时我才得知,她和她的家人也未能逃脱命运的摆布,成了那场战争的牺牲品。会见重信女士的同年八月,我在《日本经济新闻(早刊)》上连载了《我的履历书》。每每执笔,我脑海里就会浮现出过往的种种情形,将记忆唤醒。有些场景依然历历在目,有些则已遥不可及,细节变得模糊不清。而且,在回顾自己前半生的同时,我常会陷入沉思——中日战争虽已结束六十年了,残留的伤口却仍未彻底愈合,两国之间还存在太多创痕亟待修复。重信女士、我和柳芭皆逃不开命运的摆布,而本书出场的各色人物亦是如此,或仍顺命运而生,或已随命运而亡。其中,身承古老清朝血脉的川岛芳子,一生凄惨,终以叛国汉奸的罪名而被枪决。其下场缘何至此?今番读过她的审判记录,我才得以知晓真正原因。判决书的内容轻易便推翻了关于死刑判决的普遍说法,今随文附于卷末,以供读者参考。若将历史视作个体人生的总和,那么本书或许便可称为我眼中昭和历史的一个侧面。我的自传笔法拙劣,内容无奇,倘若它能帮助那个时代的人忆起往昔岁月,能够成为肩负未来年轻人的一点精神食粮,那将是我最大的喜悦。

内容概要

  《此生名为李香兰》一书,是李香兰在《日本经济新闻(早刊)》上连载的专栏文章结集,也是这位传奇女性的自传(非合著)首次在中国出版。我偶然间被身披“战争时代”这件外衣的命运所操纵,人生中的每条道路都由不得自己选择。待到察觉时,我已被夹在相互争阋的母国中国和祖国日本中间,拼斗的火花溅满全身。
…… 若将历史视作个体人生的总和,那么本书或许便可称为我眼中的昭和历史的一个侧面。

作者简介

李香兰(1920 年2 月12
日-),本名山口淑子,生于中国奉天(今沈阳)近郊的北烟台,祖籍日本佐贺县,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著名歌手和电影演员,代表作《夜来香》曾被传唱大江南北。1906
年其父远渡重洋来到中国。1933
年被李际春收为义女,改名为李香兰。日本战败后,李香兰被控“汉奸罪”判死刑,因户口簿证明其日本人身份,被无罪释放,于次年四月回到日本。
在日本继续其演艺事业,并于1950 年应邀前往好莱坞和纽约学习舞台演技,与卓别林成为朋友。1974
年参加参议院竞选,此后一直活跃于政界,并多次访华,为改善中日关系而奔走。《此生名为李香兰》一书,是李香兰在《日本经济新闻(早刊)》上连载的专栏文章结集,也是这位传奇女性的自传(非合著)首次在中国出版。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李香兰”诞生
 加米拉
 最初的记忆
 柳芭
 初为歌手
 前往北京
 男装公主
 女演员诞生
第二章 “五族协和”的女主角
 初见祖国
 大陆三部曲
 日剧七圈半事件
 还想保护你
 甘粕董事长和川喜多先生
 《万世流芳》
 自豪与良心
 《我的夜莺》
 夜来香幻想曲
 昭和二十年八月九日
第三章 再见,中国
 战败
 间谍嫌疑
 户籍抄本
 狱中写信
 命运
第四章 战后、柳芭
 人人需要“李香兰”
 田村上等兵
 未问世的影片——《黄河》
 好莱坞
 结婚
 离婚
 退出影坛
 重返母国
 投身政治
 啊!柳芭!
 后记
 川岛芳子(金璧辉)审判记录(选粹)
 李香兰(山口淑子)
 电影作品年表(1938年-1958年)
 李香兰(山口淑子)音乐唱片目录
 李香兰(山口淑子)简略年谱
 编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我无法忘记在那里所喝的水的甘甜,而那只是从黄河汲上来的水,将上部一点点清澈的部分煮沸,再用纱布过滤所得。 是夜,我在广场上演唱。士兵们将牛奶瓶斜着割开,做成烛台,却连这点光亮都不敢透露,因为河对岸就是中国军队的营地。在星月光下,士兵们集合完毕。我压低声音,如喃喃自语般地唱了《来到海边》的第一小段,士兵们从第二小段开始齐声合唱,浑厚的歌声绵延不绝。这些在战场上随时可能丧命的年轻男子低声唱着,肃穆的声音与深夜的寂静融为一体。在我演唱过程中,士兵们纷纷向我伸出手来,小队长则大喊:“不能碰!”“不能碰吗?”已有多年未见过女人的士兵们纷纷用渴求的眼神注视着我。接下来,我又演唱了《荒城之月》和《苏州夜曲》,士兵演唱了日本民歌,最后我们合唱了《战友》。 那晚,我未穿盛装,没有化妆,自然也无伴奏,有的只是明月、繁星和歌,但我真正觉得,我的歌抚愈了战场上那些人如同创伤般的渴望。我想,那是我此前从未登上过的最豪华的舞台。 自那以后,我每天早上都会目送出击的士兵们离开,却很少见到全员归来,每天都会有年轻的生命离开这个世界。 影片的拍摄在部队的保护下继续进行。一天,突有子弹射向了明晃晃的反光板。河岸两边开始枪战,我们则趴在泥中。那些中国演员和职员不得不躲闪本国士兵射出的子弹,不知他们做何感想。 不过,拍摄过程中爆发的枪战很快就结束了。据说有人说了好话,并证明这边的人都是中国人。 可是,影片拍摄的辛苦却丝毫没有改变。将脑袋扎进黄河,让河水一直没到脖子;在灼热的沙土上来回爬行;在麦田中往来奔跑,被划得浑身是伤——如此残酷的拍摄足足持续了两个月。 总算挨到拍摄结束,我们乘上了自开封返回北京的列车。当列车临近新乡这一站时,我们所在的车厢后面又连上了两节铺有草席的病房车厢。我起初以为那是满载红花的敞篷车厢,走近一看才发现,被我看成红花的实则是浑身浴血的士兵们,我不禁僵在当场。车厢里的景象惨不忍睹——断了手脚的人浑身抽搐,在一片呻吟和喊叫声中,还夹杂着要水喝的声音,以及呼唤母亲的声音。

后记

编后记对于出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或之前的读者来说,李香兰是一个具有神秘色彩的,又带着亲切感的名字。她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著名的歌星和影星,她的代表作《夜来香》《何日君再来》《苏州夜曲》是当时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李香兰是一名出生在中国奉天的日本人,本名山口淑子。她生活在中国的二十六年间,这一特殊的身份使她经历了极其曲折而传奇的一生,也使得她半生都在“祖国”和“母国”的战争中挣扎,还险些因为“汉奸罪”而丧命。她的自传,除了掀开这位传奇女子的神秘面纱,也从特殊的个人角度记录了历史,为抗战史提供了另一个断面。人们关于李香兰的争议从未停止,她为“满映”拍摄的一系列带有日本军国主义色彩的影片一直遭人诟病。对此,她本人一直表示深深的悔恨,认为那是自己在少不经事时犯下的错误。回到日本后,她一直为此悔过。一九七四年当选为日本参议院议员后,她一直致力于中日友好事业,并多次访华,还曾受邀到中国参与各类文化演出。二〇〇五年,李香兰在媒体上发表长文,劝诫日本首相不要参拜靖国神社,原因是“那会深深伤害中国人的心”。并提到:“对于那段历史,我们应该正视,不要使它积重难返。我希望中国的年轻人能够了解我的命运,借此促进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中国和日本是我的‘母亲之国’和‘父亲之国’,我最不希望见到两国的友好关系出现问题。周恩来总理说过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日本人应该用自己的良知清算过去,两国年轻人更应用全新的广阔视野,认真考虑将来如何友好相处。”在本书中,李香兰没有美化日军侵略中国的事实,也没有歪曲中国人民的抗日行动。她本就是那个特殊时代背景下的受害者。她在八十多岁时揭示这段历史,和日本主流掩盖史实的政治右倾化相悖,这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良知。本着忠实原著的原则,我们对原版书内容未作删节,同时也保留了其中所附的参考史料。编辑过程中处理如下:第一,译文保持原著的语言特色,对文中涉及大众所不熟悉的历史名词、人物加以注释;第二,尽量保留原文的时代特点,保留文中出现的中国地名的旧称;第三,原版书中的历史重大事件、人物、年代的说法都属日本惯用,根据《辞海》和《大百科全书》中的记录,均改为我国出版物规范用法,而对于语境需要而无法修改的,都加以注释说明;第四,原版书都以日本天皇年号纪年,我们保留这个特点,但在相应的年号前加以公元纪年;第五,关于川岛芳子的审判记录,参考国民政府审判金璧辉秘密档案部分影印件,国民政府河北高等法院关于川岛芳子的审判档案影印件;第六,书末的简略年谱中涉及的历史时间节点,大部分已在《辞海》和《大百科全书》中核实过,因史料有限,难免会有错漏,诚恳期待各界读者予以指正。

媒体关注与评论

传奇女子李香兰:前半生无奈后半生悔过“中国人不知道我是日本人,我欺骗了中国人。一种罪恶感缠绕着我的心,我仿佛走进了一条死胡同,陷入了绝境。”现年89岁的李香兰在晚年写下了这样饱含忏悔之意的话。无论在日本还是中国,李香兰都是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女子——张学友的一曲《李香兰》,让无数中国人记住了这个名字;2007年,东京电视台制作的电视剧《李香兰》播映时,在日本引起轰动;十几年来,日本著名的四季剧团将音乐剧《李香兰》作为保留节目,在日本、中国、新加坡等地常演不衰……李香兰何许人也?她究竟是命运离奇的弱女子,还是文化汉奸?是美艳动人的歌坛明星,还是日本间谍?为了解真实的李香兰,近日,笔者采访了三宅清子女士(现居日本伊丹市梅木,已年过九旬)。她与李香兰一样,出生于满铁公司职员家庭,就读于同一所小学。她眼中的李香兰,有着更为真实的性情。李香兰的命运,其实是从一个特殊的角度,反映了中日之间的历史宿怨。让我死在中国和日本的枪弹下李香兰,本名山口淑子,生于沈阳。她虽是纯粹的日本人,却生在中国、长在中国,能讲一口流利的中文。她的父亲,是个亲华派日本人,在满铁任高级职员,后因亲华受到拘留,被撤销职务。13岁那年,山口淑子认了父亲的中国同学、时任沈阳银行总裁的李际春为养父,从此有了个好听的中国名字:李香兰。同年,李香兰患了肺病。为恢复肺部健康,她开始跟随一位白俄罗斯女高音歌唱家学习声乐。一次,李香兰登台为老师的个人演唱会做暖场表演,一亮相,便被奉天广播电台相中。当时的日本,在满洲推行“日满亲善”、“五族协和”的怀柔政策,急需李香兰这样通晓中日两国语言、长相漂亮、歌声甜美的偶像。日本当局认定,有着日本血统的李香兰不可能背叛日本,而要培养一个中国女演员,就说不准了。最后,满铁公司大员甘粕正彦亲自上门“邀请”,原本不赞成女儿为满洲背景的奉天广播电台工作的山口也不敢拒绝。三宅清子回忆说,小学毕业后,李香兰以潘淑华为名到北平求学,自己则转到大连上中学,二人此后再没见面,直到战败后回到日本。在北平,李香兰凭借娴熟的中文与天籁般的歌声,结交了不少中国朋友。这一阶段,日本占领东三省,中国人抗日热情空前高涨。不久,日军入侵热河,中国军队穿着草鞋从南方开来,奋勇抵抗,李香兰的中国同学也纷纷参加到抗日运动中去。聚会中,同学们义愤填膺地抒发着自己的爱国热情,有人问李香兰:“如果日本人发动侵略战争,你打算做什么?”李香兰想了想,面容从忧戚、难过、痛苦转为坚决,她站起来:“我希望站到北平的城墙上去,死在中国和日本双方的枪弹之下。”当时的李香兰,不过是一名十几岁的中学女生,能说出这样的话,不禁让人感受到她的早熟和处于那个时代的无奈。7年红透半边天1937年,李香兰毕业回到东北。同年,满铁出资成立了满洲映画协会株式会社(后简称满映),17岁的李香兰加入其中,由此开始了自己长达7年的演员生涯。她主演的第一部电影《蜜月快车》,奠定了她“懂日语的中国少女影星”的地位。其后,她又出演了《支那之夜》、《白兰之歌》等电影。这些影片大多讲述中国姑娘爱上日本男子的故事,李香兰在片中形象艳丽、性格温柔,很符合日本男人对中国女人的完美设定,很受日本人欢迎,却因奴化意识太强,完全不能被中国人接受。到1942年,李香兰已是“东亚共荣国的巨星”。李香兰还演唱了一系列中国歌曲。《何日君再来》、《夜来香》等歌都传唱一时。她被推上前台,并迅速家喻户晓。其中《夜来香》最为大家熟知,这首歌是百代唱片公司特邀作曲家黎锦光,参考中国民间小调为她谱写的。1945年,她在上海因演唱这首歌,还受到传讯。她说:“他们怀疑我唱这首歌是期望中国(重庆)政府回来。”李香兰说:“在那个战争年代,为了生存,我拼足了力气学唱歌。”同时,她也为自己曾出演“为军国主义服务、歧视中国人的电影”深感内疚。1944年,她断然退出满映,客居上海。作为日本政府一手打造的“亲善”偶像,李香兰的爱情也受到格外关注。三宅清子女士回忆,李香兰曾与日本满洲开拓团的调查员高木敬一相恋。高木也是满铁子弟,因亲华被定性为“危险分子”。他比李香兰大几岁,二人从小就交往甚密,李香兰走红后,他们不得不在日本军方的强硬干预下断绝往来。李香兰的前半生,几乎都在中国度过,只是在满映从艺期间回过几次日本。第一次“回国”,是在1938年,李香兰以“满洲国”女演员的身份乘船到日本“访问”。经过日本海关时,一位水上警察官将她叫到一边严加训斥。不知自己犯了什么错的李香兰非常惶恐,许久才弄明白,警察官见她手持日本护照,认为她身为“上等”日本国民,却甘心穿着“下等”中国旗袍,这侮辱了日本国民。这让了解中国文化、心地单纯的李香兰极为震惊,她这才意识到,中日间的矛盾与隔阂,已经如此深刻。警察官坚持要李香兰立刻脱掉旗袍,换上和服。最后还是满映负责人员赶来,说明李香兰实际是为宣传日本在中国“亲善”的演员后,此事才得以作罢。这件事对李香兰刺激很深。她曾在自传中感叹:“日本人对亚洲其他民族的优越感和不平等,是多么露骨啊,真是一个令人厌恶的民族。我当时就在想,如果有一天,日本在中国失败了,中国人会不会给日本人同样的侮辱呢?”用一生来悔过抗日战争结束后,李香兰被当作“文化汉奸”遭到起诉。然而,她日本人的身份使罪名无法成立,加上其从艺期间并未参与政界活动,法官于是当庭宣判她无罪。这立刻引来旁听席上中国民众的一片哗然:对李香兰扮演的一系列美化和谄媚日本人的银幕形象,他们深恶痛绝,纷纷要求重审。这时,被告席上的李香兰唱起了自己的歌。她一边唱一边流泪,并一再向旁听的群众鞠躬致歉。唱到最后,法庭上的中国人无不感动落泪。庭议结果,李香兰被无罪释放。这件事,同日本著名女谍川岛芳子最终被认定为是中国人金璧辉,并以汉奸罪枪决,都成为当时的大新闻——说日语,用日本名字的原来是中国人;说中文,用中国名字的却是日本人。1946年,李香兰被遣送回国。据说,直至船只起航,她都一直躲在卫生间里。回国后,她再度活跃于歌坛、影坛,也曾到香港拍过影片、灌制唱片。1958年,李香兰嫁给外交官大鹰弘,以大鹰淑子的名字继续各种活动,并成功参政,做到参议员。对中国人民宽恕的恩情,她始终不曾遗忘。在此后的生涯里,她坚持不变地表达对日本侵略战争的厌恶,并切实为中日友好做了不少工作。1972年,周恩来总理和田中角荣握手,中日关系有望恢复正常化的那一刻,李香兰以泪洗面:“这是我一生中最好的一天!”2005年,她发表长文,劝诫日本首相不要参拜靖国神社,因为“那会深深伤害中国人的心”……13岁出道,17岁走红,23岁攀上事业巅峰,26岁黯然回国……前半生,李香兰没能决定自己的命运;后半生,她生命的主题就是悔过。就像她自己说的:“一个被时代、被一种虚妄的政策愚弄的人,如果噩梦醒来后,能有机会对当时的行为反思,或加以解释说明,也是幸福的。”我们希望,耄耋之年的她,已找到自己心灵真正的安宁。——《环球人物》杂志特约记者 萨苏

编辑推荐

《此生名为李香兰》编辑推荐:你听过张学友的同名歌曲,却不知道她是谁。她是川岛芳子的密友;张爱玲眼中的“精灵”;《夜来香》的原唱者……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最美丽的女人。传奇女子李香兰自传,首度引进国内,揭开一段尘封往事。生在中国、成名在中国,却有着日本血统,曾因此差点被判汉奸罪处死。半生在中国,半生在日本,充满矛盾而戏剧化的一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此生名为李香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0条)

 
 

  •   对于李香兰这个名子,在老一辈的人中应不陌生,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恐怕很陌生。她是一个传奇女性,这本书是她在《日本经济新闻(早刊)》上连载的专栏文章结集,也可把它看作是作者的自传。其内容丰富精彩,值得一读。
  •   李香兰的身份很特别也很痛苦吧,祖国和母国。她的一生真的很传奇。
  •   借助很多的老照片,介绍了李香兰的一生,了解了一段历史。并且像我这样的人还能从中读出一些不适合在此评论的内容。呵呵
  •   确实想多了解那首同名歌曲的真人,歌好听,人也如歌吧~~~
  •   书的装帧特别好,买了之后有种物有所值的感觉~
  •   书看完了 其实内容我真的不喜欢 但是质量很好 有质感 还是要赞一下
  •   书皮有折损,但是里面还可以。
  •   质量不错 内容了解即可 没有买的必要 除非很想买
  •     李香兰是个在中国现代史上无法不被提起的人物,早就从对她的恶名“汉奸”时知道了她,也从大众媒体上刊发的与她或相识或不相识的人,回忆她、解读她,不过此书是其自述的文字,虽然无法说是完全中正,但是应该是她的夫子自道!    此书装帧很好——个人以为其实不并发精装本!但是中文版的编辑方针不够好:擅自将作者使用的日本纪年法放在中文版的公元纪年法之后——应该反过来才对;其次是更改了作者使用的一些历史用语(如地名)——应该是在历史用语后加注;更有为了中国的“政治正确性”,随便更改作者的观念——这也可以归入见怪不怪的惯例吧?!
  •   方方面面都很好
  •   满足了我的期待
  •   李香兰是个在中国现代史上无法不被提起的人物,早就从对她的恶名“汉奸”时知道了她,也从大众媒体上刊发的与她或相识或不相识的人,回忆她、解读她,不过此书是其自述的文字,虽然无法说是完全中正,但是应该是她的夫子自道!此书装帧很好——个人以为其实不并发精装本!但是中文版的编辑方针不够好:擅自将作者使用的日本纪年法放在中文版的公元纪年法之后——应该反过来才对;其次是更改了作者使用的一些历史用语(如地名)——应该是在历史用语后加注;更有为了中国的“政治正确性”,随便更改作者的观念——这也可以归入见怪不怪的惯例吧?!
  •   其实李香兰的经历应该可以写洋洋洒洒一大本吧 作者的文笔像小学生作文 篇幅都不够长 也不能让读者进一步了解作者 只能知道个粗略 而且作者还把自己人生经历有节选的写作 可想而知 读的很快 但内容太白味
  •   此书开本比一般的书要小,纸张和印刷很好,不过没想到比以前出版的李香兰本人和别人合著的自传《李香兰之迷》内容少了很多,使此书内容空洞、收藏价值打了折扣。这次买的新版本,很有点失望。
  •   其实早该想到,女明星的文笔能好到哪去
  •   听李香兰自述那段历史,感慨万千。
  •   书的内容是纪实,川岛芳子与李香兰的感情、、、、、
  •   先看了上户彩桑的电影,对李香兰其人很感兴趣才买的书,如我所愿,是一本平时的自传。
  •   书籍质量很好,服务态度也较好。
  •   盼望这本书的出版盼望了好几年,因为日语能力不是很好,所以自然期待有人能够做翻译。李香兰曾经写过《我的前半生》,而这本则是她自己认为自传的“最终版”。这本书与很多自传不同的是,李香兰的生活经历异常丰富,但她并没有执着于细枝末节,每个部分都是简单带过,重点让读者感受到一个真实的自己,而不是所谓的史料“秘辛”。... 阅读更多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