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韩寒

出版时间:2008  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作者:韩仁均  页数:208  
Tag标签:无  

前言

  我爸爸这本书其实已经出版了很多年,其实这个序应该是第一版的时候就写,但当时为了避嫌,所以没有写。在国内看来,父亲出一本书写自己的儿子,无论写的多好都是不好的。当时是上海人民出版社邀请父亲写这么一本书,我父亲一直很喜欢写作,写得也很好,可以说我现在写东西就是受了他的影响。事隔多年以后,我觉得还是应该写这个序,因为避你妈的嫌。  在几年前的一天里,我终仔细地翻看这本书,觉得可以为大家写下这个序。我相信看完此书的人自有公道的评价。

内容概要

  “韩寒”这个名字,曾经引起整个社会的争论不休,“韩寒现象”是人们经常探讨的一个热门话题。该书由韩寒的父亲所写,向读者介绍了韩寒的成长经历。该书内容丰富,资料全面,有助于读者对“韩寒”这个特殊现象及韩寒这个人有一个较为全面客观的认识。

书籍目录

  还没出生的时候,他就叫韩寒  小学从没得过“双百分”  丢三落四  “培养”心理承受能力  一场车祸  养狗悲欢  在读初中的日子里  一个人的潜能  重要的是证明自己——关于新概念复赛  课堂上写出《三重门》  从留级到休学  第一次出远门  文章好就是真的好  《求医》出现在试卷里  先到老师那儿去搞素质教育  文章要有思想  媒体关注  有感于学生关注韩寒  关于“韩寒现象”大讨论  遭遇盗版  我们没有培养韩寒  签名售书和南京风波  关于创新教育  开放起跑线  不是后记  关于木木  关于盗版和伪本  关于狙击手  关于官司  关于赛车  韩寒档案

章节摘录

  小学从没得过“双百分”  我的老家在上海市金山区亭林镇。韩寒的童年就是在那里度过的。  你也许在电视里或者什么地方看到过小狗认字的游戏。韩寒小的时候,我们也跟他玩过类似的认字游戏。  还在韩寒不会讲话的十个月大时,我们把“上、中、下、大、小”等写成一些硬纸片,然后教他认字。后来我们问他“上海的上是哪一个”,他就指“上”的卡片,问“下”,就指“下”的卡片。把卡片弄乱,他也不会指错。我们觉得很好玩。  韩寒的外婆家住在亭林镇上的一处老街上。老街挺老,居民家没有卫生设施,镇上有一个叫清洁所的部门,类似现在的保洁公司,每天为居民家倒马桶,倒好后就把各家的马桶晾在沿街的墙壁边上。韩寒的外公在一处墙壁上写了这么几个字:此地不准放马桶。韩寒小时候到外婆家去,大家就好玩地教韩寒认字:此地不准放马桶。几次一来,韩寒居然记住了这几个字,问他“马”是哪个字,他不会指“桶”。  这时我们意识到这样教下去不行,会教歪他的,到以后正式读书时纠正不过来就麻烦了。再说识字一多以后,读书时没了新鲜感,可能会产生厌学情绪。于是,我们觉得不能再教了,也就不再教他认字。  韩寒小学就读于亭林镇中心小学。当时韩寒这个年级共开设四个班级。分班前,韩寒母亲要我去找找人,让韩寒分到一个教师力量强一点的班级。我不喜欢这么做,对韩寒母亲说:关键在孩子自己,如果他行的话,那么到谁的班级都会读得好;如果他自己不行,那么再好的老师也没用。我没有去找入。韩寒就被随便地分在一个班级里,并没有到一个很多家长都想让孩子去的班级。  读一年级时,一次他母亲到学校去接他。  还没放学,他母亲就和其他家长一起在教室外面看他们上课。  当时正在上语文课,老师在教学生用“山”字组词。大家纷纷举手发言,学生们把“山”分别组成了“上山”、“下山”、“土山”和“高山”这四个教材上“指定’’的词。这时,韩寒举起了小手,他母亲紧张得连大气都不敢出,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叫他起来,韩寒说出了一个书上没有的词——“金山”,就是我们当时的县名。他母亲终于松了口气。  别看现在韩寒老是和应试教育作对,可小时候却对分数十分认真。一年级期末考试,韩寒语文得99分,原因是他把“一座桥”写成了“一坐桥”,老师批错,扣了1分。韩寒不服,居然去找老师论理,讲字典上讲的可以这么用。后来当场查《新华字典》,在这个用法上,两字果然相通,老师对他大大地鼓励了一番。  当时韩寒的数学成绩也不错,一次他回家悄悄地对他母亲说:妈妈,你别说出去,今天数学老师亲我了。小的时候,他长得很讨人喜欢,但老师亲学生并不多见。  由于他思维活跃,“知识面”相对较广,所以当时班级里逢上公开课,韩寒就常常成为被老师叫起来发言的重点对象。  初识汉字以后,韩寒就开始像模像样地看起了《故事大王》等刊物。韩寒从小就一个人睡一个房间。当时我们要求他晚上八点钟睡觉,可他根本不按时睡觉,钻在被窝里看书。有时我们把书没收掉,但等我们睡着了,他又拿书偷看。不可否认,看书对拓宽思路确有好处。二三年级的时候,韩寒写作文就开始“虚构”情节,他似乎从未为许多小朋友都感到头痛的写作文头痛过。  应该说,韩寒的天资并不笨,但他的分数一直没能跻身班级最好的行列,只是中间偏上一点,从没得过让许多家长引以为自豪的数学、语文“双百”分。问问他,都说会做,包括做错的,也说会。当时我想,只要瞳就行,在分数方面也就没有对他有很高的要求。  我们也不限制他看电视。韩寒小时候非常喜欢看《唐老鸭和米老鼠》和《成长的烦恼》。当然,我们也挺喜欢这两部片子,常常是一起看得乐不可支。《成长的烦恼》,我们还录下了好几集,以后韩寒经常拿出来放上几集。就像后来他喜欢看钱钟书的《围城》,家里的那本《围城》被他翻得破旧不堪。小学的时候,韩寒经常“创作”一些笑话,并在《故事会》和《故事大王》上发表过几则小幽默和笑话。这可能与平时一些课外书籍和电视等文化的熏陶有一定的关系。  丢三落四  韩寒从小就有一些我们觉得很不好的习惯,就是丢三落四、粗心、“马大哈”,对许多事情都不太上心。有些事情我们跟他说时,他“嗯”得好好的,我们以为他听进去了,可事后他会一点都不知道——事实上他当时根本没有听进去。  现在韩寒出门,我们说得很多的一句话就是要他保管好东西,别弄丢了。韩寒读初中住到朱泾镇后,就丢失过不下十把钥匙。我每次配钥匙都是几套一配的,弄得我成了那位配钥匙师傅的大客户了。一天晚上,我和他母亲因老家有事回了亭林,谁知这天韩寒正好丢了钥匙,结果这天他在房门外的楼梯上蜷缩了一夜。当时想想心里很不忍,后来又想:让他吃点粗心大意的苦头也有好处,让他知道粗心是要付出代价的。  韩寒的文具用品也经常丢失,课本和作业经常找不到。有时买了东西,却根本到不了家里。一次好不容易凑满一元五角买了一份《南方周末》,结果到家里发觉根本没有拿报纸——当时只顾了凑钱,并且为终于凑满了钱而高兴。韩寒后来休学后第一次一个人出远门到北京去时,我们以为他会丢失许多随身带的生活用品的,心想只要人能平安回来就好,谁知他倒是一样东西都没有丢失。  韩寒喜欢乱扔东西。从小,他玩到哪里,就把东西放到哪里,甚至把自行车随便停到哪里。所以一到晚上,总有邻居把韩寒扔在那里的衣服、玩具等东西送回家来。就是现在在家里,他手机丢得一时找不到了,就打电话找自己的手机,于是手机有时在被窝里叫,有时在书堆里响。小时候,他的零用钱也乱扔。一次,我在修剪屋前的冬青树时,在树叶间发现了两张十元的人民币。这当然不会是谁暗中给了我工钱。我感到很好奇,便去问韩寒。这事除了韩寒不会是别人干的。果然,韩寒说,怪不得他后来想来想去想不起那二十元钱到哪里去了。我问他为什么把钱“藏”到了那里,韩寒说他没藏,可能是当时正好拿了钱去买东西,忽然遇到了大人,或者是忽然想起要做一件什么事,便随手把钱往那儿一“放”,事后就忘了。等想起要用那笔钱时,就再也记不得放在哪里了。  上初中时,有一天韩寒骑着自行车去上学。到学校门口的时候,正在值日的语文老师把他叫住,问:韩寒,你的书包呢?韩寒朝自行车书包架上一看,空的。原来忘了金书包,于是马上飞快地骑着自行车回家拿书包。  小时候,有一次他约了邻居晓峰一起去小商店里买话梅吃,结果买好后他忘了,而晓峰也忘了话梅是韩寒买的,一个人吃到了家里。晓峰回家后,他的父亲问晓峰买话梅的钱从哪来的,晓峰这才想起是韩寒买的。他父亲说,既然话梅是韩寒买的,那你怎么吃光了?叫他快把钱去还给韩寒。这事,让大家笑痛了肚皮。  在家里的丢三落四,乱摊东西,几乎构成了他和他母亲之间所有矛盾中的大部分矛盾。  与韩寒相反,韩寒的母亲特别喜欢整洁、有条理。  我虽然不太会整理,但能够不弄乱东西;弄乱后,也会把它重新弄好。  韩寒却不会。他一如既往地想怎么弄就怎么弄,从来不会整理好,从来不会“恢复原样”。  韩寒母亲曾经想把韩寒的这个习惯调教过来。有人认为这是行为偏差,纠正的办法是,比如他回来乱扔书包,那么就让他重新背上书包,然后叫他出去,再重新走回来,直到把书包放好为止。我们试过,但没有效果。我们终于明白,这是一个人的天性。就像有的孩子很小很小,用不到大人教,他做事就会很有条理、很细心。  有朋友“安慰”说,不要紧,韩寒这是不拘小节,说明这个人以后会做大事情的。事实上,韩寒的这种粗心让他失去了很多。比如,他考试考不到“双百”分或者考不到理想的分数。如果真如他说的“懂了”的话,那么唯一的解释就是粗心。  这种丢三落四别说会成就“大事情”,就是他学生生涯中唯一当上的一次“官”也让弄丢了。读小学低年级的时候,有一个学期,韩寒当上了班级的学习委员,也就是“两条杠子”的那种小干部。他的职责是负责把各个小组长收起来的作业簿子交到老师那儿去。可有一次,老师  好久批改不到学生的作业,就去问学生。同学们都说早就交给小组长了。问小组长,都说早已交给韩寒了。查到最后,问题出在韩寒的身上无疑了。去韩寒那儿一看,那一叠叠作业簿子果然静静地躺在他的课桌抽屉里好几天了。老师对韩寒母亲说,韩寒很粗心,让他停做几天看看。韩寒母亲把老师决定让他“停职检查”的事告诉了韩寒。小小年纪的韩寒,竞如释重负地长出了一口气说:“无官一身轻!”令我们差点喷饭。  可再粗心的人,也有心细的地方。  比如,他上高中后写长篇小说《三重门》,这期间要经过寝室、教室、家里,还要对同学、老师、家长有所回避,500格稿纸,400多页,竟然没弄丢一页。  比如,那次到湖南卫视去录制一个节目,在长沙火车站地下人行道里,看到一个垃圾桶里在冒烟,那么多人熟视无睹,可韩寒发现了,他折过去告诉了车站工作人员。同样的一幕,也在上海地铁人民广场站里发生过,当时也有一个垃圾桶里面冒着烟,可能是吸烟的人乱丢烟蒂引起的。我对韩寒说,应该有烟雾探测装置,会自动报警的。可他还是去报告了工作人员。

编辑推荐

  如今提起韩寒,恐怕无人不识。他先是藉着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名声鹊起,然后凭一本小说《三重门》红遍大江南北,复旦不惜放下架子向他招手后,韩寒这小子却退学流浪去了。他的特立独行引来了无数的欢呼。到底他是来自于一个怎么样的家庭呢?到底《三重门》里的老爸是不是取自他自己老爸的原型呢?最直接可信的方法,当然是看看他老爸的自述吧。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儿子韩寒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条)

 
 

  •   内容和装帧都很好的图书,值得推荐
  •   非常满意,比较实用、价格合理。
  •   儿子韩寒
  •   就是为了挺韩寒的
  •   因为喜欢韩寒,所以买之
  •   铁杆韩迷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