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请之友

出版时间:2012-3  出版社:岳麓书社  作者:星云大师  页数:186  

前言

我从童年开始,就喜欢写日记,但因那时生活艰苦,纸笔不周,只有将一些人事、新知、杂感、生活等记于脑海中。    一九四九年我初来台湾。最初几年曾写了二十多本约两百多万字的日记。后来自己翻阅时,发觉日记中尽是写些人我是非、他人得失,写到自己也是一副愤世嫉俗的丑陋面目。因此,在一九五二年的元旦,我重新在一本日记簿上写道:“我,是自私的;我,是丑陋的;自赞毁他,妄自议论,实在是人类的劣根性。”写完,我就将二十多本日记付之一炬了。    现在回想起来,不禁感到有点可惜,因为日记是一个人生活的痕迹,是一个人成长的写照,是一个人经验的记载,更是一个人生命的历史。假如那些日记至今还保存着,或者从那时起我一直将日记写到今天,相信一定会有许许多多有关人事、生活、知识方面的往事可以追忆,不管好与不好,我相信一定可作为做人处事的龟鉴。    一九六三年,我参加“中国佛教会”访问团到亚洲国家进行友好访问,由于行程紧凑,我就在飞机、火车、渡轮上,甚至有时没有桌子,如在印度天气太热,还趴伏在地面上,写了八十天的日记,每天写好后,要赶在《觉世》旬刊上发表,后来并将之定名“海天游踪”,交由佛教文化服务处出版,想不到却因为内容涉及一些对佛教人士的看法,因而引起不少风波。之后,我又至印度朝圣多次,对于佛国当初值得记述的事迹,并没有留下雪泥鸿爪而深感可惜。    一九六七年,我开始创建佛光山,最初在《觉世》旬刊上发表每天大事记,约数年之久,后因凤山张致良居士认为太过把人事公开报导,故而反对刊出,从此,我对开山时的心情经过未能留下丝毫痕迹,至今回忆,也觉得不无遗憾。    直至一九八九年春天,我组织了“国际佛教促进会大陆弘法团”到大陆探亲弘法,当时台湾各大日报纷纷邀我写访问日记,可能是因为事情太过繁忙,加上许多敏感问题,实在不易着笔,只有一一婉谢。虽然没有将日记在报纸上发表,但是我仍然写了三十天的日记,后因飞机输送行李时的失误,在大陆所买的书籍和那些珍贵的纪念品,甚至日记统统都遗失了,至今还不晓得流落何方,也许数百年后有人发现到的时候,说不定是一桩历史公案哩!    是一九八九年的七月吧,我为了顾念《普门》杂志的发行量,对其聊尽一点心意,便自告奋勇地向主其事的依空、永芸提供日记给他们发表,从一九八九年七月一日起,迄今四年,未曾间断。这些日子,我将自己个人的生活、工作、弘法度众上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等一切皆公诸于读者之前。只是我的日记挂一漏万,没有真正顾及到生活方面,像有很多书信、谈话、友谊、计划,并没有记录下来,工作、演讲等内容,也由于篇幅的局限,没有完整地详录。尤其是对事情的看法、内心的感受,自觉表达得很不完全。    其实,这不是没有原因的。负责笔录日记的永庄,四年来他最辛苦,尤其因为他没有跟我讲话的习惯,也没有问过我日记要怎样写,或许由于他不讲话的缘故,我也没有特意告诉他我的一些看法。所以,他无法确实地了解我心中的体会,唯有待日记写好后,我在字里行间补上几句就草率地完成。    这本日记除了永庄之外,曾经为我代笔过的有慈惠、慈容、依空、慧军、永妙、满果、依日、依筏、依门、依宏、依晟、永贤、永均、永芸、慧传、满义、永海、满和、永有、依益、觉幻和李仁玉,等人,他们有的为我写过一月半月,也有的只写了一天两天,无论记录的多与寡,我仍然要向这些徒众表示感谢,因为有他们,才没有让我的日记在四年里中断过。    有人说,在我的日记中并没有常常看见我读书:也有人说,读我的日记,很少看到我吃饭修行,也甚少叙述我生活中的细节,例如只见我坐飞机,并没有提及我去买票,只听闻我每天去某个地方,并没有说谁替我开车……事实上,天天要做的事情,常常要做的事情,顾此失彼是在所难免的。    也有人问我:日记是什么?我想了想,觉得日记有时候是一面镜子,让我们反观自照;有时候日记是一个知己,可以尽情地向他倾诉自己内心的感受:有时候日记是一张功过表,上面记下了我们处世的对与错;又有的时候日记是一部成长史,留下了成熟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也有时候会觉得日记是一个百味坛,酸甜苦辣尽在其中……    此外,也有许多读者致电来函,给予我莫大的鼓励,像每次日记发表后,都会看到读者的热烈回响:有的赞美我为法忘躯、为教牺牲奉献,也有的说我的日记犹如一帖清凉剂,熄灭了都市里的喧哗和红尘中的纷争;有的说日记好像一盏明灯,为大家学佛的道路指引方向,更有的说日记好比一朵美丽的鲜花,吐露清香怡人的芬芳……若要真的问我对日记的看法,我则觉得日记是我随心自作、随性自遣的生活小品。    感谢很多人写了阅读“星云日记”的感言,如:“《中央日报》”社长石永贵先生、胡志强先生、作家尹雪曼先生、薇薇夫人等。有的人说我的日记有教育性的内容,有的人说有跟随我弘游天下的感觉,但我自己并不满意,因为文字并不十分流畅,对问题的看法也不十分深入,尤其有些事情的前因后果、上下关系及诗词古句,我都记不清出处,除感谢外,在此也顺便说声歉意。    现在,《普门》要将我这四年来的日记发行单行本,到一九九二年止,总计有二十册之多,感谢三宝的加持,和所有亲友信徒的因缘,没有你们,就没有现在这本日记。    一九九三年八月八日开山寮

内容概要

  懂得协调是现代人工作之方,
  人要处难处之人,
  事要处难处之事。
  本书为《星云日记》(第一辑十五册)系列丛书之第六册,分为“不忘初心”、“不舍众生”、“不请之友”、“依法不依人”四部分。《星云日记》收录星云大师1989年7月1日至1996年12月31日的日记,详细记载了星云大师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计划等,熔佛法、哲学、文学、慈心悲愿于一炉,实为一代高僧之心灵剖白与济世旅程,为现代佛教历史的进展保存或提供了至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亦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养精神之津梁,从中可获得许多做人做事的启示与新知。

作者简介

星云大师,江苏江都人,一九二七年生,十二岁礼宜兴大觉寺志开上人出家。一九四九年赴台,一九六七年创建佛光山,以弘扬“人间佛教”为宗风,树立“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教育培养人才,以慈善福利社会,以共修净化人心”之宗旨,主张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业,“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致力推动佛教文化、教育、慈善、弘法等事业。星云大师著作等身,撰有《释迦牟尼佛传》、《星云大师讲演集》、《佛学教科书》、《佛教丛书》、《迷悟之间》、《往事百语》、《人间佛教系列》、《人间万事》、《佛光菜根谭》等,并翻译成英、日、德、法、西、韩、泰、葡等十余种语言,流通世界各地。
大师教化宏广,计有来自世界各地之出家弟子千余人,全球信众达百万之多。一九九一年成立国际佛光会,被推为世界总会会长;于五大洲成立一百七十余个国家或地区协会,成为全球华人最大的社团,实践“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长流五大洲”的理想。大师除屡获殊荣外,国际上亦德风远播,略举其大者如:一九七八年荣膺美国东方大学荣誉博士学位;一九九五年获全印度佛教大会颁发的佛宝奖;二〇〇六年获香港凤凰卫视颁赠“安定身心奖”;世界华文作家协会颁“终身成就奖”;二〇一〇年获“中华文化人物”终身成就称号。

书籍目录

自序星云
“我”是罪恶的渊泉尹雪曼
不忘初心(1990年7月1日--7月15日)
不舍众生(1990年7月16—7月31日)
不请之友(1990年8月1日一8月15日)
依法不依人(1990年8月16日一8月31日)
星云日记的回响/l81
 生活中的佛学宝典 觉 幻
编辑后记

章节摘录

七月  一日  星期日    自从五月底我在圣地牙哥西方寺与信众举行座谈会后,就有很多信徒纷纷要求皈依,在回台前,特地安排前往西方寺主持一场皈依典礼。    今天参加皈依者有八十人,如:圣地牙哥天后宫主任林裕光先生,世界越南、缅甸、老挝各华人团体联合会顾问元邦强先生,此外还有十四名美籍人士皈依。佛教在西方弘传,能给美籍人士接受、认同、肯定,实在让人很欣慰。    下午在徐道平先生的陪同下,参观了有二百五十亩大的国际大学,学生有五千人,校舍非常壮观。该校副校长倪文炯先生(也是国际交换学者的亚洲负责人)及另一美籍副校长,得知西来寺正在筹备西来大学,都非常希望我们能到此开设宗教系或建校,并亲自陪同我们到校内各处参观。同时听了他们近三个小时的建校经验谈,有些实在很值得参考。美国工程师的设计图都非常精细详备,让人一目了然,也可感受到他们的办事效率。    傍晚回到西来寺,得知吴修齐居士全家近四十人正在斋堂用饭。吴居士是本山六品功德主。平常他是个大忙人,难得今天他们全家聚在一起,故特至斋堂跟他们问好。吴居士对本山在澳洲正在筹建中的南天寺、中天寺非常关心,还问了些当地气候、风俗、民情等问题。要我将澳洲跟美国作个比较时,我觉得西来寺未开发前是一片荒草秃地:澳洲虽未开发,却是一片绿草如茵。    晚,八时,傅伟勋教授及华珊嘉(Sandna Wawuytho)教授来访,为英译本《星云禅话》之发行一事。除送来样本外并谈及签署合同和发行方式。嘱永楷全权处理。    华珊嘉教授现任教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牙哥分校,曾多次获得优良教师奖,本月下旬应佛光山丛林学院英文佛学班之邀,将到台湾作为期十天的密集授课。    不管我走到哪里,国内、国外、飞机上、座谈时、庆典中;不管是什么场合,只要知道对方有专才、特长、技能,我都不忘请他们给学生上课、讲演或举行座谈,巴不得每一个徒众都能像海绵,吸取这些人的经验。我是如此“精进”于为徒众找老师,不知徒众是否也知道名师难遇?    闭门课徒,非独前程远大,不见焦芽败种,才是最有希望的未来。    七月  二日  星期一    美国教育部订今日审查“西来大学”建校事宜,从八时起就陆陆续续有美教育部人员到达。筹备处的永楷法师、张幼珠博士及西来大学的顾问吴黎耀华女士、杨懋慈先生、律师夏铃小姐、博恩斯先生、课程委员傅伟勋教授、财务顾问黄丽华小姐、注册主任宾纳先生、图书馆管理员王小姐、行政顾问唐·布鲁纳特先生等人,已为今天这个日子准备多时,尤其是西来寺的徒众,上下里外大家都全力以赴,虽没有直接参与准备工作,但那份关心与支援,随着有关人员的忙碌有增无减。真是“佛光山只有团体,没有个人”。    九时正,加州政府教育厅高等教育审查委员席拉·霍金斯、凯文·吴尔福克、山姆·古柏等到齐后,审查会议才正式开始,为了给大家一点精神鼓励,审查会议时我特地到场。以主人身份讲了几句欢迎的话。没想到教育厅委员们一再称赞,才踏进西来寺就可以见到“大和尚”,让他们感受到地主待客的诚意。    西来大学有远、近程等扩建计划,目前校舍有教室二十四间、图书三万余册、可容纳三百人的课堂两间、会议厅三间、办公室七间。聘请的任课老师有傅伟勋教授、蓝卡斯特教授、勒斯侯士教授、包华士教授、普鲁典教授、威尔教授、华伟亚高教授、素村那教授、黎东方教授等。皆是美日著名大学的佛学及宗教学的资深教授。    教育部的审查小组在评鉴西来大学的设备后,非常惊讶于规划完善的硬体设施及丰富齐全的资料档案,这些都超出了教育部的要求。审查小组还表示,从没有见过同类别的学校中有如此的水准,我们的准备已足够十月二日的申请。故本来预定一天的审查,在半天内就完成了,于上午十一时五十七分在审查委员一致签署下,“西来大学”正式核准立案,并对师资、课程、行政、财务及设备等各项资料,均评为“特优”,且可正式颁赠佛学学士、硕士、博士等学位。这是西来大学“创校史”最珍贵的一刻!P15-18

后记

星云大师,1927年生,江苏江都人。12岁出家,1949年赴台,1967年开创佛光山。以弘扬“人间佛教”为宗风,树立“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教育培养人才,以慈善福利社会,以共修净化人心”之宗旨,致力推动佛教文化、教育、慈善、弘法等事业。1991年成立国际佛光会,被推选为世界总会会长;于五大洲成立170余个国家或地区协会。成为全球华人最大的社团,实践“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长流五大洲”的理想。星云大师一言一行所产生的影响已不限于宗教界,更普及全社会。星云大师自1989年访问大陆后,便一直心系祖国的统一。近年回宜兴复兴祖庭大觉寺,并捐建扬州鉴真图书馆、接受苏州寒山寺的赠钟,期能促进祖国统一,带动世界和平。星云大师著作等身,总计两千万言,已在大陆出版80余种,深受读者欢迎。    《星云日记》收录星云大师1989年7月1日至1996年12月31日的日记,最初陆续刊登于《普门》杂志“星云日记”专栏,后结集由台湾佛光出版社于1994年和1997年分两次出版,共计44册。日记详细记载了星云大师每目的弘法行程、心得、计划,熔佛法、哲学、文学、慈心悲愿于一炉,实为一代高僧之心灵剖白与济世旅程,为现代佛教历史的进展保存或提供了至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亦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养精神之津粱,从中可获得许多做人做事的启示与新知。    此次岳麓书社出版《星云日记》,分三辑先后推出,第一辑收第1册至第15册,第二辑收第16册至第30册,第三辑收第31册至第44册。各册书名不变,对原版编排格式作了简要调整,极个别文字作了删节处理。此次出版除改繁体竖排为简体横排外,对有些不便大陆读者阅读的词语用法也作了改订,如原版中“计画”“规画”改为“计划”“规划”,“连络”“连系”改为“联络”“联系”,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均径改,不出校记。但原版中专名(人名、地名等)之译名,无论常见或稀见,皆一仍其旧,如“布希”(即布什)、“雪梨”(即悉尼)等,为避免转译之误也,读者诸君明鉴。    台湾某些与大陆名称相同的大学或文化事业机构,或其他容易产生歧义误解的机构名称等,加引号表述,如台湾“中山大学”“故宫博物院”“商务印书馆”等。《中央日报》《中国时报》等涵盖全国性称谓的报刊名称,加引号表述,如“《中央日报》”“《中国时报》”等。

编辑推荐

大师生活哲学⊙智慧语录    高僧行仪风范⊙完整典载    从平实的步伐中,进入佛学、进入一代宗师圣洁的心境!    日记,是生活的痕迹,是成长的写照、经验的记载,也是一个人生命的历史。    大部分的日记是私密的,或深植内心深处,或随着岁月泛黄……    《不请之友(星云日记6)》由星云大师著,这是一份特別的日记,来自众生,属于众生,读《星云日记》,仿佛进入一个开阔的胸怀,一页内心最深层的省思……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不请之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