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者张继刚

出版时间:2011-10  出版社:上海音乐  作者:张华  页数:215  

前言

很多人在搞艺术,但很少人是真正的创造者。创造力量不是源于职业,而是源于创造者的生命状态,源于他本真的创造精神不可遏制的持续冲动。如果机缘聚会他正好搞上了艺术,那么,是他的幸运,也是我们的幸运,在这个可以任梦想自由驰骋的精神领域,他一定会给世界创造出点事儿来!    作为观察者,要想描述创造者张继钢,我就必须尝试深入到他的精神中去,去体察他的创造性的生命状态。否则,我们如何能够了解,何以这一个创造者总是创造了这样的东西而不是另外的一些东西。    但是,一个人试图成为另一个人精神的代言人,势必陷入困境。    我所做的,只是尽量将自己的心智退到虚静之中,面对强有力的吸引对象,在持续的观察状态下感受它,欣然接受涌来的惊喜,然后将这些发现、感受置于历史既有的、普遍化的相关经验中去对比,努力给出一些分析和阐释。    上世纪80年代那个艺术思想纷纭活跃的时代,带着黄土地的颜色,张继钢脱颖而出。我开始关注他。    《献给俺爹娘》横空出世,当时我还是《舞蹈》杂志的编辑,组织了一组专业评论,自己也撰写了《张继钢问题手记》一文。打那时起,与张继钢精神往来,至今已然二十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应他的特邀,我得以参加了他的创作团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并近距离密切地接触到他的艺术创造过程。    本书之“创造者张继钢”,是我的角度的观点,我的感受的阐释,融合着的是我的近距离观察和远距离思考的心得。    一万个读者,就会有一万个哈姆雷特;多少个观察者,就会有多少种对“创造者张继钢”的解析。一万个读者心目中的一万个哈姆雷特,当然不会个个都截然不同,而会大幅度重合;每个不尽相同的哈姆雷特各自不同,感悟深浅却未必都相等值。自以为,这里的“创造者张继钢”,与别人眼里的“创造者张继钢”,应当有很多接近的地方。而因为多有第一手资料,进行过反复的咀嚼,历经持续多年的近距离观察和远距离思考,这里的“创造者张继钢”,应当比一般性地采访描述有更深的发掘吧!    如果能成功描绘和揭示出一个鲜活的“创造者”精神标本,是本书的幸事。    即使只是对艺术的思考者们有那么一星半点的启迪,或一鳞半爪的刺激,也都足够作者额手称庆!    在此特别要感谢两个人,一个是极其善良和无私的王建军先生,他与张继钢有着更密切的关系。他为我提供过很多背景资料,不厌其烦地解答我提出的许多琐碎问题。他永远是你登堂入室的坚实后援;另一个是唐凌女士,在创作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的三百多个日子里,作为文化部派出的干部,她每天陪着核心创意组工作,因此也陪着我对张继钢进行观察与思考。她像一束为智慧廓清视野的微光,坐在那里就是照耀,偶尔一两句看似不经意的应和,却会激发我胶着在临界点上的思绪豁然敞开。

内容概要

作为观察者,要想描述创造者张继钢,我就必须尝试深入到他的精神中去,去体察他的创造性的生命状态。否则,我们如何能够了解,何以这一个创造者总是创造了这样的东西而不是另外的一些东西。但是,一个人试图成为另一个人精神的代言人,势必陷入困境。我所做的,只是尽量将自己的心智退到虚静之中,面对强有力的吸引对象,在持续的观察状态下感受它,欣然接受涌来的惊喜,然后将这些发现、感受置于历史既有的、普遍化的相关经验中去对比,努力给出一些分析和阐释。

作者简介

张华,祖籍江苏扬州,1956年出生于贵州兴义,做过舞蹈演员和创作员。毕业于贵州大学中文系,1985年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成为中国新舞蹈的一代宗师吴晓邦先生的关门弟子。
曾担任过中国舞蹈家协会《舞蹈》杂志的编辑、记者。作为著名舞蹈评论家,曾活跃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其评论文章《在寻不到本体的惶惑之后》《中国现代舞先驱之路》《建立中国的舞蹈学》《没有终结的对话》《张继钢问题手记》《大河,交响的祭礼》《地平线——断章》等,在当时有较大的影响。专题学术著述有《中国农耕信仰与民间舞蹈》、《舞蹈美》等。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文化艺术项目策划者和经营管理者的角色介入人型旅游企业,历经了十多年的企业生涯。近年来,与张继钢一起参加了许多国家级的大型艺术活动,曾任“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策划工作室的主任,也是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核心创意组的成员。
目前,潜心于艺术策划与编剧。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张继钢如是者
一、神龙见首不见尾
二、自言自语的张继钢
三、投入最高任务
四、我“盯着”张继钢
第二章 ?精神故乡
一、三晋大地上走来的男孩
二、父亲的凝视,一辆自行车在土路上颠簸
三、母亲的歌唱,大地好大、好静、好美!
四、独自在空旷大地上倾听
第三章 ?向有梦的方向行走
一、荒凉时代的黑色眼睛
二、高贵,将深情升华成梦一样浪漫的美丽
三、深情的美丽,面临巨大压迫而惊心
第四章 ?黄河儿女,怎一个情字了得?
一、五张皮影人偶
二、那一种“酸”!
三、劲风千里“丑秧歌”
第五章 ?俺从黄河来
一、1987年,北京
二、插班生佚事
三、《献给俺爹娘》“揭秘”
第六章 ?这个扭秧歌的人
一、最本真的爆发
二、黄土越呛人,柔情越清润
三、深情的唯美如此悲怆
四、一个超越秧歌的“扭秧歌的人”!
五、寻根思潮的经典造像
……
第七章 大地上的英雄主义
第八章 把梦想还给生命
第九章 中华民族整体精神的亮相
第十章 共和国史诗
第十一章 诗,跨越界限
第十二章 冲击戏剧
第十三章 舞台造型艺术的魔术家
第十四章 人类只开一次的精神之花
第十五章 张继钢谈艺辑录

章节摘录

版权页:果然,牺牲的战友们慢慢都从地上爬了起来,渐渐列成队列,一齐向白衬衫投去慷慨激昂的注目。战士英灵众志成城,跟随白衬衫投入最后的决战。他们前仆后继,向高地冲击,用扑倒的脊梁铺成血路,用高举的双手结成支撑,让浑身战伤的“白衬衫”冲上去,将胜利的五星红旗插上峰顶。战争,军人的生死搏杀,是揭示人性的极致境遇。张继钢让他心目中的军人英雄在这个极致境遇中呈现出他们的人性光辉——个体与群体、生者与英灵、深情的抚慰与生命的支持,在此是交织在一起的整体。这,就是英雄的“军魂”。他使同一个战壕里的所有英灵、所有生者与死者的情感与灵魂都彼此映照,相互推进,共同浴血奋战,直至胜利。而这个整体的核心,是那些与大地有着生命关联的人:他的英雄气概充满大地气息,他总是满怀深情,他似乎拥有着对战友的强大护佑力。他对他所在的群体体现出承载的宽厚,这种承载可能来自张继钢赋予他的某类艺术性浪漫气质,这种气质使他充满感染力,不仅是对观众的感染,更是对其战友们的感染,因为这样的感染他成为他们的核心。最后,我们看到,这样的人,他的基本舞蹈动作形象往往来自秧歌或某类民间舞素材,他用整齐的秧歌步伐凝聚着与他共同英勇奋战的战斗群体。张继铜对他心目中的英雄的敬意格外深情有加。胜利的红旗在顶峰高高飘扬,仍然意犹未尽。大幕落在一个神来之笔上:一队当代军人持枪列队上场(真实的军人而非演员扮演),他们仪仗隆重,向硝烟远去的昔日战场英雄,立正!庄严致敬!最后这一笔,穿越时空,拉近到当下,人生况味,立刻与当下的我们相连,又立刻显出它的深远….英雄站到了大地上,英雄的性格和命运当然就充满了人生滋味。大地上的人,是一个一个的;大地上的英雄,也是一个一个的。十年后张继钢被要求创作一台反映军营生活的主题晚会时,名字上经历的周张,很说明一些问题。他当然清楚,表现军营,应当落实为表现军营中的人。军营中的人,最主要的就是士兵。于是,命名出来了:《士兵的日记》。士兵,日记,显然是个极佳的切入点。但是,还是觉得差些什么。对,“这一个”,必须具体到“这一个”,《一个士兵的日记》,名字站住了。对照当初《一个扭秧歌的人》立意的打磨,张继钢艺术精神的一贯作风,可见一斑。也许,张继钢并没有系统地阅读过各种人本主义哲学经典;也许,他也没有将人本主义当回事正儿八经地进行过系统思考。但是,他自觉地抗拒一切宏大的、夸饰的空洞口号。从创作的起点到终点,任什么样的表现内容,必须被孕育成有血有肉的人来被满怀深情地体察;再宏大的叙事,一定要落实到具体化、个性化的人的活动来被关照。张继钢的这种人性关怀,来自他已经近乎与生俱来的本能的深沉的大地情怀。

媒体关注与评论

本书是我的角度的观点,我的感受的阐释,融合着是我的近距离观察和远距离思考的心得。作为观察者,要想描述创造者张继钢,我就必须尝试深入到他的精神中去,去体察他的创造性的生命状态。  ——张华真诚是艺术的生命,真正的艺术,是从生命中自然流淌出来的。创新是一扇旋转门,被你打开的同时,立即是对别人的关闭,被别人打开的同时,立即是对你的关闭。  ——张继钢

编辑推荐

《创造者张继刚》是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创造者张继刚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没有预想的那么好,整体还行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