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之统合

出版时间:2008-7  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  作者:修海林  页数:55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音乐学之统合》分中国音乐史学、音乐美学、美育理论与音乐教育学、音乐传播学等五个模块,主要内容包括美育与音乐教育的若干理论问题,远古至西周四声音阶观念的形成及其历史地位,江文也的音乐思想,历史文献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音乐存在的听觉感知基础,有关《声无哀乐论》音乐美学思想评价的若干问题,音乐学领域中的传播学研究,新潮音乐评论中的几个问题等。

作者简介

修海林,中国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史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音乐史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音乐美学会理事,中国唱片总公司艺术顾问。国家《艺术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承担和组织全国教育科学“八五”、“九五”、“十五”重点规划项目课题研究。北京市市属高校“拔尖创新人才”资助项目《中国音乐学术史》主持人。国务院有突出贡献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出版著作《古乐的沉浮一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历史考察》、《音乐美学通论》、《中国古代音乐美学》、《中国古代音乐教育》等多部,获省部级优秀成果奖多项。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音乐学论文80余篇。

书籍目录

中国音乐史学远古至西周四声音阶观念的形成及其历史地位郑风郑声的文化比较及其历史评价曾侯乙编钟六阳律的三度定律及其音阶形态“声曲折”概念的重新界定与音韵学研究视点古代乐舞曲体的特点古乐曲中“解”的结构与功能古乐中“二曲合套”的对比性曲体结构对中日唐代琵琶谱研究差异的探讨宋代词乐的创作特点宋代杂剧南传形式的文物遗存——四川大足石窟“六师外道谤佛不孝”群像考古代声乐演唱理论拾穗关于戏曲音乐“一曲多用”问题的若干断想论王光祈的音乐思想江文也的音乐思想郭兰英的艺术道路及其成就吕骥的大型合唱曲《凤凰涅槃》杜鸣心的钢琴协奏曲《春之采》课题、方法、智力结构——音乐史研究札记三则历史文献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对古谱译解与音响再现学理层面上的几点认识从人的音乐活动出发考察音乐史在历时中展开共时——为中国音乐史研究开拓新路径的感想中国音乐史学科发展前瞻十要点——“哲学、美学、音乐学学术前沿成果报告会”演讲提纲关于中国音乐“双文化”现象的若干思考音乐美学音乐美学理论新构“反映论”与“主体论”——对美学哲学基础的思考谈“音心对映论”之争音乐存在的听觉感知基础音乐存在方式“三要素”与音乐美学研究音乐存在方式“三要素”是如何提出来的“乐本体”与“音本体”:中西音乐学的分水岭从美学的角度看世纪之交的中西音乐问题关于中国音乐美学史研究对象的思考关于“音乐是什么”的理论模式及其不同思考方式——《关于民族音乐学的一种理论》的读书笔札“乐”作为文化行为方式的存在——答刘再生《

章节摘录

中国音乐史学郑风郑声的文化比较及其历史评价前言自先秦以来,历史上的“郑卫之音”问题,曾引发不少哲人儒者的评论阐发,或引经据典考其始末,或论古及今再生新意。仅孔子“郑声淫”一语,便有古今诸家的多少议论!其研究视角多样、结论殊异,引申开去的问题也就更多了。就音乐史的研究讲,此课题既与音乐的文化学、美学的研究直接相关,亦与音乐的风格、形态的研究有某种联系。本文的论述,不从如何理解、评价孔子“郑声淫”含义的角度切人、展开,而是尝试在历史的音乐生活中分析郑风、郑声的不同文化属性,并给予一定的历史评价。这意味着研究并非单纯是史料的解释与互证,而是将人的音乐活动,置于一定的文化背景中,考察其外现的及至心理的行为方式。为此也必须引进某些民族学、人类学的方法,与文献的研究互证互补,综合考察,在历时的过程中展现共时的文化现象。作为尝试,不当之处,还望识者赐教。一、郑风的文化背景及其行为方式今人考察郑风可作直接依据的材料,是传世儒家典籍、古代第一部乐歌总集《诗经》中的《郑风》部分。“风”的原生态,是土生土长的民歌风谣。但是请注意,这类民歌风谣一旦经采诗乐官或编删者的文字雅译、消除方言歧异,在形式上是换了新妆的。《诗》的作品范围在时间跨度上约七百年,空间上所涉地域亦广,然其语言押韵的范围始终一致,显然是整理加工所致。如此看来,仅就“郑风”的概念界定而言,既有采诗前便存在于民俗音乐生活中的郑风,又有采诗后存在于诗乐活动中的郑风。若以实际生活中的郑风为研究对象,二者皆需考察而不可缺一。

编辑推荐

《音乐学之统合》由上海音乐出版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音乐学之统合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