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迷踪

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刘继兴,刘照兴 著  页数:222  
Tag标签:无  

前言

历史给人智慧,历史使人明理。不知史,人生或趋向于浅薄,或走向浮躁,而一个不曾知史的民族则必然病态。当阳光洒满旧街,都市的钢筋水泥,和一切现代式的喧嚣日渐取代被岁月的风雨侵蚀的古老“图腾”,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发现:历史本身就是一本厚重的书。然而,面对这样一本厚重的书,我们早已习惯在史学家们详实的述史中变得麻木了,纵然它们的深邃与崇高也让无数人着迷,但是枯燥的泛义使每天为生计奔波的人们只能望尘莫及。书架上或华丽的精装史籍,或珍贵的藏品沾满了灰尘,默默地证明着,历史存在着,却无人在写,无人在阅。几度风雨,几度沧桑。等待与沉默,仿佛成了历史书籍的宿命。作为一种力量与智慧的源泉却悲伤地失去了观众,这是历史遗忘了自己,还是现实拒绝了它?这是个人的失败,还是民族的悲哀?刘继兴和刘照兴是我的友人,但他们的书却是我的先生,是我读史阅世的教科书。他们对历史的思索,对历史严谨却不失风趣的写作方式,牵动了读者的兴趣,也延续了历史的奇迹。我们是普通人,我们需要这样不仅不失真,而且通俗耐读的史书。遁着他们的笔调方向慢慢走去,泛黄的古画、风蚀残年般的秦砖汉瓦再次忽现,似乎残留着历史的辛酸,夹杂着腐朽的气息。许多灿烂的生命和业绩,以及耻辱,以及伤痛,以及那些前人所承受的所有或灾难,或辉煌,都让我们看到了曾经的存在——我们会不由自主地说:“我看到了历史。”人生的一切终究逝去,周遭翻转的所有痛苦与欢乐、富裕与贫穷终究会沉寂,最后什么也不会留下,但是会留下历史。我们的前辈们用一双双坚定的脚,踏在历史原始的土地上,绘制、复制出人类文明的足迹,走出一段鲜活的历史。踏着他们的脚印,我们前行。脚下愈走愈阔的路,一再告知我们:走过的永远是历史。我们时刻都在踏着历史前行,一步一步,直到走完我们短暂的一生,重复着与前辈们同样的生命轮回——追寻历史,穿越历史,记载历史。在人生中,总有人在有意无意地演绎着历史,然后有人把他写下来,让后人不要遗忘。如果没有人记述,我们这个世界就不会存在什么历史。每一部历史都是现实,而曾经的现实属于先人的历史,今天的现实属于久远之后我们的历史。有人说“阅读历史的人,就是坐在海边观海的人”。其实不管对于作者还是我们来说,都是坐在海边观海的人,可贵的是作者采撷了历史中无数的浪花,然后把它一串串穿起来,连成了一条珍珠般的项链,这就是《历史的迷踪》的魅力所在。倘要说到它的价值,那就在于它的唯一和真实。历史之海壮阔而无穷,任何一部描述历史的书,都不能尽史之沧海于万一。《历史的迷踪》也无力向读者奉献整片海洋,但是其中的真实,你所不知道的历史真相却能给读者激起无数的浪花,给读者带来智慧,带来欢乐。惟能如此,我想这便是作者的希望。恕不赘述,是为序!

内容概要

历史容不得虚假,更不能沦为价值取向的附庸,即便以部分的真实代替历史的整个真实,也是一种最为卑鄙的篡改历史的手段。真实是历史的生命线,是历史的灵魂。没有真实,历史就会沦为普通艺术行列里可笑的传说。《历史的迷踪》撕开沾满灰尘的历史封面,告诉人们:这是真实的历史。

作者简介

刘继兴,作家,文史学者,传媒资深人士,现居太原。生于1970年,1992年毕业于天津大学人文系马列哲学本科专业,喜欢“浮舟沧海,立马昆仑”的人生大境界。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十余年来,在文、史、暂以及美学、传播学等领域均有建树,已出版《魅力毛泽东》(新华出版社)、《刘继兴读史》(湖北长江出版集团崇文书局)、《历史上的那些牛人》(航天大学出版社)等著作,共发表各类作品450余万字。先后担任数家都市类报刊的常务副社长、常务副总编.现任报社执行总编、景区董事长等职。刘照兴,山西柳林籍人氏,1987年毕业于山西师大,哲学学士,高级政工师。多年来笔耕不辍,在《人民日报》、《新华社内参》、《半月谈》等报刊发表各类文章近百万字,多次荣获省级以上的奖励。先后任某市市委宣传部调研室主任,宣传科长,现为某艺校副校长。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帝王篇
秦始皇是否死于赵高之手
史上唯一终身未立皇后的皇帝
历史上最荒唐的短命皇帝
史上卖官最疯狂的皇帝
常换老大的刘备为何能成就帝业
历史上最能打仗的帝王
历史上最不会用兵的国君
灭元军最少的朱元璋为何能一统天下
明代宗朱祁钰为何没被葬人十三陵
史上唯一实行一夫一妻制的皇帝
皇帝们的名字为何怪僻
史上唯一的两国皇后
第二部分 军事篇
史上最巧妙最成功的连环计
一句玩笑引发的弑君悲剧
历史上最早的“十三太保”
缔造四个王朝的古代第一贵族集团
薛仁贵征辽是如何“瞒天过海”的
唐朝灭亡的真正凶手是否是恶劣气候
岳飞的真正死因
蒙古大军横扫亚欧的制胜法宝
蒙古没能征服日本的真正原因
明朝中叶的倭患何以猖獗
李白成百万大军瓦解于鼠疫
太平天国的两大藏宝之谜
戴笠为何一直没有加入国民党
阎锡山与徐向前的四重关系
中国为何开战十年后才向日本宣战
战后中国为什么没在日本驻军
谁是民国军阀中唯一的“不倒翁”
从少林寺走出的两位开国将军
最荒淫无耻的民国军阀
拥有40位妻妾的民国风流将军
黄埔军校走出了哪些中共名将
卧底在戴笠身边的“北斗七星”
第三部分 文化篇
中国人的老祖宗究竟有哪些
《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写起
华人的姓氏从何而来
为何说《老子》是一部兵书
史上培养奇才最多的牛人
为何“戈”能成为古代第一兵器
何为“三教九流”
谁是三国第一伯乐
张飞竟然是大书法家
正史中完美的周瑜为何遭后世狂贬
有多少古代英雄被民间尊为门神
李白以何为生
中国五大经典爱情故事之批判
“吃豆腐”与“吃醋”的幽默来历
何为长盛不衰的成功学读本
《厚黑学》为何被称为民国第一奇书
削发为僧的两大绝代风流才子
五四“文白之争”的高手过招
为何启功否认自己姓“爱新觉罗”
为何恭维又被称做“戴高帽”
民国第一写手的传奇文字生涯
书生气:文化名士们的真性情
第四部分 其他篇
“神武天皇”徐福东渡日本之谜
诸葛亮所造“木牛流马”
宋代婚配奇观:“榜下捉婿”
为何古代强奸案件少
为何宋代和尚能娶妻生子
天下第一廉吏
胡雪岩是如何被对手整垮的
最早预见清朝灭亡的人
为何孙中山要让位给袁世凯
蒋介石早年是如何起家的
历史上最恶毒的文痞之骂
糊涂虫为何被称为“二百五”

章节摘录

秦始皇之死,《史记》记述很多,分别见于《秦始皇本纪》、《李斯列传》、《蒙恬列传》等处。篇中记载他第五次出巡时,行至平原津(今山东省平原县)得病,勉强抵达沙丘平台(今河北广宗西北),遂崩。人们一般认为,秦始皇是由于纵欲过度,体弱多病,加上出巡期间旅途劳累,以致一病不起。笔者遍阅有关典籍,认为“千古一帝”秦始皇死得蹊跷,很有可能死于非命——死于赵高之手。其理由是:一是秦始皇并不像历史上有些封建帝王那样体弱多病。查诸史籍,未发现他患有暗病宿疾的记载,他的身体一向健壮。突出的例子是,秦王政二十年(公元前227年)荆轲行刺时,他在惊慌中还能挣脱衣袖,绕着柱子逃跑,始终没让荆轲追上。秦始皇第五次出巡时,才50岁,并不算衰老。在平原津得病,又走了一百四十多里到沙丘;在沙丘平台养病时,还能口授诏书给公子扶苏,说明他当时思维清晰如故,并非患有致命疾病。总之,从秦始皇的体质与当时的情况看,还不至于在沙丘一病不起。值得注意的是,沙丘宫四面荒凉,宫室空旷深邃,相传原是殷纣王豢养禽兽之处。战国时,赵武灵王因庇护叛乱的长子章,被公子成和李兑包围于此,欲出不能,又不得食,最后活活饿死在沙丘宫中,可见其地与外界隔绝的程度。在这种环境之中,发生不测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二是根据种种迹象推测,宦官赵高弑君的可能性很大。著名史学家郭沫若曾写过一篇历史小说《秦始皇之死》,其中描述秦始皇在平原津渡黄河时,癫痫病发作,后脑壳撞在青铜冰鉴上,加重了脑膜炎的病情,人处于昏迷状态。当车赶到沙丘后,宿了一夜,第二天,赵高、李斯发觉秦始皇已死,右耳流黑血,右耳孔内有根一寸长的铁钉。这篇小说反映出早就有人怀疑秦始皇的死属于非正常的死亡。那谋害者是谁呢?小说中认为是胡亥。其实,赵高进行谋害的可能性更大,因为诏书、玉玺都在赵高手中,继承王位的决定权也掌握在他与李斯手中。胡亥即使弑父,如果得不到赵高、李斯的配合,不仅得不到王位,反而有杀身之祸。而赵高常随侍在皇帝左右,趁机行事不露痕迹,要较胡亥方便得多。那么,为什么说宦官赵高弑君的可能性很大呢?首先,赵高是个宦官,有人说他的父母都是秦国的罪人,也有人说是秦统一战争中灭赵时的俘虏。赵父受宫刑,母亲是官婢。赵母在秦宫中生下赵高兄弟几人,都是生而为奴。后来秦始皇听说赵高身强力壮,懂点“狱法”,提拔他作中车府令,是专管宫廷乘舆车与印信、墨书的宦官头儿。秦始皇还命令赵高教自己的小儿子胡亥学习法律。在秦始皇这次出巡中,自然少不了中车府令的事务。而且后来赵高还“行符玺事”,即执掌传达皇帝命令和调兵的凭证“符”和“玺”。赵高在秦始皇病重期间和死后的种种表现,使人不得不怀疑秦始皇的死与赵高有关。其次,赵高与蒙恬、蒙毅兄弟有宿怨。据说,赵高曾犯大罪,蒙毅以法治之,判其死刑,后因秦始皇过问,方得赦免。当时,蒙恬威震匈奴,蒙毅位至上卿,一为武将任外事,一为文臣主内谋,不仅深得始皇信任,还为公子扶苏所倚重。一旦扶苏即位,蒙氏兄弟的地位必将更加巩固。因此,赵高对蒙氏兄弟既恨又怕,如要摆脱来自蒙氏兄弟的威胁,必须设法阻止扶苏即位。为了自身的利益,他时刻都在寻机除掉扶苏、蒙氏兄弟。

编辑推荐

《历史的迷踪:你所不知的历史真相》:远去了秦砖汉瓦、古道西风。千年往事,无未予带走古老的传奇隐藏的真相。慢慢扯下岁月的遮羞布,开启历史的封印,展现出一幕幕不为人知的画卷……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历史的迷踪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有历史根据吗?里面全是“我想”,“我认为”之类的
  •   内容很有看头,一些历史上看似不起眼的小节,这本书都有提到,看了后,收获蛮大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