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问答166

出版时间:2008-4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作者:高桥素子  页数:36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黑乎乎的虾为什么一放入开水里就会变红?”“维生素A、B、C等等,这些名称是如何命名的?”这些虽然都是些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也是人们常常要提起的疑问,但大家是不是真的好好想过这些问题?比起抱有疑问的人来,恐怕对此习以为常的人要多得多吧。  其实,这两个问题是l0岁的女孩子和3岁的男孩子向父母提出的。  本来,每个人都有“为什么?”“怎么会这样的?”之类的好奇心理,但成年以后,不知不觉中,人的这种好奇心就沉到了心底的不知哪个角落里,被锁上了。如果缺少了好奇心,人类恐怕永远不会进步了。  一提起“科学”两字,很多人就会联想到艰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脑子里变得混沌一片,所以干脆敬而远之。不过,单是专业术语和化学公式并不等于科学,只有对包罗万象的大千世界充满兴趣,也就是怀着“为什么”、“怎么会这样”这样的好奇心,才是走向科学的第一步。  通过提出疑问,来感受科学。科普杂志《Quark》(现已休刊)曾开辟有一个“Quark Question”(夸克问答)栏目,专门针对读者提出的各种朴实的问题和身边发生的奇怪现象,请各个领域的专家和研究人员进行解答。《科学问答166》就是从这一栏目刊登的问答中编选而成的。

书籍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第1章 自然界的奇特现象1.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2.为什么从来看不到侧面的彩虹?3.云朵的形状是如何形成的?4.漂浮在城市上空的淡褐色薄雾是烟雾吗?5.表示地震强度的等级究竟有几等?6.极光蕴藏着强大的电能,能对其开发利用吗?7.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分界线在哪里?8.“海洋沙漠化”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9.巴拿马运河南边和北边的海面高度为什么不一样?10.太阳黑子中有水,这是真的吗?11.在宇宙中看星星并不是闪闪发光的,这是怎么回事?第2章 课堂上学不到的数理化知识12.科学杂志上经常刊载爱因斯坦的肖像画,为什么?13.夸克的电荷数是个非整数,这样的物质真的存在吗?14.真空中真的是什么也没有吗?15.秋千为什么能反复荡来荡去?16.一马力的汽车同一匹马的牵引力有什么不同?17.瞬间消逝的光速是如何计算出来的?18.能否用“波动”来说明“光行差”现象?19.据说水在4℃时其密度最大,为什么?20.为什么打开冷冻于零下15℃的可乐瓶时,可乐会一下子结起冰来?第3章 揭开植物的奥秘第4章 生物的特异功能和奇怪行为第5章 有关人体的传说和奥秘第6章 身体的异常或不适是怎么产生的第7章 高新技术及能源的疑问第8章 关于医学的为什么第9章 日常生活中的有趣现象

章节摘录

  1.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  常识告诉我们:蓝色的物体之所以看上去是蓝色的,是因为人能感觉蓝色波长的光,在那个物体上产生反射的缘故。那么空中的蓝天呢?难道大气中间也有反射蓝色波长光线的物质吗?让我们请教一下早稻田大学的小山庆太教授吧。  小山教授解释说:“在太阳光线中间,波长较短的蓝色系列光线经由大气中的分子散射开来,看上去呈现一片蓝色。严格地说起来,这与大气的密度和光线的射角等有关。以普通的光线和障碍物之间的关系来说,如果障碍物远比波长小得多,那么光线就能够‘偷偷’地穿越;但如果障碍物大到一定程度时,光线就会被反射回来。这就是光的散射。具体地说,高空中大气分子能通过长波长的红色系列的光线,而短波长的蓝色系列的光线却被反射了。”  可视光线的波长约在400~800纳米之问,而人的肉眼能够感觉到红色(波长为大约700)、橙色(波长为大约610)、黄色(波长为大约580)、绿色(波长为大约525)、蓝色(波长为大约470)和紫色(波长为大约415) 等因波长不同而发生的颜色的变化(括号内为波长的中间值,单位均为纳米)。  纳米为十亿分之一米。天空中的蓝色的波长470纳米,也就是10亿分之470米,如果将它换算成毫一级的单位的话,就只有10 000万分之4.7毫米,即大约半个微米的长短。由此可知,它的波长是何其短。  那么比蓝色波长更短的紫色的天空呢?让我们来听听神奈川大学的樱井邦朋教授的解释:“下午两点左右,你背着太阳望向天空,此时所看见的云朵是白色的话,那就是典型的蓝天。随后渐渐地接近黄昏,暮色渐浓,天空就从蓝色变成了紫色。”仔细观察的话,黄昏时的天空确实看上去成了紫色。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科学问答166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