蹈海志士

出版时间:2011-12  出版社:岳麓书社  作者:饶怀民 等著  页数:33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第一,对杨毓麟烈士的生平的介绍和研究更加完整和丰富。历史研究需要充足的历史资料作支撑,缺乏史料或史料不足,往往导致不稳固的甚至完全错误的结论。应该说,从1997年以来,我们一直致力于有关杨毓麟的史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2001年,《杨毓麟集》由岳麓书社出版之后,曾经引起较大的反响,但当时由于经费不足,对文集的篇幅和印量有所压缩,国外及港台地区的许多学者苦觅不得,一书难求。现在,文集出版已经十年,十年间,我们又陆续发现了一些史料,例如杨毓麟译著的《政治学大纲》、杨毓麟为《通雅斋丛稿》撰写的序言、杨毓麟与南社成立等,近三万言。这对研究他戊戌变法前后的思想活动、对于他1902年赴日留学后在日本的思想活动,提供了重要证据。这也使以前的许多误解和猜测不攻自破。此外,杨毓麟的学生龙毓峻的《鳞爪集》对我们也有诸多启发和帮助。众所周知:杨毓麟1902—1903年在日本留学的一年之中,撰写了《新湖南》,翻译了《史学原论》、《政治学大纲》,其实还有一本《迷津宝筏》。
第二,对以往研究中的误解和争论,进行缜密的论证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由于史料的匮乏,许多学者的研究,往往援引二手或三手资料,不仅不能发现真相,反而以讹传讹。本书着重对这些问题逐一进行了严谨的辨析。例如以往学界通常认为,杨毓麟曾著有《汉族光复史》,但据我们查到的该书原版,断定此书非杨毓麟所著。再如,杨毓麟的《政治学大纲》和《史学原论》,有学者在进行相关研究的时候,竞不知杨毓麟为何人。实际上,从两书的成书时间上看,它们都是最早的译本,同样书名的译本,有的迟于杨毓麟译本近十年。因此,研究中国近代新史学的产生和中国近代政治学的产生,应该追溯到杨毓麟,这才找到了问题的源头。再如,有学者张冠李戴,将杨毓麟与同期的革命宣传家混淆,竟未审文献作者为谁而以杨毓麟的作品为资料证明他人的文学贡献,是十分荒谬的。本书对杨毓麟的笔名进行了严肃认真的考证,从而使一些误解、误传得到澄清和消除。
第三,对以往研究中忽视或根本未涉及的领域进行了初步探讨。应该说,以往的研究由于众多学者的努力,呈现出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结论,但是还有一些重要问题并没有研究清楚,或者根本不知其存在,遑论研究。例如,杨毓麟1902年赴日留学的具体情形、杨毓麟在1908年赴欧洲以后的思想和活动、杨毓麟与远东通信社的建立、杨毓麟蹈海前后的思想活动以及杨毓麟之兄杨德麟的情况等,这些问题在本书中都得到了初步解决。单是远东通信社一事,此前相关的研究中,根本不知道该通信社是杨毓麟建议孙中山创办的,实际上,杨毓麟是担心国外舆论阵地被西方列强或清廷垄断,他在与孙中山会晤时,向孙中山提出建立远东通信社以打破垄断,孙中山采纳了他的建议,令王慕陶协助杨毓麟创办了该通信社。因此,一些研究者不知道这些历史事实,为远东通信社接受清廷大员资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能得出正确、公允的结论,竟认为它是清廷所有、为政府服务的工具。而这些资助,只是杨毓麟和王慕陶等筹集建立通信社经费的一部分,出资赞助的清廷要员不能遥控该社,该社一直掌控在革命党人手中,从《远东通信社丛录》中可以看出,该社在武昌首义前后,对于革命宣传、对于西方偏见的批评、对于国内进步舆论的引导,都作出了巨大贡献。再如,杨毓麟之兄杨德麟,亦是坚定笃实的革命家,武昌首义前在东北地区开展革命活动、参与滦州事变,武昌首义后在湖南积极从事反袁活动,终为袁世凯爪牙汤芗铭所害,事功却罕见于史乘。实际上,作为兄长,杨德麟对其弟杨毓麟多有引导和帮助,亦是文韬武略,贡献卓著。因此,本书首次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第四,杨毓麟作为著名的蹈海志士,以往的研究多关注其革命活动和革命思想,而忽略了杨毓麟的文学成就和新闻思想。实际上,杨毓麟幼承湘学,师从王阉运,骈文、诗词和小说成就颇孚众望。他的文学思想对新文化运动多所启迪。作为《神州日报》等大报主笔,他对于新闻事业的理解和思考,深于侪辈。而这些问题至今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本书初步提出了作者的观点,希冀收抛砖引玉之效。此外,杨毓麟蹈海以后,当时的社会政治舆论对其有很高的评价,同盟会的机关报《民立报》连续发文进行评价和哀悼,这在辛亥革命史上是十分罕见的。孙中山、黄兴、杨昌济、吴稚晖、于右任、徐血儿(天复)、陈独秀、胡适、章士钊、金松岑等一大批革命领袖和社会名流均有痛切反应。本书比较全面、客观地披露了这些史料。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长沙杨氏 名门望族
第一节 杨姓探源
第二节 搬迁轨迹
第三节 迁长始祖
第四节 高桥分支
第五节 名门望族
第二章 城南携手 岳麓纵谈
第一节 家庭教育
第二节 同学少年
第三节 丁酉优贡
第三章 志在维新 首重育才
第一节 充任教习
第二节 《湘学新报》撰述
第三节 庚子勤王
第四节 人“自立军”辨
第四章 探寻真理 三渡扶桑
第一节 三渡扶桑
第二节 参与创办《游学译编》
第三节 著《新湖南》
第四节 《史学原论》
第五节 《政治学大纲》
第六节 其他著述
第五章 参与起义 厉行暗杀
第一节 华兴会员
第二节 参与长沙起义
第三节 策动鄂、宁起义
第四节 暗杀团长
第五节 人同盟会
第六章 回沪办报 召唤国魂
 第一节 主编《神州日报》
 第二节 召唤国魂
 第三节 发起南社
第七章 留学英伦 心系家国
第一节 欧洲之旅
第二节 会晤孙文
第三节 在阿伯丁大学
第四节 家书传情
第八章 志士蹈海 壮志难酬
 第一节 蹈海动因
 第二节 碧海丹心
 第三节 身后哀荣
 第四节 一门忠烈
 第五节 侠骨余香
附录:杨毓麟年表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首先,历史本是探究“人事之原,幽明之故,死生之说,存亡之难”的经验教训的积累,积累的目的在于后人能够“斟酌万变,俾辅大化”。然而自私有制出现以后,历史的功能却不断被异化,转而成为统治者及其附庸们独享的神秘理术,“今夫黄帝以还,则有龙纪、鸟纪、云纪、水纪之属。颛顼以来,不能纪远而纪于近,是以上世之事则详于天,而乾坤六子之气,帝者奉为纲纪。及德既衰,初比于人事,仅仅卜筮,衍设神道设教之理,不可密傅而强说,此史事之异者一也”。其次,统治者对历史的篡改主要是以其利益为中心,有利者夸大之,有害者根除之,所以后人很难发现史事的真相,有的竞成千古之谜,“昆仑比户,导山所名,铸鼎所写,荒渺阻绝,不可阅识。行方职方之图籍,寰中九千里,过此则不嘹,此史事之异者二也”。再次,由于史事湮灭,后人往往无法了解过往之事,因此或懵然不知,或夸夸其谈,均背离历史真相,“官礼缺焉”,“后起而夺宗,放散夸哉,此史事之异者三也”。最后,经过篡改阉割的史事,记载于统治者官方的史书中,后世只能以此为依据,根本无法追索真相,久而久之,统治者的观点就成为“正统”,此所谓“春秋蜮蜚蝗蟓,华实无麦禾,典守隳损,内外传所载,执简经典,无闻觉察,此史事之异者四也”。

编辑推荐

《蹈海志士:杨毓麟传》是湘籍辛亥风云人物传记丛书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蹈海志士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