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花板上的足迹

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克莱顿·劳森  页数:346  译者:韩笑  
Tag标签:无  

前言

魔鬼之足·封闭之岛谜一样的古怪家族,神秘荒岛上的鬼屋,复杂难解的密码,横行于黑暗之中的鬼火,尸体正上方天花板上的魔鬼足迹……这一切,构成了《天花板上的足迹》这一诡谲、阴冷、迷惑而封闭的世界。劳森:作家与魔术师克莱顿·劳森,是后卡尔时代成就最高的几位不可能犯罪作家之一。他也是公认的最伟大的魔术师侦探小说家。1906年,劳森出生于俄亥俄州,毕业于俄亥俄州立大学,接着去著名的芝加哥艺术学院念书。在舞台上,他是全美顶尖的魔术师“伟大的马里尼”,而且也是许多项魔术戏法的发明者。所以当他决定要写出融合魔术和谋杀的推理小说时,想当然地就让笔下的主角神探和自己共享一个艺名,于是乎,真实与虚拟的“伟大的马里尼”在时间长河中先后登场了,前者变魔术赚钱,后者变魔术抓凶手。其实劳森在登上文坛之前,除了靠变魔术维生之外,还帮杂志和广告公司画插图,20世纪30年代中期,他也曾在某几家著名企业担任艺术总监。1938年他写了第一本马里尼探案故事《死亡飞出大礼帽》,故事中的纽约市正处于遍地皆有魔术师、人手一册神秘学相关书籍的社会环境下,于是侦探小说的基本架构便在此演变出一台如梦似幻的精彩大戏。初尝甜头之后,劳森把重心转往推理文坛发展,他一边创作小说,一边从1942年起在《真实警探》和《大侦探》两本推理杂志担任编辑,后来更转到出版公司做丛书编辑。1936年到1970年间,劳森来到业界最具分量的《艾勒里·奎恩推理杂志》出任主编,他的编辑生涯于此达到了最高峰。作为一位伟大的侦探小说作家,其实克莱顿·劳森的创作生涯并不长。他的笔下有四部长篇作品以及一个短篇集系列,而系列侦探就是那位魔术师,伟大的马里尼。作品的情节曲折离奇,而且设计得极度复杂,不可能犯罪俯拾即是,密室,足迹消失,读心术,超自然现象,等等等等。故事的开始常发生在马里尼的“出售奇迹”魔术商店,侦探在这家出售魔术用品的奇怪店铺里,玩一个不可思议的魔术,接着大家便遇到了跟魔术一般不可思议的不可能犯罪。之后他会在众人面前玩一个与案情有关的小魔术。当然,随着案件的解开,大家也会发现这几个魔术彼此都有联系……劳森的作品中,不可能犯罪的手法通常是跟魔术的手法相似,强调心理的欺骗,引开读者的注意力,或者其他欺骗形式。这样他的不可能犯罪的解答虽然不是非常地异想天开、惊艳,但是却让人觉得非常吃惊。而他也常常借侦探马里尼之口,说出魔术、不可能犯罪及读者心理之间的关系,都是相当精彩的论断。黄金时代的不可能犯罪创作圈毫无疑问是以“密室之王”——约翰·狄克森·卡尔为核心的,而在那个时候,他们几位专注于不可能犯罪的作家也常进行着深入而专业的讨论。当时形成的讨论组,可谓是众星云集,密室之王卡尔,重要的作家劳森,评论家及作家安东尼·布彻,还有艾勒里·奎恩等等。奎恩后来在自己的杂文集《奎恩的会客室》中记叙了这段有趣的历史。在文集的《奇迹永不停止》这篇文中,奎恩将劳森与卡尔在他家客厅开会时互相挑战的故事完整地记录了下来(当然他们私下里的挑战我们就不得而知了……),让后世的读者看到这样的文章,总能够感受到那种思维碰撞的蓬勃生命力和天才交汇的默契。身为不可能犯罪长篇黄金时代的重要作家,劳森对于侦探小说(特别是不可能犯罪长篇侦探小说)的理解可谓极度深刻。整部作品的逻辑演进方式、结构、设定的意义、气氛、情节设计及这些元素与不可能犯罪诡计之间的联系,劳森都把握得相当到位。魔术心理·侦探小说劳森的本职是一位魔术师,他也常在自己的作品中贯彻着魔术的原理。魔术的本质,其实是心理的误导和欺骗,而在推理小说中虽然没有了故意欺骗,原理却是完全相同。劳森有许多有关不可能犯罪和魔术的经典论断,比如说“当所有的观众都注视着魔术师左手的时候,右手就开始工作了”,或者“不仅不要相信你所看到的,更不能相信你认为理所当然的”。这种魔术心理在他的作品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劳森的所有作品中,重要的出场人物都是魔术师,而所有的手法和心理,都跟魔术心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身为一位优秀的侦探小说作家,劳森对于侦探小说本质的理解让人惊讶。在短篇《来自另一个世界》中,作品的第一章就借了作品中的人物之口,系统地阐述了自己对于侦探小说的理解。当然,这一段带有戏谑性质的文字,与其说是作者随意的调侃,还不如说是作者对于自身超越的期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部作品,更像是为了挑战身为侦探小说家的极限所创作的。这样,劳森开始创作了一篇惊人的整体性作品。普通的长篇不可能犯罪作品,更像是诡计的包装和一个短篇的刻意拉长。但《死亡飞出大礼帽》的企图心却非常明显。在借用了《三口棺材》中著名的密室讲义之后,作者就开始超越现存的高度,超越密室的可能性,超越结构的挑战,超越推理作品所能够设置的意外性。作品宏大的架构令人称奇。当结局的大幕落下之时,读者一定会惊讶地看着那十三点线索一一摆在读者面前。写侦探小说不难,写出逻辑结构好的作品就难了,要想做到极致,就更难了。劳森恰好很努力地在实现这个目标,正如艾勒里·奎恩在1932年《X的悲剧》中做到的神迹一般,永远不会消散。《来自另一个世界》则收录于1979年出版的短篇集《伟大的马里尼》中。之前提到关于这个短篇有个很有趣的逸事。卡尔和劳森原本是好朋友,经常讨论不可能犯罪谜团的构造。有一次他们以创作“胶带自内粘住门缝的密室杀人”的打赌作为挑战,各自创作了一篇推理小说。卡尔的作品是《爬虫馆杀人事件》,这部作品在爱德华·霍克主持投票选出的不可能犯罪书单中排名十三,这也是相当权威的排名),而劳森的作品就是这部名叫《来自另一个世界》的短篇。这个短篇被日本著名密室作家和研究专家二阶堂黎人认为是劳森的最高杰作。这个短篇的核心在于魔术心理学。其实魔术。本质上就是一种心理欺骗。记得一个最伟大的密室大师约翰·狄克森·卡尔曾经这样评价魔术师:魔术师们所做的事情,就是用一只手吸引所有观众的注意力,然后用另一只手偷偷制造诡计。其实推理小说中的不可能犯罪也是相同的意思。当我们已经意识到了“别相信你看到的”的时候,马里尼却突然说“别相信你所认为的”,这确实是心理欺骗中非常难达到的高境界。心中全无,才能参悟。很多东西我们不用思考就认为是那样,结果却通常都不是那样。就像大侦探赫尔里克·波洛所说的那样,他设下的总是别人一眼就能看穿的圈套,有些人说这太简单了,不可能是圈套,结果他们总是上当。而马里尼在小说末尾提到的魔术大师胡迪尼当年逃脱牢房的经典魔术案例,实在是让人有种顿悟之感。在劳森的作品列表中,这部《天花板上的足迹》几乎可以说是作者笔下谜团最多、情节最复杂离奇的一本了。曾经在《死亡飞出大礼帽》中活跃过的几位人物又再次出场(因此,建议先阅读《死亡飞出大礼帽》,再来阅读本书),又展开了一场不可能犯罪小说的精粹——降灵会,其目的则是为了探听出传说中埋藏于岛上的黄金的下落。一群人被邀请到纽约长岛附近的一个小岛上参加这个降灵会,不料当天夜里,岛上的女主人却死在了一个闹鬼的旧房子里,现场屋子的天花板上留下了奇怪的脚印……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如果感到好奇,那就做好准备,开始走进劳森的怪奇世界吧!

内容概要

  降灵会开始前,在斯凯尔顿海岛尽头一栋有闹鬼传闻的古屋里,患有怪病、不能离开房子的女主人琳达暴毙……现场房门紧锁,一串脚印清晰地印在墙面和天花板上……暴雨袭来,船舶被人破坏,各怀鬼胎的众人困在了孤岛之上……  相貌英俊、皮肤殷蓝的阿诺德,神秘失踪的海盗宝藏狂热爱好者佛洛伊德,美丽动人却忧心忡忡的维瑞尔小姐,形迹可疑的前黑帮头目兰博,神秘的发明家埃拉·布鲁克,心机深沉、别有图谋的灵媒拉波特夫人,看似与案件毫无关系的盖尔医生和瓦托斯上校……凶手到底是谁?伟大的魔术师马里尼再次挑战不可能犯罪!  《天花板上的足迹》--密室大师克莱顿·劳森的密室巅峰之作!

作者简介

韩笑,从中学时代起,痴恋推理文学,广泛涉猎相关书籍,曾任《推理》杂志见习编辑一职,也曾以saki为笔名,发表过推理小说数篇。因立志翻译国外经典推理作品,而考入北京工商大学英语系,2007通过英语专业八级考试,成绩良好。现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并利用业余时间翻译欧

书籍目录

01 女人与枪02 意外获财03 斯凯尔顿船长的幽灵04 大火05 旷野恐惧症06 应急会议07 火星来客08 S.O.S.09 魔术师的学徒10 八百万美元11 嫌疑人X,Y,Z12 信13 三十种剧毒14 蓝色的男人15 完美犯罪16 死于潜水病的男人17 水深十八英寻18 凶器19 倒立20 手铐21 圈套

章节摘录

求租:鬼屋一栋,破败不堪为佳,务必鬼怪横行。详细情况,地址,历史背景,价格至世界电信报。编号:k492最初,我对这则广告的反应是不屑一顾,觉得无非是一出炒作噱头,纯属无稽之谈。翻开戏剧版面,我开始浏览。但是一分半钟以后,鬼屋广告在我的脑海中萦绕盘旋。回过头,我再次阅读这则求租启事。这里面一定有不为人知的内情。于是我展开调查,给我的一个在电信报社工作的朋友打了电话。“下班后能出来和我喝点儿东西吗,泰德?”我问,“我请客。”“很公道,罗斯。我大概十一点下班。我们在琼斯酒吧碰头。这会儿我太忙,要挂了。今天有四场火灾事故、一桩风流韵事、两则战事新闻要报道。”但在他挂断电话之前,我飞快地说道:“顺便帮我向你们分类广告版的同事打听一下k492号广告刊登人的身份,好吗?”他想了一会儿,然后慢慢地开口说道:“啊!我明白了。你在贿赂我。我就是不告诉你。你想打听那个满是厉鬼幽魂的鬼屋吧?” “哦,”失望从背后悄悄摄住了我,“你已经盯上那条新闻了?” “是啊,这儿可是报社,我们工作起来都不睡觉的。我本来想安插个人手追踪报道,但是当我得知k492的真实身份以后,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就是一条吸引眼球的噱头。要是你感兴趣,也许……”“什么意思?如果我感兴趣。你就……”“其实你应该知道。k492是你的一位朋友——神奇的马里尼。”我迅速掩饰我的惊讶,并且极力保持语调平稳,说道:“我猜你已经给他打了电话。没意思!我本来想如果这条广告是认真的,那么一定很有趣。我们十一点见吧。”其实我很清楚,如果马里尼登广告求租一栋鬼屋,那绝对不是玩笑之举。必有隐情!但是,泰德没有被我假装出来的漠不关心所蒙骗。半个小时以后,当我到达马里尼的店铺时,他派来的记者刚好离开。玻璃门上挂着的牌子上写着:魔术商店。专营各种奇迹。所属产业:A.马里尼。下面用稍小的字体引用了金尔博和苏利文合著的《魔法师》一书中的诗文:“吾等法力无边,可使幽魂复活,结果或喜或悲,本店价格最低。”这话毫不夸张。神奇的马里尼靠着他的“神奇魔力”,可以在任何情况下,满足顾客的任何要求。而这神妙仪式中的祈祷文就是他双手奉上的一张详细价格清单,项目五花八门:夜光漆,干酪纱布,邮费和其他经常性开支,他还可以打个不错的折扣。马里尼是著名的骑术世家——马里尼家族中的异类。他的家族上溯五代都是马戏团里的马术高手。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整天跟着一群魔术师表演余兴节目。但是他始终无法掌握马背空翻的技巧,无异于给他家族的骄傲致命的一击。而在杂技世界中,最初令他着迷的就是魔术师灵巧的手指下制造的奇迹。一两年前,结束了世界巡回告别演出,他退居幕后。从那以后.他不再是一名活跃在舞台上的职业魔术师,而是充分发挥他的创造力设计新的魔术戏法,挑战一成不变、死气沉沉的物理定律。他做起了用魔术创造奇迹的买卖。如果你想将一个女人悬浮于空中,用利刃刺穿她的身体,在众目睽睽之下用嗡嗡作响的电锯将她一分为二,将她的身高拉长一倍,让她烈焰焚身,或是让她凭空消失,并且对她的身体不造成任何伤害,他可以为你出谋划策,设计魔术把戏,也可以提供通过测试、运转正常的成套装置,不同的服务,不同的价格。他的绝技很多,例如空手变金鱼,帽子烤蛋糕,穿墙而过。念力飞牌,密棺逃生,或是三分钟之内令玫瑰花蕾绚然绽放。众多魔术师竞相模仿借鉴他的魔术创意,而他也将自己的店铺当做魔术师聚会交流的私人俱乐部。若是在魔术师聚会时走进他的店铺,就犹如进入了《天方夜谭》里的奇幻世界,毫不夸张地说,这里没有不可能发生的事。事实也的确如此。但是这天下午,店铺里一位魔术师也没有。只有店员——博特。我有些怀疑,马里尼之所以雇佣博特,很大程度上是看中了博特家族的显赫名声——他是希腊巴塞罗穆集会上鼎鼎大名的魔术师伊扎克?福克斯的后裔。博特是一个与众不同、特立独行的魔术师。这个长脸、大嘴的小个子男人,身体比橡皮还要柔软两倍,对待观众他总是抱着一种“信不信由你”的态度。他早年曾是一名狂欢节的柔体术演员。他的宣传海报上曾经这样形容他:“橡皮人,一个可以把自己从里面翻过来的男人。” 他站在柜台里,周围摆满了颜色亮丽、种类繁多的魔术用具:骷髅,礼帽,彩球,丝带,彩绘盒子,丝绸手绢,钢质戒指,还有特大号的扑克牌。任何一个魔术师渴求的物品——除了许愿指环和阿拉丁神灯以外,应有尽有。我进门的时候,鼻子发亮的店铺吉祥物——兔子彼得疑惑地斜睨了我一眼,然后继续兴致勃勃地啃一根胡萝卜。“你的老板呢,博特?”我问道,“鬼屋的生意做得怎么样?”博特笑容满面。“可能我们有心电感应,”他说,“我一整天都在给你打电话,难道你一直没有回家?”“一直没回去,”我答道,“那个该死的歌舞剧周一公演。我已经整整十天没有在床上睡过觉了,整日呆在那个“疯人院”里。从我的公寓到剧院只有五分钟的路程,他们却让我在旅馆里随时待命。这样的话,如果有人在凌晨四点突发奇想地想要更改剧本,他们好方便使唤我。我只能抽空儿躺在剧院的坐椅上打个盹儿,你有没有试过缩在扶手椅上睡觉?”“还真的没有,”他笑着说,“那么你现在没事了?”“怎么会?我倒是希望我没事。我现在只是休息一会儿,他们可能要我在今天晚上之前重写第二幕的剧本。这可是最后一稿了。你为什么问这个?” “马里尼,”他的语气笃定,显得别有用心,“想让你……”他停下了。门开了,走进来一位特殊的顾客——如果她是顾客的话。魔术商店里的顾客几乎全是男人,只是偶尔有几个目光狡诈、丑陋平庸的中年女人光顾,选购水晶球和新款魔术道具。但是这位顾客与众不同——一位身材姣好的模特。迷人的金色秀发,完美无缺的身材比例,即使在百老汇她也是出类拔萃的美女。宝蓝色的眼睛给人单纯而天真的假象,勾魂的眼神和上扬含笑的嘴角却出卖了她。一头金发盘于脑后.闪着柔软的光晕,她头上戴着一顶样式新潮奇特的手工针织帽,用丝带固定后,在下颌打了一个漂亮的花结。她神色紧张,而急匆匆的步态更令她显得慌张失措。她和博特打了招呼,声音虽然清澈悦耳,却流露出紧张与焦急的情绪。“马里尼在吗?”博特惊讶得半天没有回过神来。他眨了眨眼睛。“是的——”他开口说道,“我是说他不在。对不起,他现在不在。”她不耐烦地蹙眉。“我是西格丽德?维瑞尔,之前打过电话了。他什么时候能回来?”“哦,我知道了。我一直在试图帮你联系他。我在他常去的一两个地方留了口信,但是他还没有回电话。”“他今晚之前不会回店里了吗?我还以为他总是待在这家店里呢。” “他的确经常守在店里,但是这个星期是个例外。他可能会回来,但是我不敢给你打包票,他离开的时候没有说他到底回不回来。”她垂落眼神,却对柜台上摆着的稀奇古怪的物件视而不见。“我必须找到他,”她急切地开口,“今晚之前,我必须和他谈谈。你能不能再试着帮我找找他?我有很重要的事情。”“好吧。但是他这个人行踪不定,他有可能在麦迪逊马戏花园,这个星期他都泡在那里。但是……”“噢!那个马戏团。我早就应该猜到了,”她想了一会儿,“我要去那里找找他。我必须得找到他。你也会帮我的,对吧?如果我没有找到他,我还会回来。”“最好还是在这里等他吧,”博特建议道,“马戏团多的是。即使他在你说的那家,他也可能待在任何地方——可能在后台,可能在通道,可能抱着一袋子花生米坐在哪个犄角旮旯,还可能在和狮子联络感情。天知道他在哪里。”马里尼家族中出过不少马戏演员。血管中流淌着这样的血液。马里尼对马戏表演自然如痴如醉。维瑞尔小姐淡淡一笑,妩媚动人。“马戏团我很熟,”她说,“我了解马里尼。他很可能和大象在一起玩儿。但是,你还是要继续打电话找他。尽力吧,我们一定要找到他。”博特拿起电话,男性的骄傲被那媚人的一笑消灭得一干二净。“我尽力。”“很好,谢谢。如果我没能找到他,而你打通了电话,不要挂,等我五点半回来。”

编辑推荐

《天花板上的足迹》几乎可以说是作者笔下谜团最多、情节最复杂离奇的一本了。曾经在《死亡飞出大礼帽》中活跃过的几位人物又再次出场,又展开了一场不可能犯罪小说的精粹——降灵会,其目的则是为了探听出传说中埋藏于岛上的黄金的下落。一群人被邀请到纽约长岛附近的一个小岛上参加这个降灵会,不料当天夜里,岛上的女主人却死在了一个闹鬼的旧房子里,现场屋子的天花板上留下了奇怪的脚印…… 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如果感到好奇,那就做好准备,开始走进劳森的怪奇世界吧!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天花板上的足迹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9条)

 
 

  •   魔术师劳森系列都齐了,很喜欢
  •   很不错,的别喜欢,劳森的作品还是第一次看
  •   大师的杰作
  •   过节慢慢看呀,李国庆是个好同志,优惠不少,国庆一下啊!
  •   降灵会开始前,在斯凯尔顿海岛尽头一栋有闹鬼传闻的古屋里,患有怪病、不能离开房子的女主人琳达暴毙……现场房门紧锁,一串脚印清晰地印在墙面和天花板上……暴雨袭来,船舶被人破坏,各怀鬼胎的众人困在了孤岛之上……   相貌英俊、皮肤殷蓝的阿诺德,神秘失踪的海盗宝藏狂热爱好者佛洛伊德,美丽动人却忧心忡忡的维瑞尔小姐,形迹可疑的前黑帮头目兰博,神秘的发明家埃拉·布鲁克,心机深沉、别有图谋的灵媒拉波特夫人,看似与案件毫无关系的盖尔医生和瓦托斯上校……
    这段简介说清楚了所有的出场人物,所有的勾心斗角,所有的逻辑推理,所有的所有围绕着一个字---钱。 假冒的沉船,假冒的专家,假冒的灵媒,还有真实的死人。谋杀,哈哈。 马里尼总是擅长从帽子里变出兔子,可是光有手法还不够,还要有智慧。
  •   诡计都挺难猜的,但是长篇大论的理论也太多了吧!没有那些通篇大论可以给更高的评价。
  •   大概的谜团和诡计都清楚了,但是篇幅太长,有点影响阅读。如果不是推理迷,估计会看不下去。PS.翻译仍旧是很烂!
  •   人名很难记,一会儿用名,一会作用姓,一会儿用绰号,让人如坠五里云里,找不着北。为了把人物弄清楚,不得不经常往回翻。
    作品本身来说,前半部分太琐碎,很闷,差点就看不下去了。
  •   与死亡飞出大礼帽一起买的,喜欢此类作品的读者,值得一看
  •   看过劳森的《死亡飞出大礼帽》,就不能不选择本书,因为作为魔术大师解读犯罪真相实在是新奇而又绝妙,极致理性地挑战不可能犯罪,同时道出了魔术的核心与不可能犯罪本质上的相同,那就是:心理欺骗。向伟大的马里尼大师致敬!他从另一个视角带给我们对推理小说的心理享受。而本书对于犯罪线索的铺陈极尽复杂,需要读者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始终关注。
  •   这是一本很对我胃口的书,推理迷们值得一看
  •   买了两本他的长篇(死亡飞出大礼帽)和一本短篇集,除了《来自另一个世界》稍好外,劳森的作品真的很无趣,婶婶怀疑其在不可能犯罪领域的地位有这么高?莫非是和卡尔、奎因的关系好,所以“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吗。。。
  •   不是指案件而是指内容和作者的文风,非常有趣~这个轨迹相对不好玩,比起他的另一部我在中途就猜到了凶手
  •     被低估的作品,看之前从来没有一个人推荐过此文。
      
      合上书,我不禁说了句:“可惜了。”如果让奎因来写,又是一部希腊棺材之谜,真是空有多重指向性;如果让黑克•塔伯特来写,又是一部地狱之缘,空有这么多买点;如果让快卡尔来写,又是一部三口棺材,空有这么多巧合;如果让阿加莎来写,又是一部罗杰疑案,空有这么多谎话。作者似乎是个有钱人家的阔少,千金散尽也没买回来真正值钱的宝贝。故意设定一大堆人物有问题和大量的巧合,行文却一直游走于似是而非之间,似乎有多重解答的野心和计划,可是临门总是脚软——几处本应是陡峭的山峰,都磨成了圆滑的曲线。几组人物的互相博弈,也看不出波涛汹涌的气势和诡谲恢诞的态势。我感觉大家怎么都这么克制?不管怎么说,第二个杀人方法实在是神作级的创意;这么多人关系复杂地骗来骗去实在是有社会派的苗头。还有最后马里尼的推理,似乎有奎因划名字推理的影子,可惜也没完全做好,不过相对于其他作品已经不错了。
      大家都说天花板上足迹的解答实在坑爹,但是为什么都不仔细想想这么简单易行的策略怎么都没往那方面想呢?
      估计另一个令大家不满的地方就是凶手比较好猜。一开始(即还不知道移尸的时候)除了上校,其他人的不在场时间范围差得更大。第一次追捕,上校被敲头更让我怀疑这是演戏。后来,本来热衷于案情的上校(至少一直参与讨论)莫名其妙的从叙述主题中消失,更让我坚定了信心。
      其中所谓的密室生成诡计,不是明眼人都可以看出来,肯定是有人脱光他的衣服再走掉。结果在书中这个过程变得十分吃力,经过引经据典一番之后才得出结论。
      P.S.
      第一章中:
      博特一遍听着电话,一边微笑着瞟了一眼贴在枪伤的马里尼商店的宣传语:万事皆可能。
      Adidas的宣传语来自这儿?(求原文)
      
  •     足迹的解释太赖了,真是没资格作为中心诡计。
      
      还好故事本身还算精彩(同样长的篇幅,故事性和精彩度比《九九神咒》强多了),寻宝的元素比较赚眼球了。
      
      凶手在中后部分就猜到了,不过也比一开始就明确知道强。
      
      再次怨念足迹的解释····
  •     Clayton Rawson的《the Footprints on the Ceiling》在我而言,是一本或许需要或者已经给出过一些致敬文字的书——如果已经做过的一些事算是给出了我的敬意的话(我在太多的文字中向太多的人或事致敬过了),那么这份敬意(至少在我而言)一定是远远不够的:有人(甚至大多数好这口儿的朋友,我所知的比如阿克所说的波布勒先生或者大家熟知的bobo就在群里这样说过。这些“公认的想法”足以迷惑、误导大量未读过并且有计划去读劳森的推友)会认为我将本书而非《Death from a Top Hat》看作魔术师的代表作是一桩错误的、或者至少是不够主流化的见解。
      我看重这本书,是因为我已经第三次读它了(是的,在不同的时代读过三种不同语言的版本,两次艰难的纸书阅读,一次轻松的清样稿体验),并且我向来不屑于听从主流的或者公认的观点,即使有时候那些被证明是对的,我也需要通过自己的阅读感受来证实:这个例子像极了最近知道的另一个关于哲学家的例子——维特根斯坦在美国时,曾固执地认为别墅安装防蚊纱窗实际上是全美民众受了广告商的欺骗,其动机仅仅是占百分之十五平面空间的纱窗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空气对流而已。
      我引用以上的我认为是带有一些“繁琐细节”的例子并非是想证明某文在评论里的胡言放肆确实是已经到了让即使是最熟悉的朋友都忍无可忍的地步,下面引一段译稿中的、和谜底无关的内容:
      
      “摄影,”我模仿着他发表演说时的样子,加以说明,“是除了毒物学以外,最以毒为伍的爱好。着色剂的成分包括氰铁酸物和草酸钾,草酸,盐酸,硫酸铜,氯化金,醋酸和硝酸铅,硼砂,钾明矾,胺明矾——全是毒药。显影剂里包含连苯三酚,甲醛,多聚甲醛。高锰酸钾和硫酸是颇受推崇的还原剂。微粒显影液中含有对苯二胺,一种有毒染料。”
      我稍作停顿,那一张张被我惊得目瞪口呆的脸,令我很是满意,深吸了一口无毒的氧气,我继续抛出剩下的重磅炸弹。“为了增强明暗度,传统的方法是使用二氯化汞,重铬酸钾,硝酸银,氰化钾和/或者氰化钠。我可能遗漏了一些,但是——哦,对了——还有碘化汞,硝酸,硼酸,甲醇和异丙醇。”
      我一边说,一边掰着手指头数。我总结道:“一共27种。除了一两种以外,其他的你可以在任意一家摄影用品店里足量购买,而且不会受到任何盘问。阿诺德不会样样俱全,但是一间配套齐全的暗室,至少要有一半。再加上莨菪碱和吗啡,你现在一共有29种剧毒物质了。”
      “女士服装专家兼药剂学家。”马里尼说,“你有没有给人讲过瓜基乌图印第安人的奇怪的婚礼习俗?”
      “当然,”我回应道,“所有的婚礼习俗有一个共同的基本——”
      “时机,”葛卫冈一本正经地打断我,“和手段!”
      
      saki的译文是值得赞扬的,不像韩忠华(和其他一些已然成名的大师)那样会加上太多的美化装饰和句式改变,在少数读者理解文意会有困难的地方加上了注解,少数需结合英文本身理解的地方也标明了原文。选择尽量忠实地还原作者创作时的意图,尽管有时会因小说本身过分注重情节流动及对话而显得文字苍白,但文中众人不时来上一出的轻松小段子适度、甚至恰到好处地降低了让阅读变得乏味的糟糕可能性,让这本就是以”拿起之后就非得读完才舍得放下”为目的的小说成功完成了使命:无论有意还是无意——这正是翻译最应该做、也是唯一应该去做的事情。
      译文还是有一些毛病的。我没有找到我那本应该是写了些注释的原版(是的,是外公的藏书。这些应该是他最后一次回国探亲时带来的一堆英文书中的一本:有些是法文的,现在当然也不好找了),德文版不在手边,因此只是凭着几乎是十年前的阅读印象来和中文译稿进行比较。不过还好,问题都是认真校对就能解决的、因为粗心和(或许是)懒于进行一次全面的译名对照而导致的小疏漏。整体的流畅度,正如上一段所表明的那样,是不存在任何问题的。
      回到之前的论题,正如引用段落所表现出的一样,劳森在行文中爱玩一种故弄玄虚的把戏,经常让人觉得在宏大谜题之下,解答会是怎样的复杂和精妙才能对得起侦查之中所牵引出来的大量细节:劳森会在讨论中引用一些非民用的专业知识,以及一些普通人不会涉及到的领域的见闻等(这些和我最近正在阅读的书倒是契合的:Gabriele的《寻访行家》)。如果是抱着这样的思路去阅读劳森,那么《死亡飞出大礼帽》应是一部极其失败的作品,《天花板上的足迹》也好不到哪儿去——这两部作品(以及劳森的其它马里尼系列作品)的密室简直就是冷笑话合集,不可能犯罪也不过是谜面唬人,到马里尼大师变着硬币或者扑克或者兔子戏法破解密室时,(注意!)如果你是直接从我这里听说了谜面,你一定会将这本书撕得粉碎,然后再一把火烧成灰!
      但显然大家都没这么做,并且还不约而同地为马里尼大师献上四到五颗星的评价——这并非是我们都受到了暗示催眠或者附体驱指,而是劳森小说的布局太强大了:要是某人打算让我举出一些靠穿针引线之严密取得成功的电影及小说的例子,我会将《两杆大烟枪》和《天花板上的足迹》一同呈上——这在我看来是很恰当的类比。它也正好说明了我为何更看重本作而非《死亡飞出大礼帽》,因为劳森在本作里将所有的悬念和纷繁复杂的事件解说得天衣无缝,不可能犯罪上出现的硬伤倒可以忽略不计了。
      为了不至于减少大家在阅读时的兴致,我连大略提一提文中的不可能谜题都省掉了,反正..就是在一个出现不可能出现的自杀死者的房间的天花板上出现了后来证实确实是有人行走过的天花板上的足印并且这足印的主人硬生生地从窗户走了出去(当然,可能我的叙述表现得有些夸大甚至是错误的(我多么想在前三个字上加上着重号阿..=。=)了.),一个赤裸的男人被发现死在一个高层密室里并且死因竟然是...嗯,文中还有一些很好的噱头:无人生还模式、海盗、黑帮、蓝皮人、白发魔女、降灵会、摩斯密码、完美不在场证明、弯曲的子弹、潜水钟、打字机、打火机……相信大家在读完这本书后,就能够很好地将以上的零散词儿联结起来,得到你们自己的、关于这本书的一个画面感极强的印象了。
      我所取的、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评论题目实际是同书名密切相关的,在这里我引述这个本是由马里尼大师针对天花板上足迹所讲的故事,以作为这篇因为发愁不知该怎么写而最终被完成得莫名其妙的评论的结尾(我承认,我太不严肃和靠谱了..),因为我觉得这个故事极好地阐述了克雷顿劳森在他不多的作品中所恪守的创作理念:魔术是神奇的,但谜底往往是极端乏味的——障眼法如果不被拆穿,就会变成千古奇闻口耳相传。
      
      “几年以前,”他沉思着,“那时候,理发店里有供客人阅读消遣的文字书本,而不是图片杂志。我看到过这样一篇千古奇闻,本应受到关注。主人公被闪电击中后,并没有毙命,而是破坏了他的的引力场,引发突变。他的朋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在他飘走以前,把他关进屋里。但是却无法让他降下来。突然之间,他成了牛顿定律的特例。地球不吸引他,反倒排斥他。可怕的遭遇。
      “他们不得不在天花板安装上桌子、椅子和床。他就那么头朝下生活着。对他来说,天花板就是地板,一切没有固定住的东西都会飞到地板上去。他只能把饭搁在桌板的下面,喝咖啡的时候也是杯子底朝上,极为不便。这个故事的结局有点儿恐怖,你猜怎么样?”
      “他去了好莱坞。”我胡乱猜道。
      “比这个更惨。”马里尼说,“他透过窗户向外望。你能想象他所看到的一切吗?树木都是朝下面生长的,坚硬而沉重的地面骇人地在头顶上压迫着。而下面就是一个险峻而恐怖、高达几百万光年的深渊——整个宇宙的纵深。最终他下定了决心。有天他的朋友回到家,发现他失踪了。窗户的上部敞开着。”
      
  •   好长...
  •   开学回去看一看,我估摸着我对这本书的评价不会很高。
  •   我简单的说说我对这本书的看法吧:
    与其说这是一部精彩的不可能犯罪作品,不如说这是一部优秀的古典本格作品,依后者来看比起《死亡飞出大礼帽》来毫不逊色
    至于《死亡飞出大礼帽》是最好的这句话,我印象中从来没说过,但是因为《天花板上的足迹》是最近才读到的,所以很久以前这种“在我读过的劳森作品里大礼帽是最好的”以及“很多人都认为大礼帽要远比其他几本出色”这类话的确是说过的
  •   @bobo
    确实如此..天花板是我最初接触的几本侦探原著中的一本,而大礼帽则是阅读量提升了之后读的,可说是感情不同.^^
  •   汗,劳森大叔的几部长篇已经忘得7788了
  •   还没看,文大说翻译好那是最好……
  •   囧……我是冲着高达来的……
  •   LS强悍!高达……
  •   多谢夸奖~
  •   我也冲着高达而来。。。
  •   同囧……
  •   这是我看过的最热闹而又不失流畅的推理小说,什么叫扣人心弦,什么叫跌宕起伏,如此一个高潮接着高潮,谁能给我举个类似的例子?
  •   黑桃A的血咒可算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