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与这个世界的误会

出版时间:2008-5  出版社:南方出版社  作者:灵山居士  页数:186  字数:10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当我试图用人类的语言文字把我对佛法的理解描述给别人的时候,每次都深感语言文字的苍白无力。那感觉就像是试图用一块布来盖住天空,不管这块布有多大,最后总是无功而返。  在佛法较浅的层次,我尚可以用各种比喻各种阐释让别人明白我所要表达的内容。随着讨论的深入,人类的语言也逐渐丧失了它的作用。比如我很难通过语言让对方明白“禅”是什么。我最多只能告诉他们,“禅”不是什么。  释迦牟尼佛在证悟之后曾经说过:我法妙难言。伟大的释迦牟尼佛尚且深感语言的无力,何况我们这些后人。虽然中国的文字在几千年的进化中早已发育得极其精妙,连骂人都可以有成千上万种表达方式。但是在佛法的究竟真理面前,中国文字仍旧显得力不从心。  文字是一种代号,每一个念头,每一件事物,每一种心情,都被人类冠以相应的文字,以至于我们看到桌子的时候脑子里只能冒出“桌子”的概念,而绝对不会冒出“面包”的概念。我们就是这样被它束缚住了。假如我们把桌子的概念破除了,也许桌子就会变成面包。  文字是代号,不过绝大多数的人都把这个代号当成了它所代表的事物本身。比如“头疼”。你的头很疼,你告诉妈妈:我头疼。但是“头疼”两个字只代表了你的头在疼,而这两个字绝不可能把你头疼的感受真实地表达出来。  佛法也是一样,在佛法的较浅层次,语言文字尚可以发挥作用,一旦涉及胜义谛比如禅,语言文字就要缴械投降了。  中国的禅师们说:开口就错。他们的意思是,以有限的文字来表述超越一切的实相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人一旦将禅诉诸文字,就像是试图用一块布盖住天空。而且它会产生一种新的意识形态。就像你说一切皆空,这样虽破除了一个旧的意识形态,但是却产生了一个新的意识形态。这个新的意识形态的束缚力丝毫不比旧的差。所以禅师们总是一边立一边破。就像释迦牟尼佛在《金刚经》里说法时那样,这边说完,那边就破。  还有就是语言文字的局限性让它无法还原禅的本来面目,因此你所表达的禅永远是一块试图盖住天空的布。  通常对禅比较常见的误解是把禅定当作禅,禅定固然是达到禅的途径之一,但禅定永远不是禅。还有个普遍存在的误解就是以为认认真真活在当下,珍惜每一分钟,认真做好每件事就是禅。假如禅是这么轻而易举之事,禅宗也不会衰落到今天的地步。  现在我好像也只能说禅不是什么,而很难给禅下个定义,因为一旦下个定义,它就不是禅了。用陈健民先生的话说:禅是佛体性身(三身合于一者)之最上证悟,其本身便是佛身之本体。陈先生说得很对,不过我更希望陈先生没说过这话,那就更对了。

内容概要

本书为灵山居士近两年来佛学随笔的选集,试图以现代人最能接受的方式讲述佛法。其中涉及我们为什么要修佛:以佛教的眼光来看,世事无常,这种无常包括向坏的方面转化,也包括向好的方面转化,因此我们既不应贪恋执著,也不应悲观失望;如何正确看待人类与众生:众生不仅包括人类,也包括世间一切生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因此我们应该把鱼扔进河里而不是锅里;人们对修行的误解和偏见:比如认为信佛是迷信,修行就得远离世俗生活;以及在修习佛法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步入的误区:如以对佛法的执著代替对物质的执著,因此,本书对试图了解佛法提升生命质量的人,及在修习佛法中有所疑惑的人,都会有很大助益。

作者简介

灵山居士
  祖籍安徽,现居北京,自幼研习佛学,为佛教理念的倡导者和身体力行者。灵山居士的佛学随笔,用现代、入世的语言,将佛法的真义阐释得淋漓透彻;同时充满睿智和富有张力的文字,也更适合现代人阅读和接受。

书籍目录

PART ONE 你爱上的只是你的幻觉 陶吧、水迹、空性 火圈、《色戒》及其他 月亮与无明 你爱上的只是你的幻觉 每个人都可能成为睡地下通道的人 无常,无限的可能性 那些显而易见的因果 “无端”只是因为我们没有看到“端” 失忆症不是躲避惩罚的理由 玻璃球与出离心 当你被知见蒙蔽了眼睛 当我们只盯着舞台上的那束光 第一因,圆圈的起点 面对死亡,你准备好了吗?PART TWO 做一个对自己的动机无需掩饰的人 夺回我们心灵的指挥权 完美主义者与出离心 我们的母亲 我们应该把鱼扔到河里而不是锅里 不杀生与《动物保护法》  《辛德勒名单》与家乐福 我有一个梦想 当我们不再把生命视为生命 做一个对自己的动机无需掩饰的人 审视佛陀与正信的基础 我们的心,我们的灯 佛陀的“分别心” 上师与弟子之间的“不平等条约”  关于香烟的两个比喻 特蕾莎修女与菩提心 用分别心来消灭分别心 有时候修佛似乎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糟糕 我们为什么要回向 暂时的宁静与吹动羽毛的风 了解无常是否会导致我们面无表情 不要抱怨你没有时间修行 人们对出家的误解和偏见 人们对修行的误会PART THREE 我们的傲慢与偏见 信心不应该建立在沙滩上 我们该不该添置老婆 假如密勒日巴有个丈母娘 没有必要告诉所有人你是佛教徒 假如阿弥陀佛出现在你家门口 我们的老师,我们的鞋子 绳子与蛇 你是不是像薯片一样脆弱 我们的傲慢与偏见 比尔·盖茨与佛教徒 佛教徒是否应该永远微笑着忍耐 布施之道 仇恨的传承以及屁股保卫战 不要向男士提供丰胸广告 佛教徒的洁癖 你能用观想出来的米饭充饥吗? 出离的次第 脱下最后那件衣服 放生是有钱人的游戏吗?  辛德勒的放生 把佛法留在家里不是个好主意

章节摘录

  失忆症不是躲避惩罚的理由  有那么一个人,他做了非常非常多的坏事,基本上我们可以想出来的坏事他都做过,甚至许多超乎我们想象力的坏事他也都做过。就是这么一个人,后来遇到一次车祸,从医院醒来之后他发现自己忘记了以前的一切。这个时候,他受到了法官的传唤。法官在他面前罗列了他以前所做的种种并且要他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个人非常不服气,他觉得他并不记得这些事,所以没有任何理由接受惩罚。不过法官并不会因为他得了失忆症就放弃对他的惩罚。这个人就是我们,法官就是规律,接受惩罚就是业报。  我们很多人对于过去生的所作所为都一无所知,甚至对它是否存在深表怀疑。这个时候的我们就像是遭遇了车祸的坏人,失去了所有关于过去生的记忆。因此当法官要我们为过去生所做的事情负责的时候,我们就会觉得很不公正。我们甚至会错误地认为我们和前世是两个人,因此要我们为过去生的行为负责无异于要我们为克林顿的拉链门事件负责,或者为红色高棉大屠杀、香港金融危机负责。这使我们异常气愤并且血压升高。  基本上,佛教不认为存在一个真实不变的“我”,我们的身心每时每刻都在迁流变化中,所以没有一个不变的东西可以称为“我”。并不只是转世才变成另一个人,你的身相续和心相续时刻都在变化。你今天的身体和昨天就不一样,甚至你一秒钟之前的身体和一秒钟之后都不一样。一秒钟之前你的某一根头发还被你视为自己的一部分,一秒钟之后它已经离开了你。你的血液一直在流动,甚至你体内的气息也在不断地和外部交换。身心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并且互相影响,当你的身体遭受打击的时候,你的心就会痛苦;当你的心遭受打击的时候,你的身体也不会袖手旁观,它会很负责任地反映你内心的状况。比如你很害怕的时候,你的脸就会表现出惨白的颜色来应和你的内心。  由于我们一直坚持错误路线,一直错误地认为有个。我”存在,这个身心相续就一直继续下去,直到你认识到“无我”,才会对轮回造成破坏。而空性则是对轮回的致命打击。当你身体的因缘已尽,你的心就会依照你的业力转生为另一个人或者其他生命。由于转生的过程非常复杂,它对你的冲击丝毫不亚于一场车祸,所以绝大多数人在转生的过程中都会失去前世的记忆。因此说“你和前世是两个人”的观点非常错误,你们只是同一颗心的相续。你不能说因为你不记得了就拒绝接受惩罚。就好像你杀了个人,然后得了失忆症,法官不会因为你不记得了就判你无罪,对你网开一面。所以你必须为自己过去的行为所造成的业负责,虽然你拥有了不同的身体,但是你的业并不会因此而抛弃你,它才是唯一可以和你海枯石烂的。  佛教否认的是一个不变的灵魂实体的存在,佛教不认为有什么是不变的,但是佛教并不否认心识的存在,心识类似于灵魂,但是它一直在变,一直处于变化中,它会因为你情绪业力的改变而改变。由于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着数不清楚的过去生,所以我们早就积累了无量的业障,我们今生所遭遇的种种不幸很多都来自于过去生的业障,我们没有理由觉得不公平。假如你具有宿命通的话,你就可以把过去生的录像一次次回放,你就会非常清楚地看到为什么自己这辈子会这么穷,为什么会遭遇背叛,为什么被车撞到脑袋。不过很遗憾,大部分人都无法看到自己过去生的录像,所以当他们遭遇他们所认为的不公平的时候,就很容易质疑老天爷是否公正。  基本上,我们都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即使我们非常不想负责,也会被法院强制执行。这种负责往往并不是很舒服,因为我们所积累的善业远远少于恶业,所以假如我们不希望脑袋被人打就不要去打别人的脑袋,不希望被人骗就不要去骗人,不希望老婆偷人就不要去偷别人的老婆。因为因果是非常公平的,而且你几乎无法对它进行贿赂。  佛陀告诉你这些就是为了让你管好自己,你的身口意几乎每天都在给你闯祸,而你却必须为它们的行为买单。当然这是你管教不严的结果。你不能去抱怨别人,只能怪你自己。假如你不希望遭遇恶果,就不要种下恶因,否则你就是得了精神病也必须为此买单。

编辑推荐

  《我们与这个世界的误会》对试图了解佛法提升生命质量的人,及在修习佛法中有所疑惑的人,都会有很大助益。  就像是有的人可以从墙上的水印里看出各种各样的人,有的人也具有从云彩中看出人脸的本事。不要认为你不是这样的人,从佛陀的角度来看我们,我们就是这样的人。例如,当你阅读的时候,你不会把白纸黑字一起看,你只是割裂地看,你只是看黑字,并且从中看出很多故事。这和从墙上的水印里看出人脸并无任何区别,都属于妄想。  在许多修习佛学的人看来,世间只有佛法,能真正彻底地揭示生命的奥秘,让我们找到痛苦的原因,并提出解决之道。但是由于佛法的博大精深,并不是那么容易让现代人理解和接受。为此,灵山居士近年来致力于佛学随笔的写作,试图以最简单的文字,以更多人能接受的思维,介绍和阐释佛陀的思想,以期有更多的人能了解佛法妙义,提升生命质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我们与这个世界的误会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9条)

 
 

  •   感谢灵山居士!灵山大德的写作风格与宗萨仁波切非常的相似。被许多汉族弟子认为是宗萨仁波切的化身,文殊菩萨的化身。他用更现代的语言诠释了佛法,我第一次感觉到佛法可以这么的好玩,可以这么的贴近生活。原来佛法就在身边。
  •   以简单的故事,带人进去,体会无边的佛法世界。
  •   很有哲理性,指正了很多在修佛路上的误区,从很多细节上纠正了我们的错误与误区。很需要有这样的一本书~
  •   内容不错,值得购买的一本书!
  •   东西不错。速度也快
  •   观点非常独到!清晰明了!受益匪浅!
  •   一本启迪人心灵的好书!
  •   虽然封面看起来没其他书华丽,不过内容很好~读后受益匪浅~
  •   适合慢慢体会,感觉这类书卖的太多了。
  •   当时看见书的名字觉得很有内容,其实简直是虚有其表,内容粗糙、乏味。
  •     大家给的评价都是相当的高,,,但是我觉得还不至于。写法略有些新奇,但是看到后面确实有点儿腻,一些所谓和现代生活结合的举例,有点儿为了结合而出现。
      
      不过,正如作者所说,要吸引各种不同的人,就要用各种不同的表现方式。这也是一种吧,可以有一些初级的涉猎。
      
      觉得,没有佛教的平和在里面。但是看看还是蛮好玩。
      
      PS,我有这样的看法也许因为我不是佛教徒,我相信世上的真理和道法是存在的,这个教,那个教,都通过不同的外包装把人们的心灵指引向最终极的领域。所以我对作者的一些观念不是太认同。但是,我很喜欢佛教。
  •     看到卓越网这本书的广告词“以方便法门,成就年轻佛子眼里的文殊菩萨化身学佛随笔”,实在是很惊讶。灵山居士曾经多次表示,自己不是文殊菩萨的化身。不知道为什么有些佛友还这么说。难道居士的文字本身还不足以说明问题吗?还需要一个化身的头衔来证明这些文字的价值吗?这些文字的价值目前还没被多数人认识到。但读过的人只要不是对佛教很白痴都会大概知道这些文字对佛教意味着什么。我认为,这些文字会影响未来的佛教至少一千年。
      居士是不是佛菩萨化身我一点也不关心。我关心的是多少人通过这些美妙的文字了解佛法了解生命的真相,了解自己。佛教认定化身有严格的程序。藏传佛教认定的较多。汉传佛教很少认定。而且很多化身也没必要被认出来,一样可以帮助利益众生。灵山居士是这个时代佛教最伟大的智者之一。这就足够了。其他的多说无益。
  •     本书以最接近生活的事例,妙解了人们日常思想的对佛学博大精深的精髓不解之处,生动、有趣,处处笑见真知!
  •   “年轻佛子眼里的”
  •   师兄大可不必,商人吸引眼球的手段而已。有人说灵山居士是文殊菩萨就象是有人对自己爱的人说:你是我的女神一样。
    只要对他是就可以了。能够对一个人有所启发已经不易,何况启发千千万万的众生。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也愿意说;灵山居士是我的文殊。因为他一直启迪着我。但不要求所有人都这么认为。
    同一个东西同一个人在不同人眼里,完全不同。这是灵山居士多次说过的。
    灵山居士确实很伟大,他做的是很多人想做却做不了的事。用最简单最幽默的语言说法。
    五祖对六祖说:以后佛法,由汝大兴。
    每次看到灵山居士的文字都有同样的感觉。以后佛法,由汝大兴。佛教兴旺,可能就从灵山居士开始。
    他让无数的年轻人对佛法感兴趣,了解,深入。
  •   我还从来没有读过这类书,怎么突然间很想读了呢?
  •   一,因缘成熟,二,居士愿力所致。
    佛法要解决的是我们最大的问题,生死问题,烦恼问题。
  •   谢谢牛月
  •   很讨厌这种说法。自称某某化身的人我也接触过不少,没觉得有多厉害。这样的说法没太大意义。最重要的是,灵山需要这些吗?他的智慧本身就是最好的说明。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