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阴谋

出版时间:2010-5  出版社:山西经济  作者:勾红洋  页数:255  字数:20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由于各方分歧巨大,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并没有达成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哥本哈根气候大会被称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如果人类再不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离地球毁灭只有6度”这样的说法在各种媒体中并不鲜见,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无果而终,让很多人深感失望和愤怒。我们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经常听到一些可怕的预言,随着温室气体的不断增加,全球气温不断升高,生物大量灭绝、阿拉斯加的冻土层融化、太平洋岛国鲁瓦图即将没入海中、内蒙古的沙漠范围不断扩大及秘鲁的冰河日渐消融……但现实却与人们的担心背道而驰。哥本哈根寒冷的天气反而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会议开始几天还只是寒风凛冽,而后几天基本上是大雪纷飞,地面上的积雪达10厘米厚。哥本哈根大会还在进行时,德国大部分地区就已持续降雪,气温一直都在零下10℃左右。巴伐利亚州冯腾湖甚至降到零下33.6℃,创下欧洲有纪录以来的最低值。四列往返穿梭于伦敦与巴黎之间的欧洲之星城际列车同时被困海底隧道,这是海底隧道运营15年来首次发生此类事故,而德国有些城际快车的门都打不开,被冻上了。欧洲如此,遥远的亚洲亦是寒潮大举入侵的景象。2009年12月末,一股冷空气侵入中国。一夜之间,新疆北部阿尔泰等地区,气温暴跌,超过零下30℃。北京在2010年的前几天最低气温也达零下16℃,逼近40年来北京历史同期的最低值。寒冷的冬天似乎在和“气候变暖”的各种理论开玩笑,如果按环保人士所说的全球变暖一直呈加速态势,为什么又会出现这样极端寒冷的天气呢?当气候变暖受到质疑时,环保人士似乎又在转向,这仍是温室效应导致的,温室效应成为一个大筐,不管什么坏事都往里装。与哥本哈根寒冷的天气相反,谈判大会上的气氛却异常地火热。美国、欧盟及广大发展中国家围绕着二氧化碳减排进行着非常激烈的争吵。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吸引了5000多名记者、110多位国家或者政府首脑等共计15000名与会者,是历来最大规模的气候谈判大会,他们为参与本次会议而进行的旅行、工作和活动制造了多达46200吨的二氧化碳。这个庞大的数字相当于50万埃塞俄比亚人的年排放量,能填满将近1万个奥林匹克游泳池。号称要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的大会,却在大量制造二氧化碳气体,不是使原本“脆弱”的环境雪上加霜么?气候谈判大会是真心在为人类谋福祉吗?一项事关“人类未来”的会议为什么会变成一场吵架大会?气候真在一天天变暖吗?二氧化碳真是背后的黑手吗?按严格的减排目标,发展中国家不是连烧煤及用石油的权力都没有了么?这背后隐藏着什么呢?

内容概要

最近举行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被视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但这项事关“人类未来”的会议却演变成了一场吵架大会。针对碳排放问题,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与以欧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展开了更为激烈的争斗,且呈现出白热化的趋势。    本书主要从“碳关税”和“碳减排”两个方面入手,挖掘出了隐藏在两者背后巨大的阴谋。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借力环保问题企图扼杀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生存空间,让发展中国家为温室气体排放和此次金融危机买单,继续牵制和盘剥发展中国家,以维持两极世界的格局。    全书深入地触及了隐藏在碳关税、碳排放等国际经济协定背后的阴谋,对欧美积极构筑的“低碳”壁垒给予了深扒,并对碳经济地图、碳贸易、低碳未来图景等一系列国际政治经济动向进行了详尽地解析。

作者简介

勾红洋,四川盐亭县人,现为广东某著名金融机构首席市场分析师、经济师。长期研究宏观经济,为国内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中国GDP核算体系进行过系统修正的第一人,使之能全面反映社会经济的运行情况。在《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发表过大量的

书籍目录

前言  藏身碳背后的惊世谎言 哥本哈根的冬天有点冷 太阳能发电,穷人的奢侈品 戈尔家里令人“难以忽视的真相” 碳,勒紧了谁的脖子?第一章 碳关税,美国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碳关税”引来平地一声惊雷 挟“碳”以令天下 如临大敌:中印等国为什么这么敏感? “碳关税”只是开始 美国有完胜的把握吗?第二章  碳减排,喧嚣的哥本哈根魅影重重• “气候门”事件冲击哥本哈根 矛头直指克格勃 泄密的“丹麦提案” 中国为何在哥本哈根高调起来?第三章  碳黑锅,二氧化碳怎么成了罪魁祸首 杨贵妃吃的荔枝是从哪里来的? 竺可桢解读中国千年气候变化 20世界70年代盛行“地球变冷” 移花接木,“二氧化碳”是怎么被妖魔化的? 气候变暖的道具:北极熊和冰川第四章  碳地图,能源与帝国的兴衰 生命与碳 日不落帝国的哀怨 法德百年博弈:争夺阿尔萨斯和洛林 建立在石油之上的美国世界霸权 碳资源牵动大国命运第五章  碳贸易,世界的天平不断倾斜 失意的底特律 中国崛起:一个插班生的成长日记 从G8到G20,国际格局变革中的中国因素 美元霸权背后的“潜实力” 欧美已经无路可退第六章  碳绑架,发达国家高举屠刀 中国风电发展遭遇“生死劫” 老骥伏枥:碳减排与欧盟雄心 处境尴尬的欧盟 欧美合流,绿色生态帝国主义的形成 发展中国家能否构建坚固防线?第七章  低碳,人类最艰难的选择 不算遥远的记忆:2007年广东油荒 不断增加的汽车与公路赛跑 人类还有其他选择吗? 低碳生活 低碳经济,你可以把握的机会第八章  碳国策,从低碳走向未来 中国成功应对“十面围攻” 中国能源安全 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能否丢掉出口这条腿? 中国低碳科技大检阅 没有终点的赛跑

章节摘录

• 戈尔家里令人“难以忽视的真相”环保最初被提出时,可能仅是出于单纯的意愿,希望通过减少环境污染,来降低人们对资源的过度依赖,使人类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但环保发展至今,已成为政治、经济的一个手段,脱离了原本的轨迹,变成了一场闹剧,一个超级的秀场。政治家、民间组织、研究机构、学者、房产商、银行家轮番粉墨登场,急于发出自己的声音,事事都和环保、节能挂钩,在环保的大旗下,一切都得靠边站,凡是有任何反对的声音,顷刻间都可能被道德的口水淹没。一个事实不容忽视:如果实施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制定过高的环保标准,将意味着很多工厂会被关闭、叫停,将导致更多的人失去工作机会,收入下降,人们陷入贫困,引发更多的社会动荡和灾难。因此,我们看到最多的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绅士淑女们,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对发展中国家发号施令,打着各种为发展中国家争取利益的口号,但这并不能掩盖他们的傲慢和偏见。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拍了一部名为《难以忽视的真相》的环保纪录片,这部影片让戈尔获得了2007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这部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影片呼吁人们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以保护脆弱的地球。但是在戈尔家中也有一个“难以忽视的真相”。在戈尔赢得了一座奥斯卡小金人后的第二天,他老家一个名为田纳西政策研究中心的组织就披露了一个让他尴尬的事实。戈尔家两年中的用电量从平均每月1.62万千瓦时增加到了1.84万千瓦时。这个数字大约是普通美国家庭的15~20倍,普通中国家庭的100倍。此外,他每个月花在天然气消费上的钱超过了1000美元。这样算下来,戈尔每个月仅在电费和天然气上的开支就接近3万美元。反观发展中国家及不发达国家,仍有数亿人根本没有机会用上电。在刚刚过去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上,作为主办方的丹麦与澳大利亚等少数发达国家抛出了一个方案,里面明确规定,发展中国家人均碳排放量为每年1.44吨,而发达国家却达到了2.9吨。在西方人眼里,可能只有他们才是地球真正的主人,而其他国家都是配角,西方人眼中永远有双重的标准。最先进的环境保护技术牢牢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为了环境保护,他们不愿意作丝毫的让步。在哥本哈根峰会上,欧盟承诺在2010年至2012年三年间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亿美元的援助资金,帮助它们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这一举动被视作在为欧美等发达国家前两百年工业化过程中产生的污染赎罪,但这300亿美元能做什么呢,分配到众多发展中国家手中还有多少,能购买多少套昂贵的新能源设备呢?西方人的傲慢和冷酷为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的失败埋下了种子,而这次失败的大会使世界两极分化的格局更加明显,穷国集团和富国集团的冲突将进一步深化。•  “低碳阴谋”逐渐浮出水面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欧美等发达国家企图用温室效应给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戴上了一副沉重的道德枷锁。这有点像台湾的政治人物,凡事都必须标榜自己“爱台湾”,都是为了2300万台湾人民的利益,否则政治人物的一切行动便失去了正义性。但号称“台湾之子”的阿扁却趁“爱台湾”之机不停地A钱。同样,发达国家一方面进行低碳排放的宣传,一方面却又肆无忌惮地排放温室气体。经过不断地宣传与炒作,无辜的“碳”一下变成了邪恶之神,罪大恶极,像远在中国的一只蝴蝶,只要抖动一下它的翅膀,就可以引发阿拉斯加一场飓风,置美国人民于水火之中。人类的活动,工业化,真是地球上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吗?显然不是。二氧化碳的增加一定会让地球变暖吗?虽然有众多研究机构的报告都在证实这一点,但从人类历史及科学的实践来看,这并没有在理论上得到科学的证明。但经过数年来各种宣传机器的反复灌输,将环境污染及资源的枯竭混为一谈,人们已经形成条件反射,稍有风吹草动,便迅速和“碳”挂钩,欲除“碳”而后快。我们必须进行剥离,还原一个真实的世界,而不能到处贴标签。“碳”仍是原来的“碳”,我们不必过分慌张。而污水排放、酸雨、破坏性的砍伐、浪费等是我们必须长期要进行的斗争。在极度妖魔化“碳”的背后,我们必须认清发达国家欲借“碳”而封杀发展中国家生存空间的险恶用心。地球只有一个,资源有限,如果按现有的技术条件,发展中国家也像发达国家一样的生活水平,至少需要三五个地球才能满足我们的胃口。这是发达国家所极端恐惧的,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将给他们的生活造成巨大的威胁。2008年世界粮食价格大幅上涨,默克尔——堂堂一国总理居然说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印度有3亿人一天开始吃两顿饭,而10亿中国人开始喝牛奶。在某些西方人的眼中,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人民根本无权和他们享有一样的消费水平。如果真是一视同仁,大家同心同德,共同维护地球——我们的家园,我们完全可以对未来有美好的设想。但发达国家根本不愿意承担任何国际责任,他们在“碳排放”中设置双重标准,处处体现了他们的傲慢与自私自利。“低碳”背后是赤裸裸的国家利益,是国家为生存权利进行的苦苦争斗。这个时候我们又看到两大阵营的斗争,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以及以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为了共同的利益又紧紧地走在了一起。• 欧盟的如意算盘欧盟作为一个整体,如何才能在国际事务中掌握更多的话语权呢,靠实力说话这条路明显走不通。欧盟手中的底牌只有新能源技术,这才可能成为欧盟复兴的重要手段,寄托了伟大的梦想。而要让全世界都使用新能源技术,光靠一张嘴肯定是不行的,欧盟必须有制衡的手段。经过欧盟这只巧手的精心编织,全球变暖、温室效应、末日恐慌、二氧化碳减排等原本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之间也有了内在的联系。要防止全球变暖,避免人类的灭顶之灾,就只有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原本只占温室气体一小部分的二氧化碳便成了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所以所有国家都要减排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主要是由于使用煤炭、石油等高碳产品所产生的,降低煤炭、石油的使用必然提高新能源的使用,而新能源技术主要在哪里呢,答案当然是欧盟。当所有国家都用上欧盟的核能、太阳能、风能时,欧盟也实现了它崛起的梦想。这个过程多么完美。欧盟那么卖力把自己树立成“碳减排”的领导者,没有利益谁干啊?•“碳减排”遇上中国这个“程咬金”那么欧盟有逼发展中国家就范的可能吗?前面已经说到,欧盟明知美国是个难以对付的对手,所以它只有争取发展中国家支持它的减排大计。它是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量在20世纪90年代初并不显眼,在欧盟眼里可以忽略不计。二是为了拉拢发展中国家,争取舆论支持,也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等用小恩小惠把众多发展中国家搞定了,再来搞定美国这个庞然大物,最后让全世界所有国家都走上欧盟所主导的碳减排的轨道上来。只是欧盟未考虑到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如此之快,中国居然在2009年成为世界第一碳排放大国,中国这条大鱼居然在欧盟眼皮子底下躲过了欧盟举起的屠刀。按欧盟原来的计划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是要在2012年后才放到砧板下剁的,但中国这条大鱼实在让欧盟看得眼馋,现在这样养着,还要花费多少饲料呢,从CDM来看,就让中国钻了空子,白白花了很多银子。而让欧盟感觉到恐怖的是,中国这条鱼看起来似乎不再像19世纪末那样软弱,可以派几万人就让大清王朝签订城下之盟,有翅膀越来越硬的味道,再不下手,可能以后越发难以收拾。对欧盟来说,时不我待。欧盟可以因为中国在CDM中受益太多而停止对中国项目的审批,对中国的风力发电釜底抽薪,使这成为欧盟的一张牌。……

媒体关注与评论

面对哥本哈根会议上欧美与中国之间围绕“低碳减排”的争执,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甚至满含意味地说,“我们进行的讨论时而有戏剧性,时而非常热烈。”闹剧结束了,哥本哈根跟巴厘岛一样,没有达成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倒是低碳,或将成为未来五年的“金矿”。                                               ——《媒体评2009年中国九大财经事件:哥本哈根气候大会》    美国要征收“碳关税”,具体一点就是说,麦当娜最新全球巡回演唱会带来了1635吨的二氧化碳排放。如果征收碳关税的话(假设30美元一吨),其演唱会要缴纳的碳关税就是49050美元(1635吨×30美元)。而周迅为了抵消她在去年飞行149483公里产生的碳排放,约19.5吨,得花6000元买238棵树来弥补这个碳排放。一个中国家庭两年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是5.6吨,以前放了就放了,吸了就吸了,以后可要收费了。                                               ——著名财经学者 郎咸平    对发达国家来说,低碳经济是它的新增长点,例如每一栋楼的取暖系统换一遍,就等于换一套基础设施,这本身就创造需求和创造就业,所以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的财政刺激计划、日本的财政刺激计划,百分之五六十都是跟低碳有关系的。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趋势,但同时也要注意一些发达经济体正在用低碳问题制造各种障碍。                                               ——著名经济学家 樊纲

编辑推荐

当低碳日渐走进人们视野的时候,你认为它是一种新的生活趋势,还是又一个政治手段,经济陷阱?低碳,是环保,还是绿色新政?低碳,是人类可以期待的新的生存方式,还是欧美打压中国的利器?被称为“拯救人类最后一次机会”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为何因“碳”而沦为一场吵架大会?《低碳阴谋》本土大众财经第一品牌黑天鹅继《干掉一切对手》、《陈志武说中国经济》之后,再出力作,为你深入挖掘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巨星“碳”背后隐藏的巨大阴谋,全景展示“低碳”潮流下的国际大局。气候变暖,二氧化碳是罪魁祸首,这个黑锅背了很久,背的值吗?一向对环保、气候大会不甚感冒的美国,为何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高调起来,且朝一个环保斗士迈进?欧盟为何如此热衷于“低碳减排”,从中欧盟能捞到什么油水?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为何对欧美抛出的“碳关税”、“减排”标准甚为敏感和谨慎?低碳,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碳,真是人类未来的魔障? 海报:

名人推荐

《低碳阴谋》作者采访:1. 低碳,已经是个热门词汇了,到处都在用,包括商场都在搞一些“低碳”活动了。那么,这种低碳风头正劲的时候,怎么会想到反其道行之,做一本《低碳阴谋》呢?   答:对低碳的认识我也经历了一个过程,刚开始也认为这是一件好事,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必须爱护自己的家园。这本书策划之初,也并没有想去反其道,而是想好好说说低碳经济。但2009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清洁能源及安全法案》,提出美国将择机对进口商品征收“碳关税”,这不由让人怀疑欧美发达国家提出“低碳”的险恶用心。一方面,如果欧美开征“碳关税”,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将受到毁灭性的打击,因为中国、印度等国家出口欧美的都是“高碳”产品,而欧美出口的大部分是“低碳”产品。有了“低碳”这个武器,欧美就可以随意抡起贸易大棒,让发展中国家束手就范。    另一方面,这也引来一个疑问,二氧化碳真是宣传的那样将成为导致地球毁灭的罪魁祸首?我们都知道,现在大气中二氧化碳水平是很低的,相当于0.038%,如果说温室气体效应,水蒸气作用更大,它在地球上的含量更高,论含量,氮更高,那为什么欧美会选择二氧化碳作为替死鬼呢?这显然就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了。如果循着欧美关于“低碳”的思路,我们会发现一个巨大的“阴谋”。    这样,我和这本书的策划人经历过反复的沟通,考虑到这是一个市场不多见的角度和题材,最后决定给风头正劲的“低碳”概念降降温,让大家从另外一个侧面认识这个事情。2. 没有担心过这个题目受人误解吗?毕竟,普遍的认同是,低碳对于中国来说,是个非常大的机遇,而你却让他和阴谋挂上了钩。    答:开始时还是有过担心的。但本书的策划人坚决认为既然背后的水很深,不妨就用这个杆子来探一探。因为内容本身并不是子虚乌有空穴来风的,让大众多知道些真相,总比常年蒙在鼓里强。对我来说,其实也不是说要通过这本书来反对、抵制低碳,低碳对中国来说是实现经济转型一个很好的机会。目前中国经济对煤炭的依赖非常大,到处都是大烟囱,如果低碳技术能很好地实施,中国也将大幅度减少对煤炭、石油的依赖,使我们有一个更清洁的家园,经济的发展将更具可持续性。    但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我们在高歌赞美低碳的同时,也最好能看到另一面。首先,在欧美的操作下,“低碳”却变了味,成为一个巨大的阴谋,试图用此来扼杀发展中国家的生存空间。比如“碳关税”就是欧美的一道如意算盘。中国对煤炭的依赖是很高的,在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改革开放的30多年来,煤炭一直在70%左右,水电、核电、风电等所谓的清洁可再生能源的比例一直在7%-9%之间。    任何经济的发展都是以能源为先导的,中国如果没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中国的经济根本不可能获得如此快速的发展。如果严格按照欧美大幅减排的计划,到2030的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减50%,中国又没有可替代的能源,那是不是要把工厂都关掉一半呢?那中国人还发展不发展?欧美实施低碳是轻而易举的,欧美人在这个时候提低碳,其险恶用心便体现出来了。环保是假,借“低碳”卡中国等发展中国的脖子是真。3. 气候变暖业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您在书中对这一“共识”进行了强有力的反驳。向权威挑战,您是否有过担忧和顾虑?    答:其实气候变暖并不是被科学严格证明的理论,在科学界除了气候变暖派外,还有一个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无关的一派。为什么我们平常听到的基本上都是气候变暖的理论呢,这也正说明这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阴谋。气候变暖派牢牢掌握了话语权,任何质疑气候变暖的理论很难通过正常渠道表达自己的意见。去年召开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就已经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欧洲经历了数十年来最冷的一个冬天,欧洲之星列车因为天气的原因都停开了,北京在2010年的前几天最低气温达-16℃,逼近40年来北京历史同期的低温极值,这些事实都有意无意地被气候变暖派忽视了。如果说2009年的冬天是一个特例,那么我在书中还有很多故事,都能说明二氧化碳在气候问题上背了黑锅。这并不是向权威挑战,我只是把一些常识说出来,希望这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气候变暖很大程度上只是一个政治操作。4. 你被誉为年轻且清醒的平民经济学家,那你觉得经济学家,尤其是在中国,该说什么话?    答:平民经济学家是过奖了,我对自己的定义是一个经济学的超级粉丝。本人原来的专业并不是经济学,只是出于对经济学的热爱而进入这一行,希望把自己对经济学的一些思考和大家一起分享,在和读者的互动中不断提高自己。    而我研究的领域可能和普通的年轻人不一样,我更关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马克思关注的是全人类的解放。如果经济学家要分平民与贵族的话,我宁愿自己是一个平民的经济学家。经济从本义是“经世济民”,他就应该是站在国家民族与普通大众的立场,替老百姓说话。我感觉平民经济学家最重要的任务是将经济学的理论用通俗的语言来阐述,让大家都能看得懂,而不能自己一个人躲在象牙塔里,故作高深。比如碳金融,很多人都提到中国如何抢夺碳金融的定价权,但我认为普通的老百姓还是不容易明白,在书中我就从风电的CDM着手,层层递进,从碳金融中解读欧盟“一流江湖”的雄心。当然,更不能哗众取宠、随风附和。5. 气候外交,业已成型,且逐渐成为新的外交模式。这中间的“气候”即是指“低碳”。您在写作本书的时候,有预料到“低碳”会成为一个政治外交的代名词吗?就像当年的“乒乓外交”一样?    答:这个问题很好,经济和政治是不可能分开的。从目前的国际政治格局来看,像古代那种靠打仗明抢的事儿肯定是行不通了。赤裸裸的军事侵略已经不大可能大规模发生。但经济是政治基础,也是政治的延伸,国家间的竞争更多地转移到经济领域,一个国家如何通过自己的经济手段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从目前的发展来看,气候问题已经由一个学术性的问题而变身成为一个政治问题,在各国领导人的会晤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就气候问题达成共识。这其实就是相互探底,在国际上寻找自己的盟友。对欧美而言,他们的意图就是通过“低碳”实现垄断世界的目的,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则是如何维护自己的发展权,共同抵制欧美强盗式的掠夺。    通过媒体不断的宣传,反“低碳”,反对碳减排,就成为反人类了,欧美已经牢牢地占领了道德的制高点。对于发展中国而言,反“低碳”的任务是异常艰巨和紧迫的,这也将成为最近几年政治外交最重要的一项内容。“乒乓外交”打破了中美之间的疆局,实现了中国和美国的和解。对于中国与一些发展中国家来说,气候外交和“乒乓外交”有类似的作用,中国、印度、巴西、南非等四个主要的发展中国家(也称“基础四国”)从来没有像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那样团结对外,共同维护自己的利益,共同和利益有助于化解之前一些矛盾,从而形成反击欧美“低碳铁桶阵” 的最强阵营。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低碳阴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6条)

 
 

  •   挺喜欢的,听说很不错,今天刚收到货,纸质不错,内容也全面,应该是比较客观真实的反映了当今社会的一些问题。
  •   不错呀。。
  •   很不错,很实用很不错,很实用
  •   将低碳经济背后的利益阐述得不错
  •   冷静看待低碳包含的政治,挺好
  •   终于明白为何要签各种环保协议了,国家与国家之间也在不停的博弈
  •   应该是不错的书吧,给妈妈的礼物,还没看,先囤下
  •   这是一本“叫兽”写的书
  •   这本书还是很好的,内容各个方面觉得都不错。
  •   作者的论调是旨在揭露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借力环保问题企图扼杀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生存空间,让发展中国家为温室气体排放和此次金融危机埋单,继续牵制和盘剥发展中国家。然而这样的辩护,等于就是在表达一种观点:我们应该容忍环境变得越来越糟,而生存在这里就要自得其乐地去“享受”,无疑是“纵做鬼,也幸福”的翻版。
  •   最近热播三国,充满了各个诸侯的尔虞我诈,谁要起事,都得打着忠义,打着大汉的旗帜。现在国与国之间的合纵连横,也得是要选个低碳的道德制高点。作者写得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   这本书糟糕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混淆了政治经济斗争与保护环境的必要性,作者以自以为独到的眼光,剖析了关于碳排放与碳关税背后的利益企图,但是由于作者过于主观,引用的所谓数据和观点显然有点"断章取义",甚至无法证明其真实性,目的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论点和论据是正确的.而且,作者只看到了所谓利益之争,却忽视了环境日益被破坏的事实,并反复论证二氧化碳对环境是有利的.请注意,我们所说的温室气体是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6种气体,请问作者知道其他的五种温室气体是什么么?另外,你怎么可以对环境恶化的事实视而不见,只看所谓的阴谋呢?也许在你的眼里只有利益.第二个方面,这本书,显然有很明显的导向作用,不清楚作者到底代表什么立场?你希望用此本书去做到怎样的影响?如果作者真的希望传播真理与事实,那么,请先学会用客观事实来说话,而不是你自己的主观意志.
  •   经济的开发以及原始资本的积累 都必须伴随着环境的巨大牺牲。发达国家都是经过了这一过程。
  •   讲了些不知道的东西,不过,把低碳的问题讲得太高于一切了,有点哗众取宠的味道。还好,是免费送的,我才不要花钱买它。
  •   挺舍得雇托的,没买过书还清一色五星,既然这样我没看过也随便打个分吧。大家看书评的翻到第一页看:)没看过书,不过不应该混淆环保这种现代生活的基本理念、现代人的基本素质与政客们的把戏,所以......
  •   与东方时事评论观点一样,因为一直看东方时事评论,所以没有特别的感觉。总体上该书仍然采用阴谋论的观点,论述有些情绪化,并不是非常严谨。感觉作者是以畅销书为目标而不是学术著作。
  •   内容空洞,比喻低级,不适合大学以上的人阅读
  •   如题,说了半天就是那一个命题,没见什么很有见地的论据和分析视角,属于典型的拼凑作品,不过在拼凑的作品里中上吧,大家不用买了,看看标题就行了。 另:卓越满99送的,但仍然觉得亏
  •   角度不错,写的很好,值得一看
  •   作者借当前敏感话题论述美国的阴谋,看完之后有种很滑稽的感觉。世界公认地球温度上升是二氧化碳排放的问题,作者偏来论证与排放无关,又夹杂上自己的很多没有道理的观点,更显得不伦不累。不建议购买。
  •   看了后可以了解下世界的情况。
  •   书还没有读.就不评论.第一次在网上购书.就为图省钱.今天书一到.拆开包装一看.被水泡过.发黄.发皱.最后几页还翻不开.感觉比盗版还不如.盗版除了有几个错别字.至少便宜.书是崭新的.唉.........
  •   还没看完,但是写的还是不错的,浅显易懂,看得出世界的黑暗~
  •   搞不懂作者想表达什么,观点不明确,看了半天也没搞懂在作者的笔下,低碳是好的还是坏的。
  •   这种书也就值3.2元,中国人写这种书籍没法看,空洞无聊罗说
  •   一切的政治都是为了利益,没有利益,就没有政治的必要。所谓的低碳也是如此。
  •   写的一般了,一堆内容的融合而已,没看明白作者到底想说什么
  •   不知道是盗版太好还是欺骗享受者,这本书的印刷着实让人揪心!
  •   写得非常有深度,观点独到 研究充分
  •   低碳阴谋
  •   低碳真是一场阴谋
  •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   容易冗长
  •   是被书名吸引过来的
  •   低碳阴谋:中国与欧美的生死之战
  •   买来看看,打发时间,价格便宜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