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官场笔记

出版时间:2012-6  出版社:河南文艺出版社  作者:桂园  页数:307  字数:313000  
Tag标签:无  

前言

我写苏东坡做官的这些事,起因是一次小酌后的神聊。    那是两年前的冬天,我的一位当年留校的大学同学,以知名教授的身份,来我所客居的城市,参加全国公务员考试的阅卷工作。我去看他,除了问候、寒暄,话题当然离不开公务员的考试、录用以及录用后的升迁。他说,公务员考试是个好现象。官场准入制度的建立,体现了一种公平。如果能够持续发展,延伸到官员的考核和升迁就更好了。他还说,公务员考试热,不仅是就业问题,不仅是图个安稳的问题,深层次的原因仍然是我国文化中根深蒂固的“官本位”问题。升官不仅意味着发财,不仅是满足“千里去做官,为了吃和穿”的低水平要求,还包含了荣誉、价值、风光、威风这些丰富的内容。    话题延伸下去,就谈起了同学中几个从政的人的近况,某某高年级的同学最近刚从省委副书记的位置调到某省当省长了,当年分配到京城部委的某同学提升到副部还不满意,某某被下派到县里锻炼后回到市里安排了一个残联主席位置,非常郁闷,等等。他告诉我,已提升副部的某某同学曾跟他说,要是有人资助,他会升到更高的位置。他还说,这位副部同学想听我讲一讲苏东坡。    同学都知道我在读大学的时候就对苏东坡痴迷,常以“苏学专家”戏谑于我,没想到还有人当了真。我说,我前些日在京城见某副部同学,他没有提起让我讲苏东坡的事啊。教授同学肯定地说,他同他讲过。我说,他六几年出生的人,能爬到副部的位置,对官场的体会肯定比我要深刻得多了。教授同学说,也不尽然,你当记者站的站长多年,国家媒体的官见多识广啊。    在这位教授同学的积极张罗下,那位副部同学居然从京城赶来了。我们三人小酌于酒肆,又移师于宾馆,畅叙到天亮。我在半醉的情况下,大谈特谈苏东坡。谁知,这位教授同学把我的疯话醉话录了音,并整理成了文字。几天后,他把录音和文字E—mail给我,这就是这本《苏东坡官场笔记》的雏形。    苏东坡是北宋时期妇孺皆知的大名人,也是闻名天下的千古风流人物。九百多年来,他之所以不断“遭到”众多文人、官员、百姓的喜爱和追捧,有众多的粉丝,是因为他本身既是顶级文人,又是高级官员,也是草根百姓。他既是个大文豪,又是个大官;既有“中央”工作经验,又在好多地方当过地方大员,还种过好多年的地;既有春风得意之时,又有贬官的失意和生活的窘迫;既与皇上、太后相来往,又和凡夫俗子交朋友;既与三任老婆真情相爱,又与官妓、歌伎脉脉传情;既风流倜傥,又忧国忧民。某种程度上,弄懂了苏东坡的心态,也就弄懂了中国文人的悲愤和心迹;弄懂了苏东坡的举动,也就弄懂了中国官场的兴奋和无奈;弄懂了苏东坡的生活,也就弄懂了中国老百姓的情趣和快乐。    多年以来。研究苏东坡的学者很多,但研究者或着力于苏的诗词歌赋,或侧重于搜集苏的逸闻趣事,或力图全面地研究苏的生活和人生,至今没有人把触角探伸到苏是如何做官的。而恰恰做官是苏东坡的主业,写作和其他都是业余。他从不足二十五岁正式进入官场,最高做到正部级、副国级,最低贬到副科级。直到六十五岁病逝于常州,一直为官,即使在三次贬谪中,都还是有虚职的。    本书解读和探讨苏东坡的为官之道。展示他为官的轨迹,探讨他为官的经验和教训,揭示他蹿升高位的内幕和奥妙。当中既有苏东坡高官时的极尽浮华,也有他犯错误挨整时的极度困顿;既有险恶的政治旋涡,也有做官的快乐和惬意;既有无奈的官场应酬,也有与官妓的一时兴致;既有对最高权力中心的揣测和窥视,也有与上级或同级官僚的周旋和倾轧;既有权谋和心机的运筹,又有无心插柳的运气;既有对五任皇上更迭政治风云变幻的把握,也有一时一事的冒失和失策;既有追求政绩的“面子工程”,也有防腐抗腐的清贫日子……回答苏东坡官场生涯中的很多神秘问题,比如,在一次次的政治洗牌中苏东坡是如何处变不惊的?苏东坡为什么遭遇牢狱之灾,可以避免吗?为什么苏东坡宁愿做一个既没有一分钱工资又备受屈辱且存在巨大政治风险的“虚官”也不愿回老家种地?苏东坡爬上高位所付出的代价以及有什么诀窍和门道?    总之,苏东坡的官场生活,无论从他担任的职务高低看,还是从他忽上忽下的变化程度看,古今中外都是少有的,很具做官的标本意义,也非常有趣。    苏东坡是做官的成功者,而不是失败者。认为苏东坡在仕途上不得志,是一个官场上的失败者,这是历史的误会。有三个理由:    一、苏东坡做过很大的官,距离国家最高行政长官宰相只有半步之遥,是当时国家领导核心中至关重要的人物。苏东坡那个时代,朝廷最高只任命正二品(宰相)的官职,苏东坡当过很长时间的从二品官职。这是绝大多数从政的人或政治家做梦都想达到而达不到的高位。苏东坡元丰八年(1085年)十二月第二次进京做官,元祐元年(1086年)八月被提升为副国级的翰林学士、知制诰(三品);元祐四年(1089年)二月,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三品);元桔六年(1091年)二月回京,任吏部尚书(从二品);元祐六年五月,以龙图阁学士出知颖州(从二品);元祜七年元月改知扬州;元祐七年(:1092年)八月被召回京城,任兵部尚书兼侍读(从二品);两个月后,改任礼部尚书,加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从二品);元祜八年(1093年)十月,任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定州路安抚使兼马步军都总管知定州军州及管内劝农使轻车都尉(三品),直到绍圣元年(1094年)四月被贬为英州知州,才自三品官降为六品官。    虽然。苏东坡在做高官之前和以后,经历了很大的曲折,但那应该都是做高官的准备和进一步准备。做官成败的标志,主要是看做多大官,官做得越大、时间越长,就越成功。苏东坡任高官的时间长达九年,二次进京为官的时候四十九岁。自三品官降为六品官的时候五十八岁。这应该是非常成功的。政治生活中“各领风骚没几年”的现象是正常的,相反,长时间地赖在高位上,只能是政治家努力的方向,而不可能成为常态,和苏东坡同时代的王安石,在宰相的位置上,前后也不过六年的时间。    二、苏东坡经历了一次“坐直升机”的升迁过程,升官速度之快,自古以来都是少有的、罕见的。这也是绝大多数做官的人或政治家朝思暮想、想也白想的成功经历。从元丰八年(1085年)三月到元祜元年(1086年)八月短短十七个月里,朝廷一共给苏东坡下了七个任职通知,他一口气从副科级干部提升到副国级领导。他在“起居舍人”这个副部级京官上才干了两个月,在“中书舍人”这个正部级的岗位上才干了四个月,就被提升为副国级的“翰林学士、知制诰”了。    可能有人会说,这是苏东坡的运气好。其实并不完全是。就算有好运气,也是他自己造就的。单从个人成长的角度看,苏东坡在蹿升之前经历了地方官正副官职的磨炼,在思想上、阅历上、官声名声上甚至组织上,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包括黄州的下放劳动,“乌台诗案”的牢狱之灾,都实际上使他名声更加响亮,政治倾向更加清晰。这也是一种组织准备。苏东坡的内心深处是想当宰相的。任何时候,即使后来被贬岭南甚至被贬海南的时候,他都没有放弃这一梦想。所以,做一个朝廷的三品大员,做一个从二品的大官,对他来说,绰绰有余,仍然是屈才了。    三、苏东坡做官的起步非常之高。这也是自古以来官场上非常少见的,是绝大多数从政的人或政治家望尘莫及的。苏东坡在科考中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受到了仁宗的高度赞扬,破格任用他为凤翔府判官,就是凤翔市唯一的副市长,一步就到了从六品的官职。当时,他只有二十五岁。在当时,这是具有轰动效应的破格提拔。在今天,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如果一下子被任命为某地级市的副市长,是需要极高极强的想象力的。我们目前还没有看到过这样的任命。    可能有人会说,苏东坡遇到了仁宗这样的好皇上,走了狗屎运。其实,这次科考的背后,不仅有苏东坡的十年寒窗苦读,有他的实力和考场上的超水平发挥,还有他老爸苦心的运作和经营。就是说,他不是随随便便就一下弄个副市长当,这里面是有很多门道的。    苏东坡四十年的做官生涯中,有没有犯过错误?有没有教训?有。比如,在凤翔时,他作为二把手,跟一把手闹矛盾;比如,他在朝廷当小官时,有些急躁情绪;比如,他在当密州、徐州、杭州等地的太守时,喜欢搞一些政绩工程;比如,他在刚进入国家领导核心时,情绪化地管了章悖和司马光之间的闲事;比如,他在任兵部尚书时,在处理皇后、公主的车辆冲撞皇上车队的事情上,向哲宗说了不该说的实话,等等。但这些都是小毛病,是一个长期从政的人难以避免的失误。而且,苏东坡一直在谨小慎微地校正着自己的步伐,这些小失误并没有酿成足以影响他进步的后果。    造成苏东坡忽上忽下、一贬再贬的根本原因,其实是他碰巧赶上了北宋朝廷走马灯似的政权更迭。苏东坡那个时代,政权更迭频仍的程度实在令人惊叹。他做官四十年,一共经历了仁宗、曹太后、英宗、神宗、太皇太后高氏、哲宗、向太后、徽宗等七次政权更迭,就是说,他的做官生涯,一共换了八个老板。这对任何人,都是一个让人挠头的难题。    也许一个公司、一个单位经常换老板,对员工和领导层的影响相对会小一些。但是,一个国家,政权的不断更迭,就会带来大政方针的大改变,组织人事机体的大换血,由此掀起的风浪,带来的不安、焦虑和震动,是地震一般、天崩地坼一般的。古代朝廷的政策延续性肯定还不如当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不仅是换一个皇上就换掉所有的大臣,甚至要换掉大臣的腔调。这是苏东坡那个时代一个国家的痛楚,而不仅是苏东坡一个人的痛楚。和苏东坡同时代的所有大臣都遭受过惩罚和贬谪,,无一漏网,只是倒霉的程度不同罢了。        这就需要政治家在动荡不安的政局中,较为精准地把握“势”。    什么叫“势”?中国人很喜欢对“势”进行判断和把握,常把“形势大好”、“有钱有势”、“大势所趋”、“乘势而上”等挂在嘴边,但又说不清楚“势”到底是什么。“势”的本义其实是男性生殖器官,“外肾为势”,“官刑男子割势”,后来才发展出好多意思来。《说文解字》把“势”解释为“盛力权也”。《现代汉语词典》有六点解释:①势力;②一切事物力量表现出来的趋向;③自然界的现象或形势;④政治、军事或其他社会活动方面的状况或情势;⑤姿态;⑥雄性生殖器。    “势”如同天气,是可以预测预报的。所以,“势”怎么解释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把握。    儿时去乡下,最让人兴奋和记忆犹新的,是乡下的老农能够准确地预测天气。本来乌云密布,天空黑黢黢的,他愣说没有雨,果然,就没下雨;本来没有多少云彩,他愣说“有雨四方亮”,果然,一会儿就风雨交加,很神。    而气象科技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气象台的天气预报有时候却很不靠谱,有些地方的天气预报夸张到“十报九不准”的程度。前一段时间,有报道说,英国民众对英国气象局天气预报的可靠程度嗤之以鼻,认为和猜硬币的几率相差无几,仅有百分之五十都不到的准确度。一家英国媒体的天气预报员表示,英国气象局的在线五日天气预报“基本没用”,这一点在天气预报业内人士中已经基本达成共识。英国气象局解释说,预报结果是电脑自动产生的,气象专家不会作任何数据输入。    对“势”的判断,和判断天气走势一样,是个简单而又困难的问题,要认识它的本质、研究它的规律,需要悟性和经验。

内容概要

当文人性情遭遇官场险恶,成就了苏东坡的别样人生。作为中国文人从政的标志性人物,他忽上忽下的宦海生涯,极具标本意义。
桂园编著的《苏东坡官场笔记》可称为苏东坡的官场档案。他爬上高位有什么诀窍,又怎么会遭遇牢狱之灾?为什么他宁愿做一个既没有一分钱工资又备受屈辱还存在巨大政治风险的虚官都不愿回老家种地?他在一次一次的政治洗牌中有何表现?答案,就在《苏东坡官场笔记》中。

书籍目录

自序
爷爷是个“淡定哥”
“一夜情”生出的皇上
考进士走了“后门”
在考试卷上瞎编
到基层锻炼
包容心是怎样炼成的
不愿做皇上的皇上
错过了大好机遇
怎样叫爸爸的无聊纷争
幕后听言,绿眉不展
王安石是个比苏轼高明的“炒作”高手
我不干了还不行吗
“搏出位”的大赌注
在宋代K歌
亲爱的和尚
黄狗卧花心
“官不修衙”建黄楼
“我拿什么整死你,我的爱人……”
老大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落水的凤凰不如鸡
贫贱“草民”百事哀,世上没有后悔药
东坡种地,雪堂读书
养生之道和“养国之道”
厚道不厚道
和长江的亲密接触
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
逃学的心态
一次不经意的政治试探
捡来的官帽
女人缘
高官生活也不是很给力
都是司马光惹的祸
吃奶门
“苏堤工程”的背后
做官做到很爽时
好难把握
说真话还是说假话
死了女人塌了天
翻烧饼
忐忑过后是浮云
小人得志
生命中又一个“板凳时期”
无事生非
伤心总是难免的
就先做个棺材吧
将做官进行到底
二奶转正的生命代价
给权力和贪婪减速
我又回来了
继续折腾
附一 苏东坡时代官职、品级简易对照表
附二 苏东坡简历

章节摘录

苏东坡原来的名字叫苏轼,东坡只是他人到中年被贬谪到黄州时自己起的号——“东坡居士”的简称。苏轼这个名字实际上很土。轼的意思是“古代车厢前面用于扶手的横木”,就是“车扶手”、“车把”的意思。你想,一个人叫“苏扶手”、“苏车把”不是很土吗?他弟弟苏辙的名字更惨——辙,就是“车轮压出的痕迹”,就是车辙,车轱辘印,比如“重蹈覆辙”,延伸为“方向”的意思,苏辙实际上叫“苏车轱辘印”。    我们猜想这两个名字是他们的爸爸苏洵给他们起的,因为他们的爷爷不识字,目不识丁。这两个名字起得很大胆,很具想象力。说明苏洵这个人很有创意。我们现在没有父母给孩子起名叫“张方向盘”、“李雨刷”、“王车灯”的。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人一般都有名、字、号。苏东坡的字叫子瞻,还有一个字叫和仲,苏辙的字叫子由。瞻的意思是往前或往上看,比如高瞻远瞩;和仲的意义就非常厚重了,既有“致中和”的意思,又表明他在家排行老二。“致中和”是中国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简单地说,就是恰到好处。这就颇有境界了。子由的由是缘由、由于、经过的意思。古代人的名和字一般有联系,苏轼的名、字联系起来就是“扶着车扶手往前看”,苏辙的名、字联系起来就是“沿着车子经过的地方向前走”。    中国古代就把车子作为身份的象征,车子的质量越好,越气派,乘车人的身份就越高。    苏轼对车子的崇拜来自于他的老爸苏洵,而苏洵对车子的崇拜来自于他的爸爸苏序。    如果不是苏序爷爷的压力和督促,很难想象苏洵能够从二十多岁开始参加科举考斌,考不卜,复读,再考不上,再复读,足足考了二十多年。直到四十八岁,才和两个儿子一起出名。这期间,他还写了大量当时还不能面世的文章,后来有二十集文集存世。这种坚持和毅力在古今中外都是罕见的,他所忍受的压力和痛苦也是常人难以理解的。那么,苏洵吃得了苦学之苦,经得住一次又一次考场失败的打击,他的精神支撑是什么?他如不成名誓不为人的劲头从何而来?    苏轼的祖上都是种地的农民,直到他爷爷苏序,家里积累了一定的财富。我们根据史料和苏轼后来的情况判断,苏序一家在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一带属于中产偏上阶层,但苏家到底有多少土地,因为没有明确的记载不得而知。由于苏家以土地为生,并没有经商,在苏家老二苏涣做官之前也没有一人做官,所以,苏家即使富足,也富不到哪里去:    苏轼出生的时候,他爷爷苏序已六十三岁。传说中的苏序爷爷是一位有主意沉默寡言的老农,他喜欢喝酒,常常在自家的院子里躺在藤椅上晒太阳。有两件体现这位不识字的农民沉稳、英明的故事流传了下来。一件是,他的二儿子,也就是苏洵的二哥、苏轼的二伯苏涣中了进士,官家欢天喜地地前来报信,正赶上苏序爷爷在乡间的田埂上喝酒。有人告诉他喜讯,他一句话没说,头也不抬地继续喝酒。后来,居然醉醺醺地把官家的喜报和下酒的牛肉装在一个大口袋里背着回家了。另一件,有一年,苏序爷爷预测可能要发生自然灾害,就大量地储藏稻谷而不是稻米。当别人对他的这一“异常举动”不解的时候,果然,这一年遇到了大灾,别人家的米都吃光了,他家仓库里的二三万石稻谷派上了用场。    从能够储藏“二三万石”稻谷看。苏序爷爷拥有的田地还真不少。一个农民,积累了那么多财富,一方面说明苏序爷爷是个了不起的人,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北宋一朝到了仁宗时期已是一派太平景象。    正是因为有了苏序爷爷创造的财富,苏轼的童年和少年时期才能够在愉快的读书生活中度过,苏轼的老爸苏洵才能够年年进京赶考,成了职业赶考者。P1-2

编辑推荐

桂园编著的《苏东坡官场笔记》解读和探讨苏东坡的为官之道。展示他为官的轨迹,探讨他为官的经验和教训,揭示他蹿升高位的内幕和奥妙。当中既有苏东坡高官时的极尽浮华,也有他犯错误挨整时的极度困顿;既有险恶的政治旋涡,也有做官的快乐和惬意;既有无奈的官场应酬,也有与官妓的一时兴致;既有对最高权力中心的揣测和窥视,也有与上级或同级官僚的周旋和倾轧;既有权谋和心机的运筹,又有无心插柳的运气;既有对五任皇上更迭政治风云变幻的把握,也有一时一事的冒失和失策;既有追求政绩的“面子工程”,也有防腐抗腐的清贫日子……回答苏东坡官场生涯中的很多神秘问题,比如,在一次次的政治洗牌中苏东坡是如何处变不惊的?苏东坡为什么遭遇牢狱之灾,可以避免吗?为什么苏东坡宁愿做一个既没有一分钱工资又备受屈辱且存在巨大政治风险的“虚官”也不愿回老家种地?苏东坡爬上高位所付出的代价以及有什么诀窍和门道?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苏东坡官场笔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9条)

 
 

  •   为高官生活的苏东坡所快乐,为流放生活的苏东坡所感伤,更为手足情深的苏东坡所感动。读过《苏东坡官场笔记》,收获多多!!
  •   我确定,《苏东坡官场笔记》确实是一本有趣、有味的好书。很久没有这么读书书了,一口气读完。我估计谁读了这本书,都会叫好!书中很多地让人拍案叫绝!读完对人生的理解会更深刻,对人生的一切也会更坦然。好想让我的好朋友都读读这本书!好想。
  •   作者对苏东坡一生了解非常透彻,有独到的解析。我看过的最好的苏东坡,重点是真实独到,堪比林语堂。
  •   读了这本书,更爱苏轼了!政治斗争故事原来也这么精彩。这么多道理不仅做官的有用,生活中也会项有用。关键是读这本书很轻松,很愉快,总想一口气读完,吸引力啊!
  •   书写的很有意思,闲暇时慢慢看,越看越有味。
  •   以前只在教科书上才偶而见识了他的才华,没想到他人生的大起大落也促成了这位大文豪级的人物更上一层楼啊
  •   这本东坡的书写的还不错,对我以后的研究东坡提供了新的支持!
  •   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语言幽默,故事生动,读起来轻松愉悦
  •   同事的作品,都说好,忍不住买一本。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